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构建师生心心相应、师唱生和、生唱师和的和谐课堂模式。为教与学驾起一道和谐高效的桥梁,让学生始终处在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究、自主发展。
1 和谐课堂的概念
“和”者,协调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含力避抵触、冲突之意。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项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自然的教学“原生态”,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和谐课堂至少要有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它应该是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社会性课堂。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是和谐课堂的前提;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和谐课堂的根本;生活化、人文化走进课堂,是和谐课堂的支撑。
2 构建物理和谐课堂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能够和谐的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营造和谐的教学机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开放课堂教学流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作为施教者的教师还是作为受教者的学生,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独特的生命体,生命需要尊重,生命需要关爱,生命只有在和谐环境中才能得到正常成长、尽情发光和彰显意义;作为课堂生命体的师生,他们既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承文化知识,又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发展自我个性;既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成思想智慧,又要凭借课堂教学提升生命内涵和精神境界,唯有和谐课堂的平台,才是成就他们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的美好起点。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催生和谐课堂,物理新课标更为构建和谐高效的物理课堂吹响了号角。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物理学是一门思维极富创造性的学科。自然需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创造性地学习。
3 如何构建物理和谐课堂
3.1尊重学生,构建师生平等的物理和谐课堂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居高临下,我传授你接受。在这种师生观的支配下,教师完全可能不顾学生需求,只根据自身的想当然或想象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自认为尽善尽美的教学流程,结果教师讲得是激情四射,而学生则听得是云山雾罩。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平等对话、平等互动;平等提问、平等探究。教师应走下讲台,低下头去询问学生对教学的感受,蹲下身来听一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实现无障碍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进行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思,教学生之所需。这样的物理课堂怎能不和谐。怎能不出效率和效益?
3.2奉献爱心,构建以情动情的物理和谐课堂
心理学教授林崇德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师应该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关爱自己的教育对象。教师只有真心去关爱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才可能与学生达到感情上的和谐共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俗话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物理教师应把对学生的爱,化为对物理教学的精心设计,化为对物理课堂的激情投入,化为对每位学生的真诚关注,化为一次次对学生期待的目光和微笑。课堂上,学生会从中体验到这种潜在“爱场”的鼓舞力量。同时,学生又会把这种鼓舞倾注到对教师及其物理学科的爱。学生有了对物理学科及其教师的爱,就会产生对物理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不竭的学习动力,最终化为物理课上无穷的和谐互动的激情。
教师还应把对学生爱,化为对学生满腔热情的赞赏和鼓励。教师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他们“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激活他们的创新灵感。当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最好加一个“请”字;当学生问题回答正确时可加一个“你的答案得很好”;当学生问题回答得非常出色时,可让同学们给其鼓掌;当学生问题回答得不顺利时,可亲切地关照其“不要着急。再想一想,一定会答好的”等等。这些充满爱的话语流进了学生的心田,怎能不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怎能不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自觉地跟教师一道去攻克一个个物理认知难关,而形成物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3.3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宽松合作的物理和谐课堂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民主宽松的物理课堂,有利于生动活泼的互动合作探究氛围的形成。在这种课堂里,学生才会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创。因此,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物理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宽松合作的物理和谐课堂。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教学中,测量水平木板对木块滑动摩擦力是一个难点。笔者就创设民主、宽松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大胆提出各种可能的设想,合作完成实验设计方案。有的学生提出用弹簧测力计,在长木板上水平匀速拉动小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等于滑动摩擦力。动手快且能力强的同学,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很难控制。笔者因势利导,继续发扬民主,把改进实验方法的任务仍然交给学生。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新,参与热情高涨,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学生提出了固定弹簧测力计,而拉动长木板的方法,既解决了匀速难以控制的问题,又便于读数。整个教学过程·民主贯穿始终。学生的认知心理虽经历了失衡一平衡一再失衡一再平衡的过程,但认知情绪放松,手脑并用,思维发散,创新能力在和谐课堂气氛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4转变师生角色,构建“双主”互动的物理和谐课堂
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因问题是学生的问题,学生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主角,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教学就变成了“空中浮云”,失去了支撑。但教学毕竟是一种目标明确、结构严谨、系统完整的过程,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谋划、创新设计和专业调控。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变教师为教练,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调控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质上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双主”关系,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和谐融洽,配合默契,如同指挥与乐队或运动员与教练的关系。如在解决某些封闭性物理问题时,教师可表现为“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导师,主导作用应突出一些;在解决开放性物理问题时,学生应当先锋,教师可策略性地隐藏起某些优势,扮演协助者和参与者,留时空给学生尽展才智。有时面对某些特殊物理问题,还需要师生结成问题解决的共同体。
3.5注重实验教学,构建手脑并用的物理和谐课堂
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验是探究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实验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会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物理学习方式的研究表明,结合演示或学生实验,实现听、看、说、做和谐统一的学习方式,效率要比只读只听的学习方式明显高得多。学生学习知识时,首先是利用感觉器官(视、听觉)来获取信息,然后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视觉中枢,经理解、想象、推理和分析,形成表象与概念,再储存到大脑的复杂系统中去。人的左脑完成读听等抽象思维活动,而人的右脑完成动手实验等形象思维活动,边听、边看、边说、边做学习行为,促进左右脑协同工作,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和谐统一,构建的知识结构必定牢固,实施这样模式教学效率岂有不高之理。
(栏目编辑 黄懋恩)
1 和谐课堂的概念
“和”者,协调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含力避抵触、冲突之意。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项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自然的教学“原生态”,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和谐课堂至少要有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它应该是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社会性课堂。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是和谐课堂的前提;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和谐课堂的根本;生活化、人文化走进课堂,是和谐课堂的支撑。
2 构建物理和谐课堂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能够和谐的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营造和谐的教学机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开放课堂教学流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作为施教者的教师还是作为受教者的学生,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独特的生命体,生命需要尊重,生命需要关爱,生命只有在和谐环境中才能得到正常成长、尽情发光和彰显意义;作为课堂生命体的师生,他们既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承文化知识,又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发展自我个性;既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成思想智慧,又要凭借课堂教学提升生命内涵和精神境界,唯有和谐课堂的平台,才是成就他们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的美好起点。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催生和谐课堂,物理新课标更为构建和谐高效的物理课堂吹响了号角。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物理学是一门思维极富创造性的学科。自然需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创造性地学习。
3 如何构建物理和谐课堂
3.1尊重学生,构建师生平等的物理和谐课堂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居高临下,我传授你接受。在这种师生观的支配下,教师完全可能不顾学生需求,只根据自身的想当然或想象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自认为尽善尽美的教学流程,结果教师讲得是激情四射,而学生则听得是云山雾罩。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师与生融为一体,实现平等对话、平等互动;平等提问、平等探究。教师应走下讲台,低下头去询问学生对教学的感受,蹲下身来听一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实现无障碍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进行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思,教学生之所需。这样的物理课堂怎能不和谐。怎能不出效率和效益?
3.2奉献爱心,构建以情动情的物理和谐课堂
心理学教授林崇德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师应该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关爱自己的教育对象。教师只有真心去关爱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才可能与学生达到感情上的和谐共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俗话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物理教师应把对学生的爱,化为对物理教学的精心设计,化为对物理课堂的激情投入,化为对每位学生的真诚关注,化为一次次对学生期待的目光和微笑。课堂上,学生会从中体验到这种潜在“爱场”的鼓舞力量。同时,学生又会把这种鼓舞倾注到对教师及其物理学科的爱。学生有了对物理学科及其教师的爱,就会产生对物理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不竭的学习动力,最终化为物理课上无穷的和谐互动的激情。
教师还应把对学生爱,化为对学生满腔热情的赞赏和鼓励。教师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他们“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激活他们的创新灵感。当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最好加一个“请”字;当学生问题回答正确时可加一个“你的答案得很好”;当学生问题回答得非常出色时,可让同学们给其鼓掌;当学生问题回答得不顺利时,可亲切地关照其“不要着急。再想一想,一定会答好的”等等。这些充满爱的话语流进了学生的心田,怎能不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怎能不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自觉地跟教师一道去攻克一个个物理认知难关,而形成物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3.3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宽松合作的物理和谐课堂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民主宽松的物理课堂,有利于生动活泼的互动合作探究氛围的形成。在这种课堂里,学生才会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创。因此,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物理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教师必须努力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宽松合作的物理和谐课堂。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教学中,测量水平木板对木块滑动摩擦力是一个难点。笔者就创设民主、宽松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大胆提出各种可能的设想,合作完成实验设计方案。有的学生提出用弹簧测力计,在长木板上水平匀速拉动小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等于滑动摩擦力。动手快且能力强的同学,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很难控制。笔者因势利导,继续发扬民主,把改进实验方法的任务仍然交给学生。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新,参与热情高涨,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学生提出了固定弹簧测力计,而拉动长木板的方法,既解决了匀速难以控制的问题,又便于读数。整个教学过程·民主贯穿始终。学生的认知心理虽经历了失衡一平衡一再失衡一再平衡的过程,但认知情绪放松,手脑并用,思维发散,创新能力在和谐课堂气氛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4转变师生角色,构建“双主”互动的物理和谐课堂
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因问题是学生的问题,学生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主角,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教学就变成了“空中浮云”,失去了支撑。但教学毕竟是一种目标明确、结构严谨、系统完整的过程,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谋划、创新设计和专业调控。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变教师为教练,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调控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质上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双主”关系,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和谐融洽,配合默契,如同指挥与乐队或运动员与教练的关系。如在解决某些封闭性物理问题时,教师可表现为“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导师,主导作用应突出一些;在解决开放性物理问题时,学生应当先锋,教师可策略性地隐藏起某些优势,扮演协助者和参与者,留时空给学生尽展才智。有时面对某些特殊物理问题,还需要师生结成问题解决的共同体。
3.5注重实验教学,构建手脑并用的物理和谐课堂
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验是探究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实验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会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物理学习方式的研究表明,结合演示或学生实验,实现听、看、说、做和谐统一的学习方式,效率要比只读只听的学习方式明显高得多。学生学习知识时,首先是利用感觉器官(视、听觉)来获取信息,然后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视觉中枢,经理解、想象、推理和分析,形成表象与概念,再储存到大脑的复杂系统中去。人的左脑完成读听等抽象思维活动,而人的右脑完成动手实验等形象思维活动,边听、边看、边说、边做学习行为,促进左右脑协同工作,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和谐统一,构建的知识结构必定牢固,实施这样模式教学效率岂有不高之理。
(栏目编辑 黄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