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上半年,“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数据(以下简称“开卷数据”)显示,全国零售市场上将近1/5的销售码洋来自引进版图书。从这个数字来看,引进版似乎还不足以撼动整个中国图书市场。但是它们在图书市场所卷起的波澜,所造成的影响力之大却是远大于此。引进版图书对出版社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出版社通过引进版弥补自身的基础不足,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树立了专业品牌。故而,有90%以上的出版社都卷入其中。本文意在通过开卷数据对中国引进版图书市场展开详尽的分析,让读者了解2007年上半年引进版图书在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上的表现。
引进版市场规模以及成长性
2007年上半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保持了相当增长幅度的发展势头,同比增长率达到14%以上,为近5年来最高。从年内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来看,市场走势已经完成了本年第一个高峰。2007年3月,开卷综合指数为305.88,与2007年2月相比环比增长1.11%,同比上升30.64%。这是五年以来首次在3月份出现环比上升,这与今年春节和开学的时间比往年错后有一定关系。
2007年上半年,引进版图书市场也呈现了较高的同比增长率,达到12%左右,低于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从2000年—2007年上半年引进版图书与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来看,二者的走势在2003年以前大体相同,2004年以后二者同比变化增长趋势呈反方向变化,2007上半年引进版图书同比增长12.15%,低于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这种变化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畅销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规模靠品种,成长靠畅销书”,也就是说同比增长率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统计期内畅销书的市场表现。在2003年以前,市场领先的畅销书大都以引进版为主,所以在同比增长率的变动态势上二者呈现一致特点;而在2004年以后,特别是近期百家讲坛系列图书《品三国(上)、(下)》、《于丹〈论语〉心得》以及少儿类“虹猫蓝兔七侠传”系列等本土原创作品的畅销,使得引进版图书与中国零售图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发生了不一致的现象,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同比增长一直呈现不断上升态势,而引进版图书的同比增长率则呈现下滑趋势。
从开卷数据看,1999年以来引进版图书一直以较低的动销品种数赢得了较高的销售码洋,因而码洋品种效率(销售码洋比重与动销品种比重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获益能力,具体代表以占整体市场百分之一的品种创造比例百分之几的码洋)一直居高不下。
2003年至2007上半年,引进版图书的码洋品种效率平均达到了1.59,对比于内版图书的0.93可谓是“天壤之别”。2007年上半年,引进版图书占全国整体图书零售市场的品种比重为13.16%,创造了18.89%的码洋比重,码洋品种效率为1.44,虽然低于近5年的平均,但相对于内版图书还是高出不少。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出版社在引进图书时不是立足于弥补国内图书市场某领域的不足,如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类等,就是引入一些国际畅销书,其市场卖点早已形成,换句话说,引进版图书比原创图书在市场表现上更具有市场的可预测性。而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引进版图书在整体质量和市场表现上的确要高一些,故而引进版图书能取得如此之高的效率水平实在情理之中。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从欧美出版商和版权代理商的版权引进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增长,但除了J.K.罗琳和丹·布朗等的一些超级畅销书以外,西方出版商及代理商近年来的版权收入仍然很低,预付款通常在1500美金至2500美金之间。近年来,培生出版公司、励德爱思唯尔集团、麦格劳-希尔出版集团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等欧美出版商在教材出版和专业出版领域与中国有大量的版权合作。对于大多数欧美出版商来说,目前来自于中国的版税收入还远低于其在中国的投入,但他们看到了中国市场在中长期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引进版图书细分市场分析
自2003年以来引进版图书的市场码洋总体结构基本呈现文学、社科、少儿、语言的“四强割据”之势,四者的码洋比重之和基本保持在75%左右。从品种结构来看,社科、文学、少儿和科技为引进品种最多的四个细分类,2007上半年四者的品种比重之和超过了75%。从引进版图书品种结构来看,文学和少儿两类引进版图书占总体引进版图书的38%以上,再加上社科类图书中相当一部分也属于大众类图书,引进的图书大部分集中在大众类图书领域。
从各类引进版图书的码洋品种效率来看,语言类图书的效率水平最高,码洋品种效率达到了1.97,此外少儿、文学两类引进版图书的码洋品种效率也比较高。
1.文学
文学引进版图书规模引进版在文学类图书市场中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从图上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5年,引进版在文学类图书市场中的码洋比重不断上升,在2005年达到一个相对高点后,在接下来的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引进版的码洋比重开始下降。而引进版在文学类中的品种比重是逐年增加的,在2007年上半年达到了23.23%。
文学图书一般是畅销书的“温室”,引进版文学图书更是开卷虚构类畅销书榜上的常客。从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的TOP10畅销书上,我们不难看出10本书可以分成3类:(1)以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为代表的现代畅销书,这些书往往是欧美市场畅销后,或者是有畅销的潜力而被版权公司推荐到中国市场全球同步发行的图书;(2)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挪威的森林》为代表的经典畅销书;(3)以韩国青春文学作家可爱淘为代表的青春文学读物,以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阅读需求。
引进文学图书尤其是英美版图书的畅销,很大程度上是营销的力量,是商业模式的运作得当,而非中国市场本身需求的存在。《达·芬奇密码》尽管是全球同步的畅销书,但是中国人一向对国外的宗教或者悬疑小说没有足够的兴趣,如果没有出版商有效的营销(兰登书屋在美国为《达·芬奇密码》付出了4000万美金的营销费用),我们很难想象会在中国成为畅销书。实际上,这本书作者丹·布朗的另一本被称为写得更好的小说《数字城堡》在国外出版时也没能获得成功,在《达·芬奇密码》获得成功后,《数字城堡》的销量也随之迅速上升。
引进版的文学类畅销书除了受国际上超级畅销书的影响以外,世界重要的文学奖作品也会榜上有名。排在排行榜上第2名的是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新科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自去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其为获奖者至今,该书一直在开卷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榜单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的名字叫红》早在奥尔罕·帕慕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2004年便由世纪文景引入中国。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在中国会畅销,在《我的名字叫红》之前,开卷监控销量过万册的仅有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而且该书畅销很大程度是由于同名电影的全球热播。因此,可以说,文学类引进版是否能畅销,是否可以给出版社带来可观的利润,除营销的力量外,还有赖于出版社同仁的敏锐眼光和准确判断。
2.经管
经管引进版图书规模占经管类图书的码洋比重基本上在20%以上,品种比重也是逐年增加。但2007年上半年,经管引进版的码洋比重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不到21%,而品种则是历史最高点。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国股市上半年很火,而相应的股票投资类图书是由本土作者自己写的,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引进版在经管图书中的地位。2007年上半年排行榜上前10名经管图书,仅有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为引进版;另外,除了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外,其余8本都为本土金融投资类图书。
如果单看引进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我们发现这些图书中的很多都并不是在国外畅销很长时间后才被引进的。优秀的国外经管类图书在中国与在世界的出版越来越同步,如杰克·韦尔奇的《赢》,在其英文版2005年4月出版后的一个月,其中文版就已经在中国上市了。
进入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前2000名的310种引进版图书中,企业管理类和管理类的图书居多,共有106种,在企业管理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蓝海战略》和《长尾理论》,这两本图书分别阐述了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两种创新的管理理论。在管理类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赢》、《管理的实践》等书名列前茅,彼得·德鲁克和杰克·韦尔奇等世界级管理大师的作品,他们经典的管理科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畅销书。
3.少儿
下图是2001年以来引进版图书占少儿类图书零售市场中的码洋比重。从图中我们看到,2002年和2003年是少儿类引进版图书“冒险小虎队”系列和《窗边的小豆豆》上市的时间,这些书的畅销使引进版在少儿类的比重不断上升, 2003年和2005年正是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5》和《哈6》中文版上市的年份,因此这两年码洋比重最大。2005年以后,以杨红樱、郑渊洁等作家代表的中国本土少儿类图书开始在市场上有突出的表现,使得引进版在少儿类中码洋比重有所下降。2007年下半年,《哈7》中文版面世,这本书的畅销会给2007年引进版在少儿类图书中的码洋比重带来不小的增长。
在引进版的系列图书中,首屈一指的应该是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的《冒险小虎队》系列丛书。《冒险小虎队》系列在中国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在2001年9月,《冒险小虎队》系列30个品种图书首次在中国上市,并在2002年5月进入开卷少儿类畅销书排行榜,在2003年5月的开卷少儿类排行榜(前30名)中,该系列图书占据了23个名次;在2004年底和2006年底,《超级版冒险小虎队》系列《超级成长版冒险小虎队》系列分别有10种图书上市。该系列的50个品种全部进入了2006年7月到2007年6月的开卷少儿类畅销书前1000名,其中有26种进入了前100名,可谓是引进版少儿类图书中最成功的一个系列。
4.英语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还是一个思想文化上与世界交流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英语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在国内也相应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庞大的需求自然培育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国内的出版商不失时机地引进了英语学习的相关著作,也使得英语成为引进版图书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引进版英语图书的市场构成方面,“英语工具书”、“基础英语学习用书”和“英语读物”是该市场上的三大主要类别,其码洋比重在此类市场中将近90%。
在中国英语图书市场,外国出版商,尤其是英国出版商有同中国合作伙伴最长和最成功的合作经验。培生教育集团、牛津大学出版社和和麦克米伦出版集团与外研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中国一些著名出版社在这一领域上的合作已经获得很大的成功。培生在中国主要是利用其朗文品牌,在此之前已经与外研社在《新概念英语》的中文版出版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牛津大学出版社,也与包括外研社在内的多个出版社进行合作,并与商务印书馆成功地合作出版了一系列的双语字典。麦克米伦出版集团与外研社已经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商业计划,特别是在新课标的英语教材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售出了大约1亿册的教科书。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外语教材,特别是新课标教材进行了合作。哈珀·柯林斯与外研社合作出版了双语词典。
引进版图书市场国家地区构成
2007年上半年,在中国引进版图书市场流通的图书达到了80多个国家地区的46000多种。其中市场份额较大的国家或地区有: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台湾、法国、德国、奥地利、韩国、俄罗斯、中国香港、意大利等。1999年至今,美国、英国和日本始终占据着中国引进版图书市场份额的前三名。2002年以前,三者在引进版图书市场中的码洋比重之和达到了70%以上,2002年以后虽然有所降低但也在60%以上,可见其市场集中程度非常之高,美国、英国和日本已经成为中国引进版图书的三大源头,其中又以美国为最,2003年至今平均码洋比重达到了36.35%。零售市场的国家分布和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的趋势是大致相同的。从总署公布的2006年图书版权贸易的国家分布来看,中国从美国引进的版权项目最多,占到中国引进全部图书版权的27%(2005年为42%);其次是英国,占到12%左右。
近几年,美国引进版图书一直是引进版图书的主流。无论从品种规模还是从码洋规模来讲,美国引进版图书都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主要表现在文学、科技、经管、计算机、少儿和心理自助图书出版领域。
英国是除美国外的第二大引进版图书源头,从近几年的走势来看,英国引进版图书的码洋比重和品种比重都是比较稳定的,英国引进版图书所占的码洋比重维持在20%~23%之间,品种比重在14%~15%之间。从英国引进的英语类图书表现最为突出,码洋比重达到了50%以上;少儿类由于“哈利·波特”6本图书的巨大贡献,码洋比重达到了16%左右。
日本出版商主要提供小说、动漫、时尚、美容和生活领域。其中,卡通漫画图书的码洋就占整个日本引进版图书的1/4。日本文学引进版图书市场表现突出的作者有村上春树、渡边淳一以及铃木光司。
韩国的版权除在时尚、美容上比较强以外,更多的是青春文学类图书。早期,随着韩国影视剧热播,而引进了《我的野蛮女友》、《冬季恋歌》、《蓝色生死恋》等,稍后是金河仁的《菊花香》、《你爱香草吗》、《玉兰花开》等为代表爱情小说,近两三年则是可爱淘《狼的诱惑》、《那小子真帅》、《局外人》和《哆来咪发唆》的青春文学。
德国出版商主要提供的是科学技术类图书的版权。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奥地利在引进版图书码洋中仅占1.91%,排名第11,到2007上半年,其码洋比重达到了3.94%,排名则上升到了第6。这样的成绩和奥地利作家托马斯·布热齐纳的“冒险小虎队”系列图书的畅销有不可分割的必然关系。
虽然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早在1898年就在中国翻译并出版了,但法国引进版图书在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比重一直在3%~4%之间。同时,品种比重却一直维持在5%~6%的水平。结合码洋比重和品种比重来看,其码洋品种效率低于1,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说明其单品种创造码洋的能力还较弱。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小语种国家的引进版相对少,造成这一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翻译问题以及小语种国家图书在中国市场上表现的不确定性。其实,很多小语种发达国家在推行本国文化“走出去”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对该国作品翻译并出版均有不同程度的政策、经济上的奖励。比如荷兰就有“荷兰文学创作与翻译基金会”,对翻译荷兰的文学作品,包括文学、科普、少儿等都有经济赞助,一般是赞助70%的翻译费用以及每个品种1400欧元的生产制作费用。花城出版社从荷兰引进了《万物有灵》、《女人为什么爱猿猴》等;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都陆续翻译出版了该国作品。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引进版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的表现。
从2006年开始,在“走出去”战略推动下,中国出版社在向欧美和东南亚的版权输出获得了重大的进展。近年来,中国的版权输出也不乏闪亮之笔,小说《狼图腾》与英国老牌出版社企鹅出版社签订协议值得一提。企鹅出版集团预先支付了前所未有的10万英镑英语版权,这是在韩国和其他亚洲非英语国家市场的很高版税水平,这本书也被卖给其他欧洲市场,但会译自这本书的英文版。
尽管如此,这种版权贸易逆差在短时期不可能完全扭转。且不说美国和英国,就只有8200万人口的德国而言,2005年德国出版社的版权出口数量达到7491件,是同时期中国的5.2倍。
图书,乃至创意产业如何“走出去”,不仅是政府职能机构,更是中国出版业所有参与者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注:本文主要数据均来源于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本报告中的引进版指的是非中国大陆作家所著的图书,引进版中也包括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作者的图书。图书国别以该书作者目前的国籍或地区为准。
引进版市场规模以及成长性
2007年上半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保持了相当增长幅度的发展势头,同比增长率达到14%以上,为近5年来最高。从年内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来看,市场走势已经完成了本年第一个高峰。2007年3月,开卷综合指数为305.88,与2007年2月相比环比增长1.11%,同比上升30.64%。这是五年以来首次在3月份出现环比上升,这与今年春节和开学的时间比往年错后有一定关系。
2007年上半年,引进版图书市场也呈现了较高的同比增长率,达到12%左右,低于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从2000年—2007年上半年引进版图书与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来看,二者的走势在2003年以前大体相同,2004年以后二者同比变化增长趋势呈反方向变化,2007上半年引进版图书同比增长12.15%,低于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这种变化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畅销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规模靠品种,成长靠畅销书”,也就是说同比增长率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统计期内畅销书的市场表现。在2003年以前,市场领先的畅销书大都以引进版为主,所以在同比增长率的变动态势上二者呈现一致特点;而在2004年以后,特别是近期百家讲坛系列图书《品三国(上)、(下)》、《于丹〈论语〉心得》以及少儿类“虹猫蓝兔七侠传”系列等本土原创作品的畅销,使得引进版图书与中国零售图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发生了不一致的现象,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同比增长一直呈现不断上升态势,而引进版图书的同比增长率则呈现下滑趋势。
从开卷数据看,1999年以来引进版图书一直以较低的动销品种数赢得了较高的销售码洋,因而码洋品种效率(销售码洋比重与动销品种比重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获益能力,具体代表以占整体市场百分之一的品种创造比例百分之几的码洋)一直居高不下。
2003年至2007上半年,引进版图书的码洋品种效率平均达到了1.59,对比于内版图书的0.93可谓是“天壤之别”。2007年上半年,引进版图书占全国整体图书零售市场的品种比重为13.16%,创造了18.89%的码洋比重,码洋品种效率为1.44,虽然低于近5年的平均,但相对于内版图书还是高出不少。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出版社在引进图书时不是立足于弥补国内图书市场某领域的不足,如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类等,就是引入一些国际畅销书,其市场卖点早已形成,换句话说,引进版图书比原创图书在市场表现上更具有市场的可预测性。而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引进版图书在整体质量和市场表现上的确要高一些,故而引进版图书能取得如此之高的效率水平实在情理之中。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从欧美出版商和版权代理商的版权引进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增长,但除了J.K.罗琳和丹·布朗等的一些超级畅销书以外,西方出版商及代理商近年来的版权收入仍然很低,预付款通常在1500美金至2500美金之间。近年来,培生出版公司、励德爱思唯尔集团、麦格劳-希尔出版集团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等欧美出版商在教材出版和专业出版领域与中国有大量的版权合作。对于大多数欧美出版商来说,目前来自于中国的版税收入还远低于其在中国的投入,但他们看到了中国市场在中长期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引进版图书细分市场分析
自2003年以来引进版图书的市场码洋总体结构基本呈现文学、社科、少儿、语言的“四强割据”之势,四者的码洋比重之和基本保持在75%左右。从品种结构来看,社科、文学、少儿和科技为引进品种最多的四个细分类,2007上半年四者的品种比重之和超过了75%。从引进版图书品种结构来看,文学和少儿两类引进版图书占总体引进版图书的38%以上,再加上社科类图书中相当一部分也属于大众类图书,引进的图书大部分集中在大众类图书领域。
从各类引进版图书的码洋品种效率来看,语言类图书的效率水平最高,码洋品种效率达到了1.97,此外少儿、文学两类引进版图书的码洋品种效率也比较高。
1.文学
文学引进版图书规模引进版在文学类图书市场中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从图上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05年,引进版在文学类图书市场中的码洋比重不断上升,在2005年达到一个相对高点后,在接下来的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引进版的码洋比重开始下降。而引进版在文学类中的品种比重是逐年增加的,在2007年上半年达到了23.23%。
文学图书一般是畅销书的“温室”,引进版文学图书更是开卷虚构类畅销书榜上的常客。从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的TOP10畅销书上,我们不难看出10本书可以分成3类:(1)以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为代表的现代畅销书,这些书往往是欧美市场畅销后,或者是有畅销的潜力而被版权公司推荐到中国市场全球同步发行的图书;(2)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挪威的森林》为代表的经典畅销书;(3)以韩国青春文学作家可爱淘为代表的青春文学读物,以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阅读需求。
引进文学图书尤其是英美版图书的畅销,很大程度上是营销的力量,是商业模式的运作得当,而非中国市场本身需求的存在。《达·芬奇密码》尽管是全球同步的畅销书,但是中国人一向对国外的宗教或者悬疑小说没有足够的兴趣,如果没有出版商有效的营销(兰登书屋在美国为《达·芬奇密码》付出了4000万美金的营销费用),我们很难想象会在中国成为畅销书。实际上,这本书作者丹·布朗的另一本被称为写得更好的小说《数字城堡》在国外出版时也没能获得成功,在《达·芬奇密码》获得成功后,《数字城堡》的销量也随之迅速上升。
引进版的文学类畅销书除了受国际上超级畅销书的影响以外,世界重要的文学奖作品也会榜上有名。排在排行榜上第2名的是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新科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自去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其为获奖者至今,该书一直在开卷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榜单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我的名字叫红》早在奥尔罕·帕慕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2004年便由世纪文景引入中国。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在中国会畅销,在《我的名字叫红》之前,开卷监控销量过万册的仅有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而且该书畅销很大程度是由于同名电影的全球热播。因此,可以说,文学类引进版是否能畅销,是否可以给出版社带来可观的利润,除营销的力量外,还有赖于出版社同仁的敏锐眼光和准确判断。
2.经管
经管引进版图书规模占经管类图书的码洋比重基本上在20%以上,品种比重也是逐年增加。但2007年上半年,经管引进版的码洋比重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不到21%,而品种则是历史最高点。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国股市上半年很火,而相应的股票投资类图书是由本土作者自己写的,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引进版在经管图书中的地位。2007年上半年排行榜上前10名经管图书,仅有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为引进版;另外,除了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外,其余8本都为本土金融投资类图书。
如果单看引进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我们发现这些图书中的很多都并不是在国外畅销很长时间后才被引进的。优秀的国外经管类图书在中国与在世界的出版越来越同步,如杰克·韦尔奇的《赢》,在其英文版2005年4月出版后的一个月,其中文版就已经在中国上市了。
进入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前2000名的310种引进版图书中,企业管理类和管理类的图书居多,共有106种,在企业管理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蓝海战略》和《长尾理论》,这两本图书分别阐述了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两种创新的管理理论。在管理类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赢》、《管理的实践》等书名列前茅,彼得·德鲁克和杰克·韦尔奇等世界级管理大师的作品,他们经典的管理科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畅销书。
3.少儿
下图是2001年以来引进版图书占少儿类图书零售市场中的码洋比重。从图中我们看到,2002年和2003年是少儿类引进版图书“冒险小虎队”系列和《窗边的小豆豆》上市的时间,这些书的畅销使引进版在少儿类的比重不断上升, 2003年和2005年正是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5》和《哈6》中文版上市的年份,因此这两年码洋比重最大。2005年以后,以杨红樱、郑渊洁等作家代表的中国本土少儿类图书开始在市场上有突出的表现,使得引进版在少儿类中码洋比重有所下降。2007年下半年,《哈7》中文版面世,这本书的畅销会给2007年引进版在少儿类图书中的码洋比重带来不小的增长。
在引进版的系列图书中,首屈一指的应该是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的《冒险小虎队》系列丛书。《冒险小虎队》系列在中国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在2001年9月,《冒险小虎队》系列30个品种图书首次在中国上市,并在2002年5月进入开卷少儿类畅销书排行榜,在2003年5月的开卷少儿类排行榜(前30名)中,该系列图书占据了23个名次;在2004年底和2006年底,《超级版冒险小虎队》系列《超级成长版冒险小虎队》系列分别有10种图书上市。该系列的50个品种全部进入了2006年7月到2007年6月的开卷少儿类畅销书前1000名,其中有26种进入了前100名,可谓是引进版少儿类图书中最成功的一个系列。
4.英语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还是一个思想文化上与世界交流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英语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在国内也相应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庞大的需求自然培育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国内的出版商不失时机地引进了英语学习的相关著作,也使得英语成为引进版图书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引进版英语图书的市场构成方面,“英语工具书”、“基础英语学习用书”和“英语读物”是该市场上的三大主要类别,其码洋比重在此类市场中将近90%。
在中国英语图书市场,外国出版商,尤其是英国出版商有同中国合作伙伴最长和最成功的合作经验。培生教育集团、牛津大学出版社和和麦克米伦出版集团与外研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中国一些著名出版社在这一领域上的合作已经获得很大的成功。培生在中国主要是利用其朗文品牌,在此之前已经与外研社在《新概念英语》的中文版出版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牛津大学出版社,也与包括外研社在内的多个出版社进行合作,并与商务印书馆成功地合作出版了一系列的双语字典。麦克米伦出版集团与外研社已经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商业计划,特别是在新课标的英语教材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已经售出了大约1亿册的教科书。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外语教材,特别是新课标教材进行了合作。哈珀·柯林斯与外研社合作出版了双语词典。
引进版图书市场国家地区构成
2007年上半年,在中国引进版图书市场流通的图书达到了80多个国家地区的46000多种。其中市场份额较大的国家或地区有: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台湾、法国、德国、奥地利、韩国、俄罗斯、中国香港、意大利等。1999年至今,美国、英国和日本始终占据着中国引进版图书市场份额的前三名。2002年以前,三者在引进版图书市场中的码洋比重之和达到了70%以上,2002年以后虽然有所降低但也在60%以上,可见其市场集中程度非常之高,美国、英国和日本已经成为中国引进版图书的三大源头,其中又以美国为最,2003年至今平均码洋比重达到了36.35%。零售市场的国家分布和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的趋势是大致相同的。从总署公布的2006年图书版权贸易的国家分布来看,中国从美国引进的版权项目最多,占到中国引进全部图书版权的27%(2005年为42%);其次是英国,占到12%左右。
近几年,美国引进版图书一直是引进版图书的主流。无论从品种规模还是从码洋规模来讲,美国引进版图书都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主要表现在文学、科技、经管、计算机、少儿和心理自助图书出版领域。
英国是除美国外的第二大引进版图书源头,从近几年的走势来看,英国引进版图书的码洋比重和品种比重都是比较稳定的,英国引进版图书所占的码洋比重维持在20%~23%之间,品种比重在14%~15%之间。从英国引进的英语类图书表现最为突出,码洋比重达到了50%以上;少儿类由于“哈利·波特”6本图书的巨大贡献,码洋比重达到了16%左右。
日本出版商主要提供小说、动漫、时尚、美容和生活领域。其中,卡通漫画图书的码洋就占整个日本引进版图书的1/4。日本文学引进版图书市场表现突出的作者有村上春树、渡边淳一以及铃木光司。
韩国的版权除在时尚、美容上比较强以外,更多的是青春文学类图书。早期,随着韩国影视剧热播,而引进了《我的野蛮女友》、《冬季恋歌》、《蓝色生死恋》等,稍后是金河仁的《菊花香》、《你爱香草吗》、《玉兰花开》等为代表爱情小说,近两三年则是可爱淘《狼的诱惑》、《那小子真帅》、《局外人》和《哆来咪发唆》的青春文学。
德国出版商主要提供的是科学技术类图书的版权。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奥地利在引进版图书码洋中仅占1.91%,排名第11,到2007上半年,其码洋比重达到了3.94%,排名则上升到了第6。这样的成绩和奥地利作家托马斯·布热齐纳的“冒险小虎队”系列图书的畅销有不可分割的必然关系。
虽然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早在1898年就在中国翻译并出版了,但法国引进版图书在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比重一直在3%~4%之间。同时,品种比重却一直维持在5%~6%的水平。结合码洋比重和品种比重来看,其码洋品种效率低于1,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说明其单品种创造码洋的能力还较弱。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小语种国家的引进版相对少,造成这一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翻译问题以及小语种国家图书在中国市场上表现的不确定性。其实,很多小语种发达国家在推行本国文化“走出去”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对该国作品翻译并出版均有不同程度的政策、经济上的奖励。比如荷兰就有“荷兰文学创作与翻译基金会”,对翻译荷兰的文学作品,包括文学、科普、少儿等都有经济赞助,一般是赞助70%的翻译费用以及每个品种1400欧元的生产制作费用。花城出版社从荷兰引进了《万物有灵》、《女人为什么爱猿猴》等;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都陆续翻译出版了该国作品。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引进版在中国图书市场上的表现。
从2006年开始,在“走出去”战略推动下,中国出版社在向欧美和东南亚的版权输出获得了重大的进展。近年来,中国的版权输出也不乏闪亮之笔,小说《狼图腾》与英国老牌出版社企鹅出版社签订协议值得一提。企鹅出版集团预先支付了前所未有的10万英镑英语版权,这是在韩国和其他亚洲非英语国家市场的很高版税水平,这本书也被卖给其他欧洲市场,但会译自这本书的英文版。
尽管如此,这种版权贸易逆差在短时期不可能完全扭转。且不说美国和英国,就只有8200万人口的德国而言,2005年德国出版社的版权出口数量达到7491件,是同时期中国的5.2倍。
图书,乃至创意产业如何“走出去”,不仅是政府职能机构,更是中国出版业所有参与者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注:本文主要数据均来源于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本报告中的引进版指的是非中国大陆作家所著的图书,引进版中也包括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作者的图书。图书国别以该书作者目前的国籍或地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