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文本为教学资源,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情境感受、情感感染、心灵感动的语文学习中,内化知识、建构意义、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
一、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生成精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组织探究性学习,对于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有着明显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如笔者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先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然后直奔重点段落——“天鹅破冰”,有一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湖面上冻了,别的候鸟都另找暖和的地方,天鹅为什么还待在这儿呢?”而我课前并未考虑到这一问题,教参上也没有现成答案,于是,灵机一动,把问题巧妙地“抛”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把老师都给难住了,斯杰潘老人也有这样的困惑,你们看,他瞪着眼睛,也想弄个明白呢。我们不妨根据文中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帮斯杰潘老人解开疑团,如何?”学生欣然接受,我便组织他们先同桌讨论,自己也参与其中,边聆听边指导,指导他们也可联系天鹅的生活习性以及贝加尔湖与众不同的特点想想。还别说,交流时,学生的答案还挺丰富的。
二、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精彩
允许对文本多元解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理念的一大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一位老师教学柳宗元的诗《江雪》时,有学生提出:“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原因。课堂中有的学生认为他家里穷,以捕鱼为生,天冷也来要钓鱼;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个钓鱼爱好者,所以也就顾不上天冷了;有的学生认为可能老翁在想鸟都飞走了,没人和自己抢了,可以独享一份清静。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让学生阅读柳宗元生平简介,问学生你现在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三、在适度拓展中显现精彩
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和学生一起在《妈妈的吻》的伴奏曲中朗读文章最后一节,读到最后一句,我的眼眶已经湿润:小时候,母亲抱了“我”无数次,而“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她就感动得落泪了,这母亲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呀!而学生同样情真意切,声音哽咽,很明显,凭借这一处语言文字,他们能体会出母亲的伟大。于是,我问学生:“‘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是什么样的泪水?”也许是音乐渲染的效果,也许是对教材的理解比较到位,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是高兴的泪,儿子这么孝顺,妈妈很高兴;是欣慰的泪,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如今苦尽甜来,儿女孝顺,妈妈很欣慰;是难过的泪,妈妈为自己病得不轻,连累儿女感到难过……这“难过的泪”让我很是意外,没想到学生体会得这么深刻,天下的母亲不都是这样的吗?甘愿为儿女付出一切,却不愿拖累儿女一丝一毫。这种对母爱的理解出自学生之口,比出自老师之口更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随即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想起老妈妈》这首歌,在感人的歌曲声中,学生眼中泪花闪烁,至此,感受母亲的无私,热爱母亲的教育水到渠成。
四、在纠错中生成精彩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丰富的感觉世界和多彩的经验世界,都可以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断,但难免片面或偏差,所以,在珍视学生独特理解和感受的前提下,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文本的人文内涵。如教学《“生命桥”》一课时,品读蹬羚飞渡那一庄严而神圣的场面后,某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同学认为年轻羚羊忘恩负义,以老羚羊的死亡换取自己的新生。这种纯真的想法有其正确、可爱的一面,学生在感受到老羚羊的甘为人梯、从容赴死的大无畏气概的同时,也为它们的牺牲而深深惋惜,他们多么希望悲剧能够避免,这种见解正是学生美好而善良愿望的表现,但能这么评价年轻羚羊吗?很明显,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悖,于是,师生一起探究,让学生明白了:面对生存环境的险恶,为了种族的生存、繁衍,动物经常会作出这种牺牲,而幸存者则背负着更多人的期望和使命,它们必须顽强地生活得很好。钟启泉教授曾说过:“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有生命力的课堂就是“生成”的课堂,所以,教师要在预设课程的实施中关注、把握生成性问题,灵活驾驭课堂,发展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
五、在偶发中生成精彩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这种偶发事件有的与语文教学有关,如有学生在学习《九寨沟》会突发“五彩池能不能游泳”的奇想,从而令老师措手不及;有的与语文教学无关,如教室里突然飞进一只蜜蜂蜇了同学,教室里顿时大乱。经验不足的老师可能会手忙脚乱,仓促处置而留下遗憾,而敏感和富有实践智慧的老师会抓住这种机会,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良机,成为教学教育的生长点。
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也不具有生命性。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大胆自信地交流,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江苏省溧阳市河心小学)
一、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生成精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组织探究性学习,对于实现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有着明显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如笔者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先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然后直奔重点段落——“天鹅破冰”,有一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湖面上冻了,别的候鸟都另找暖和的地方,天鹅为什么还待在这儿呢?”而我课前并未考虑到这一问题,教参上也没有现成答案,于是,灵机一动,把问题巧妙地“抛”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把老师都给难住了,斯杰潘老人也有这样的困惑,你们看,他瞪着眼睛,也想弄个明白呢。我们不妨根据文中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帮斯杰潘老人解开疑团,如何?”学生欣然接受,我便组织他们先同桌讨论,自己也参与其中,边聆听边指导,指导他们也可联系天鹅的生活习性以及贝加尔湖与众不同的特点想想。还别说,交流时,学生的答案还挺丰富的。
二、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生成精彩
允许对文本多元解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理念的一大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的成长。例如一位老师教学柳宗元的诗《江雪》时,有学生提出:“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原因。课堂中有的学生认为他家里穷,以捕鱼为生,天冷也来要钓鱼;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个钓鱼爱好者,所以也就顾不上天冷了;有的学生认为可能老翁在想鸟都飞走了,没人和自己抢了,可以独享一份清静。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让学生阅读柳宗元生平简介,问学生你现在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三、在适度拓展中显现精彩
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和学生一起在《妈妈的吻》的伴奏曲中朗读文章最后一节,读到最后一句,我的眼眶已经湿润:小时候,母亲抱了“我”无数次,而“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她就感动得落泪了,这母亲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呀!而学生同样情真意切,声音哽咽,很明显,凭借这一处语言文字,他们能体会出母亲的伟大。于是,我问学生:“‘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是什么样的泪水?”也许是音乐渲染的效果,也许是对教材的理解比较到位,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是高兴的泪,儿子这么孝顺,妈妈很高兴;是欣慰的泪,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如今苦尽甜来,儿女孝顺,妈妈很欣慰;是难过的泪,妈妈为自己病得不轻,连累儿女感到难过……这“难过的泪”让我很是意外,没想到学生体会得这么深刻,天下的母亲不都是这样的吗?甘愿为儿女付出一切,却不愿拖累儿女一丝一毫。这种对母爱的理解出自学生之口,比出自老师之口更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随即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想起老妈妈》这首歌,在感人的歌曲声中,学生眼中泪花闪烁,至此,感受母亲的无私,热爱母亲的教育水到渠成。
四、在纠错中生成精彩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丰富的感觉世界和多彩的经验世界,都可以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断,但难免片面或偏差,所以,在珍视学生独特理解和感受的前提下,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文本的人文内涵。如教学《“生命桥”》一课时,品读蹬羚飞渡那一庄严而神圣的场面后,某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同学认为年轻羚羊忘恩负义,以老羚羊的死亡换取自己的新生。这种纯真的想法有其正确、可爱的一面,学生在感受到老羚羊的甘为人梯、从容赴死的大无畏气概的同时,也为它们的牺牲而深深惋惜,他们多么希望悲剧能够避免,这种见解正是学生美好而善良愿望的表现,但能这么评价年轻羚羊吗?很明显,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悖,于是,师生一起探究,让学生明白了:面对生存环境的险恶,为了种族的生存、繁衍,动物经常会作出这种牺牲,而幸存者则背负着更多人的期望和使命,它们必须顽强地生活得很好。钟启泉教授曾说过:“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有生命力的课堂就是“生成”的课堂,所以,教师要在预设课程的实施中关注、把握生成性问题,灵活驾驭课堂,发展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
五、在偶发中生成精彩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这种偶发事件有的与语文教学有关,如有学生在学习《九寨沟》会突发“五彩池能不能游泳”的奇想,从而令老师措手不及;有的与语文教学无关,如教室里突然飞进一只蜜蜂蜇了同学,教室里顿时大乱。经验不足的老师可能会手忙脚乱,仓促处置而留下遗憾,而敏感和富有实践智慧的老师会抓住这种机会,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良机,成为教学教育的生长点。
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也不具有生命性。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大胆自信地交流,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江苏省溧阳市河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