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国战争博物馆全称“1941年至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1995年,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莫斯科建成了占地135公顷的胜利公园,卫国战争博物馆是公园的核心设施。
走进博物馆的一层大厅,灯光骤然暗淡,气氛庄严肃穆,一条红色地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纪念厅。纪念厅中央是尊白色雕像——一位母亲面对死去的儿子正在悲伤地哭泣,天花板上垂下60万根银丝水晶灯,犹如“母亲涟涟的泪水”。
大厅里不时响起1941年苏联播音员播送“告苏联人民书”的浑厚声音,将人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集中了190个师,5000架飞机和4000辆坦克,对苏联实施闪电战。因为对战争准备不足,苏联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同年10月,苏联政府迁出莫斯科,但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并在11月7日十月革命节组织了红场阅兵,红军部队通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德军先头部队曾一度攻克拉丝那亚·波里扬那村,准备从这里重炮轰击克里姆林宫。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红军拼命夺回了克拉丝那亚·波里扬那,缴获了德军大炮。
1941年7月14日,苏军首次在前线使用了刚刚研制出来的“喀秋莎”火箭炮,火箭炮连的第一位连长叫弗列罗夫。它的第一次齐射就把德军打懵了,随着“嗖嗖嗖”的啸叫声,天空一片火海,霎时间,德军阵地如大雨倾泻,似炸雷翻滚,德军伤亡惨重。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就到了二层的光荣厅。白色的大理石墙壁上密密麻麻镌刻着11778名苏联英雄金光闪闪的名字(后又增补了83名英雄)。厅中央挺立着一尊10米高的苏军战士青铜像。他一只手托着钢盔,另一只手向上举起,身后的斗篷随风飘扬,好像正欲乘风归去。他的上方有一颗光芒四射的胜利勋章。这枚勋章由苏联政府1943年设立,用铂金制成,镶有170颗钻石和红宝石。只有在二战中对战争的转折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统帅和军事将领才能获此殊荣。有18人获得过这枚勋章: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
展厅里设有6个全景画厅,生动地再现了卫国战争中的6个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强渡第聂伯河和攻克柏林。
站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全景画面前,仿佛正面对一座熊熊燃烧的城市。在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900天,昼夜不停地轰炸、炮击,使城市遭受严重破坏,停水停电,缺吃少穿,严冬无法取暖,47万人战死,64万人饿死。8岁女孩丹娘的日记中这样写到:“1月25日,奶奶死了……”“5月10日,阿廖沙叔叔……”“5月13日,早晨7点半妈妈死了……都死了,就剩下丹娘一个人了“可怜的孩子也未能幸免于难,她死在了撤退的路上。
列宁格勒的工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生产,制造出1000万枚炮弹和地雷。生产和修理了2000辆坦克、1500架飞机,成千上万门大炮和迫击炮。因为饥饿,工人把自己的身体绑在车床上,以防倒下。
一位红军战士的妻子奥哈普金娜,自己已经饿得一滴奶水也没有了,但为了救助奄奄一息的孩子,她毅然割破了手臂,让孩子吸吮自己的鲜血。
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被围困的日子里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交响乐——“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并于1942年3月5日在城内演出,同时向前线和国外直播。一名在前线听到交响乐的德军士兵在日记中写到:“写出这种交响乐的民族是无法战胜的。”
走出博物馆,展厅高大的弧形长廊仿佛是一双张开的双臂,护卫着广场上三棱形141.8米高的胜利纪念碑,寓意着卫国战争整整1418个艰难的日日夜夜。每个棱面的浮雕,再现了莫斯科等12座英雄城市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面。
纪念碑前是条长长的阶梯路,这是一条通向胜利之路。它从东向西分为5个阶段,以1941年为起点到1945年结束,每向上一级,就经历了一段沉重的历史,直至顶端,就走过了卫国战争中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走向了最后的胜利。
走进博物馆的一层大厅,灯光骤然暗淡,气氛庄严肃穆,一条红色地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纪念厅。纪念厅中央是尊白色雕像——一位母亲面对死去的儿子正在悲伤地哭泣,天花板上垂下60万根银丝水晶灯,犹如“母亲涟涟的泪水”。
大厅里不时响起1941年苏联播音员播送“告苏联人民书”的浑厚声音,将人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集中了190个师,5000架飞机和4000辆坦克,对苏联实施闪电战。因为对战争准备不足,苏联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同年10月,苏联政府迁出莫斯科,但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并在11月7日十月革命节组织了红场阅兵,红军部队通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德军先头部队曾一度攻克拉丝那亚·波里扬那村,准备从这里重炮轰击克里姆林宫。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红军拼命夺回了克拉丝那亚·波里扬那,缴获了德军大炮。
1941年7月14日,苏军首次在前线使用了刚刚研制出来的“喀秋莎”火箭炮,火箭炮连的第一位连长叫弗列罗夫。它的第一次齐射就把德军打懵了,随着“嗖嗖嗖”的啸叫声,天空一片火海,霎时间,德军阵地如大雨倾泻,似炸雷翻滚,德军伤亡惨重。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就到了二层的光荣厅。白色的大理石墙壁上密密麻麻镌刻着11778名苏联英雄金光闪闪的名字(后又增补了83名英雄)。厅中央挺立着一尊10米高的苏军战士青铜像。他一只手托着钢盔,另一只手向上举起,身后的斗篷随风飘扬,好像正欲乘风归去。他的上方有一颗光芒四射的胜利勋章。这枚勋章由苏联政府1943年设立,用铂金制成,镶有170颗钻石和红宝石。只有在二战中对战争的转折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统帅和军事将领才能获此殊荣。有18人获得过这枚勋章: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
展厅里设有6个全景画厅,生动地再现了卫国战争中的6个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强渡第聂伯河和攻克柏林。
站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全景画面前,仿佛正面对一座熊熊燃烧的城市。在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被德军围困900天,昼夜不停地轰炸、炮击,使城市遭受严重破坏,停水停电,缺吃少穿,严冬无法取暖,47万人战死,64万人饿死。8岁女孩丹娘的日记中这样写到:“1月25日,奶奶死了……”“5月10日,阿廖沙叔叔……”“5月13日,早晨7点半妈妈死了……都死了,就剩下丹娘一个人了“可怜的孩子也未能幸免于难,她死在了撤退的路上。
列宁格勒的工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生产,制造出1000万枚炮弹和地雷。生产和修理了2000辆坦克、1500架飞机,成千上万门大炮和迫击炮。因为饥饿,工人把自己的身体绑在车床上,以防倒下。
一位红军战士的妻子奥哈普金娜,自己已经饿得一滴奶水也没有了,但为了救助奄奄一息的孩子,她毅然割破了手臂,让孩子吸吮自己的鲜血。
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被围困的日子里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交响乐——“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并于1942年3月5日在城内演出,同时向前线和国外直播。一名在前线听到交响乐的德军士兵在日记中写到:“写出这种交响乐的民族是无法战胜的。”
走出博物馆,展厅高大的弧形长廊仿佛是一双张开的双臂,护卫着广场上三棱形141.8米高的胜利纪念碑,寓意着卫国战争整整1418个艰难的日日夜夜。每个棱面的浮雕,再现了莫斯科等12座英雄城市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面。
纪念碑前是条长长的阶梯路,这是一条通向胜利之路。它从东向西分为5个阶段,以1941年为起点到1945年结束,每向上一级,就经历了一段沉重的历史,直至顶端,就走过了卫国战争中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走向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