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灰空间在建筑环境中有一种中介空间,起着连接内外环境、缓冲各种矛盾的作用。这是一种过渡的、动态的、不定的、形态内涵丰富的复合空间。本文深入了解灰空间并剖析了传统建筑环境灰空间的形态、成因,并将传统建筑空间环境与人的心理内涵相结合来阐述灰空间形态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对传统建筑环境理论体系的完善应该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相信对现代城市、建筑设计又有一定的引导和借鉴作用。通过研究,我希望灰空间这种形态丰富的复合空间,能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能更积极地运用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灰空间;传统建筑;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9—0037—04
1 绪论
世间事物中,存在着许多中性因素,这些因素调和了事物的绝对性,缓解了事物之间的矛盾,使事物内部趋于协调。建筑环境中也存在着这么一个中性空间,它介于室内外之间,既不制约内外,也不孤立内外,它是一个过渡空间、媒介空间、复合空间,现代建筑术语称之为灰空间。灰空间使建筑环境内外产生连续性,更合理地满足人的活动需求,这种空间在传统建筑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灰空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空间类型,是一种特殊的边缘空间,也是过渡空间的一种延伸。从字面上看,灰是一种介于黑、白之间的,但又与它们不同。此处的“黑”空间指的是封闭的、私密的室内空间,“白”空间指的是开敞的、公共的室外空间。灰空间即为在黑空间与白空间之间的那个处于边缘的过渡空间。在灰空间中,使用者既能感受到“黑”空间的闭合性、私密性,又能体验到“白”空间的开敞性、公共性,却还可以不受“黑”、“白”空间较为极端的空间感的不良影响。故此,灰空间的空间结构特点可总结为:“围合但不围闭,开放却不开敞”。
近年来,灰空间在现代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形式也更为多样化,对于灰空间本身而言,设计者对灰空间这样一种特殊空间的空间属性的多样性也有了较多的关注,也增强了对灰空间的理论研究。已逐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应用理论和实践标准。
如此重要的一个特殊空间,人们对它的关注、对它的研究更待加强,学术界对该领域也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 灰空间
2.1 灰空间的定义
灰空间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通常指介于室内外之间的一种过渡空间,可以达到室内外空间融合的目的。黑川纪章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来装饰建筑。灰色是一种中性的色彩,可与任何颜色取得协调。他在设计中把空间比作色彩:室内为“黑”,室外为“白”,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的庭院、走廊空间便称之为灰空间。这种空间具有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有机的整体。
黑川纪章的灰空间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过渡空间。在联系建筑内外时,常常表现为一种过渡和中介的功能,它能将室内和室外有机地衔接,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如:传统建筑中的庭院和檐廊,现代建筑中的走廊和阳台等。但除了这些简单的联系之外,灰空间其实还有更广泛的意义。我们还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模糊的表达、一种多元的共享,具有不定性和多义性。建筑环境中的很多空间常常具有多种功能,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能灵活地选择,空间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模糊的概念,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灰空间理解为是一种模糊空间或多元空间。如传统建筑中的天井和廊棚,现代建筑中的共享空间和多功能厅等。
今天我们给灰空间赋予更多的内涵,我认为它应该是一种过渡的、动态的、不定的、形态内涵丰富的复合空间。这种空间类型更注重人的感受和需求,能促进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同时人的参与也使这类空间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2.2 灰空间的功能
灰空间是一个容量充足的场所,是一个在垂直面或顶面上不完全围合、无法明确感知尺度的空间,是一个符合空间需要具备保护功能的要求、可以满足使用者心理上安全性、私密性的要求和生理上开展一定活动的要求的空间。
灰空间是实体空间的附属空间,灰空间的存在协调了空间节奏,丰富了实体空间的空间层次,活跃了空间的气氛,带来了活动的动力,吸引了更多的人。
3 中国传统建筑灰空间
早在现代注意建筑之前,灰空间早就已经作为一种常见手法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廊和亭。
3.1 廊——虚实中介的线空间
中国传统的廊,由构筑物构成,同时也是建筑的元素之一。宋朝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已有描述:“屋垂之谓宇,宇下谓之庑,步檐谓之廊”。《园冶》中进一步写道:“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除了交通联系之外,廊的功能还体现在空间组织、形态调整、调节气候、容纳公共活动等方面。廊自身的方向性使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引导作用,而廊的中介本质使其可以有效地导入周边空间的信息,充分发挥联系与组织的功能。廊作为建筑或建筑群的结构性要素,同时又具有边界的特征,使得廊对建筑(群)的形态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精心设计的廊往往是传统建筑或园林中重要景观。廊的这些基本功能,在中国的传统民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廊的半开放性和遮蔽性,使廊成为建筑中既对自然开放(与室内相比),又不受气候限制(与内院相比)的特殊空间。因此在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念中,由于缺乏对社交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普遍认同,廊事实上成为极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这也是东西方公共空间观念的差异所在。
根据廊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廊的空间本质可以概括为线形和中介性,并可以进一步拓展为动态性、引导性、历时性、模糊性、过渡性、边界性等空间特征。这两个特性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线性的引导性和不稳定性,使得廊在传统建筑中始终被视为辅助建筑;作为中介的过渡性和边界性,导致在需要密切联系室内室外的场合,尤其园林中,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是视觉的元素,又是内容的纽带。
3.2 亭——以虚当实的点空间
亭也是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类型之一,而且与廊、轩、榭、斋、馆、舫等并列为“造园里主要的要素”。与廊相似的是,亭也是一种典型的灰空间形式。亭是廊的聚合、提炼;廊可以看作一组亭的延展。
相对廊的线性,亭更简化为点的形式,使得亭的景观性和纪念性十分突出,亭也往往是整体环境的点睛之笔,构成视觉景物的趣味中心。
同时,廊与亭都是界面极度“弱化”并倾向与开放的建筑实体,相比墙体的漏与透,轩、榭的空与虚,廊和亭的实体弱化到了极点——只剩下柱子。所以廊和亭都因对外交流功能强而广泛适用于游览功能为主的园林建筑中。而 且,亭虽是景物却不完全是一个实体,四面空灵,更多的强调其内部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亭比廊更通透、更独立,使得亭同时具有“点景”和“观景”的双重作用。因此,除了遮风避雨之外,观景休闲才是亭发展至今更为重要的功能。
点状的形态特征和以虚当实的空间本质,使得亭这一灰空间形式,常常和其他建筑元素结合运用,构成丰富的空间。亭与亭相结合有叠亭,与廊结合有廊亭、与桥结合有桥亭。这些丰富的建筑形式,具有明显的灰空间特征,还往往容纳这多彩的公共活动和社会生活,是研究中国传统公共空间的典型参照。
4 传统建筑灰空间的美学价值及研究意义
4.1 传统建筑灰空间的美学价值
传统建筑的灰空间是一种生活空间,构成人最密切,最亲近的生活环境。它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具有几何的抽象性、朦胧性,呈现出一定的气氛、情调和韵味。建筑与自然山水、绿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建筑组群内部或庭院空间中,常常叠山理水,莳木栽花,引进自然景色。建筑还常常融化在大自然的山泉丘壑之间,成为特定风光的组成部分。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使建筑渗透着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散文的意趣。建筑不仅有诗情画意,而且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功能性质涉及政治、文化、宗教等各封面,自身具有一系列蕴含人生哲理、时代精神、伦理观念、民族意识等文化意蕴。建筑美在审美者眼中能引起特殊的性灵感触,激发审美主体潜意识的感慨,给人带来身心愉悦。
研究传统建筑灰空间形态,一方面可以对我国古典建筑形态、构成和发展规律做进一步研究,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的特色,从中找到空间设计的精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古典建筑灰空间的研究,了解空间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可以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和研究空间的本质性范畴。对现代建筑环境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4.2 现代灰空间的设计手法
迄今为止,灰空间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越来越多地用于建筑、室内和城市环境的设计之中,于是掌握如何创造并利用灰空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以上的实例,发现营造灰空间的手法有很多种。
(1)架空。一般是把建筑物的底层部分或全部空间去掉其正常的围合限定,使之成为通透、延续的空间。常表现为支柱层的空间形式,是有“顶”而无围护的空间。一般不用于具体功能,而是引入绿化、休息设施等,作为人们的公共活动
(2)空间。人们置身其中,就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比如目前很多小区住宅都采用这种方式,底层架空,把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实现了内空间与外空间的连续,居民可以在此空间下棋、纳凉,互相沟通交流感情。
(3)切削。在建筑造型中从整体体型中削去一部分而创造出的灰空间。
(4)悬挑。如建筑物雨篷、住宅阳台、平台、露台,近代剧院二层挑台,体育场雨篷等等所营造出来的下部的空间。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悬挑长度越来越长,面积越来越大,其下部的灰色空间也越来越大。
应用构件来生成灰空间。使用构架、柱廊、多层户外门廊、限定室外的小品及大面积的屋顶等形成丰富多彩的半私密、半户外空间。
4.3 传统建筑灰空间形态对现代空间设计的启发
无论从使用功能看,还是心理需求看,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灰空间常因其暖昧性和多义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也时时刻刻影响着现代建筑及室内空间的设计。黑川纪章称这种空间领域“已经被看做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
5 结论
灰空间又被称之为模糊空间、中介空间,虽然这是个由外国设计师提出来的词汇,但这种空间形式却一直根植于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中。并影响现代人的生活。
灰空间是建筑环境中的过渡空间,它在传统建筑中起到了很好的调节空间氛围的作用。这种多元的、复合性的空间使中国传统建筑产生和谐、含蓄、亲近自然的艺术特色。通过研究,我们对我国古典建筑形态、构成和发展规律有了完整的了解,对中国传统建筑灰空间形态有了深层次的解读。从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的特色中找到了空间设计的精华。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与室内的设计中,突出多元的空间设计概念。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灰空间的研究,我们了解了空间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让我们懂得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和研究空间的本质,对空间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灰空间的魅力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让更多的设计师关注它,合理地运用它,让我们的生存空间和谐健康地发展。
[责编 雷艳]
[关键词]灰空间;传统建筑;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9—0037—04
1 绪论
世间事物中,存在着许多中性因素,这些因素调和了事物的绝对性,缓解了事物之间的矛盾,使事物内部趋于协调。建筑环境中也存在着这么一个中性空间,它介于室内外之间,既不制约内外,也不孤立内外,它是一个过渡空间、媒介空间、复合空间,现代建筑术语称之为灰空间。灰空间使建筑环境内外产生连续性,更合理地满足人的活动需求,这种空间在传统建筑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灰空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空间类型,是一种特殊的边缘空间,也是过渡空间的一种延伸。从字面上看,灰是一种介于黑、白之间的,但又与它们不同。此处的“黑”空间指的是封闭的、私密的室内空间,“白”空间指的是开敞的、公共的室外空间。灰空间即为在黑空间与白空间之间的那个处于边缘的过渡空间。在灰空间中,使用者既能感受到“黑”空间的闭合性、私密性,又能体验到“白”空间的开敞性、公共性,却还可以不受“黑”、“白”空间较为极端的空间感的不良影响。故此,灰空间的空间结构特点可总结为:“围合但不围闭,开放却不开敞”。
近年来,灰空间在现代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形式也更为多样化,对于灰空间本身而言,设计者对灰空间这样一种特殊空间的空间属性的多样性也有了较多的关注,也增强了对灰空间的理论研究。已逐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应用理论和实践标准。
如此重要的一个特殊空间,人们对它的关注、对它的研究更待加强,学术界对该领域也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 灰空间
2.1 灰空间的定义
灰空间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通常指介于室内外之间的一种过渡空间,可以达到室内外空间融合的目的。黑川纪章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来装饰建筑。灰色是一种中性的色彩,可与任何颜色取得协调。他在设计中把空间比作色彩:室内为“黑”,室外为“白”,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的庭院、走廊空间便称之为灰空间。这种空间具有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有机的整体。
黑川纪章的灰空间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过渡空间。在联系建筑内外时,常常表现为一种过渡和中介的功能,它能将室内和室外有机地衔接,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如:传统建筑中的庭院和檐廊,现代建筑中的走廊和阳台等。但除了这些简单的联系之外,灰空间其实还有更广泛的意义。我们还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模糊的表达、一种多元的共享,具有不定性和多义性。建筑环境中的很多空间常常具有多种功能,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能灵活地选择,空间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模糊的概念,因此我们也可以把灰空间理解为是一种模糊空间或多元空间。如传统建筑中的天井和廊棚,现代建筑中的共享空间和多功能厅等。
今天我们给灰空间赋予更多的内涵,我认为它应该是一种过渡的、动态的、不定的、形态内涵丰富的复合空间。这种空间类型更注重人的感受和需求,能促进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同时人的参与也使这类空间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2.2 灰空间的功能
灰空间是一个容量充足的场所,是一个在垂直面或顶面上不完全围合、无法明确感知尺度的空间,是一个符合空间需要具备保护功能的要求、可以满足使用者心理上安全性、私密性的要求和生理上开展一定活动的要求的空间。
灰空间是实体空间的附属空间,灰空间的存在协调了空间节奏,丰富了实体空间的空间层次,活跃了空间的气氛,带来了活动的动力,吸引了更多的人。
3 中国传统建筑灰空间
早在现代注意建筑之前,灰空间早就已经作为一种常见手法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廊和亭。
3.1 廊——虚实中介的线空间
中国传统的廊,由构筑物构成,同时也是建筑的元素之一。宋朝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已有描述:“屋垂之谓宇,宇下谓之庑,步檐谓之廊”。《园冶》中进一步写道:“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除了交通联系之外,廊的功能还体现在空间组织、形态调整、调节气候、容纳公共活动等方面。廊自身的方向性使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引导作用,而廊的中介本质使其可以有效地导入周边空间的信息,充分发挥联系与组织的功能。廊作为建筑或建筑群的结构性要素,同时又具有边界的特征,使得廊对建筑(群)的形态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精心设计的廊往往是传统建筑或园林中重要景观。廊的这些基本功能,在中国的传统民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廊的半开放性和遮蔽性,使廊成为建筑中既对自然开放(与室内相比),又不受气候限制(与内院相比)的特殊空间。因此在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念中,由于缺乏对社交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普遍认同,廊事实上成为极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这也是东西方公共空间观念的差异所在。
根据廊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廊的空间本质可以概括为线形和中介性,并可以进一步拓展为动态性、引导性、历时性、模糊性、过渡性、边界性等空间特征。这两个特性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线性的引导性和不稳定性,使得廊在传统建筑中始终被视为辅助建筑;作为中介的过渡性和边界性,导致在需要密切联系室内室外的场合,尤其园林中,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是视觉的元素,又是内容的纽带。
3.2 亭——以虚当实的点空间
亭也是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类型之一,而且与廊、轩、榭、斋、馆、舫等并列为“造园里主要的要素”。与廊相似的是,亭也是一种典型的灰空间形式。亭是廊的聚合、提炼;廊可以看作一组亭的延展。
相对廊的线性,亭更简化为点的形式,使得亭的景观性和纪念性十分突出,亭也往往是整体环境的点睛之笔,构成视觉景物的趣味中心。
同时,廊与亭都是界面极度“弱化”并倾向与开放的建筑实体,相比墙体的漏与透,轩、榭的空与虚,廊和亭的实体弱化到了极点——只剩下柱子。所以廊和亭都因对外交流功能强而广泛适用于游览功能为主的园林建筑中。而 且,亭虽是景物却不完全是一个实体,四面空灵,更多的强调其内部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亭比廊更通透、更独立,使得亭同时具有“点景”和“观景”的双重作用。因此,除了遮风避雨之外,观景休闲才是亭发展至今更为重要的功能。
点状的形态特征和以虚当实的空间本质,使得亭这一灰空间形式,常常和其他建筑元素结合运用,构成丰富的空间。亭与亭相结合有叠亭,与廊结合有廊亭、与桥结合有桥亭。这些丰富的建筑形式,具有明显的灰空间特征,还往往容纳这多彩的公共活动和社会生活,是研究中国传统公共空间的典型参照。
4 传统建筑灰空间的美学价值及研究意义
4.1 传统建筑灰空间的美学价值
传统建筑的灰空间是一种生活空间,构成人最密切,最亲近的生活环境。它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具有几何的抽象性、朦胧性,呈现出一定的气氛、情调和韵味。建筑与自然山水、绿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建筑组群内部或庭院空间中,常常叠山理水,莳木栽花,引进自然景色。建筑还常常融化在大自然的山泉丘壑之间,成为特定风光的组成部分。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使建筑渗透着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散文的意趣。建筑不仅有诗情画意,而且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功能性质涉及政治、文化、宗教等各封面,自身具有一系列蕴含人生哲理、时代精神、伦理观念、民族意识等文化意蕴。建筑美在审美者眼中能引起特殊的性灵感触,激发审美主体潜意识的感慨,给人带来身心愉悦。
研究传统建筑灰空间形态,一方面可以对我国古典建筑形态、构成和发展规律做进一步研究,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的特色,从中找到空间设计的精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古典建筑灰空间的研究,了解空间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可以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和研究空间的本质性范畴。对现代建筑环境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4.2 现代灰空间的设计手法
迄今为止,灰空间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越来越多地用于建筑、室内和城市环境的设计之中,于是掌握如何创造并利用灰空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以上的实例,发现营造灰空间的手法有很多种。
(1)架空。一般是把建筑物的底层部分或全部空间去掉其正常的围合限定,使之成为通透、延续的空间。常表现为支柱层的空间形式,是有“顶”而无围护的空间。一般不用于具体功能,而是引入绿化、休息设施等,作为人们的公共活动
(2)空间。人们置身其中,就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比如目前很多小区住宅都采用这种方式,底层架空,把室外的景观引入室内,实现了内空间与外空间的连续,居民可以在此空间下棋、纳凉,互相沟通交流感情。
(3)切削。在建筑造型中从整体体型中削去一部分而创造出的灰空间。
(4)悬挑。如建筑物雨篷、住宅阳台、平台、露台,近代剧院二层挑台,体育场雨篷等等所营造出来的下部的空间。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悬挑长度越来越长,面积越来越大,其下部的灰色空间也越来越大。
应用构件来生成灰空间。使用构架、柱廊、多层户外门廊、限定室外的小品及大面积的屋顶等形成丰富多彩的半私密、半户外空间。
4.3 传统建筑灰空间形态对现代空间设计的启发
无论从使用功能看,还是心理需求看,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灰空间常因其暖昧性和多义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也时时刻刻影响着现代建筑及室内空间的设计。黑川纪章称这种空间领域“已经被看做为一种重要的手段,用来减轻由于现代建筑使城市空间分离成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远”。
5 结论
灰空间又被称之为模糊空间、中介空间,虽然这是个由外国设计师提出来的词汇,但这种空间形式却一直根植于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中。并影响现代人的生活。
灰空间是建筑环境中的过渡空间,它在传统建筑中起到了很好的调节空间氛围的作用。这种多元的、复合性的空间使中国传统建筑产生和谐、含蓄、亲近自然的艺术特色。通过研究,我们对我国古典建筑形态、构成和发展规律有了完整的了解,对中国传统建筑灰空间形态有了深层次的解读。从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的特色中找到了空间设计的精华。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与室内的设计中,突出多元的空间设计概念。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灰空间的研究,我们了解了空间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让我们懂得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去考虑和研究空间的本质,对空间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当然,灰空间的魅力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让更多的设计师关注它,合理地运用它,让我们的生存空间和谐健康地发展。
[责编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