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连锁:疯狂与冲动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122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比他们更疯狂的了!”上述那位家电制造企业的老板在抨击下游零售企业时没有丝毫顾忌。而在说到“疯狂”二字时,这位老板的语调更是提高了好几个八度。
  
  圈地潮
  
  基于对规模经济的过度痴迷和外资零售巨头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恐惧,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家电连锁企业开始迅速成长。进入21世纪以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截止目前,国美、苏宁两家已经基本完成在一级市场的战略布局。下一步的主攻方向自然会转向二、三级市场。永乐也已经成为紧跟“美”、“苏”之后的三强之一。而北京大中、江苏五星、山东三联等目前也是各区域市场的强势诸侯,而这些诸侯并非安于久居“封地”,条件一旦成熟,谁都想执天下牛耳。
  据有关资料介绍:截止目前,国美在国内99个城市拥有直营店380家;苏宁在83个城市拥有门店218家;而随着今年5月31日永乐宣布正式进入北京市场,永乐分布在47个城市的门店总数已达146家。永乐也不讳言:进入北京意味着永乐打响了进军华北和东北市场的第一枪。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永乐在天津的分公司就紧锣密鼓地筹建起来了。
  对于圈地速度的最好佐证,来自一位国美高层的发言:国美在2005年要保证每1.5天开一家店的速度。由此可知,记者了解的各家家电连锁企业的店铺数在付梓时就已经不准确了。
  
  并购潮
  
  有一天,巨头们猛然间发觉:与其靠自身实力滚动式发展,还不如先将对手挫败,然后予以并购。这样,既达到了扩张的目的,又满足了圈地速度的要求。于是,从去年开始,发生在家电连锁企业的并购风潮一浪高过一浪,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今年5月12日,国美通过收购东北黑天鹅,巩固了黑龙江市场;7月,国美以100%的股权收购了易好家,成功进入广东二三级市场。而永乐,则在2003年9月收购了广州本土最大的家电零售商东泽电器,从而进入广东市场;2004年,永乐收购了河南通利;当年7月,永乐与成都百货大楼集团属下的大楼家电各自出资50%,组建了成百·永乐生活电器公司;今年8月,永乐对厦门思文的收购也已经尘埃落定。今年4月21日,江苏五星则收购了青岛雅泰。
  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事实是,以上被收购的东北黑天鹅、厦门思文、广东东泽、河南通利、成都百货、青岛雅泰都是“中永通泰”联盟的核心成员。随着并购潮的来势汹汹,当初为对抗国美、苏宁,以大中、永乐、通利、雅泰为发起企业而成立的拥有十余家成员企业的“中永通泰”联盟在成立三年时间后,即宣告彻底瓦解。
  
  上市潮
  
  现在,国内企业莫不把上市看成最好的融资渠道,家电连锁企业更是如此。原因很简单,要快速圈地,要并购小兄弟,没有钱是绝对不行的,而有钱就可以加速圈地和并购的步伐。
  于是,2004年6月,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7月,苏宁电器在深交所上市。永乐为了上市也不惜和国外金融巨头摩根斯坦利合作,等时机成熟就在香港上市。业内人士认为:这三家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四五年内跃居为行业领头羊,与其充沛的资金实力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美”、“苏”、“乐”的成功显然刺激了其它后来者,于是大家纷纷叫嚷着要上市。
  
  冲动的惩罚
  
  大肆扩张给家电零售业带来了什么?
  专家认为:一方面,毋庸质疑,扩张增强了家电连锁企业的实力。在商务部于今年8月初公布的2005上半年全国零售企业30强排名中,国美、苏宁分别以195.7亿元、178.3亿元的销售业绩名列第2、3位。永乐排名第7、三联排名第10、五星排名第12、大中排名第16,而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在中国的公司仅仅排名第19。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家电连锁企业在高速行进的过程中显然已经偏离了理性,而这种无理性则主要表现在低价血拼和盲目开店上。
  来自国美、苏宁的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其营业额都有较高增长,但是纯利润增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低价竞争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在北京等大城市,家电连锁巨头们仍然在不计成本地开店。目前,大中在北京的店面已经超过50家,而全北京的家电连锁门店总数已经超过120家。有人开玩笑说:家电卖场已经开成便利店了,下一步是否要像北京的报亭一样遍地开花?业内人士早就指出:北京的家电卖场已过于饱和,几家在京的家电连锁企业的营业额和利润与店面数量之间远未形成正比关系,连锁门店的赢利能力普遍下降。即便在周六日销售高峰时期,大多数卖场的顾客还没有导购人员多。门店的过剩必然导致某个企业内部门店之间互抢客源的乱象。但是,连锁商们仍对在京开店乐此不疲。
  低价血拼和盲目开店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现金流不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供应商联合抵制事件,零售商的现金流必然断裂。普尔斯玛特的迅速崩盘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对此,有经济学家指出:在企业运营中,并非越具规模越经济,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在零售企业的发展中已经存在。零售企业如果不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提升其单店赢利水平,而一味追求规模,结果将非常危险。至于价格战,家电制造企业的发展史对连锁企业来讲值得借鉴。
其他文献
2005年,一轮轮的裁员消息接踵而至,从跨国企业波及到内资公司。  没有哪一年让我们看到如此之多的裁员新闻,也没有哪一年让企业员工们如此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平日视如鸡肋般的饭碗,还是非常珍贵的。随着身边平日风光的白领、小资们不断落马,员工对工作的安全感和对公司的信任度也正在持续受到挑战。  面对汹涌而来的裁员风潮,以及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挑战,公司管理层有必要掌握更专业的裁员知识和方法。  作为一家
期刊
培训所有执行人员    在落实裁员过程中,首先要提到的是对执行人员的培训。培训计划是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就做好的。  培训的目的是使裁员对内对外沟通的口径一致,执行办法一致。  培训的参与者包括:公司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市场公关部人员、裁员涉及部门领导及一些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最好是所有的中高层管理者同时参与,以保证在管理层不出现信息的缺失或不对称。  “非旁观者”的角色有利于企业以一个面孔办事
期刊
在改革中闯出路!  当中国经济处于黄金期时,综合矛盾也处于凸显期;  当中国企业处于提升期时,体制改革又处于攻坚期;  当2006年,中国改革进入第27个年头时,一切都仿佛长跑中的体能极限。  这时,最需要果敢、冷静、坚定。在最复杂、最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迎难而上。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是如此。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所明确指出的:“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
期刊
放空自己    哲理的故事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武士: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  当年柳生向宫本拜师学艺,问师父:若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宫本回答:最少也要10年。   柳生说:师父,这实在太久了,假如我再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  宫本回答:那恐怕要20年了。  柳生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日日夜夜苦练呢? 
期刊
企业在裁员规划时,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关键点:裁员目的、裁员范围及选择标准、目标、效果时间安排(开始与结束时间)、执行人员及可能的风险分析。    裁员目的决定裁员类型    不同的裁员目的将直接影响对被裁人员的圈定标准以及选择的方法。按裁员目的不同,裁员一般可以分为结构型裁员、经济型裁员和优化型裁员。  结构型(战略型)裁员,主要是由于行业、技术和公司战略发展变化所导致的,是相对大范围的裁减员工活动
期刊
裁员行动完成之后,在70 天左右的时间,需要对行动进行一次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加入员工观点调查,以从定量和定性指标上就裁员对企业员工的影响进行判断。    分析留任关键员工    因为被裁员工基本都已离开,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要继续进行,裁员对企业留任员工心理上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他们的工作势必比以前增加或改换了新的工作职责。  分析主要关注于对留任员工特别是关键员工的心理影响,是否会影响他们
期刊
联想对于IBM PC业务的惊天大收购,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知名品牌的成功案例,因而被赋予了“旗帜”的内涵,和民族的期望。  但是,正如许多人把并购比作婚姻,喧哗热闹的婚礼并不能保证未来两个人一定能够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戴尔公司董事长迈克尔·戴尔曾经用一句“在电脑行业,上一次的成功并购发生在什么时候?”来质疑联想的并购,尽管这话很不中听,但说的却是事实。尤其是惠普和康柏价值上百亿美元
期刊
家电连锁企业疯狂扩张的底气何在?零售企业的疯狂扩张给上游供应商又带来了什么?这就不能不提到这些企业的赢利模式。    返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了解,家电连锁企业的赢利模式其实很简单。事实上,这些企业根本不指望直接赚老百姓的钱,他们从供应商购进商品,往往直接以买入价销售,甚至低于买入价销售,账面利润微乎其微,甚至亏损。那利润从何而来?主要靠供应商“返利”。通常返利额度呈阶梯状递增,销售额越多
期刊
随着黄光裕成为首富,几大家电连锁巨头的老板们几乎一夜之间身价倍增。但很多人认为:家电连锁企业的经营水平并不高,企业发展也并不健康。  “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很多人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表示担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原某制造企业业务经理曾于去年跳槽到大中,虽然现在已经辞职,但他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仍然一直关注着。“抛开具体企业而言,除了赢利模式问题,家电连锁企业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人才短缺和
期刊
严介和何以坦然面对质疑?    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最近成了各界的焦点。 经过20年努力,严介和兼并了31家国企,个人资产达到了125亿元。但直到胡润的中国富豪榜一度把他排为第一,他才骤然站到了聚光灯下。像这样一位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家,又面对那么多的质疑,其心态和理念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大家想知道的。  “生态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未来。”“安全第一,发展第二。”严介和更是明白:被列入中国富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