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还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与学习方式。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这股信息化的浪潮迅速席卷了教育领域。“幻灯片”+“投影仪”的教学手段已经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手段一起被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小学语文课堂中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学生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的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同时,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使小学语文课堂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需要变得更加迫切。所以,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便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的发展方向。
然而,如同一个硬币总有两面,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不仅有其重要意义,其不足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应引起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并非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一般会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利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而这种对学习情境的恰当创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学会自主学习。
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中,传统的字母教学一般配合挂图进行,但这种挂图是静止的,并不足以产生能够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强烈刺激,更无法点燃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由静止的画面演化成直观形象的课件。这样,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认知将会更为直接,其学习行为也会更加自主。
如:在教授“o”的四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公鸡打鸣的声音发出“ō、ò、ǒ、ó”的四声。在“小公鸡”的引领下,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并跟着“小公鸡”一起开始“鸣叫”起来。此时教师再次利用手势总结四声规律:“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脑、眼、手、口等多种感官能够协调动作,最终能够极大地调动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又如:在教授“ou”这个复韵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如下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幅美丽的海边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眼前。在碧蓝的海面上,一群海鸥在自由地翱翔。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象,学生们的兴趣就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马上活跃起来。这样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来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达到刺激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效果。
(二)动画演示,加深理解
教师想要在课堂上要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重要问题上下功夫。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这两个问题一般都会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传统途径来解决。然而与多媒体手段相比,过去这些传统手段立刻相形见绌。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演示有着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能够凸显教学中的重难点,并将其简单化。在这一点上,多媒体手段有着别的手段无法企及的优势。它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文章句子、抽象概念等统统转化成为直观形象的画面,这不仅能够有效突出教学中出现的重点,也能轻松化解教学中出现的难点,从而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轻松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如:在教授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一比喻句:首先,屏幕的左侧显示出一道弯弯的明月,然后一只小船缓缓出现在屏幕右侧,教师点击鼠标使小船缓缓移动,直至与弯月重合。这一生动的演示让抽象的比喻化作具体直观的景象,使学生輕松地理解了这句比喻句。
又如:在《曹冲称象》一课的学习中,曹冲称象的方法成为本课的重难点。在教授本课时,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在讲授此重难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曹冲称象过程的Flash动画:先把大象赶到船上,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线,之后把大象赶上岸,再在船上放石块,直到水面与之前画的线齐平。这时,石块的重量也就相当于大象的重量。在动画的最后,把大象图片与石块图片用等号连接,让学生对此时的石块重量等于大象重量有了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设计练习,提高效率
所有知识的最终记忆都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对于记得快,忘得也快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在每次学过新知识之后,教师都需要设计大量练习来加强巩固,使学生们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转化成为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如果每次的练习设计都只是简单地依靠练习卷子、书后题等单一形式,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倦怠的心理,从而导致对学习的反感。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声结合的优势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练习小游戏,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的心理状态,就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还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与学习方式。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这股信息化的浪潮迅速席卷了教育领域。“幻灯片”+“投影仪”的教学手段已经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手段一起被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小学语文课堂中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学生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的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同时,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使小学语文课堂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需要变得更加迫切。所以,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便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的发展方向。
然而,如同一个硬币总有两面,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不仅有其重要意义,其不足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应引起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并非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一般会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利用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而这种对学习情境的恰当创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学会自主学习。
尤其在小学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中,传统的字母教学一般配合挂图进行,但这种挂图是静止的,并不足以产生能够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强烈刺激,更无法点燃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由静止的画面演化成直观形象的课件。这样,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认知将会更为直接,其学习行为也会更加自主。
如:在教授“o”的四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公鸡打鸣的声音发出“ō、ò、ǒ、ó”的四声。在“小公鸡”的引领下,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并跟着“小公鸡”一起开始“鸣叫”起来。此时教师再次利用手势总结四声规律:“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脑、眼、手、口等多种感官能够协调动作,最终能够极大地调动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又如:在教授“ou”这个复韵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如下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幅美丽的海边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眼前。在碧蓝的海面上,一群海鸥在自由地翱翔。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象,学生们的兴趣就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马上活跃起来。这样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来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达到刺激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效果。
(二)动画演示,加深理解
教师想要在课堂上要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重要问题上下功夫。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这两个问题一般都会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传统途径来解决。然而与多媒体手段相比,过去这些传统手段立刻相形见绌。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演示有着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能够凸显教学中的重难点,并将其简单化。在这一点上,多媒体手段有着别的手段无法企及的优势。它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文章句子、抽象概念等统统转化成为直观形象的画面,这不仅能够有效突出教学中出现的重点,也能轻松化解教学中出现的难点,从而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轻松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如:在教授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一比喻句:首先,屏幕的左侧显示出一道弯弯的明月,然后一只小船缓缓出现在屏幕右侧,教师点击鼠标使小船缓缓移动,直至与弯月重合。这一生动的演示让抽象的比喻化作具体直观的景象,使学生輕松地理解了这句比喻句。
又如:在《曹冲称象》一课的学习中,曹冲称象的方法成为本课的重难点。在教授本课时,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在讲授此重难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曹冲称象过程的Flash动画:先把大象赶到船上,沿着水面在船舷上划线,之后把大象赶上岸,再在船上放石块,直到水面与之前画的线齐平。这时,石块的重量也就相当于大象的重量。在动画的最后,把大象图片与石块图片用等号连接,让学生对此时的石块重量等于大象重量有了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设计练习,提高效率
所有知识的最终记忆都建立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对于记得快,忘得也快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在每次学过新知识之后,教师都需要设计大量练习来加强巩固,使学生们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转化成为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如果每次的练习设计都只是简单地依靠练习卷子、书后题等单一形式,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倦怠的心理,从而导致对学习的反感。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声结合的优势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练习小游戏,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的心理状态,就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