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只有在实践中习得。扎实的语文实践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要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必须拓展语文实践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语文能力语言素养有效途径一、在语文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阅读能力只能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课堂阅读是实践,课外阅读也是实践,而且是比课内阅读范围更广、时间更长、自由度更大、独立性更强的实践,语文教学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要努力把学生引向生活中的阅读中去,让他们在真正的语文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课内阅读后,可以课文为引子,尽力拓展,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加以提示,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拓展的策略很多:可以原文情节为线索作追踪式阅读,对节选课文,阅读节选部分内容后可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可以课文中心为线索拓展式阅读,以拓展阅读背景,深化对中心的理解,如《最后一课》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反映中国人民爱国情感的书籍;可以课文人物为线索作拓展式阅读,对于名人名家的课文,可在课文阅读后引导学生阅读介绍该人物的其他文章或书籍,以促使学生全面把握人物,如《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后,可让学生阅读《名人传》;可以知识为线索作延伸性阅读,以尽可以多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如《口技》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介绍其他文艺形式的有关书籍和文章。還可以把课文当引子,引导阅读该作者的相关文章,如读了《福楼拜的星期天》这篇课文之后,可引导学生阅读莫泊桑的其他著名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等。
为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我常常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整本的书,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逐步把一些中外名著的简易读书或原著介绍给学生,为提高课外阅读效果,我注意采取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如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心得等。
为解决学生读书难的问题,除了引导学生,指导家长购买图书外,还注意了利用学校和社区图书馆,把学生引进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的运用,因为它为学生们展示了广阔的信息空间,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信息,已经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做出积极的反映。因此,教学中,我还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丰富资源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学习课文前,可引导学生到有关媒体上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必要的阅读辅垫。如教学《邓稼先》之前,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背景资料,并将查询的资料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学习课文之后,为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也可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的信息查询,如教学《黄河颂》后,引导学生到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小组或全班交流,并以此为契机,在班级中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从各个方面探寻黄河的历史,感受黄河的风采,探究黄河的内涵,了解黄河的忧患;设计出了各种有创意的公益广告,做出了各式新颖的墙报,写出了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或活动收获,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二、在语文实践中提高交际能力
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与日益普及,社会对交际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主要学科——语文,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任务。为此,新课标非常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它把口语交际放到了与识字训练、阅读写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中都有具体的论述。交际能力和其他语文能力一样,只能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为此,教学中我极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还将现代社会中言语交际方法引进教学,以缩小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差距,这些语文实践实现了学生在角色及心理上的转换,从而使他们通过经常的语文实践提高了交际能力。
1.“我是解说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场解说的使用频率已经越来越高。诸如体育比赛的解说、参加访问的介绍、综艺节目的直播等,无不需要解说,我们虽不奢望把学生都培养成解说员,但以现场解说的方法进行交际训练,引导现场观察、现场表达,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无疑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可以捕捉契机,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自然,让他们面对现场,边看边说,边想边说。如春天来临,我把学生带到自然界中,让他们寻找春的足迹,学生一个个兴致十足,他们一边欣赏初春的自然美景,一边调动心中的语言储备,通过即时语言组织进行描述,有的说“草儿绿了,是春姑娘的脚印……”有的说“小鸟唱着欢乐的歌,是春天来时吹响的魔笛,吹醒万物,吹绿山野……”甚至有这样的发现:“同学们的笑脸是春天里最美的花朵!”可以说这是语文实践的成功,如果不走到自然界中,学生们怎会有这样的成绩?
2.“我是辩论手”
在现实社会中,辩论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为此,我们将“辩论”引进教学,捕捉学生既非常熟悉又颇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要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以培养学生善辩的能力,如围绕“看电影会影响学习吗”“看课外书真是越多越好吗”等专题,让学生进行唇枪舌战,学生在据理力争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都有得到了增强。
3.“我是小记者”
“现场采访”是信息社会使用频率颇高的一种形式,它要求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要具备从容应对、随机应变、巧妙应答的综合能力,为此,可把学生引向农村、工厂、机关、街头等,让他们选择采访对象,进行专题采访,如为了了解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可组成专题采访团,到各行各业进行采访;为了加强子女与父母间的沟通,可以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学生之间也可以分角色情境采访等。这样,可使学生在采访对象的选择、采访问题的设计、采访思路的拓展、采访资料的整理、采访报道的撰写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4.“我是广告商”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推介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可将此引入课堂,捕捉教材推介因素,指导即席推介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的语文表达能力。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介绍方式,先自行演练,再和同桌交流,最后登台介绍,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对工农业产品进行重点参观,进而引导学生为产品作广告。
5.“我是老师”“我是校长”
经过以上形式多样的训练,让学生形成了语文实践的习惯思维,使他们自觉变换角色,从各方面、各角度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标为导向,我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我想起了一个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为达到目标,走哪条路是无所谓的”。我想这句话虽不是真理,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它是不无道理的:我们应勇于探索新的路子,以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语文能力语言素养有效途径一、在语文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阅读能力只能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课堂阅读是实践,课外阅读也是实践,而且是比课内阅读范围更广、时间更长、自由度更大、独立性更强的实践,语文教学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要努力把学生引向生活中的阅读中去,让他们在真正的语文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课内阅读后,可以课文为引子,尽力拓展,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加以提示,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拓展的策略很多:可以原文情节为线索作追踪式阅读,对节选课文,阅读节选部分内容后可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可以课文中心为线索拓展式阅读,以拓展阅读背景,深化对中心的理解,如《最后一课》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反映中国人民爱国情感的书籍;可以课文人物为线索作拓展式阅读,对于名人名家的课文,可在课文阅读后引导学生阅读介绍该人物的其他文章或书籍,以促使学生全面把握人物,如《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后,可让学生阅读《名人传》;可以知识为线索作延伸性阅读,以尽可以多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如《口技》课后,可引导学生阅读介绍其他文艺形式的有关书籍和文章。還可以把课文当引子,引导阅读该作者的相关文章,如读了《福楼拜的星期天》这篇课文之后,可引导学生阅读莫泊桑的其他著名短篇小说《项链》《羊脂球》等。
为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我常常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整本的书,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逐步把一些中外名著的简易读书或原著介绍给学生,为提高课外阅读效果,我注意采取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如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心得等。
为解决学生读书难的问题,除了引导学生,指导家长购买图书外,还注意了利用学校和社区图书馆,把学生引进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的运用,因为它为学生们展示了广阔的信息空间,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信息,已经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做出积极的反映。因此,教学中,我还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丰富资源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学习课文前,可引导学生到有关媒体上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必要的阅读辅垫。如教学《邓稼先》之前,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背景资料,并将查询的资料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学习课文之后,为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也可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的信息查询,如教学《黄河颂》后,引导学生到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小组或全班交流,并以此为契机,在班级中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从各个方面探寻黄河的历史,感受黄河的风采,探究黄河的内涵,了解黄河的忧患;设计出了各种有创意的公益广告,做出了各式新颖的墙报,写出了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或活动收获,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二、在语文实践中提高交际能力
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与日益普及,社会对交际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主要学科——语文,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任务。为此,新课标非常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它把口语交际放到了与识字训练、阅读写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中都有具体的论述。交际能力和其他语文能力一样,只能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为此,教学中我极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还将现代社会中言语交际方法引进教学,以缩小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差距,这些语文实践实现了学生在角色及心理上的转换,从而使他们通过经常的语文实践提高了交际能力。
1.“我是解说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场解说的使用频率已经越来越高。诸如体育比赛的解说、参加访问的介绍、综艺节目的直播等,无不需要解说,我们虽不奢望把学生都培养成解说员,但以现场解说的方法进行交际训练,引导现场观察、现场表达,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无疑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可以捕捉契机,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自然,让他们面对现场,边看边说,边想边说。如春天来临,我把学生带到自然界中,让他们寻找春的足迹,学生一个个兴致十足,他们一边欣赏初春的自然美景,一边调动心中的语言储备,通过即时语言组织进行描述,有的说“草儿绿了,是春姑娘的脚印……”有的说“小鸟唱着欢乐的歌,是春天来时吹响的魔笛,吹醒万物,吹绿山野……”甚至有这样的发现:“同学们的笑脸是春天里最美的花朵!”可以说这是语文实践的成功,如果不走到自然界中,学生们怎会有这样的成绩?
2.“我是辩论手”
在现实社会中,辩论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为此,我们将“辩论”引进教学,捕捉学生既非常熟悉又颇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要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以培养学生善辩的能力,如围绕“看电影会影响学习吗”“看课外书真是越多越好吗”等专题,让学生进行唇枪舌战,学生在据理力争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都有得到了增强。
3.“我是小记者”
“现场采访”是信息社会使用频率颇高的一种形式,它要求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要具备从容应对、随机应变、巧妙应答的综合能力,为此,可把学生引向农村、工厂、机关、街头等,让他们选择采访对象,进行专题采访,如为了了解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可组成专题采访团,到各行各业进行采访;为了加强子女与父母间的沟通,可以让学生回家采访自己的父母;学生之间也可以分角色情境采访等。这样,可使学生在采访对象的选择、采访问题的设计、采访思路的拓展、采访资料的整理、采访报道的撰写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4.“我是广告商”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推介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可将此引入课堂,捕捉教材推介因素,指导即席推介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的语文表达能力。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介绍方式,先自行演练,再和同桌交流,最后登台介绍,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对工农业产品进行重点参观,进而引导学生为产品作广告。
5.“我是老师”“我是校长”
经过以上形式多样的训练,让学生形成了语文实践的习惯思维,使他们自觉变换角色,从各方面、各角度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标为导向,我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我想起了一个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为达到目标,走哪条路是无所谓的”。我想这句话虽不是真理,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它是不无道理的:我们应勇于探索新的路子,以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