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作为一种高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中发挥着培养成熟期校长的关键作用。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基于“成长中的教育家”培养理念,不断完善、优化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各项制度机制,不断探索名校长工作室常态化管理模式,助力更多的校长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的目标定位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是一种校长培养的英才教育模式。首先,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的主持人和入室学员都是优秀校长的代表。工作室主持人都具有成熟的教育思想和斐然的办学业绩,在海淀区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工作室的入室学员也都是海淀区办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校长,处在从成熟期校长发展为卓越校长的成长阶段。其次,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的学习内容和培养方式“高端”。在学习内容上,主要聚焦于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经典教育理论、思维方式、办学思想等,在内容的深度、思想的厚度上区别于一般的校长培养培训。在学习方式上,更多关注如何把名校长的内隐性、个体性知识转化为可传播、可借鉴的显性知识,学习场域的设置具有情境性、建构性、实践性特点,运用下校诊断、情景模拟、跟岗实践、集中研修等学习方式,进行精细化甚至“一对一”的培养,引导入室学员“立德”“立行”“立言”。
  1.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孵化器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目标定位于培养“教育家型”的中小学校长。“教育家型”校长首先应具有教育家的情怀,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还要具有踏实肯干的实践精神、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教育政策解读能力。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教育家精神和教育家情怀的中小学校长。作为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的名校长工作室,更应该引导入室学员研究“重要教育问题”,主动站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分析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与要求,直面教育的热点与难点,回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困惑与疑虑,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担当,成为推动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改进学校管理实践的工作坊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基于校长真实的实践性学习,即名校长工作室不是让入室学员成为教育理论家,而是要成为能夠解决学校管理问题的实践者。这种实践取向要求名校长工作室研修活动要围绕学校真实的管理情境展开,训练并培养入室学员多维度处理复杂管理问题的能力。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的课程和活动以入室学员学校发展的困惑为起点,以“行动”作为改变学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中介,鼓励入室学员回到办学实践中反思当下教育实践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改进学校管理实践。无论是强调研究课题必须是来自于学校办学实践中真实的管理问题,还是将下校诊断作为固定工作机制,工作室都指向学校实践改进。
  3.平等对话交流的共同体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每一位校长都有自己独到的教育理解和管理风格,名校长工作室不是简单输出或移植名校长、名校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而是能够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中,帮助学员开阔视野,转变思维方式,“生长”出自己的治校之道。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存在着教育信息和资源的交互流动,他们之间应该是相互学习、彼此成就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海淀区把名校长工作室定位于导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进行交互学习研修的成长共同体和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学习期间乃至学习结束后,工作室内的项目资源、学校资源等,都对校长们继续开放,共享共治、携手共进。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的研修内容与方式
  1.研修内容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根据校长专业发展要求设计和编排研修内容。目前,国家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名校长工作室首先应依据这两个标准中规定的“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六个模块内容开展常规研修活动。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只是对校长专业发展提出了一个普遍性和基础性的框架和原则要求,面向处在专业成长成熟阶段的入室学员,应该在六大模块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校长的实际情况,设计更有针对性的研修内容。工作室在参照校长专业标准基础上,设置了“教育政策法规解读”“教育经典著作阅读”“学校管理情境分析”“思维品质训练”“综合素养提升”等课程内容。
  2.研修方式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在研修方式上采取“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规定动作”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统一管理的高效,以及项目绩效评估的有效实行。同时,“自选动作”给予各名校长工作室充分自主选择的空间,利用主持人及其所在学校与区域的资源优势、特色品牌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室的培养形式。
  跟岗学习。安排入室学员到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学校进行岗位体验,学习工作室主持人的教育教学思想及管理智慧。入室学员跟岗期间部分参与工作室所在学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学教研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学习。
  下校诊断。工作室主持人及学员们共同到每个学员所在学校进行现场诊断,量身定制诊断方案和改进计划。下校诊断将学习情境下移到学校,工作室主持人及学员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利用集体智慧现场改善管理实践。这种行动学习回归校长的工作场景,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自上而下的课题研究方式,即由工作室主持人拟定研究课题,各入室学员按照工作室主持人给定的课题,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二是自下而上的课题研究方式,即由工作室入室学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实际,自行拟定研究课题,工作室实践导师和理论导师进行指导。
  集中研修。工作室主持人根据教育发展和校长知识更新的需要,设置学习主题,邀请相应领域的专家,进行理论辅导。通过集中研修深化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的理论功底,并通过不同学校及校长之间的交流,实现实践学习的有益补充。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的工作机制
  1.三級联动的组织管理机制
  三级联动的组织管理机制指的是工作室“项目领导小组—校长培养基地—名校长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架构。海淀区委教工委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名校长工作室项目领导小组,对工作室进行统筹管理,负责名校长工作室的设立、主持人的评聘和学员遴选、工作室年度考核等工作。海淀区教育党校的相关领导担任培养基地主持人,负责名校长工作室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名校长工作室以名校长名字命名,设在其所在的中小学校,由名校长担任实践导师,承担相应的校长培养任务。
  2.“理论导师 实践导师”的双导师工作机制
  每一个名校长工作室都配备了两名导师,一名实践导师(工作室主持人),一名理论导师。将工作室理论导师选取的自主权交给实践导师,由实践导师自主选择自己工作室的理论合作导师。双导师制形成了理实相生的双核驱动模式,既通过理论导师指导下的课题研究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又通过实践导师的亲身示范与指导实践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和智慧,理论与实践并重,双核驱动校长的全面成长。
  3.“导师助理 工作室助理”的双助理工作机制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均配备两名助理:工作室助理和导师助理。前者由校长培养基地派驻,后者由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学校配备。导师助理主要负责协助两位导师的工作和工作室的组织联络;工作室助理主要协助工作室开展校长培养模式的研究,并负责工作室与培养基地的协调联络,协助各工作室的组织与管理。
  4.工作室研修成果转化机制
  海淀区名校长工作室在培养周期内依据工作室研修主题,以团队合作或个人形式,完成一项现实导向、问题驱动、改进探索的研修成果。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的集体研究或个人研究,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研究现实问题,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高课题设计与科研能力。培养周期结束前,培养对象结合自己的办学治校实践,撰写总结论文或专著。由各工作室推优,培养基地遴选15位在培养期间成长显著、成果明显的学员,举办办学思想或实践经验研讨会。
  5.工作室过程管理工作机制
  每个工作室制订出为期两年的工作室研修计划方案,并上报校长培养基地,按照工作计划方案开展学习活动。工作室实施一人一册,导师、学员、工作室助理每人配备一本手册,根据不同的职责记录工作室的活动内容和情况。建立培养备案制度,加强对培养对象的后续指导和管理使用等。
  通过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海淀区培养出一批素质高专业强的中小学未来领军人才,为海淀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区域视域下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FDB19385)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 _ 于萍
其他文献
Claudin-5为一种跨膜蛋白,是脑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重要黏附分子,参与血脑屏障的组成并调节其通透性和紧密性,参与介导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该文综述了Claudin-5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胡老师,您今天的作文分析太好了,能把课件发给我学习吗?”这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在刚刚结束的四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会后跑到我的座位前腼腆地问。我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