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

来源 :中国医学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ke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如初见rn我和小苏初见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武汉解封之时的隔离病房.rn这天早晨我和平常一样上班,穿好隔离衣,正在交接班时,病房传来一位阿姨的呼叫声:“护士,护士,快来快来……”我急忙跑过去:“怎么了,阿姨?”“你看看我女儿,怎么叫不醒呢?”我看看心电监护,心率有些快,氧饱和度在95%左右,我给患者重新戴好吸氧管并捋顺,拍了拍她瘦小的肩膀:“嗨,小妹妹”她微微睁开双眼,皱着眉头,没有答话.我仔细打量着病床上的她,面色口唇苍白,眉头紧锁,身体单薄无力,看上去很虚弱.
其他文献
2021年8月17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了简单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消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rn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有数以万计的同胞遭受着一种古老传染病的折磨,患病的人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便极易发生畸形和残疾.在旧中国,患了这种病的人都会受到严重的歧视,这就是麻风病.
期刊
寻常人谈起ICU(即重症监护室),用“谈ICU色变”或许略有夸张,但油然而生的紧张和莫可名状的恐惧往往相伴而生.身为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我们深知尽管过硬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对于患者救治与康复必不可少,但与此同时患儿和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也不可或缺.所以日常护理时,对家长我们换位思考,通过一些细节行为逐渐消解他们心中ICU冰冷、隔离的刻板印象,对患儿我们用心关爱、因人而异、视情而定、多角色扮演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让他们感觉原来ICU也没有想象中可怕,ICU的医护人员也是一群充满爱心、可信的人.
期刊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将其作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rn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缺医少药,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 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1].新中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医疗保健机构在各地相继成立,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6.9/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5.4‰,妇女儿童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是一个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红色文化是军队医院持续发展的源泉,对构建研究型医院具有重要意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作为一所红色医院,在打造研究型医院文化体系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和做法.
2018年来到厦门市第五医院全科开始我的职业生涯,这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在这之前跟着自己的导师,学习了生理学、临床病理生理学、临床知识,并学习了多种实验技术,一路顺利完成了我的研究生医学教育.入职几周后,在主任和同事的指导下,在临床上已经能独当一面.然而,在过去的3年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临床知识,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更懂得医病更要医心.
期刊
“癌症”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但是我第一次觉得它距离我如此之近.rn我刚从父母那里听说了姥姥的情况,做过肠镜,已经确认是直肠癌无疑.我的内心百感交集,姥姥平时身体很硬朗,一年前还在双休日的时候过来照顾我,甚至还可以上山摘茶叶、去赶集,逢人见面脸上的皱纹都堆叠在一起了,那么开朗、精神矍铄的姥姥突然被诊断为癌症,一时间我难以接受.
期刊
说到施今墨,就想到坎山,姓施的人,很多是坎山人.在我的记忆中,坎山施家是出人才的.rn我要寻访的是坎山那条长长的老街,静静地躺在时光的长河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同一盏不灭的油灯,照着古镇亘古而悠远的文明历史.岁月洗涤了当初的浓妆艳抹,却依然闪烁着一种淡淡的光亮.
期刊
为了充分提取抑郁症患者的磁共振影像信息,提高抑郁症的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将功能磁共振图像与结构磁共振图像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双模态数据融合的抑郁症分类算法。首先构建4种不同尺度的功能脑网络,提取功能磁共振图像的数据特征,然后使用迁移学习处理的三维密集连接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结构磁共振图像的数据特征,接着使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融合两种特征,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对融合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将受试者识别为健康者或
期刊
9月的阿坝,正值初秋时节,高山上薄雾笼罩,白雪在山峦间流转,湖泊及河流静静地守护着他们相依的羌村藏寨,阳光下的碉楼、白塔、寺庙熠熠生辉、灵性十足.rn有些人,生下来就是“折翼的天使”,他们说话、微笑、吃东西都会受到旁人吃惊、害怕甚至厌恶的目光,这些目光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子,一点一点剜割掉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世间的美好视而不见,似乎更愿意独自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这些“折翼的天使”就是唇腭裂患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