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要素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人们进行言语交流的主要手段,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Krashen曾经指出:无论儿童或成年人,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只有当学生的听力得以发展时,他们才能对其语言充满自信。由此可见,听力无论是在语言掌握本身,还是在促发动机和调动情感因素方面都非常重要。《大纲》明确规定,“考试、考查既要有笔试,也要有口试和听力测试。”听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的听力水平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只听不讲,语音基础知识不扎实;词汇储备不足;捕捉不到重要的细节,缺乏必要的听力技巧;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对此,笔者提出以下策略以优化英语听力教学。
一、注重语音教学,让学生具备必要的语音知识和词汇量
在听力学习中,语音知识是必备条件。学生的英语发音不标准,会造成单词之间的混淆;学生的辨音能力不强,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同化、强弱读、连读、省音、失去爆破等)。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所以,要打好语音基础,对语音严格把关。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仅要辨音,同时还要领悟连贯语句中出现的生词,否则就难辨其意。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处理,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储藏知识,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记忆词汇,为听力理解做好准备。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培养其预测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包括语音技巧(连读、弱读、句子重音等)和理解技巧(内容检索、预测、取舍等)。其中,预测是听力技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分为听前预测、听中预测和听后预测。听前预测是通过快读题目与选项,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话或文章的大致方向进行预测。听中预测是在听的过程中,通过起始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字眼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同时也包括对听前预测的修正、整理及再预测。听后预测一般是对听后仍不确定的选项或漏听内容的回顾和推理性补充。让学生养成预测的习惯,根据题干与选项所提供的信息对应该选择的答案做出推断,充分发挥想象,快速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三、将听的训练与说、读、写相结合
听、说、读、写在语言学习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将“说”、“读”、“写”也纳入“听”的训练范畴,对听力提高有促进作用。听说,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发现自己所表达的与听到的之间的差别,增强听的能力,使两者相互促进。听读,即听完一两遍录音后,进行跟读。录音对句子的重读、弱读、失爆等规则表现明显,学生在跟读时,凭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揣摩,从而掌握朗读技巧,这对语感及语言的感悟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听写,在听力课前,引导学生在进行听音记录时,对关键性的词采用首字母语或一些简图来记录语篇意义。另外,平常听写单词时要有意识地准备一些音相近的单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使其更好地理解所听内容。
四、扩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缩小文化差异
在听力理解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可以减少听者在一定程度上对声音的依赖,增强其对材料的描述及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学生要提高听力水平,就必须跨越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障碍,有意识地培养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努力排除本族语言的干扰。听力材料的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常识等。在听力教学中,教师需讲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指导学生去适应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另外,还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西方杂志,使他们熟悉各方面的背景知识,增加对听力材料的熟悉度,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所听内容。
五、合理设计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听力理解的过程要求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一不注意,有关信息便稍纵即逝。因此,教师需科学设计听力训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应秉承“短小精悍”的理念。听力材料不可繁冗,否则不仅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其次,经常变换听力训练方式。如观看经典西方电影、音乐剧,用表情与肢体表演句子或听力材料,组织小组听力比赛(以正确听写句子多者为胜)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讲究听力材料的选择。可结合教材,选择有趣味、语言规范、交际性强的材料,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反应能力。同时,可适当拓宽题材的范围,让学生接触多样的材料。
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以及心理因素等都对其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要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多方位地强化听力训练。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和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听力策略和技能,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视各校教学设备和条件,采取听做结合、听听猜猜、听听画画等训练方法,力求大幅度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总之,听力的训练方法很多,而学生听能的形成,靠教师平时授课时多使用英语,力求英语教学情境化,让学生能听会说。同时,适量地让学生听一些听力材料,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影等,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听音习惯,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一、注重语音教学,让学生具备必要的语音知识和词汇量
在听力学习中,语音知识是必备条件。学生的英语发音不标准,会造成单词之间的混淆;学生的辨音能力不强,就不能正确辨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同化、强弱读、连读、省音、失去爆破等)。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所以,要打好语音基础,对语音严格把关。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不仅仅要辨音,同时还要领悟连贯语句中出现的生词,否则就难辨其意。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处理,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储藏知识,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记忆词汇,为听力理解做好准备。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培养其预测和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包括语音技巧(连读、弱读、句子重音等)和理解技巧(内容检索、预测、取舍等)。其中,预测是听力技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分为听前预测、听中预测和听后预测。听前预测是通过快读题目与选项,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话或文章的大致方向进行预测。听中预测是在听的过程中,通过起始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字眼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同时也包括对听前预测的修正、整理及再预测。听后预测一般是对听后仍不确定的选项或漏听内容的回顾和推理性补充。让学生养成预测的习惯,根据题干与选项所提供的信息对应该选择的答案做出推断,充分发挥想象,快速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三、将听的训练与说、读、写相结合
听、说、读、写在语言学习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将“说”、“读”、“写”也纳入“听”的训练范畴,对听力提高有促进作用。听说,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发现自己所表达的与听到的之间的差别,增强听的能力,使两者相互促进。听读,即听完一两遍录音后,进行跟读。录音对句子的重读、弱读、失爆等规则表现明显,学生在跟读时,凭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揣摩,从而掌握朗读技巧,这对语感及语言的感悟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听写,在听力课前,引导学生在进行听音记录时,对关键性的词采用首字母语或一些简图来记录语篇意义。另外,平常听写单词时要有意识地准备一些音相近的单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使其更好地理解所听内容。
四、扩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缩小文化差异
在听力理解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可以减少听者在一定程度上对声音的依赖,增强其对材料的描述及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学生要提高听力水平,就必须跨越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障碍,有意识地培养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努力排除本族语言的干扰。听力材料的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常识等。在听力教学中,教师需讲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指导学生去适应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另外,还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西方杂志,使他们熟悉各方面的背景知识,增加对听力材料的熟悉度,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所听内容。
五、合理设计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听力理解的过程要求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一不注意,有关信息便稍纵即逝。因此,教师需科学设计听力训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应秉承“短小精悍”的理念。听力材料不可繁冗,否则不仅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其次,经常变换听力训练方式。如观看经典西方电影、音乐剧,用表情与肢体表演句子或听力材料,组织小组听力比赛(以正确听写句子多者为胜)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讲究听力材料的选择。可结合教材,选择有趣味、语言规范、交际性强的材料,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反应能力。同时,可适当拓宽题材的范围,让学生接触多样的材料。
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以及心理因素等都对其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要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多方位地强化听力训练。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和帮助他们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听力策略和技能,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视各校教学设备和条件,采取听做结合、听听猜猜、听听画画等训练方法,力求大幅度提高听力教学效果。
总之,听力的训练方法很多,而学生听能的形成,靠教师平时授课时多使用英语,力求英语教学情境化,让学生能听会说。同时,适量地让学生听一些听力材料,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影等,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听音习惯,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