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邮区中心局的外来务工人员共有800余人,占职工总数的20%。他们分布在7个基层单位,主要从事分拣、转运、接发、长途邮运、直递、物流、后勤等工作。近些年来,我们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临时观念较重、流失率较高等问题,确立了“制度、情感双激励,用人、育人、塑造人”的管理思路,使得这支队伍逐步成长为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较高技术素质的生力军,为我局的持续发展开发出更加雄厚的人力资源。
培育献身邮政的精神动力
从外来务工人员入局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他们的必修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爱国家、爱企业、爱岗位教育。比如,组织他们听老职工讲邮政发展史,开展企业发展与个人利益的讨论,举办征文活动等。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外来务工人员逐步懂得了只有爱国奉献、爱岗敬业才能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而自觉投身于各项工作之中。来自河北怀安县的农村青年郭维祯,从1993年至今一直工作在中心局转运处。他不但积极工作,而且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献身邮政的心路历程。日记经过整理后,以《我的青春是绿色的》为标题,刊登在中国邮政报上。
外来务工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上北京搭对了车,干邮政走错了路”。他们原先对邮政工作的繁重程度估计不足。转运岗位条件艰苦,夏天酷暑难当,冬天寒风袭人;分拣岗位既费脑子又耗体力,白班夜班来回倒,生活不规律。于是,不少人都不想在这里扎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重点开展了“爱邮政”教育。组织他们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引导他们树立献身邮政事业的理想信念;组织开展“三创建、一争当”和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引导他们认清邮政是造福社会、服务人民的一项事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每年在他们中间评选“文明百星”、“十佳青年”和“业务状元”,并大力进行宣传表彰,激发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信心。
建立爱岗敬业的情感支撑
人对组织的情感取决于组织对人的亲和度,两者呈正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讲究运用科学的方法,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从而使外来务工人员树立起爱岗敬业的情感支撑。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贫困地区,乡土意识浓,自卑感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了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主要内容的“三爱”管理,努力使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一是爱在平等。各级领导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主动和他们交朋友,缩短与他们的距离,拉近与他们的感情。每逢节日,各级领导都与他们共度佳节,并给他们的亲属发慰问信、打慰问电话。包刷出口科快件班有30名职工,除去张健和顾星华两名班长外全是外来务工人员。去年,这个班的高泉的母亲来京探亲,两位班长利用休息时间陪同老人游览了北海,并为她照相留念。今年年三十,有十多名职工坚守在生产一线。班长顾星华从自己家里拿来水饺,让大家吃上了一顿别有风味“团员饭”。我局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张北地区,1999年那里发生地震后,局劳资部、转运处立即派人赶赴灾区,给外来务工人员的亲属送去慰问品。二是爱在实处。我局本着“按岗计酬、按量付酬、公开透明、细化标准、兼顾平衡”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外来务工人员计件工资分配方案,并按月将工资分配情况在民主监督栏内公布。按照有关规定,我局为外来务工人员投保工伤和基本医疗保险,并吸收他们参加互助帮困救济基金会。三是爱在长远。对于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十佳青年、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在劳动合同到期时,根据用人单位和本人的意愿,给予续签劳动合同的优惠待遇。
我局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立了四个免费居住的宿舍基地,建设了食堂、俱乐部、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篮球场。宿舍里安装了空调,配备了生活柜、被褥、穿衣镜、擦鞋用品。今年,我们还开设了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的“温馨小屋”,专门为外来务工青年新婚和家属来京探亲提供方便。
严是爱的另一种体现。为了把外来务工人员培养成合格的邮政工作者,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了“三严”,即:严在点点滴滴、严在时时刻刻、严在事事人人。各基层单位分别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从工作到生活都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办法,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较强的激励和鞭策作用。从外来务工人员入局开始,我们就注意抓好第一次点名、第一次集合、第一次列队等所有的“第一次”,不断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时间观念和严谨作风。十年来,寒来暑往,我局的外来务工人员一直坚持列队往返于住地与工作现场之间,这已成为周边地区的一道风景。
提供建功立业的素质保证
我们十分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业务培训,专门为他们拟定培训计划,按照集中学习、分处负责、到岗实习的步骤,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我们坚持开办《上岗资格证书》辅导班,并对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发放津贴。有的基层单位制定实施了晋级培训考核办法,鼓励他们参加业务标兵、业务状元比赛。有的基层单位制定了要使外来务工人员“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工作目标,开展了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业务技能培训,激发了外来务工人员提高技术业务素质的积极性。在2005年全局技能练功大赛中,有33名外来务工人员荣获“业务标兵”称号,有3人分获“业务状元”第一名、第七名和第十名。
我们还为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了“第二课堂”的培训活动。比如,开办了“礼仪修养”、“女职工心理健康”讲座,开办了计算机、外语以及电工原理、机械常识、电气焊操作、水暖维修、机动车驾驶、缝纫等培训班,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几年来,外来务工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有6人先后被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百佳文明之星”,成为全市300万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佼佼者;全部由外来务工青年组成的转运处转运四科库房队、东北区西干处转运二队站台接发组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集体”;东、西转运站连续7年保持了“全国文明转运站”的荣誉称号,外来务工人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顾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切实感到,要想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公平对待、一视同仁是基础;完善管理、强化服务、维护权益是保证;因地制宜、合理引导、提高素质是关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在外来务工管理工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为我局的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更大的微型机与活力。
(北京邮区中心局)
培育献身邮政的精神动力
从外来务工人员入局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他们的必修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爱国家、爱企业、爱岗位教育。比如,组织他们听老职工讲邮政发展史,开展企业发展与个人利益的讨论,举办征文活动等。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外来务工人员逐步懂得了只有爱国奉献、爱岗敬业才能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而自觉投身于各项工作之中。来自河北怀安县的农村青年郭维祯,从1993年至今一直工作在中心局转运处。他不但积极工作,而且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献身邮政的心路历程。日记经过整理后,以《我的青春是绿色的》为标题,刊登在中国邮政报上。
外来务工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上北京搭对了车,干邮政走错了路”。他们原先对邮政工作的繁重程度估计不足。转运岗位条件艰苦,夏天酷暑难当,冬天寒风袭人;分拣岗位既费脑子又耗体力,白班夜班来回倒,生活不规律。于是,不少人都不想在这里扎根。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重点开展了“爱邮政”教育。组织他们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引导他们树立献身邮政事业的理想信念;组织开展“三创建、一争当”和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引导他们认清邮政是造福社会、服务人民的一项事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每年在他们中间评选“文明百星”、“十佳青年”和“业务状元”,并大力进行宣传表彰,激发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信心。
建立爱岗敬业的情感支撑
人对组织的情感取决于组织对人的亲和度,两者呈正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讲究运用科学的方法,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从而使外来务工人员树立起爱岗敬业的情感支撑。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贫困地区,乡土意识浓,自卑感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了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主要内容的“三爱”管理,努力使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一是爱在平等。各级领导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主动和他们交朋友,缩短与他们的距离,拉近与他们的感情。每逢节日,各级领导都与他们共度佳节,并给他们的亲属发慰问信、打慰问电话。包刷出口科快件班有30名职工,除去张健和顾星华两名班长外全是外来务工人员。去年,这个班的高泉的母亲来京探亲,两位班长利用休息时间陪同老人游览了北海,并为她照相留念。今年年三十,有十多名职工坚守在生产一线。班长顾星华从自己家里拿来水饺,让大家吃上了一顿别有风味“团员饭”。我局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张北地区,1999年那里发生地震后,局劳资部、转运处立即派人赶赴灾区,给外来务工人员的亲属送去慰问品。二是爱在实处。我局本着“按岗计酬、按量付酬、公开透明、细化标准、兼顾平衡”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外来务工人员计件工资分配方案,并按月将工资分配情况在民主监督栏内公布。按照有关规定,我局为外来务工人员投保工伤和基本医疗保险,并吸收他们参加互助帮困救济基金会。三是爱在长远。对于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十佳青年、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在劳动合同到期时,根据用人单位和本人的意愿,给予续签劳动合同的优惠待遇。
我局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立了四个免费居住的宿舍基地,建设了食堂、俱乐部、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篮球场。宿舍里安装了空调,配备了生活柜、被褥、穿衣镜、擦鞋用品。今年,我们还开设了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的“温馨小屋”,专门为外来务工青年新婚和家属来京探亲提供方便。
严是爱的另一种体现。为了把外来务工人员培养成合格的邮政工作者,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了“三严”,即:严在点点滴滴、严在时时刻刻、严在事事人人。各基层单位分别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从工作到生活都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办法,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较强的激励和鞭策作用。从外来务工人员入局开始,我们就注意抓好第一次点名、第一次集合、第一次列队等所有的“第一次”,不断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时间观念和严谨作风。十年来,寒来暑往,我局的外来务工人员一直坚持列队往返于住地与工作现场之间,这已成为周边地区的一道风景。
提供建功立业的素质保证
我们十分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业务培训,专门为他们拟定培训计划,按照集中学习、分处负责、到岗实习的步骤,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我们坚持开办《上岗资格证书》辅导班,并对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发放津贴。有的基层单位制定实施了晋级培训考核办法,鼓励他们参加业务标兵、业务状元比赛。有的基层单位制定了要使外来务工人员“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工作目标,开展了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业务技能培训,激发了外来务工人员提高技术业务素质的积极性。在2005年全局技能练功大赛中,有33名外来务工人员荣获“业务标兵”称号,有3人分获“业务状元”第一名、第七名和第十名。
我们还为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了“第二课堂”的培训活动。比如,开办了“礼仪修养”、“女职工心理健康”讲座,开办了计算机、外语以及电工原理、机械常识、电气焊操作、水暖维修、机动车驾驶、缝纫等培训班,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几年来,外来务工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有6人先后被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百佳文明之星”,成为全市300万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佼佼者;全部由外来务工青年组成的转运处转运四科库房队、东北区西干处转运二队站台接发组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命名为“青年文明号集体”;东、西转运站连续7年保持了“全国文明转运站”的荣誉称号,外来务工人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顾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切实感到,要想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公平对待、一视同仁是基础;完善管理、强化服务、维护权益是保证;因地制宜、合理引导、提高素质是关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在外来务工管理工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为我局的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更大的微型机与活力。
(北京邮区中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