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条小鱼卖一千

来源 :村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泰安市有人点了一道饭店的招牌菜,身为饭店行政总厨的李鑫亲自披挂上阵。
  虽然这道菜的原料不过是8条不足15公分小鱼,但是,这道毫不起眼的小鱼竟然卖到了1000元。
  顾客:我是来自青岛的,在我们那个地方吃过很多的海鲜了,我觉得这个东西虽然生长在淡水当中,但是超过我们的海产品那个鲜味,非常好。这个鱼一条好象100元,挺贵的。
  这条外观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小鱼,加上加工费竟然能卖1000元,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鱼呢?这种外表平凡但价格不菲的鱼是泰山的独有品种,叫赤鳞鱼,它生长在泰山的清溪之中。因为生长在五岳之尊的泰山,而留下了许多传说。相传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禅,泰山赤鳞鱼便是御膳中必备之菜。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到泰山上来,品尝了这个赤鳞鱼,便指名这个赤鳞鱼每年都要进贡。
  然而,近年来,受到利益的驱动,一些人便到山上滥捕,野生赤鳞鱼数量变的越来越少,2002年的时候一条10公分的赤鳞鱼的价格就卖到了10元。2002年,一个叫李昌的农民看到这种鱼越来越稀缺,并且因为生长在泰山,而有很高的知名度,便开始琢磨赤鳞鱼的市场前景。
  随着这几年的旅游热,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到某一个地区,吃点特色产品,收集点珍奇的东西,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谁要是能抓住这个鱼,谁要能把鱼养起来,谁就能赚到钱。
  2002年中旬,李昌在泰山脚下建起了一个养鱼场,从山东农业大学买了鱼苗,进了水质分析仪和孵化恒温等设备,控制鱼棚的温度,给赤鳞鱼喂面包虫。
  2003年4月,眼看着池塘里赤鳞鱼能卖钱了,但事情的发展,让李昌所有的期待在瞬间化为了泡影。2003年4月的一天早上,李昌早早地来到鱼塘,但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鱼池底下白花花的一片,逐个池子看,每一个池子都有,最后统计了一下,那一个月死了将近80%,几乎全军覆没。
  这件事让李昌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对死鱼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是应验了当地古人的一句老话?
  在当地,有一句泰山赤鳞鱼不下山的俗语,泰山赤鳞鱼为什么不能下山这句话是怎么来的?是因为某种神秘的传说,还是前辈人工养殖赤鳞鱼失败的总结?
  赤鳞鱼不下山,是因为山下面的环境条件,特别水质环境达不到泰山自然的水质,所以赤鳞鱼下山以后,就不能生存。
  原来在很早以前,就有人试图把赤鳞鱼放到山下养殖,可是却没有成功。因为自然条件下,赤鳞鱼生活在泰山海拔270-800米的山涧溪流中,泰山奔腾的溪流,使溪水的氧气含量高,这样的环境才能适应赤鳞鱼的生存。那么,让赤鳞鱼下山,就必须营造赤鳞鱼野生状态下的生长环境,李昌用来养鱼的却是井水,井水的氧气含量只有山泉的3分之一。
  地下抽上来的井水,含氧量低,赤鳞鱼的耗氧量比较大,井水养的话,相当于鱼长期处在氧气不足的状态下,容易生病。
  原来,李昌的赤鳞鱼是因缺氧窒息,几乎全军覆没。
  这次的教训让李昌意识到,有好想法还得有技术,他想找一个技术全面的人管理生产,自己去跑市场,为将来的销售做准备,他决定拉好朋友李卫山入伙。
  李卫山原来养过金鱼,养了十几年,包括热带鱼,在养鱼上有一定的经验,但李卫山犹豫不决,李昌不仅给他讲各个饭店对赤鳞鱼的需求情况,还详细给他分析了赤鳞鱼将来的市场前景,最终还使出了一招杀手锏。让他少投资,技术入股,用这种方法来吸引他。
  面对李昌的一轮轮攻势,李卫山也感受到了赤鳞鱼的发展前景,2004年初,李卫山辞掉了工作,开始和李昌合作养起了赤鳞鱼。
  2004年5月,李卫山建议李昌修一条管道,把泰山的泉水从山上引到山下的养殖场里,并营造出流动的活水环境,专门用来饲养赤鳞鱼。
  重新选址,在泰山脚下,比较平坦的地方,选了十几亩地,然后从山上引水下来,在河里建这个管道,从山上引水下来。
  有了泰山优质的水源做保证,赤鳞鱼的成活率达到了90%。为了更好地把赤鳞鱼做大。他们明确分工,李昌主要负责跑市场,而李卫山负责赤鳞鱼的饲养。2005年,李昌的成品鱼终于可以上市了,他把赤鳞鱼的销售对象定位于泰安的一些星级酒店,他觉得泰山是旅游名城,而赤鳞鱼是泰山的特产,游客们也许一生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赤鳞鱼。
  李昌的判断是正确的。由于赤鳞鱼在当地的名气很大,有成熟的市场消费习惯。把握了旅游者的消费特点,所以,李昌并没有费很大的工夫,就把赤鳞鱼推销到泰安各个宾馆。
  虽然赤鳞鱼的价格高,但是由于吃的人很多,经常处于供应不足的情况。现在,经常有宾馆的采购员亲自到李昌的养殖场来买鱼。
  现在,赤鳞鱼成了很多来泰山游玩客人的必点之菜。
  赤鳞鱼是泰山上一种稀有的品种,也是鲁菜系中八珍中的一种珍品。鱼是按条卖的,10公分以上的30元到50元。超过12公分到15公分的就要在80元到100元中间,大约一天他们要卖200多条。
  市场的强烈需求,加上李昌现成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经验,泰安市有近60户农民也都养起了赤鳞鱼,养殖的水面达到了3万平方米,年出赤鳞鱼60万尾。
  泰安市财政局每年拿出50万元资金,对养殖大户进行扶持,让他们带动农民致富。
其他文献
随着畜产品价格的一路飚升,“八眉”猪显得更为金贵,刚断奶的猪崽就能卖到500多元,这为生猪生产大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在互助县塘川镇董家村时,巷道两旁温室猪圈一栋挨着一栋,许多农户家门口堆放着砖、水泥,据村主任介绍,全村有34户正在新建猪舍,至少有80户准备年底前扩建猪圈。村民杜秀轩家去年卖出了120多头猪崽,养猪纯收入超过两万元。去年后半年,猪崽的价格一路飚升,从200多元
期刊
编者按:糍粑本是贵州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特色食品,经巨龙公司改进和10年宣传推广走上全国。贵州巨龙科技公司是全国最早推广糍粑机的公司,也是唯一拥有香甜糍粑机及食品注册商标的合法公司。没有巨龙公司就没有“糍粑机”已成为广大用户的共识!贵龙牌糍粑机是在原糍粑机基础上,经科研攻关,并广泛汇集全国众多用户建议后,研发生产出来的新一代糍粑机.提醒广大用户注意辨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小食品、大市场  
期刊
奥运08年,干啥能来钱。股票大震荡。房子地震散,唯有选择吃,生意做不完。民以食为天,食以肉为前,猪肉价没变,咱把鹅来选,市场报冷门,赚钱真来电 。技高不怕仿,原料还挺贱。米线加卤鹅,利润翻几番,原料综合用,投资双保险,有人做烤鸡,剩货木乃伊。口味没特色,两月就赔完。烤鸭送啤酒,处理才出手,利润贼拉低,经营日艰难,此话你不信,自己看几天,随处见鸭脖,其实已泛滥,卖价砸的低,成本不上算。鹅肉为禽王,八
期刊
挤奶机系由真空泵和挤奶器两大部分组成。前者主要包括真空泵、电动机、真空罐、真空调节器、真空压力表等;后者由挤奶桶、搏动器(或脉动器)、集乳器、挤奶杯和一些导管及橡皮管所组成。每套挤奶机包括8~10副挤奶器,足供100~120头母牛挤奶之用。新式的管道式挤奶机,没有挤奶桶,乳汁由挤奶杯通过挤乳器,由管道直接流人贮奶罐,与外界完全隔绝;且能根据乳流自动调节挤奶杯的真空压力,挤净后可自动脱落,不致“放空
期刊
在当地提起“太阳能移动沼气罐、节能环保气化炉”和他的研发者范真,那名字可是相当的响,政界人士称范真和他的沼气罐、气化炉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周围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无不翘起拇指说出同样两个字“能人”,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能把沼气池放在地上面。能把秸秆、树枝、杂草等农家作物装进炉子里变成可燃气体燃烧。    移动沿气罐小本致富者的首选之路    然而建一个沼气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困难,通过实践范真
期刊
1、磨:即磨合。这是延长使用寿命的基础,无论是新车还是大修后的发动机,都必须按规程进行磨合后,方能投入正常作业。  2、净:即油净、水净、气净和机体净。柴油和汽油是发动机的主燃料,若柴油、汽油不纯净,会使精密的配合机体磨损,配合间隙增大,造成漏油,滴油,供油压力降低,间隙变大,甚至造成油路堵塞,抱轴烧瓦等严重故障。若空气中含有大量尘土,将会加速缸套、活塞和活塞环的磨损。若冷却水不纯净,会使冷却系水
期刊
滕明秀,女,出生于1949年9月,土家族,小学文化程度,宣恩县高罗乡麻阳寨村6组人。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二十年来,矢志不移养猪之路,编写了不平凡的壮歌,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2007年已出栏肥猪120余头,出栏仔猪150余头,实现销售收入16万余元,现存栏外二元杂交母猪32头、仔猪49头,幼肥猪75头。  养猪贵在坚持。八十年代初期,田土下户以后经几年农作物种植,她意识到光靠玉米、水稻等致富
期刊
提起张德军,四川省南江县关田乡东坝村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老张是位实在人,脑瓜子灵,心眼儿好!”。  18岁那年,张德军带着高考的失意,很不情愿地与本地打工仔一道踏上了北上西安的打工路,干起了又苦又累的建筑活,一干就是15年。“打工虽能挣到钱,但我总不能一辈子在外边闯荡,在家乡发展才是我的最终归宿。”    2005年,张德军带上自已打工挣得的12万元积蓄回到了家乡,并把全部“辛苦费”一次性投入到
期刊
乡政府背后一间狭长的养殖场里,硕大壮实的荥经长毛兔们,正眯着红眼睛等待开饭。“宝贝些,多整点!”铁笼子外,一位年逾四十的农民大哥,一边乐呵呵地念叨着,一边把新鲜的菜叶放进笼子。  看得出,这位名叫段治坤的农民大哥,心情不错。  刚刚获得了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联合授予的“2007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段治坤的心情当然好。     “我养兔子,从未亏过本”    三言两语的闲聊间,便觉得46岁的
期刊
90%的荔枝鲜食吃掉,90%的芒果鲜食吃掉,70%的香蕉鲜食吃掉……由于我国的热带水果以鲜食为主,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始终跳不出“丰产歉收”、“果贱伤农”的怪圈。专家认为,只有发展深加工,由“最大果园”变身“最大加工厂”,才能增强水果产业竞争力,从根本上破解千百万农民的增收难题。     鲜食几成热带水果“华山一条道”     世界上热带作物种植面积五亿多公顷,主要分布在亚洲、南美洲、非洲和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