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现代建筑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p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1998年到2008年,是“90后”高中生从童年成长到少年的十年,同时这十年也是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率由当初的30%提高到43%,虽然低于47%的世界平均水平,但这个发展速度仍是相当可观的。伴随着城市化,儿时身边那些房子变了样,曾经熟悉的街道、巷子许多无迹可觅,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摩天大楼和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建筑的变化是“90后”成长的记忆之一,尤其是刚过去的2008年,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这些新奇的建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会带来文化和心理上的影响。因为建筑除了实用性而外,还包含着艺术和文化,了解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趣味。
  
  水晶宫神话
  
  为了展示工业革命取得的成果,英国决定于1851年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即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前身),伦敦的园艺师帕克斯顿,试探性地向世博会投了一份主展馆设计方案,试图造出一幢与以往毫不相同的建筑。但这份方案有着极大风险,一是概念太过前卫,二是技术难度系数大,当时委员会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幸运的是其中一位委员的坚持,最后采用了帕克斯顿的方案。
  当四个月后,这个名为“水晶宫”的建筑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所有人都被征服了。它摆脱了以往的建筑设计原理和材料(石头和木头),纯粹由钢铁和玻璃组成,开阔的空间,明媚的光线,树木、喷泉等户外的东西也被搬进了建筑,如此奇幻的情景在以往的建筑中根本不可能实现。有人感叹到:“当我们面对这座不是用砖石结构建造的第一座伟大建筑物沉思时,我们会很快意识到,迄今为止用来衡量建筑物的准则在这儿已不再适用了。”
  “水晶宫”开创了现代建筑的历史,是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成果的展现——新材料、新技术、新思维,同时为伴随工业革命的城市化运动提供建筑探索o1889年,第二次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办,这次世博会同样催生了一座伟大的现代建筑——埃菲尔铁塔,如今它仍然傲立在巴黎。
  欧洲许多建筑师们在那个时期都在实验现代建筑,特别是德国,这里诞生了一所著名设计学校——包豪斯。包豪斯由一些大师级的艺术家和匠人组成,他们创新设计概念,融艺术、实用、大众化为一体,影响着工业设计的发展。包豪斯有些设计作品至今仍常见,比如钢管结构的椅子、国际主义风格建筑(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去繁杂,外形质朴)。
  二战爆发后,以包豪斯师生为主的建筑师们纷纷远渡美国,躲避战乱,这对美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纽约和芝加哥,建筑师们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摩天大楼,在拥挤的城市中让建筑空间向上发展,并形成了影响世界的现代主义风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美籍日裔山崎实设计的世贸双子塔,便是摩天大楼中的代表作,“9.11”事件中被撞毁。本·拉登选择美国这一标志性建筑作为袭击目标,也表明建筑不但是人们使用的物品,更蕴含着艺术、文化和政治等很多元素,恐怖分子希望借助这一破坏行为击溃美国人的心理。
  二十世纪后半期,建筑由现代主义风格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更多的新技术、新概念融入建筑设计中,建筑形式纷繁多样,出现了有机功能主义、高科技派、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新都市主义等。弗兰克·盖瑞是其中一例,他所设计的解构主义建筑极富个性,如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馆,整个建筑像一堆扭曲的铁皮罐头,以传递一种后工业文明时期的人文理念。
  中国现代建筑突围
  
  近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至今的城市化运动为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崛起提供了基础和空间,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工程总量中有接近三分之二是在中国。在关于成长的回忆中,“90后”也能体会到这种城市的变化和急速扩张,曾经熟悉的房子、街巷再也找不到了,城市周围的农田变成一个个新区,一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提供了契机,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CCTV大楼、首都机场三号楼等。有趣的是,这些建筑的设计者清一色为外国人,为此美国《新闻周刊》在一篇报道中称中国已成为了世界现代建筑的实验场,各种潮流、主义的建筑家们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把想象中的图景变成现实。
  对此设计批评家王受之感叹:“说中国成了国际建筑试验场,我感觉有点心酸,全球的设计,为什么不在自己国内试验成功了,再拿来推广,而非要把一个历史深厚、文化积淀丰富的中国拿来做试验呢?”
  其中一些建筑也没有取得大众的认可,还遭到恶搞,就像CCTV大楼,网友们为这个建筑取名为“大裤衩”,称“新央视大楼穿上网格丝袜,像叉开的腿,这是史上最牛的一双腿”。
  一方面是国外建筑家蜂拥而至,争夺大型建筑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普通商业和民宅建筑设计水平堪忧。有人指出,虽然十年来房地产飞速发展,建造了无数房子,但真正有建筑文化和美学意义的,凤毛麟角。呆板的造型、不合理的空间布局、文化和环保的缺失,拥有这些“特点”的垃圾建筑充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王受之指出造成这种现象和中国的教育有关,目前中国人普遍缺乏艺术素养,并且在大学里建筑专业属于理科,这让学生容易把建筑纯粹理解为一门科学,而忘了其艺术性和人文性。
  不过,中国建筑正试图做些改变,比如,潘石屹的SOHU公司就发起过“长城脚下的公社”活动,邀请亚洲知名建筑家到中国修建一些概念,性建筑,探索建筑艺术。美籍华人贝幸铭设计了北京的香山饭店和江苏的苏州博物馆,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建筑融合。中国年青一代建筑设计师也在涌现,马岩松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设计了加拿大多伦多的梦露大厦,成为首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
其他文献
城市环境岩士工程问题是当前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界研究的热点。本文认为,大城市不稳定性、环境水利与环境污染是其三个主要问题,并做了分析论证。根据系统科学思维原则,文中
每年内地关于高考状元新闻不断的时候,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简称高考的成绩也出炉了,和往年一样,媒体做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寻找高考状元。和内地不同的是,香港的高考不是看考分,而是分等级,而且不是规定的科目,考生可以自己挑选最多八科,至于如何选择,则要根据不同大学对科目的要求而决定。  不过对于这些状元们,香港的媒体只是集中在放榜这一天,大家为这些考生一起高兴一下,仅此而已。因为大家都明白,考试只不过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