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江苏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现状的分析,发现现有流通体系是以农贸批发市场和农贸超市为中间环节,两头连接农民和消费者,中间穿插有农产品经纪人和次级农贸市场等中间环节。并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流通体系具有一些问题比如环节过于冗长等。因此,基于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问题,以现有流通体系的各个环节,指出各个环节应该如何提升和结合的策略,以保障农产品流通效果和降低农产品损耗率的同时,达到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满足城镇居民物质消费需求的目的。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策略;江苏省
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是目前我国解决农民生存问题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而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是与广大农民群体的利益紧密联系的。随着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物质需求也随之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和成本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问题之一,较低的流通效率和高成本会影响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切实增长。而江苏省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其经济一直位于我国各省市经济的前列,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格外大。农民如何销售农产品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消费者又如何获得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成为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的最终目标。
一、江苏省农产品的流通现状与问题
1.江苏省农产品的流通现状
江苏省的农产品流通自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依赖于农业和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发现,目前江苏农产品的流通体系现状如下:
农产品主要的销售渠道为农贸市场,其数目基本趋于稳定,总交易额也持续上升。江苏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也随着经济而提升和完善,增加和完善了不少农贸市场功能,总体市场运行态势呈良性发展。因此,这几年的江苏省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是基于农贸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江苏省内的一些农贸批发市场已经被列入省级重点批发市场,并且积极地加入互联网,这有利于电子营销和网络线上销售的展开。江苏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呈现为:农产品经纪人从农户手中收集农产品,并将农产品运输到相应合作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汇集的农产品按进货量和统一的价格分发到下级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基于成本等价格因素将农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供消费者挑选和购买。当然,也有一些小众流通模式,比如农民或农产品经纪人与超市零售渠道联系,直接从超市进行销售,但目前江苏省超市的农产品较农贸市场而言品种略少,且因为场地、包装费用等其他因素使得定价较高,因此,工薪阶层及以下对此流通模式的接受度和消费度并不高。
2.江苏省农产品的流通问题
(1)農产品终端销售模式管理困难
农产品的流通在一定基础上是依靠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和程序化。越是规范和程度高的组织化与程序化,农产品的流通越是畅顺。我国一直推行农民合作组织,在近几年组织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这对与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是农民合作组织在江苏省的发展分布不均,苏南地区的发展从数量上看比苏北地区发展多,苏北区域虽然是重农业发展的区域,但是大部分都是分散的农户,并不能形成一定的组织规模,因此在农产品流通与销售层面,无法与买家拥有同等的谈判地位。并且因为生产规模小、储存能力差导致农产品的损失程度很高。并且相较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江苏省大部分批发市场设施和服务并不完善,导致每年差不多半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年平均销售额达不到五千万元。
此外,农产品交易目前以现货交易为主要交易模式,长期仓储、保鲜、冷藏以及完整的冷链运输系统成为目前大多数批发市场所缺乏的,这使得农产品因为设备原因导致的损失程度上升。虽然目前一部分加入互联网的农贸批发市场可以走线上交易销售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负责人都对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性有很好的把握,因此,还是会影响农产品的流通以及数据信息的交换。这些现状导致了农贸批发市场不能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出应有的最大作用。
并且,农贸市场一直都是人员混杂,所以对于买卖各方来说进行系统管理的难度大大加高,而超市相对于来说可以更好地进行管理,有自成一体的管理模式,但是相应的标准和门槛较高不太适宜农民或者工薪阶层以下的消费者。因此,江苏省内的农产品销售的最主要终端还是集中在农贸批发市场,而大多数农贸市场是运营非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模式,并且局限于对出租铺面的简单物业管理,对人员规范、场地规范等等都没有很严格的标准进行执行。目前大中小型的超市和连锁店在农产品销售方面规范得较好,并且发展也比较迅速,但是其进货量与价格一直是困扰农民与消费者的重要问题,即价格偏高且进货量较小,农产品要求高。这是因为超市或者连锁店在销售农产品时要考虑成本较高的场地费用,因此,导致了目前江苏省超市销售农产品不能成为主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之一。
(2)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不明朗
目前江苏省农产品的流通渠道过于冗长,且中间交易环节过多。虽然流通渠道及过程目前是由农贸批发市场链接农民和消费者,在其中起到中间作用,但是当中要经手的农产品还有经纪人和下级农贸市场,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交易环节,导致流通体系不明朗。
其次,由于目前江苏省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并没有形成一个整合程度的体系,因此,在保鲜、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无法进行合理的物流规划,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较为低下。此外,交通运输的方式也决定了流通速度的快慢。苏北区域的交通主要为公路运输,这种运输方式虽然成本较低,但是速度无法与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相比,再加上常温的保温措施,就会导致一大部分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就已经腐烂,这样农产品损耗率大大增加。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十分之七,这远高于国际农产品流通价格的50%标准。我国的冷链物流也还没有步入正轨,导致很多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因为温度和保存不善的原因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策略探讨
1.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组织化,加强城乡农贸市场连接建设
苏南区域目前农民合作者组织化良好,因此要推动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就要找出薄弱地区存在的问题。苏北区域的流通体系建设要紧跟苏南区域的步伐,政府要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并要针对苏北地区的区域特征进行组织化和程序化。其次要将农贸批发市场与次级农贸市场连接起来,做到流通环节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其次城市及农村的农贸市场设施和布局要配套完善。因此在进行农贸市场和农贸超市的建设时要考虑新规划城区、新建小区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居民物质需求。其次要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让各大农贸市场都能加入互联网,并共享农产品信息,以形成资源集体化,充分利用新兴技术通过网络扩大销售对象和销售范围。最后,农贸市场内应建立农民直销区域,这样一些农产品生产量达不到批发数量标准的农民可以有场地进行规范地直销,也可以促进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
2.建设“农贸市场+超市”的新型流通交易模式
按照规范的市场化原则,江苏省应该建立新型“农贸市场+超市”连接的组织流通形式,结合农贸市场的大规模农产品数量和精细化的超市销售管理机制的优势,发展新的流通交易模式。其次,运用超市管理的评价标准,增加市场导向机制,使得农贸市场和超市两方实现互利互赢,并且制定一些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销售机制,比如产品定价机制、农产品供应链机制、价格结算机制等等,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农产品销售率。此外,可以利用超市销售的多网点优势,以增加农贸市场的经营品种、营销网点,以超市的规模和选址方式考虑增设一批高层次的农产品经营市场。
企业也应该被纳入到流通体系之内,政府要引导企业发展用以扩大农产品销售的需求量,并通过企业制定的进货标准使农产品生产以及运输的标准化和程序化,这样可以保障农产品上市的品质和质量得到极好的提升。并且要加强零售渠道与农民之间的供求信息的共享与沟通,通过明确的供求关系和市场销售导向,引导农民能够按照市场标准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展开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此外要加强对农民以及运输体系人员在农业技术和物流运输知识的培养,让现代科技成为生产指导和运输指导的指标,以提高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农贸批发市场和超市中间环节的作用,实现现代化、高效化的農业生产、加工包装、物流配送的营销流通模式。
目前,江苏省省会城市以互联网电子销售平台打造销售新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平价、新鲜、便捷的购买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信息与电子商务平台的结合。政府也因此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在网络上交易,以降低农产品运输物流的成本,并且这样的供给方式是将选择权充分地交给农民与消费者,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供服务或者享受服务。市民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想要的菜品,而农民也可以不用担心因为没有农产品经纪人而积压大量农产品。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优势,减少流通体系之内的交易环节,并且通过固定专业的定点配送车辆,从而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保守估计这样的举动可以让农民获得约70%的收益,而消费者也可以以低于市场价30%左右的价格购入农产品。此外,如果农民合理利用网络销售平台,则可以足不出户进行农产品交易,省去了在农贸市场租赁摊位的场地费用和管理费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通过对目前江苏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现状的分析,发现现有流通体系仍然具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冷链运输设备不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不明朗、农产品终端销售模式管理困难等。接着探讨了目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内各个交易环节的主体,探讨各主体如何分工和搭配合作才能使得农产品流通效率达到最大化优势。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推行有利于农产品流通的积极措施,并且结合当地企业打造新型效益模式,这样才能形成流通和交易体系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利益和满足城镇居民的物质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赵英顺.浅谈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1):71-73.
[2]任宗伟,郭海妮,白世贞.基于供给侧导入的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19):103-106.
[3]叶伟媛.创新农产品流通推进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08):136-138.
[4]肖婷.价值链整合视域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化”转型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8,377(09):143-144.
[5]周熙登,杜思琦,王浩,等.新型城镇化下江西省农产品物流协同体系协同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7(19):294-295.
[6]杨怡玲.基于“新零售”背景下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策略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2173(13):4-5.
作者简介:刘小更(1983.11- ),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策略;江苏省
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是目前我国解决农民生存问题的一个重要关注点,而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是与广大农民群体的利益紧密联系的。随着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物质需求也随之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和成本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问题之一,较低的流通效率和高成本会影响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影响农民收入的切实增长。而江苏省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其经济一直位于我国各省市经济的前列,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格外大。农民如何销售农产品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消费者又如何获得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成为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的最终目标。
一、江苏省农产品的流通现状与问题
1.江苏省农产品的流通现状
江苏省的农产品流通自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依赖于农业和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发现,目前江苏农产品的流通体系现状如下:
农产品主要的销售渠道为农贸市场,其数目基本趋于稳定,总交易额也持续上升。江苏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配套设施也随着经济而提升和完善,增加和完善了不少农贸市场功能,总体市场运行态势呈良性发展。因此,这几年的江苏省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是基于农贸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
江苏省内的一些农贸批发市场已经被列入省级重点批发市场,并且积极地加入互联网,这有利于电子营销和网络线上销售的展开。江苏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呈现为:农产品经纪人从农户手中收集农产品,并将农产品运输到相应合作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汇集的农产品按进货量和统一的价格分发到下级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基于成本等价格因素将农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供消费者挑选和购买。当然,也有一些小众流通模式,比如农民或农产品经纪人与超市零售渠道联系,直接从超市进行销售,但目前江苏省超市的农产品较农贸市场而言品种略少,且因为场地、包装费用等其他因素使得定价较高,因此,工薪阶层及以下对此流通模式的接受度和消费度并不高。
2.江苏省农产品的流通问题
(1)農产品终端销售模式管理困难
农产品的流通在一定基础上是依靠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和程序化。越是规范和程度高的组织化与程序化,农产品的流通越是畅顺。我国一直推行农民合作组织,在近几年组织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这对与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是农民合作组织在江苏省的发展分布不均,苏南地区的发展从数量上看比苏北地区发展多,苏北区域虽然是重农业发展的区域,但是大部分都是分散的农户,并不能形成一定的组织规模,因此在农产品流通与销售层面,无法与买家拥有同等的谈判地位。并且因为生产规模小、储存能力差导致农产品的损失程度很高。并且相较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江苏省大部分批发市场设施和服务并不完善,导致每年差不多半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年平均销售额达不到五千万元。
此外,农产品交易目前以现货交易为主要交易模式,长期仓储、保鲜、冷藏以及完整的冷链运输系统成为目前大多数批发市场所缺乏的,这使得农产品因为设备原因导致的损失程度上升。虽然目前一部分加入互联网的农贸批发市场可以走线上交易销售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负责人都对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性有很好的把握,因此,还是会影响农产品的流通以及数据信息的交换。这些现状导致了农贸批发市场不能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出应有的最大作用。
并且,农贸市场一直都是人员混杂,所以对于买卖各方来说进行系统管理的难度大大加高,而超市相对于来说可以更好地进行管理,有自成一体的管理模式,但是相应的标准和门槛较高不太适宜农民或者工薪阶层以下的消费者。因此,江苏省内的农产品销售的最主要终端还是集中在农贸批发市场,而大多数农贸市场是运营非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模式,并且局限于对出租铺面的简单物业管理,对人员规范、场地规范等等都没有很严格的标准进行执行。目前大中小型的超市和连锁店在农产品销售方面规范得较好,并且发展也比较迅速,但是其进货量与价格一直是困扰农民与消费者的重要问题,即价格偏高且进货量较小,农产品要求高。这是因为超市或者连锁店在销售农产品时要考虑成本较高的场地费用,因此,导致了目前江苏省超市销售农产品不能成为主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之一。
(2)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不明朗
目前江苏省农产品的流通渠道过于冗长,且中间交易环节过多。虽然流通渠道及过程目前是由农贸批发市场链接农民和消费者,在其中起到中间作用,但是当中要经手的农产品还有经纪人和下级农贸市场,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交易环节,导致流通体系不明朗。
其次,由于目前江苏省农产品的物流供应链并没有形成一个整合程度的体系,因此,在保鲜、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无法进行合理的物流规划,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较为低下。此外,交通运输的方式也决定了流通速度的快慢。苏北区域的交通主要为公路运输,这种运输方式虽然成本较低,但是速度无法与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相比,再加上常温的保温措施,就会导致一大部分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就已经腐烂,这样农产品损耗率大大增加。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十分之七,这远高于国际农产品流通价格的50%标准。我国的冷链物流也还没有步入正轨,导致很多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因为温度和保存不善的原因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策略探讨
1.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组织化,加强城乡农贸市场连接建设
苏南区域目前农民合作者组织化良好,因此要推动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就要找出薄弱地区存在的问题。苏北区域的流通体系建设要紧跟苏南区域的步伐,政府要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并要针对苏北地区的区域特征进行组织化和程序化。其次要将农贸批发市场与次级农贸市场连接起来,做到流通环节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其次城市及农村的农贸市场设施和布局要配套完善。因此在进行农贸市场和农贸超市的建设时要考虑新规划城区、新建小区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居民物质需求。其次要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让各大农贸市场都能加入互联网,并共享农产品信息,以形成资源集体化,充分利用新兴技术通过网络扩大销售对象和销售范围。最后,农贸市场内应建立农民直销区域,这样一些农产品生产量达不到批发数量标准的农民可以有场地进行规范地直销,也可以促进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
2.建设“农贸市场+超市”的新型流通交易模式
按照规范的市场化原则,江苏省应该建立新型“农贸市场+超市”连接的组织流通形式,结合农贸市场的大规模农产品数量和精细化的超市销售管理机制的优势,发展新的流通交易模式。其次,运用超市管理的评价标准,增加市场导向机制,使得农贸市场和超市两方实现互利互赢,并且制定一些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销售机制,比如产品定价机制、农产品供应链机制、价格结算机制等等,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农产品销售率。此外,可以利用超市销售的多网点优势,以增加农贸市场的经营品种、营销网点,以超市的规模和选址方式考虑增设一批高层次的农产品经营市场。
企业也应该被纳入到流通体系之内,政府要引导企业发展用以扩大农产品销售的需求量,并通过企业制定的进货标准使农产品生产以及运输的标准化和程序化,这样可以保障农产品上市的品质和质量得到极好的提升。并且要加强零售渠道与农民之间的供求信息的共享与沟通,通过明确的供求关系和市场销售导向,引导农民能够按照市场标准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展开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此外要加强对农民以及运输体系人员在农业技术和物流运输知识的培养,让现代科技成为生产指导和运输指导的指标,以提高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农贸批发市场和超市中间环节的作用,实现现代化、高效化的農业生产、加工包装、物流配送的营销流通模式。
目前,江苏省省会城市以互联网电子销售平台打造销售新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平价、新鲜、便捷的购买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信息与电子商务平台的结合。政府也因此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在网络上交易,以降低农产品运输物流的成本,并且这样的供给方式是将选择权充分地交给农民与消费者,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供服务或者享受服务。市民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想要的菜品,而农民也可以不用担心因为没有农产品经纪人而积压大量农产品。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优势,减少流通体系之内的交易环节,并且通过固定专业的定点配送车辆,从而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保守估计这样的举动可以让农民获得约70%的收益,而消费者也可以以低于市场价30%左右的价格购入农产品。此外,如果农民合理利用网络销售平台,则可以足不出户进行农产品交易,省去了在农贸市场租赁摊位的场地费用和管理费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通过对目前江苏省农产品流通模式现状的分析,发现现有流通体系仍然具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冷链运输设备不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不明朗、农产品终端销售模式管理困难等。接着探讨了目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内各个交易环节的主体,探讨各主体如何分工和搭配合作才能使得农产品流通效率达到最大化优势。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推行有利于农产品流通的积极措施,并且结合当地企业打造新型效益模式,这样才能形成流通和交易体系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利益和满足城镇居民的物质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赵英顺.浅谈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1):71-73.
[2]任宗伟,郭海妮,白世贞.基于供给侧导入的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19):103-106.
[3]叶伟媛.创新农产品流通推进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08):136-138.
[4]肖婷.价值链整合视域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化”转型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8,377(09):143-144.
[5]周熙登,杜思琦,王浩,等.新型城镇化下江西省农产品物流协同体系协同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7(19):294-295.
[6]杨怡玲.基于“新零售”背景下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策略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2173(13):4-5.
作者简介:刘小更(1983.11- ),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