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根系活性及叶片光合速率揭示碳纳米材料对湿地中水生植物的影响

来源 :生态毒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LIJ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通常被认为是去除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NMs)的有效技术.然而,湿地植物在碳纳米材料(carbon nano-ma-terials,CNMs)胁迫下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对常见CNMs包括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纳米富勒烯(nC60)在低(10 μg·L-1)和高(1 000 μg·L-1)浓度条件下暴露5 d和180 d的影响展开研究.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显著变化且丙二醛(MDA)过量.此外,SWCNTs和MWC-NTs均明显抑制了光合速率和根系活性,而nC60的影响并不明显.植物生物量及主要元素(C、N、P)含量均有波动.
其他文献
致密砂岩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极易产生严重的水锁损害,造成气井产能下降.文中以塔里木盆地M区块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饱和、恒压驱替、核磁共振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不同因素对水锁损害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岩心初始含水饱和度越低,水锁损害率越高,当初始含水饱和度为15%和35%时,驱替120min后水锁损害率分别为74.5%和59.1%;含裂缝岩心水锁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基质岩心,岩心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实验流体矿化度和黏度越高,水锁损害率也越高,而实验流体表面张力越小,水锁损害率越低.塔里木盆地M区块施工
上二叠统乐平组官山段是南鄱阳盆地二甲村凹陷页岩气勘探重要目的层系,其快速变迁的古地理环境制约了有利烃源岩分布.综合利用钻井、露头、薄片、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古地理环境演化、沉积体系特征及平面展布进行分析,建立了官山段障壁海岸相至冲积平原相的沉积模式——在“南东高、北西低”的古地貌背景下,物源自南东向北西推进,近物源处形成冲积平原、三角洲前缘沉积,海岸线至障壁岛间发育潮坪、潟湖、沼泽沉积.受频繁升降的海平面影响,障壁岛与冲积平原相砂岩及潮坪相泥页岩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官山段泥页岩呈南西
综合地震及测井解释、岩石力学性质及地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水力压裂等技术,提出非常规油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模拟工作流原理,并以塔里木盆地塔中12油田为例,运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想解决了压裂一体化耦合数值模拟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即: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基于体积压裂模拟结果进一步优化复杂缝网模型;采用新一代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结合研究区地质认识和工程实践,实现了体积压裂、地质力学和油气藏动态全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可辅助提升储层钻遇率和钻井效率;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的压裂模型,能够精确刻
高速通道压裂能够有效提高致密砂岩油藏的裂缝导流能力、节约压裂液和支撑剂的用量以及降低压裂施工的成本.通过裂缝导流能力测定实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致密砂岩油藏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支撑剂铺置方式和铺砂浓度对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较大,不连续铺砂的裂缝导流能力明显高于连续铺砂,柱塞个数越多,铺砂浓度越高,裂缝导流能力也越高;支撑剂为陶粒时,裂缝导流能力明显高于石英砂和覆膜砂;支撑剂筛目和不同压裂液类型对高速通道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纤维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高速通道压裂裂缝
川中地区栖霞组油气勘探已获得突破,但栖霞组优质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理尚不明确.文中综合利用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的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及各类白云岩样品的地球化学测试数据,结合构造背景和沉积演化特征,对该地区栖霞组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栖霞组储层发育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斑状白云岩、砂屑灰岩、微亮晶球粒灰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为主.储层类型包括溶洞型、溶孔-溶洞型和溶孔型.溶洞发育的白云岩、亮晶砂屑灰岩和微亮晶球粒灰岩储层对产能贡献明显,为该地区的优质储层.栖霞组优质
针对顺北油气田奥陶系破碎性地层井壁失稳频发的技术难题,通过开展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滚动回收率等室内实验,建立了考虑多弱面效应和力化耦合作用的井壁失稳模型,分析了井壁失稳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奥陶系破碎性地层以方解石为主,黏土矿物质量分数低,水化分散能力弱,多尺度非连续破碎结构和非黏土水化型水岩损伤作用是井壁失稳的关键因素;随弱面组数的增加,岩石强度的各向异性愈发显著,坍塌压力增大,安全钻井的优势方位角与倾角选择减少;随着弱面倾角由0°增大到90°,坍塌压力呈现先增加、后平稳、再逐渐减小的趋势;
饮用水中新型环状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因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饮用水中新型环状DBPs检测情况及暴露水平,重点探讨了新型环状DBPs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并总结了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在毒性效应预测方面的应用,旨在为新型环状DBPs的毒性及致毒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含氧多环芳烃(OPAHs)是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或多环芳烃化学氧化、光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形成的一类新污染物.迄今,已有许多OPAHs在环境中被检出,一些OPAHs具有发育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但是,仍有很多OPAHs缺少毒性数据.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可以预测OPAHs的毒性,以减少昂贵、耗时、费力的毒性测试.本研究基于前人报道的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毒性logEC50实验数据,采用B3LYP/6-31G(d,p)方法优化分子结构,计算量子化学描述符和Dragon描述符,基于多元线性
化学物质源排放评估是环境风险评估的首要步骤,环境排放场景作为源排放评估的重要技术工具,已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相关要求,系统解析了欧美日化学物质环境排放场景框架,深入阐述了基于排放场景的源排放评估方法.在整个技术体系方面,欧美是化学品环境排放评估的先行者,相应的技术和模型更加丰富,评估结果更趋精细化;日本则在欧盟的基础上采取相对简化的保守评估方法,缺少高层级的精细化排放评估模型.在具体排放评估技术方面,基于模型的排放评估场景是各国重点发展和依托的手段.借鉴发达国
重金属镉在土壤-植物中有较高迁移率,不仅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降低作物产量与品质,还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以有食用价值的作物和有经济价值的其他高等植物为研究对象,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土壤重金属镉的毒性效应最新进展,主要包括镉对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细胞超微结构、生物量和产量以及作物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重点总结了镉对高等植物抗氧化系统和光合系统毒性机制,并对未来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领域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