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国家BIM标准对BlM的定义:“BIM是建设项目兼具物理特性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模型,且是从建设项目的最初概念设计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做出任何决策的可靠共享信息资源”。实现BIM的前提是: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同的项目参与方通过在BIM建模过程中插入、提取、更新及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应出各参与方的职责。BIM是基于公共标准化协同作业的共享数字化模型。
现如今,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经触动了建筑行业未来的神经,并以迅猛之势,为中国建筑行业注入了新动力。可以说,BIM的认知程度在中国已经越来越高,其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都集中反映了BIM在推动国内设计单位攀登三维数字模型技术设计新高度和引导行业可持续设计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十二五”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BIM已被明确写入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当中。在BIM技术的应用上,及早行动从而取得主动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不普及深入应用BIM技术,就不可能实现根本性的企业转型升级,就不可能实现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管理。随着BIM应用在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BIM爱好者和Revit用户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着BIM技术及相关Revit等系列软件的应用体验。
BIM的深入应用并非一帆风顺
徐浩: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数字化建设设计与研究中心主任。
BIM技术从最开始的推广到现在的应用,已经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技术摆在了我们面前。从个人来说,我看到的是整个行业切切实实地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原来的作品、设计、施工得到了加强和改善,帮助我们提高了原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如今,整个BIM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早期来看,我们可能还存在如何使用好软件的问题,并针对软件的性能,看软件能不能更符合我们的实际工作。目前的阶段,软件发展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日常使用的程度,但如何把相对比较成熟的软件运用到实际项目当中,结合原有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模型,做出适宜的设计,并从中了解设计师应用这些技术时遇到的困难,在利益分配上的困惑,以及怎么样平衡这样的关系,怎么样打消他们的顾虑,怎么样使得大家愿意接受这样的技术,这才是当务之急,是需要去解决和完善的地方。
也有一些业主提出没有体会到益处,这应该还是工作层面上的考量。前几年我们都在谈BIM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设计和工程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业主的角度来看,不论是新技术还是旧技术,我出的钱就是要一个高品质的成果。如果你用高档技术,从而增加我的成本费用,我就要慎重考虑,高档的技术能否提供更高的服务?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如果你现在还是处于研发或是初期探索阶段,还并不能展证这个成果有更高品质的话,那就很难让这个项目有实质性的改善,就很难说服甲方为此而付出很大的代价。
在与原有模式结合方面,怎么很好地与BIM和Revit结合,这是很多公司都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提高效率,寻找关于服务或工程的切入点,什么时候利用,通过什么样的平台去发布,从而在方方面面让大家共同利用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在这里,Revit中国用户小组就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和组织,从BIM应用来看,它是一个很开放的组织,大家可以把各自的成果和信息进行共享,这时候也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灵感,同时,别人的成果也会给我们工作带来一些借鉴的可能性。
BIM也将成为甲方招标的必要条件
张学斌:北京中信和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BlM副总监、Revit小组华北区负责人
我之前—直在设计院做着与BIM相关的工作,比较熟悉应用BIM技术的整个设计流程。通过BIM平台的串联,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的优化工作,利用BIM可以三维地去呈现各个专业的成果。在三维呈现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些错、漏、碰、缺的问题,并将其处理掉,包括与甲方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设计师的意图表达出来。现在到了业主单位之后,对BIM有了另外一个层级的理解,以前更多的是作为BIM技术的使用者,如今则希望在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里,从最开始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到最后的运营管理,整个建筑生命周期里都能够应用BIM技术。
传统的设计模式是,甲方委托设计单位做项目的设计,一般针对复杂的项目,由外企做方案设计,国内做施工图设计,过程当中再聘请一些机电顾问、幕墙顾问等其他专业人士来共同去完成项目的设计,最后这个项目设计完成之后,把图纸移交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再继续去根据图纸完成施工。这种工作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数据的割裂,业主把他的想法和目的传达给设计单位,外企设计师通过二维的方式来表达,把方案设计成果移交给国内的设计方,设计方再基于外方的成果去做初步设计,这两者之间的沟通模式很多时候是割裂的,我做我的,你做你的,然后定期碰头,开一个协调会,看看双方有什么要沟通的。这样的方式很多时候会因为人为的失误,造成项目在设计过程当中数据的丢失或者一些数据传输的错位。
然而,当我们利用BIM通过Revit Server把业主与设计单位联系起来后,通过这个平台,各方能在网络上实时看到对方的设计意图和成果,协同工作成为一个最大的优势。的确,现在国内一些重大、复杂的项目,业主在施工招标的过程中已经把BIM的要求加入到招标文件当中去了,但是因为BIM在国内刚刚发展几年,即便是业主也没有完全把握BIM的管理手段,更不了解设计单位应用BIM的成熟度和覆盖面。因此,以使用BIM技术来实施项目,作为甲方招标的必要条件,从而将其当成一个动力去推进BIM的发展,尽快让BIM的成熟度活跃起来,这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方向。
用云技术来推动BIM的发展
林祺:上海上安机电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工程师
通过上海中心项目的检验,BIM技术在建筑节能和环保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实在用BIM做设计的时候,可以在前期分析很多建筑的参数,这些参数对今后的设计可以提供很多计算的依据。对于上海中心这个复杂的项目来说,最终管道的设计是非常符合能效要求的,这就是我们用BIM技术,用模型去进行运算的结果。这样得出的结果是能够达到一种最经济,且更能符合我们使用要求的结果。
现如今,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经触动了建筑行业未来的神经,并以迅猛之势,为中国建筑行业注入了新动力。可以说,BIM的认知程度在中国已经越来越高,其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都集中反映了BIM在推动国内设计单位攀登三维数字模型技术设计新高度和引导行业可持续设计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十二五”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BIM已被明确写入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当中。在BIM技术的应用上,及早行动从而取得主动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不普及深入应用BIM技术,就不可能实现根本性的企业转型升级,就不可能实现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管理。随着BIM应用在中国工程建设行业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BIM爱好者和Revit用户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着BIM技术及相关Revit等系列软件的应用体验。
BIM的深入应用并非一帆风顺
徐浩: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数字化建设设计与研究中心主任。
BIM技术从最开始的推广到现在的应用,已经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技术摆在了我们面前。从个人来说,我看到的是整个行业切切实实地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原来的作品、设计、施工得到了加强和改善,帮助我们提高了原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如今,整个BIM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早期来看,我们可能还存在如何使用好软件的问题,并针对软件的性能,看软件能不能更符合我们的实际工作。目前的阶段,软件发展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日常使用的程度,但如何把相对比较成熟的软件运用到实际项目当中,结合原有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模型,做出适宜的设计,并从中了解设计师应用这些技术时遇到的困难,在利益分配上的困惑,以及怎么样平衡这样的关系,怎么样打消他们的顾虑,怎么样使得大家愿意接受这样的技术,这才是当务之急,是需要去解决和完善的地方。
也有一些业主提出没有体会到益处,这应该还是工作层面上的考量。前几年我们都在谈BIM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设计和工程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业主的角度来看,不论是新技术还是旧技术,我出的钱就是要一个高品质的成果。如果你用高档技术,从而增加我的成本费用,我就要慎重考虑,高档的技术能否提供更高的服务?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如果你现在还是处于研发或是初期探索阶段,还并不能展证这个成果有更高品质的话,那就很难让这个项目有实质性的改善,就很难说服甲方为此而付出很大的代价。
在与原有模式结合方面,怎么很好地与BIM和Revit结合,这是很多公司都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提高效率,寻找关于服务或工程的切入点,什么时候利用,通过什么样的平台去发布,从而在方方面面让大家共同利用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在这里,Revit中国用户小组就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和组织,从BIM应用来看,它是一个很开放的组织,大家可以把各自的成果和信息进行共享,这时候也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灵感,同时,别人的成果也会给我们工作带来一些借鉴的可能性。
BIM也将成为甲方招标的必要条件
张学斌:北京中信和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BlM副总监、Revit小组华北区负责人
我之前—直在设计院做着与BIM相关的工作,比较熟悉应用BIM技术的整个设计流程。通过BIM平台的串联,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的优化工作,利用BIM可以三维地去呈现各个专业的成果。在三维呈现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些错、漏、碰、缺的问题,并将其处理掉,包括与甲方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设计师的意图表达出来。现在到了业主单位之后,对BIM有了另外一个层级的理解,以前更多的是作为BIM技术的使用者,如今则希望在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里,从最开始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到最后的运营管理,整个建筑生命周期里都能够应用BIM技术。
传统的设计模式是,甲方委托设计单位做项目的设计,一般针对复杂的项目,由外企做方案设计,国内做施工图设计,过程当中再聘请一些机电顾问、幕墙顾问等其他专业人士来共同去完成项目的设计,最后这个项目设计完成之后,把图纸移交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再继续去根据图纸完成施工。这种工作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数据的割裂,业主把他的想法和目的传达给设计单位,外企设计师通过二维的方式来表达,把方案设计成果移交给国内的设计方,设计方再基于外方的成果去做初步设计,这两者之间的沟通模式很多时候是割裂的,我做我的,你做你的,然后定期碰头,开一个协调会,看看双方有什么要沟通的。这样的方式很多时候会因为人为的失误,造成项目在设计过程当中数据的丢失或者一些数据传输的错位。
然而,当我们利用BIM通过Revit Server把业主与设计单位联系起来后,通过这个平台,各方能在网络上实时看到对方的设计意图和成果,协同工作成为一个最大的优势。的确,现在国内一些重大、复杂的项目,业主在施工招标的过程中已经把BIM的要求加入到招标文件当中去了,但是因为BIM在国内刚刚发展几年,即便是业主也没有完全把握BIM的管理手段,更不了解设计单位应用BIM的成熟度和覆盖面。因此,以使用BIM技术来实施项目,作为甲方招标的必要条件,从而将其当成一个动力去推进BIM的发展,尽快让BIM的成熟度活跃起来,这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方向。
用云技术来推动BIM的发展
林祺:上海上安机电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工程师
通过上海中心项目的检验,BIM技术在建筑节能和环保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实在用BIM做设计的时候,可以在前期分析很多建筑的参数,这些参数对今后的设计可以提供很多计算的依据。对于上海中心这个复杂的项目来说,最终管道的设计是非常符合能效要求的,这就是我们用BIM技术,用模型去进行运算的结果。这样得出的结果是能够达到一种最经济,且更能符合我们使用要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