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出一种结合多项式计算和分组设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使用多项式计算生成节点间的共享密钥对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能,引入分组的方法来提高网络连通概率,弥补基于多项式方法的不足;同时采用新的分组模式,将节点的网络标志符划分为组标志符和组内节点标志符,根据需要扩展节点标志符的范围来增加网络最大规模。结果证明本方案在网络安全性、连通性以及节点负载方面达到了一种较好的平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一种结合多项式计算和分组设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使用多项式计算生成节点间的共享密钥对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能,引入分组的方法来提高网络连通概率,弥补基于多项式方法的不足;同时采用新的分组模式,将节点的网络标志符划分为组标志符和组内节点标志符,根据需要扩展节点标志符的范围来增加网络最大规模。结果证明本方案在网络安全性、连通性以及节点负载方面达到了一种较好的平衡。
其他文献
对罗等人提出的前向安全的ElGamal型多重数字签名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指出该方案不具有前向安全性。当某个签名人的签名密钥泄露后,该方案存在伪造攻击。最后,改进了这个方案,并分析了新方案的安全性。新方案能够抵抗伪造攻击和联合攻击,是一个安全、高效、实用的前向安全的多重签名方案。
利用成本分析模型及等性能成本比较方法对基于多跳中继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部署进行了量化分析,并与传统单跳网络部署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显示,基于中继的网络部署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地降低组网成本,增强网络边缘吞吐量,扩大基站覆盖范围。进一步分析表明,无线资源配置方法也对网络的成本增益有一定的影响。复用技术能进一步改善中继网络的成本效益,并有效提升网络性能。
对现有AAR(adaptive auto rate)协议进行改进,将POCC算法应用于AAR协议,提出了AAR-CC(AAR-congestion control)协议,从而在MAC层实现了拥塞控制的速率自适应机制。AAR-CC协议源节点根据每时链路的总拥塞信息确定当时数据发送速率,适用于动态变化的多跳Ad hoc网络;本协议只对MAC帧稍作修改并增加一个字节的拥塞指示CI,具有可扩展性和低开销性
为了更好地控制移动性对QoS的影响,本文把基于策略思想应用到移动环境中,对基于策略的QoS两级协商机制进行研究,设计了框架中功能实体的内部结构,给出所用策略的形式。进一步对COPS协议进行扩展,用其作为实体间的协商协议,并模拟了协商过程。三个实体的两级协商机制能根据移动节点位置、路径的不同,动态选择协商级别作出决策。扩展COPS协议进行QoS协商,使移动管理与QoS协商相互独立,可用移动事件触发Q
<正> 气压计故名思议,是用来测定地球大气压力及高程的一种仪器。 气压的高低与海拔的高低均与地质、地貌、水系、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有关。在航空方面也是利用气压计
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对网络安全指标进行选取,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上,针对传统的AHP(层次分析法)权重确定方法的缺点,提出了改进的三角模糊数评价IFAHP方法。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安全评价原型系统,并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AHP方法的主观随意性和一致性验证的问题,提高网络安全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针对无线Ad hoc网络通信的安全与效率问题,提出一个高效并有较好匿名能力的多径匿名源路由协议M2ASR。在DSR协议的基础上,使用标签机制,对源路由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修改,实现了能够应用于大规模无线网络的多径匿名路由;并在协议中首次使用IDA算法,利用Ad hoc网络的节点转发和协议本身提供的多径性质,提高了无线Ad hoc的通信效率;从理论和仿真角度对M2ASR协议的匿名性和使用IDA算法之后所
提出了一种采用小波与轮廓波混合的固定基数字图像描述和变换方法,该变换在较粗糙的尺度上采用小波变换,在细节尺度上采用轮廓波变换,既能够克服可分离小波在图像描述方面高频子带方向分辨率较低的缺陷,又能够降低轮廓波变换的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具有良好的数字图像逼近能力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消噪结果。
为了估计网络数据库的大小,提出了基于Capture-Recapture过滤二字亲密、二字排斥的方法。通过在接口文本框提交属性高频字,利用返回的结果集,在两两之间作交集,根据交集中的两字分布分析采样的独立性,过滤掉其中不独立的情况,再利用Capture-Recapture方法估计网络数据库的大小。在模拟和真实的环境下进行了实验,该方法偏差度和波动度均较小。
通过改进ACO算法达到一种能实现通信网络负载平衡的群体智能路由策略。采用的主要方法为:将蚁群划分为若干个子群,不同子群的蚂蚁释放不同类型的信息素。通过不同类型信息素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以及链路负载的测量,提出了三种策略实现负载平衡路由。在模拟网络上进行了不同策略的对比实验,以及与已有的群体智能路由算法的运行测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路由策略具有较好的效果和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