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不管在师资力量以及办学的规范性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很多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要好于公办高校。随着民办高校软硬件的改善和提高,也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的必修课之一的体育课,要求体育老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的适应高校的发展,满足学生的要求。为此,本文以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讲授知识为教学目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久而久之便会觉得体育课单调枯燥,乏味无趣,更不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下是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学生的体育运动不同于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在学生体育课程中要尽量安排难度适中、运动量适中、刺激性较小、动作频率偏于自我调节的运动项目,尤其要注重全身的体育锻炼。学生一般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健美操等。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趣味化、时尚化体育运动方式,因此,学校的运动项目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及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当增设舞蹈、游泳、跆拳道、轮滑、街舞、瑜伽等运动项目。现在的大学生,对男生对街舞、轮滑、跆拳道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女生则对瑜伽、健美操等情有独钟,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体育课上要逐渐增设此类的运动项目,不能一直沿袭几十年来上体育课就是学习田径和球类的这种固定、陈旧的模式,而是要针对学生兴趣,在体育课上开展更丰富的运动项目,极大的增加了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当然这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要至少掌握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这要才能更好地胜任体育的教学任务。
二、重视个性教学和培养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认知和智力发展的一个转型阶段,这个阶段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想象力极为丰富,大脑思维极为活跃,具有超强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意识。这些优势特征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把各自的运动天赋充分发挥出来,主动地去认知体育运动的特性和运动规律,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的深度,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动机,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促成学生更多的创新性表现。学生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必定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上述方法在球类项目教学中的作用尤为明显。比如在足球教学中,最基本的触球以及传球方式都是非常固定的,它们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极强的实用性基础之上的。但我们也都明白,大部分的优秀球员,尤其是那些球星,他们能够驰骋赛场罕逢敌手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技,这是其他球员很难拥有的技术,也是他们能够成名的关键。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参加统一的技术动作训练,还应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特点与风格,以及自己专属的运动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实施差异性教学,推行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制定专门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的条件。
另外大学生个性差异性很大,兴趣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个性倾向,把选择权让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器械进行练习。如男生喜爱足球、篮球、乒乓等一些竞赛项目,而女生则较接受羽毛球、毽子、跳绳等文雅的项目,这样学生不仅接触器械时间多了,而且运动量也加大了,练习的意识加强了,学生练习兴趣高涨,教学气氛活跃。其次,改变练习形式,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利用场地器材的各种变化和组合进行练习,以此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如在障碍赛跑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垫子、健身棒、短绳等来作为障碍物,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对障碍物的次序进行重新组合以缩短比赛的时间。最后,合理运用场地器材,增强课堂效果。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它不仅体现教师上课的内涵,也能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激发他们练习的欲望。课堂中教师可以把体育器材布置成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器材上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利用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课前产生兴奋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锻炼。
三、加强竞争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能力
体育课中竞争无时不存在,其形式多种多样:利用比赛,形成竞争;变化形式,进行竞争;抓住差异,引起竞争;遵守规则,同等竞争;注意安全,大胆竞争;布置作业,延续竞争。为增加比赛的激烈性与趣味性,可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方面的差异,采取“让分赛”、“让距跑”、“让时赛”等方法,使比赛在“人为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动员学生树立敢打敢拼的决心和信心。在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达标测试中,也要建立不同层次的竞争机制,使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努力学习,缩短差距。
首先,利用比赛,形成竞争。体育教学比赛的种类、方法、形式多样,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运用竞争方式。如在组织队列教学,采用“扣分比赛法”引起学生的竞争,规定以组为单位,练习中若有一人做错动作则进行事先规定好的扣分,几次扣分后进行总评,扣分多者组名次列后,这样一来,枯燥的队列练习不再单调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团队凝聚力增加了,责任感也增强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竞争素质,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变化形式,进行竞争。跑是体育课中比较枯燥的项目,可以变化形式进行教学,如采用不同距离由近到远的跑、直线跑、弯道跑、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不等距离的追逐跑、计时跑、听信号跑、接力跑等,这些方式大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争先恐后,勇争第一,在简单的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还可以抓住差异,引起竞争。学生在性别、体型、身体素质、掌握技术动作熟练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应根据这些差别引起竞争。可采用区别对待,按个子高矮体型胖瘦编组,使竞争对手条件基本相等,竞争实力均等,使学生不因自己个体的差异而不愿参加体育比赛,使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到,只要努力才可以战胜对手,以激发学生尽力拼搏的竞争激情。最后,遵守规则,同等竞争。体育教学中的竞争必须严格遵照一定的比赛规则,参加的个人和集体都要遵守规则,此规则不同于体育竞技比赛规则,它是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由老师制定或同学们商定得出的。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竞赛时,首先必须讲清规则和要求,如果有的人或集体不执行规则,不按规则办事,就达不到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目的,也失去了竞赛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要严格、公正,让竞赛在同等条件下进行。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让学生快乐的参与体育运动,并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运动意识,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挖掘学生的快乐潜能。例如,在教学“慢跑”、“徒手操”等运动技能时,总是重复同一动作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节奏欢快、韵律整齐的音乐,让音乐带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让民办高校学生在新的教学氛围中得到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当中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法分析与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
[2]黄喆,吴叶海.为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立论[J].浙江体育科学,2009(06).
[3]张传峰.针对学生体育兴趣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01).
[4]毛振明.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5]杨丽华.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结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讲授知识为教学目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久而久之便会觉得体育课单调枯燥,乏味无趣,更不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下是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学生的体育运动不同于运动员的体育训练,在学生体育课程中要尽量安排难度适中、运动量适中、刺激性较小、动作频率偏于自我调节的运动项目,尤其要注重全身的体育锻炼。学生一般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健美操等。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趣味化、时尚化体育运动方式,因此,学校的运动项目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及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当增设舞蹈、游泳、跆拳道、轮滑、街舞、瑜伽等运动项目。现在的大学生,对男生对街舞、轮滑、跆拳道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女生则对瑜伽、健美操等情有独钟,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体育课上要逐渐增设此类的运动项目,不能一直沿袭几十年来上体育课就是学习田径和球类的这种固定、陈旧的模式,而是要针对学生兴趣,在体育课上开展更丰富的运动项目,极大的增加了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当然这对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要至少掌握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这要才能更好地胜任体育的教学任务。
二、重视个性教学和培养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认知和智力发展的一个转型阶段,这个阶段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想象力极为丰富,大脑思维极为活跃,具有超强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意识。这些优势特征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把各自的运动天赋充分发挥出来,主动地去认知体育运动的特性和运动规律,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的深度,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动机,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促成学生更多的创新性表现。学生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必定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上述方法在球类项目教学中的作用尤为明显。比如在足球教学中,最基本的触球以及传球方式都是非常固定的,它们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极强的实用性基础之上的。但我们也都明白,大部分的优秀球员,尤其是那些球星,他们能够驰骋赛场罕逢敌手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技,这是其他球员很难拥有的技术,也是他们能够成名的关键。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参加统一的技术动作训练,还应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特点与风格,以及自己专属的运动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实施差异性教学,推行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制定专门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的条件。
另外大学生个性差异性很大,兴趣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个性倾向,把选择权让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器械进行练习。如男生喜爱足球、篮球、乒乓等一些竞赛项目,而女生则较接受羽毛球、毽子、跳绳等文雅的项目,这样学生不仅接触器械时间多了,而且运动量也加大了,练习的意识加强了,学生练习兴趣高涨,教学气氛活跃。其次,改变练习形式,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利用场地器材的各种变化和组合进行练习,以此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如在障碍赛跑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垫子、健身棒、短绳等来作为障碍物,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对障碍物的次序进行重新组合以缩短比赛的时间。最后,合理运用场地器材,增强课堂效果。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它不仅体现教师上课的内涵,也能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激发他们练习的欲望。课堂中教师可以把体育器材布置成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器材上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利用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课前产生兴奋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锻炼。
三、加强竞争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能力
体育课中竞争无时不存在,其形式多种多样:利用比赛,形成竞争;变化形式,进行竞争;抓住差异,引起竞争;遵守规则,同等竞争;注意安全,大胆竞争;布置作业,延续竞争。为增加比赛的激烈性与趣味性,可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方面的差异,采取“让分赛”、“让距跑”、“让时赛”等方法,使比赛在“人为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动员学生树立敢打敢拼的决心和信心。在体育课成绩考核与达标测试中,也要建立不同层次的竞争机制,使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努力学习,缩短差距。
首先,利用比赛,形成竞争。体育教学比赛的种类、方法、形式多样,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运用竞争方式。如在组织队列教学,采用“扣分比赛法”引起学生的竞争,规定以组为单位,练习中若有一人做错动作则进行事先规定好的扣分,几次扣分后进行总评,扣分多者组名次列后,这样一来,枯燥的队列练习不再单调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团队凝聚力增加了,责任感也增强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竞争素质,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变化形式,进行竞争。跑是体育课中比较枯燥的项目,可以变化形式进行教学,如采用不同距离由近到远的跑、直线跑、弯道跑、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不等距离的追逐跑、计时跑、听信号跑、接力跑等,这些方式大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争先恐后,勇争第一,在简单的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还可以抓住差异,引起竞争。学生在性别、体型、身体素质、掌握技术动作熟练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应根据这些差别引起竞争。可采用区别对待,按个子高矮体型胖瘦编组,使竞争对手条件基本相等,竞争实力均等,使学生不因自己个体的差异而不愿参加体育比赛,使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到,只要努力才可以战胜对手,以激发学生尽力拼搏的竞争激情。最后,遵守规则,同等竞争。体育教学中的竞争必须严格遵照一定的比赛规则,参加的个人和集体都要遵守规则,此规则不同于体育竞技比赛规则,它是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由老师制定或同学们商定得出的。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竞赛时,首先必须讲清规则和要求,如果有的人或集体不执行规则,不按规则办事,就达不到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目的,也失去了竞赛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要严格、公正,让竞赛在同等条件下进行。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让学生快乐的参与体育运动,并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运动意识,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挖掘学生的快乐潜能。例如,在教学“慢跑”、“徒手操”等运动技能时,总是重复同一动作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节奏欢快、韵律整齐的音乐,让音乐带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让民办高校学生在新的教学氛围中得到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当中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法分析与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
[2]黄喆,吴叶海.为高职院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立论[J].浙江体育科学,2009(06).
[3]张传峰.针对学生体育兴趣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01).
[4]毛振明.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5]杨丽华.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结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