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核桃之乡”的漾濞,境内有奔流不息的江水,有峡幽谷深的百丈崖桥,有初始人文的苍山壁画,有古时要津的铁索吊桥,但最令人神往的要数省级风景名胜石门关了。
隔断大理漾濞两地的点苍山西段,群山簇拥,如同许多条臂膀拥抱着漾濞大地。相传,盘古爷用神斧劈开天地,划分清浊,之后便将神斧弃于凡间,正劈在石岭之上,可怜就将这苍山之“一臂”斩为两断,遂为石门关。而另一个传说讲的是:帮助当地农民耕田犁地的金牛,战胜了专淹农民庄稼的小黑牛,小黑牛战败之际无路可逃,遂撞向苍山西坡,被其右角撞成的大石缝便成了如今的“天开石门”。然而,不论是“断臂”也好,裂缝也罢,游览此地的人们所产生的并非是哀叹、感伤,而是反被它残缺的大美所折服。当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此地后曾写道:“因翘首东望,忽云气迸坼。露出青芙蓉两片,插天拔地,骈立对峙,其内崇峦叠映,云影出没,令人神跃。”
这“令人神跃”之地距漾濞县城约五六公里,驱车十余分钟后下车站在路旁,你便可以朦胧地看到它高耸的身影了。如不是在响晴的天,石门前方会飘散起一层薄雾,使你感到“雾里看花”般的美妙,更增添了你欲摘其神秘面纱的欲望。好奇的心随着寻幽的脚步一直到石门关前,便会不由得震惊:啊!何等雄奇,何等壮观!但你却并不能马上从脑海里寻出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它、赞美它。毕竟当这神工鬼斧造就的奇景映入你的眼中,频频撞击你的心房时,你纵有许多感言也说不出,似乎再美妙的词语已变成陈俗之调了,自然不敢随便开口。
在前方,在高处,那块高高的石壁顶住了一片云天,石壁中间露出一道裂缝,形如突然开启的两扇石门。那裂隙顺着石门向里蜿蜒而进,使你的双眼并不能豁然领略到“门”内的神秘天地。
且不言那“门”内洞天,单是这“门”外之景就足以使寻幽揽胜的朋友驻足静观了。你看,如有一江奔流之水咆哮而出,那不正与金沙江“虎跳峡”胜景成为了一对孪生兄妹吗?然而“妹妹”终究是妹妹,它没有“兄长”的闯荡急流,有的只是绵绵情意化作的涓涓流水,清澈见底而又毫无声响地泻出,流至低处便集成清丝绿塘,并把一个个清塘列于“门”外,似乎要为远来的客人洗去身上的尘埃。而且,你只要站在这边的“门柱”之上,伸出一只腿来,轻轻一跨便能到另一边去。
顺着“石门”往里走,低头可见的溪流总吸引着你追根寻源地不肯停步。山径两边是高高的平滑绝壁,艳阳难以光顾,迎面凉风轻柔扑来,真是飞尘罕至的绝妙境地。沿着湿漉漉的天然岩石小路前行,你不会有劳累之感,因为你全身心都少不了放逐于这“洞天福地”之中。此时抬头看天,只见如门缝儿大小。此地若用看天色来辨认时间是不会准确的,天色永远是那么的若明若暗,似乎时间在此早已凝固了,但你不会为时光的流逝而恐慌;相反,尘世间的思绪在这里都换上了轻松的颜色……
继续前行,两边也不尽是长着青茸绿草的石壁,有时小路两边会斜下个坡儿。也不知是哪个村落来的牧羊老人,倚在路旁的凉石上,抽着旱烟,悠闲地望着在坡上吃草的三五只山羊。那羊吃过下坡的草便又爬到上坡绿草成茵处,但高坡处又滑又陡。于是牧羊老人坐不住了,突地起来,弯腰捡起几个石子,狠命地向它们掷去,那些羊又如得到了命令似的,一只,两只,很不情愿地下来,到矮坡处觅草去了。
此景虽别有情趣,但你也留心不住。越走那小路越陡起来,那溪水也流淌得使你觉出它的速度了,因此你更不肯信步观景了。脚步也许会放快,但决心要到溪流源头的想法不会改变。终于绕过几块两米多高的岩石,再走过几段羊肠小道,便会有一块“碧玉”呈现在你的眼前了:一湾清澈透底的碧水塘静静地沉睡在那里,一帘小小的瀑布在高处经过许多周折,向它直泻下来。让人想不到的是,水塘还是那么温柔,那么静谧,接纳了该接纳的,溢出了该溢出的,把一切做得从容不迫。见此情景,你若富于想象,也许会希望在这瀑布旁的飞岩上修建一个小亭,且无需雕梁画栋,那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致呢?难道你就不会联想起醉翁笔下的“翼然亭”,或是朱自清先生的“梅雨亭”吗?然而,这亭或那亭只不过是沾光的俗物罢了,若无飞瀑、清流的映衬,又怎会赢得古今墨客的争咏呢!此刻,你或许已有一丝倦意了罢,那就请到这碧水塘前照一下影子吧;看看你的内心是不是已经澄明了几分?至于洗浴的念头还是不要滋生为好,不然就会败坏了人与水的和谐景致。
把目光从水中移上来,静坐于塘边的圆石上,抬头望那绝壁的顶处,你或许会看到一点若隐若现的建筑,那是石门顶处的“玉皇阁”。你若要去恐怕只能改日了,因为即便有脚力的汉子也要四五个小时的工夫才能到达。据说那上面可游览阁外的僧塔,感受“仙人洞”的神秘。只是此时的你只能望崖兴叹了。而起身再往前走便是尽头了,原来那瀑布之水正是从前方数丈的陡崖上飞泻下来的。那是苍山上雪化后的积水,无怪乎寒彻肌骨。
回过身寻路而回,你定然会一步三回首,留恋而不舍归去。等到终于置身于“石门”之外,便再一次折服于它的雄奇与秀美,于是在心中萌生了他日再来拜访的念头。
(旅游之窗主持 杨泽文)
隔断大理漾濞两地的点苍山西段,群山簇拥,如同许多条臂膀拥抱着漾濞大地。相传,盘古爷用神斧劈开天地,划分清浊,之后便将神斧弃于凡间,正劈在石岭之上,可怜就将这苍山之“一臂”斩为两断,遂为石门关。而另一个传说讲的是:帮助当地农民耕田犁地的金牛,战胜了专淹农民庄稼的小黑牛,小黑牛战败之际无路可逃,遂撞向苍山西坡,被其右角撞成的大石缝便成了如今的“天开石门”。然而,不论是“断臂”也好,裂缝也罢,游览此地的人们所产生的并非是哀叹、感伤,而是反被它残缺的大美所折服。当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此地后曾写道:“因翘首东望,忽云气迸坼。露出青芙蓉两片,插天拔地,骈立对峙,其内崇峦叠映,云影出没,令人神跃。”
这“令人神跃”之地距漾濞县城约五六公里,驱车十余分钟后下车站在路旁,你便可以朦胧地看到它高耸的身影了。如不是在响晴的天,石门前方会飘散起一层薄雾,使你感到“雾里看花”般的美妙,更增添了你欲摘其神秘面纱的欲望。好奇的心随着寻幽的脚步一直到石门关前,便会不由得震惊:啊!何等雄奇,何等壮观!但你却并不能马上从脑海里寻出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它、赞美它。毕竟当这神工鬼斧造就的奇景映入你的眼中,频频撞击你的心房时,你纵有许多感言也说不出,似乎再美妙的词语已变成陈俗之调了,自然不敢随便开口。
在前方,在高处,那块高高的石壁顶住了一片云天,石壁中间露出一道裂缝,形如突然开启的两扇石门。那裂隙顺着石门向里蜿蜒而进,使你的双眼并不能豁然领略到“门”内的神秘天地。
且不言那“门”内洞天,单是这“门”外之景就足以使寻幽揽胜的朋友驻足静观了。你看,如有一江奔流之水咆哮而出,那不正与金沙江“虎跳峡”胜景成为了一对孪生兄妹吗?然而“妹妹”终究是妹妹,它没有“兄长”的闯荡急流,有的只是绵绵情意化作的涓涓流水,清澈见底而又毫无声响地泻出,流至低处便集成清丝绿塘,并把一个个清塘列于“门”外,似乎要为远来的客人洗去身上的尘埃。而且,你只要站在这边的“门柱”之上,伸出一只腿来,轻轻一跨便能到另一边去。
顺着“石门”往里走,低头可见的溪流总吸引着你追根寻源地不肯停步。山径两边是高高的平滑绝壁,艳阳难以光顾,迎面凉风轻柔扑来,真是飞尘罕至的绝妙境地。沿着湿漉漉的天然岩石小路前行,你不会有劳累之感,因为你全身心都少不了放逐于这“洞天福地”之中。此时抬头看天,只见如门缝儿大小。此地若用看天色来辨认时间是不会准确的,天色永远是那么的若明若暗,似乎时间在此早已凝固了,但你不会为时光的流逝而恐慌;相反,尘世间的思绪在这里都换上了轻松的颜色……
继续前行,两边也不尽是长着青茸绿草的石壁,有时小路两边会斜下个坡儿。也不知是哪个村落来的牧羊老人,倚在路旁的凉石上,抽着旱烟,悠闲地望着在坡上吃草的三五只山羊。那羊吃过下坡的草便又爬到上坡绿草成茵处,但高坡处又滑又陡。于是牧羊老人坐不住了,突地起来,弯腰捡起几个石子,狠命地向它们掷去,那些羊又如得到了命令似的,一只,两只,很不情愿地下来,到矮坡处觅草去了。
此景虽别有情趣,但你也留心不住。越走那小路越陡起来,那溪水也流淌得使你觉出它的速度了,因此你更不肯信步观景了。脚步也许会放快,但决心要到溪流源头的想法不会改变。终于绕过几块两米多高的岩石,再走过几段羊肠小道,便会有一块“碧玉”呈现在你的眼前了:一湾清澈透底的碧水塘静静地沉睡在那里,一帘小小的瀑布在高处经过许多周折,向它直泻下来。让人想不到的是,水塘还是那么温柔,那么静谧,接纳了该接纳的,溢出了该溢出的,把一切做得从容不迫。见此情景,你若富于想象,也许会希望在这瀑布旁的飞岩上修建一个小亭,且无需雕梁画栋,那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致呢?难道你就不会联想起醉翁笔下的“翼然亭”,或是朱自清先生的“梅雨亭”吗?然而,这亭或那亭只不过是沾光的俗物罢了,若无飞瀑、清流的映衬,又怎会赢得古今墨客的争咏呢!此刻,你或许已有一丝倦意了罢,那就请到这碧水塘前照一下影子吧;看看你的内心是不是已经澄明了几分?至于洗浴的念头还是不要滋生为好,不然就会败坏了人与水的和谐景致。
把目光从水中移上来,静坐于塘边的圆石上,抬头望那绝壁的顶处,你或许会看到一点若隐若现的建筑,那是石门顶处的“玉皇阁”。你若要去恐怕只能改日了,因为即便有脚力的汉子也要四五个小时的工夫才能到达。据说那上面可游览阁外的僧塔,感受“仙人洞”的神秘。只是此时的你只能望崖兴叹了。而起身再往前走便是尽头了,原来那瀑布之水正是从前方数丈的陡崖上飞泻下来的。那是苍山上雪化后的积水,无怪乎寒彻肌骨。
回过身寻路而回,你定然会一步三回首,留恋而不舍归去。等到终于置身于“石门”之外,便再一次折服于它的雄奇与秀美,于是在心中萌生了他日再来拜访的念头。
(旅游之窗主持 杨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