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跳峡惊魂二重奏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li7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虎跳峡,得先拜访丽江。丽江古城实在不像高原边陲的小镇,倒别有几分江南水乡的风情。
  古城呈典型的四方格局,青石板铺路,鹅卵石垫就,到处杨柳婆娑,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晚上,古城柳绿灯红,流光溢彩,热闹非凡。酒吧更是高朋满座,激情四溢,一些游客团队还放声对歌,各种山歌、情歌、流行曲,混合着纳西古乐,次第登场。歌声响亮,整个古城都为之沸腾。
  按计划,第二天早晨去虎跳峡,晚上本不想熬夜的,可受气氛感染,竟迟延至曲终人散,而此时已是凌晨两点。临走时,见有人向我微笑示意,一看,才知是导游、司机。
  古城离虎跳峡并不近,坐车也要3个多小时。虽然两者看上去不远,虎跳峡就在玉龙雪山的后面。清早6点整,设定的morning call便准时响铃,睡眠时间还不足4小时。不过也无法,谁叫自己憧憬虎跳峡,憧憬虎跳峡的美丽传说呢?否则,我也可跟其他游客一样美滋滋地睡个好觉,待休息够后再去古城优哉游哉。
  很快,大巴便在朦胧的晨色中向虎跳峡进发。由于玩得比较累,满车的人都在补回笼觉,也顾不上欣赏什么迷人的高原晨景了。不知过了多久,一缕阳光突然从云层透出,眩目、刺眼,金光灿烂,一下子便将睡眼惺忪的游客惊醒。云南地处云贵高原,阳光总是火辣辣般热情、灼人,即便一层厚厚的有机玻璃也不管用。真有一种离天一米的感觉!很多人再也无法入睡,彼此说笑起来。导游、司机可能习惯了熬夜,“及时”加入闲聊行列。
  丽江多山,去虎跳峡的路弯弯曲曲,既高且窄。其时虽已近深秋,却并不见霜雪,只是寒露深重。如此一来,去虎跳峡的路面状况尚不错,不然又得抱憾而归了。大巴在欢快地前行,车厢内亦是有说有笑,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然而,恰在此时,意外发生了:不知什么缘故,车子前胎突然打滑,险些翻了一个筋斗。司机还算反应及时,一打方向盘,大巴转而冲向靠山一面的小沟。事出偶然,车厢内一片惊叫,愕然,愤怒,游客全都屏住呼吸,大口大口地喘气。导游赶忙过来道歉,安慰,解释,问有没有人受伤。还算幸运,大家虽受了点惊吓,倒也没人受伤。为将大巴倒退回公路,司机叫我们先下车,几次努力后,却没有成功。
  下车后,我们趁机查看事故原因。原来,轮胎打滑之处清晰地有一大块冻霜,青白的质地,阳光照射下发出清冷的光芒。这样一大块冻霜,照理司机应该能看到,可他事前竟毫不知情。也许,是昨晚酒吧的啤酒泡沫迷蒙了他的双眼;又也许是同导游的高谈阔论让他放弃了对一路顺畅的路面的监测。站在半山腰,放眼望去,大家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公路右边是一深不可测的山涧,如果大巴翻滚下山沟,后果则不堪设想。好险!没有人做声,只是相互对视了许久,满脸的惶色。
  就在我们为大巴无法退出深沟一筹莫展时,一辆载重货车过来了。大家连忙拦住货车,希望他能帮忙。货车司机40来岁,紫赯的面孔,是个热情的藏族汉子,二话没说便同意帮我们拖拉大巴。因为地势高峻,路面又极窄,拖拉大巴的过程在旁人看来也有几分惊心动魄,多亏藏族汉子山地驾驶经验丰富,处理得当,几次惊险都化险为夷。几个来回后,大巴就被顺利地拖回公路。
  返回车内,大家继续惊险的虎跳峡之旅。只不过,人们先前的那份欢欣喜悦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凝重;司机、导游也没再敢闲聊,一心一意开车。车厢内一片沉闷。
  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平安到达目的地。虎跳峡号称“长江第一峡”,位于丽江城北55公里处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由金沙江切割而成。因江心多处巨石兀立,传说曾有老虎借助礁石跳过大峡,便留下了虎跳峡美名。虎跳峡长约20公里,落差210米,与玉龙雪山最大高差更达3900米,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一到虎跳峡,迎面便看见一高竖的石碑,为风景管理部门所立。从上面文字得知,虎跳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其实,虎跳峡开端那一段流速不快,河面比较平静。但越往前走,由于落差越大,河流也就变得越发湍急,到后来远远便能听见水流的轰鸣。近得前来,但见一磐石傲立江流中,在滔滔江水的猛烈拍击下发出声声怒吼,如骏马嘶鸣,猛虎咆哮,真有一种杜甫所描绘的“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气象。
  江河边的风往往比较大,虎跳峡也是如此,寒风凛冽。还好,事前导游有过提醒,说虎跳峡风大、气温低,要我们多带点衣。对此,我做了准备,穿得比较多,外面还特意加了件风衣,尚感觉不出冷。可有些游客宁要风度不要温度,衣着单薄,尤其是那些女游客。寒风吹来,她们便直打哆嗦,佝偻着身子并尽量往路里边靠,希望借此来抵消一些寒风的威力。见此情景,导游急了,连忙高声喊道:“游客朋友们,不能往里走,虎跳峡处于多个高原衔接地带,地貌不稳定,以前曾发生过山坡垮塌伤人事故。”一些游客开着玩笑回答:“哪就那么巧了,早上差点遇到车祸,这个时候又赶上山体滑坡了。我们就不信这个邪!”不过,玩笑归玩笑,他们还是听从了导游的建议。走不多远,我们便听见背后轰隆一声巨响,也不知出现了何种变故。回头一看,才发觉距离我们100多米的地方出现山体滑坡,一块块巨石几乎将路面全部堵塞。真是神灵庇佑,我们又幸运躲过一劫!
  也不知剩下的路程是怎样走过的,大家都没说话,连拍照的心情亦消失殆尽,只是静静地任由寒风吹拂,默默地想着各自的心事,感受大自然的雄奇与桀骜不驯。
  午餐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往回走:尽管虎跳峡之行充满惊险,丽江古城却还是值得玩味的,都比留守在古城的游客少玩了一个白天了!
其他文献
海岛气质:这是一片恋爱的水域。在海滨那片椰林幽径,处处有情人漫步。婆娑的椰叶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为情侣们遮阳盖光;阳光斑斑点点,透过椰林,像给情侣们披上了一件辉煌的盛装。乏了,枕着爱人的臂弯,听椰林私语;渴了,摘一只青椰劈开,吸清纯甘美的鲜椰汁……    明天去下川岛。岛给人的想象总离不开浪漫、诗意。因此出发之前就怀有一份期待和一丝兴奋。  终于出发了,没有专车,我们要到天河客运站乘车前往。上车之
期刊
《旅游界》杂志刊登了我的文章《和两个外国帅哥同行》后,不少读者问我那次旅程后来如何,Man和Mike是否能够如愿到达目的地等等……所以决定把那次行程后来发生的一些惊险刺激的故事也写出来,以飨读者。    和两个外国帅哥横穿戈壁滩遇到警察的夜晚(具体参见2007年3月份《旅游界》杂志《和两个外国帅哥同行》一文),真的是一生中难忘的夜晚之一。然而在新疆遭遇“黑店”的经历更是让人刻骨铭记。    和两个
期刊
[准备时间]:三个月  [上路装备]:保养过的车辆、三个卫星导航仪、三台数码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1200元药品、2000元食品储备,以及棉被、雨衣、胶鞋等  [行程]:23天,1万公里     如何利用我们的新婚假期,我和老婆考拉半年前就开始谋划了。看了很多旅行方面的资料,最终我们选择单车自驾走川藏。  临行前,所有人都在劝我不要单车进藏,但决心已下,还未出发,我的心已飞到高原。几个好友随风、老
期刊
今年春,我参加北京一家杂志社举办的牡丹江笔会,听说有“林海雪原”旅游,于是兴高采烈地想去看看当年杨子荣战斗过的地方。然而,不看还好,一趟走下来竟大失所望,因为现实与曲波先生小说中的描写相去甚远,根本没有那么神奇。倒是在“夹皮沟”坐老火车在林海中穿行觉得很有些意思。  夹皮沟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的确深藏在深山老林中,但没有雪,不知道它是不是小说《林海雪原》中的那个夹皮沟,也不知道有没有李勇奇
期刊
海岛气质:南澳岛隶属汕头,在饮食上盛行潮汕地区的潮州菜风味。潮州菜是广东三大菜系之一,以烹制海鲜见长,从选料到酱碟佐料,都要求新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而不腻。南澳岛上海鲜材料都是现从海里捕捞,其新鲜度是在都市里吃海鲜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很适合美食一族或呼朋唤友,或一家老小上岛品鲜。    从广州出发,在鮜门下车歇脚,草草吃过午饭,我们的车便长驱直往汕头方向。这次,我们的目标是奔着汕头南澳岛上
期刊
海岛气质:大甲岛是个适合游客自己找乐的地方。你可以住在度假村,游泳、打沙滩排球,也可以租乘渔民的小船,随意绕道一圈,寻找你喜爱的海滩,然后约定接你回去的时间,或者在海滩上玩个够,遇到小船走过,挥手搭乘即可,价格也不贵。大甲岛月亮湾沙滩两端离岸一两米水深处,已属于珊瑚礁地带,可以看到各种珊瑚、鱼类及贝类等水中生物。    2001年6月13日,我永远记得那个日子。那一天,周偃和那个更适合他的女人坐飞
期刊
海岛气质:放鸡岛的气质可用激情、动感来形容。岛上拥有丰富的游乐项目:潜水、摩托艇、拖伞、香蕉船、飞鱼船、滑水、钓鱼、游泳等,无不让旅游者觉得新鲜、刺激和充满挑战,因此特别适合时尚旅游者。    8月底9月初,参加一个笔会,随一群写文字的人上了茂名放鸡岛。  在岛上的两天一夜,最让我刻骨铭心的,莫过于那次后来让同行之人渲染得近乎如艳遇故事般的摩托艇“海上落水惊魂”了。  我是个旱鸭子,因此我对水有着
期刊
2007年6月初,正是俄罗斯一年中难得的夏季开始,我和几位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结伴一起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七日游。我是第一次去俄罗斯,听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蚊虫特别厉害,和我国黑龙江省差不多,有“三只蚊子一盘菜”之说,于是我带了三盒龙虎牌清凉油。  我们从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出关,第一个目的地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因为朋友老李曾在中俄两国间做过两年多“倒爷”,他在俄罗斯有一些朋友。老李跟俄罗斯的朋友们
期刊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之际,就“提升北方旅游的品质境界:文脉传承与区域特色”这一主题,结合呼和浩特市有关旅游的情况,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内蒙古区委主委、呼和浩特市副市长董恒宇向记者阐述了他精到的见解。  文脉,或称文化脉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文明生成、演化、传承等文化现象的地理空间表征。如果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看做一个人的身体,那么,文脉就像是人体的血管——更准确地说
期刊
每次去欧洲,只要时间允许,无论行程如何别扭,我都会绕道布拉格停留几天。  其实,我和布拉格彼此早已熟悉,我知道它的老城、教堂、皇宫和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历史古迹,甚至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餐厅、咖啡馆。而布拉格也记得我来过的每个日子,我住过的旅馆、瞻拜过的教堂、喂过鸽子的广场、给我指路的捷克美女,还有流连不够的查理大桥和桥上听过的一遍又一遍的风琴声……    没心没肺的城市      相比北京、纽约、东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