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兰亭记》的几点谬记辨正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s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何延之的《兰亭记》中多记智永习书的种种事迹,是记智永事的祖本。对书中智永“与兄子孝宾俱舍家入道”“初落发时俱住会稽嘉祥寺,即右军旧居也”等的记载,作者认为存谬,故予辨证。
  关键词: 《兰亭记》 嘉祥寺 王右军
  
  何延之的《兰亭记》成书于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有关智永习书的种种事迹,多据此书所出,是记智永事迹的祖本。《兰亭记》曰:智永“与兄子孝宾俱舍家入道”,“初落发时俱住会稽嘉祥寺,即右军旧居也,后欲便于拜扫,因移此寺(即云门寺)与右军坟及叔荟已下茔域于山阴县西三十一里兰渚山下”。在这段记载中,我认为有几处谬记,现作辨正。
  其一,会稽嘉祥寺非王右军旧居。
  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五《竺道壹传》中记:
  “竺道壹,姓陆,吴人也。少出家,贞正有学业,……晋简文皇帝深所知重。及帝崩汰死,壹乃还东,止虎丘寺……时若耶山有帛道猷者,与道壹经有讲筵之遇,后与壹书云……壹既得书,有契心抱,乃东适耶溪与道猷相会。……顷之,郡守琅琊王荟于邑西起嘉祥寺,以壹之风德高远,请居僧首。……后暂住吴之虎丘山,以晋隆安中遇疾而卒,即葬于山南,春秋七十有一矣。”
  《高僧传》卷七《昙机传》中亦记有:“郡守琅琊王琨请居邑西嘉祥寺,寺本琨祖荟所创也。”《宋书》、《南史》本传也有类似记载。可见,嘉祥寺由时任会稽郡守的王荟为请留高僧道壹而建造,并非王右军旧居。
  王荟是东晋司徒王导的小儿子,即右军之堂弟,善书,有《疖肿帖》、《翁尊体帖》传世。《晋书》卷六十五《王导传》有附记:
  “荟字敬文。恬虚守靖,不竞荣利,少历清官,除吏部郎、侍中、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时年饥粟贵,人多饿死,荟以私米作饘粥,以饴饿者,所济活甚众。徵补中领军,不拜。徙尚书,领中护军,复为征虏将军、吴国内史。顷之,桓沖表请荟为江州刺史,固辞不拜。转督浙江东五郡、左将军、会稽内史,进号镇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卒于官,赠卫将军。”
  王荟生性恬淡,又受家族的影响,自幼信奉佛法,乐善好施。王氏家族是东晋时期首屈一指的望族,因王导奖进僧徒,极力促进江东佛法的兴隆,因此王氏子嗣,多与佛法结缘。王导第三子王洽,常与僧人交游,王洽的儿子王洵、王珉均学过佛法。王导第四子王劭之子王谧曾向高僧鸠摩罗什请教释义,是高僧慧远的朋友。族中后人王羲之、王献之、王微、王华、王琨、王僧虔等也多有与僧人交游、舍宅建寺的记载。王荟幼年就深受佛法浸淫,他与僧侣交游非常密切,不仅仰慕高僧,自己也精通般若。[1]当时的会稽,名士与高僧合流,谈玄论佛成为时尚,郡守、名士舍宅建寺相当普遍。如王羲之舍宅建戒珠寺,许询舍宅建大能仁寺,何允舍宅建灵嘉寺,等等。王荟为请留自己仰慕的高僧建嘉祥寺,不过是其中的一例而已。
  嘉祥寺位于会稽府城(今绍兴越城区)西首西郭门内。《高僧传》中《竺道壹传》记:“郡守琅琊王荟于邑西起嘉祥寺。”“邑西”即府城西首。《高僧传》卷五《释慧虔传》有这样的记述:
  “山阴北寺有净严尼,宿德有戒行,夜梦见观世音从西郭门入……见便作礼问曰:不审大士今何所之。答曰:往嘉祥寺迎虔公。”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往嘉祥寺是要从西郭门进入的。绍兴自越王勾践开始筑城立廓,列代修缮,西郭门便是府城西首的门户,从西郭门进入便到了城西。《高僧传》由南北朝梁时住嘉祥寺的释慧皎撰写,他自己所住寺院的方位是绝对不可能搞错的。旧时西郭门是会稽与北贯通的门户,嘉祥寺建成之后,迅速兴盛起来,成为当时江南之佛教中心,与它地处要道、交通便利也不无关系。
  嘉祥寺的建寺年代应在公元387年以后。从《高僧传》竺道壹的传记中可知,道壹是在简文帝和其师竺法汰死后才离开京师东下的,简文帝死于公元372年秋天,[2]而竺法汰死于公元387年。[3]《嘉泰会稽志》卷十五记:“壹尝从都下还东山,经吴中雪下未甚寒。”所以道壹东下最早也该在公元387年冬天。道壹离开会稽后回到虎丘山,隆安中遇疾而卒。因史料所缺,道壹哪一年离开会稽无从考证,不过,隆安只有五年,即公元397年至401年,隆安中应该是公元398年前后,粗略推断,嘉祥寺应该建成于公元388年至398年期间。
  其二,智永移居云门寺,并非为“便于拜扫”。
  嘉祥寺位于府城西首,按《兰亭记》云:“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已下茔域并置山阴县西南山十一里兰渚山下。”即现在的绍兴县兰亭镇境内。照此嘉祥寺离右军墓约三十几里,沿山阴道步行一个多时辰便到,走水路乘船则更便捷。云门寺位于县南三十里的秦望山下,宋《嘉泰会稽志》云门山条记:“云门山在县南三十里,旧经云晋义熙二年中书令王子敬居此,有五色祥云见,诏建寺,号云门。”考查今之地形,从云门寺到兰渚山下,可绕秦望山而行,也可翻越秦望山到达,两者路程步行均需两个多时辰。且会稽山势地形,自晋以来并无大改。因此,智永从嘉祥寺移居云门寺,到兰渚山下的王羲之墓拜扫,实则远之。
  那么智永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移居云门寺呢?理由很简单,他想寻找一方能让他静心习书的清净之地。云门寺由王献之旧居改建,与嘉祥寺一样,均与其祖上颇有渊源,可以承祖上功德安心寺内。嘉祥寺在当时为江南佛教之中心,法市兴隆,干扰不免繁多,而云门寺地处山间,相对寂静安宁。于是,智永起阁楼于居所之侧,登楼临书三十年,当起了“一个过着僧侣生活而献身艺术的书法家”。[4]后终得王氏书法之真谛,为王氏书法承上启下之人物。
  其三,在“右军坟及叔荟已下茔域于山阴县西三十一里兰渚山下”中,“荟”应当是前文提到的“王荟”,他是王羲之族伯王导的第六子,幼于羲之,当是右军族弟。王荟卒于官,最后的官职是会稽内史,他葬于会稽山阴的可能性极大。至于右军之墓地,则另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一是孔晔《会稽记》记:“诸暨县北界有罗山,……今名苧罗山,王羲之墓在山足。有石碑、孙兴公为文,王子敬所书也。”诸暨县隶属会稽,且与兰亭相距不远,王羲之葬在诸暨也极有可能。二是宋人《剡录》载,右军墓在县东五十里孝嘉乡,即今嵊州金庭乡华堂村瀑布山南麓。永和十一年,王羲之称病去郡后,由会稽山阴来到剡县金庭,于瀑布山南麓建宅舍、书楼,携好友徜徉山水,弋钓为娱,[5]死后葬于金庭的可能性也极大。三种说法各有可信之处,王羲之墓究竟在何处,至今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
  [2]晋书(卷九).
  [3]高僧传(卷五).晋京师瓦官寺竺法汰传.
  [4]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6.
  [5]张秀铫.王羲之论文集王羲之号.“澹斋”考辨.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11:186.
其他文献
据国家有关资料统计:在1993年的全国退休职工中,“病退”人数占三分之一还多,在有的企业已高达90%。目前,我国离退休职工已占职工总数的22%,平均每2.5名在职职工要养活1名退休
近几年来,中共无锡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实施“扶大放小带中间”深化企业改革措施的同时,注重在引进外资嫁接上大做文章,推进企业改制、改组、改造,加强内部管理,探索了一条搞
在改革开放的十多年中,锡山市长安镇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特别在开拓外向型经济方面脱颖而出,从1971年到目前止,外贸收购额累计达17.117亿元,累计数在无锡地区各乡镇中
一、抢劫、强奸案件的司法现状在1996年“严打”期间,无锡市依法严厉惩处了一大批抢劫、强奸案犯,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声威.在对这二类案件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营批发企业“批发”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当前,批发企业面临着生存发展与萎缩倒闭的严峻考验。无锡百货采购批发站是有40余年历史的老企业,年
当前在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鼓舞和推动下,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进一步解放,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济建设加速发展,我镇出现了农业看好,工业可跳,投入增多,效益提高的好势头。我国恢
在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本文结合高职教育与高职学生自
旧的企业制度已经势微;企业制度的全方位创新业已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重新构建企业文化,使之凭借自身的张力——文化空间的延伸——来达到重新融合企业全体职工思想情感,
初中学生正处在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要进一步提升新课标理念下思想品德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在思想品行的发展上得到正确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建立良好的思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