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孝感市稻茬小麦拔节期前发黄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田管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稻茬麦;发黄;原因;田管对策;湖北孝感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0-0044-02
2011—2015年,笔者通过湖北省农技110热线电话、湖北电视台《垄上行》、孝感广播电台《魅力新农村》和孝感电视台《新闻频道》中种粮大户电话咨询求解等方式途径,了解到孝感市境内4块稻茬小麦田从播种到拔节期前出现麦苗发黄的现象,亲自到田头现场成功分析诊断,且通过现代主流传媒的扩大宣传,及时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受到好评。现将这4个不同稻茬小麦发黄田块的诊断过程、原因辨析和针对性后期田管技术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小麦生产的发展。
1 因选用不适宜品种和播期过早,造成冬前提早发育,导致冻害发黄
1.1 基本情况
孝南区朱湖农场协和村某农户稻田种植了经销商从河南省信阳市直接调回的小麦品种辉煌58,于2011年10月17日播种到收获中稻整地后的稻田,播量187.5 kg/hm2,底肥正常,播种时墒情好,出苗齐。播种后气温高,生长发育加快。到2012年1月18日,苗高超过30 cm,叶龄8.5叶,基部节间已圆硬,并开始伸长,田块多数老叶和部分功能叶以及低洼积水处的麦苗出现发黄现象。
1.2 原因分析
一是辉煌58品种引进到孝感市种植未经审定已属非法。该品种适宜黄河流域种植,不宜超过长江以北。当地最佳播期10月18日,按正常引种规律,在孝感的播种期最少应在10月18日之后,不应该在10月18日之前。二是从该户种植实际情况来看,孝感地区属长江流域以北的种植最南限,应适当推迟播期,不应提前。在孝感市种植的适宜播期应为10月25日以后才是科学和安全的,提前到10月17日播种明显偏早。三是播后至1月隆冬前期气温偏高,麦苗加快生长发育,基部节间圆硬拔节,抗寒性明显减弱,遇到1月陡降大风冰雪天气,气温剧降13 ℃,达-3 ℃,造成因冻害出现大面积叶片发黄,特别是老叶、低洼积水地段,甚至瘦小缺肥麦株的部分功能叶由于自身素质差,抵抗力弱,均出现了发黄现象。四是上年种植同一品种,也是这个播期,没有出现叶片发黄现象,收成也还不错[1]。但一年高产,不能代表所有年份高产稳产。特别是特殊灾害年份,不可能年年出现。
1.3 田管对策
一是镇压追肥促分蘖成穗。二是叶面喷肥,保功能叶促根系发育,增强抗寒力。三是喷施15%多效唑 甲哌鎓控旺转壮。
2 因前茬中稻田使用除草剂,残留过量,造成下茬春旱小麦田药害发黄
2.1 基本情况
孝感市农科院成功选育小麦新品种鄂麦27在安陆市烟店镇建立了集新品种展示、良种繁育与万亩高产创建三位一体的多功能高产示范基地。从2012年1月初开始,该基地内有4块麦田出现了心叶、功能叶发黄现象[2]。由于是开年后低温期发黄,大多认为是新品种种性原因不抗冻、麦圆蜘蛛危害、冬干缺肥等原因造成。孝感市农科院领导高度重视,专程取样送有关小麦专家鉴定为小麦冻害。由于心叶和功能叶受害发黄明显,与普通冻害应先从老叶发黄表现明显的常理不符,我们作为市农科院专家大院受聘专家小组成员,3月13日再次实地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取样、农户走访和基层农技人员、经销商座谈了解,综合分析认定为是前茬中稻过量施用除草剂残留影响小麦苗期生长受害造成。
2.2 原因分析
一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内只有4块田出现发黄,而其他相同播期相同品种田块没有发黄,可以排除和否定省有关小麦专家依送样本判定的冻害发黄原因和本市有关专家认定为品种种性不抗低温冻害、麦圆蜘蛛为害等发黄原因。二是心叶、功能叶发黄必定影响根系受害。现场从4块发黄麦田取样与邻近正常田块进行根系颜色对比发现,4块发黄麦田根系颜色淡黄发枯,没有白色和活力,还不能完全认定为除草剂药害,因为冬季长期干旱缺肥的田块或施肥过多烧根,也是有可能出现根系发枯导致小麦叶片发黄的情况。但可以断定,心叶、功能叶发黄肯定不正常,“有内伤”。三是通过走访农户,与基层农技人员、经销商座谈,了解前茬中稻田除草剂用量过大。按标准使用量,冬前麦田使用苯磺隆、吡嘧磺隆等除草剂除草,苯磺隆纯药用量15.0~22.5 g/hm2、吡嘧磺隆纯药用量45.0 g/hm2。即最多可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hm2 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50 g/hm2防除中稻田杂草。镇农技中心主任反映,该小麦基地的前茬为中稻,因高产创建召开过大田秧苗化学除草会议,当时有4户先到会场的农户“抢”到了10包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包)和30包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 g/包),认为是不要钱的“免费产品”,越多越好,均全部施到了自家的中稻田里,导致使用剂量超过4~10倍[3]。四是田间现场取样相邻典型受害田块,综合分析后认定是除草剂药害造成。田间调查表明,有一户因喷施操作多余药剂顺风“飘”到了相邻农户稻田,造成相邻稻田生长起来的麦苗受害与户主家麦苗一样发黄,出现了“同病相怜”的典型症状。
2.3 田管对策
一是叶面喷肥,补充心叶及功能叶营养。二是喷施碱性农药,如用1%石灰水750~1 125 kg/hm2进行灌水中和降解,减轻危害。三是气温升高和大量降雨后,小麦生长后期植株体壮大后逐步减轻危害损失。
3 因迟播干旱苗小,沙滩地河床,水肥供应不上,造成小麦生长缺乏营养老叶发黄甚至死苗
3.1 基本情况
某种粮大户已经连续2年承包了沿河大畈南北高低不同近13.3 hm2河滩改造地种植中稻后再种植小麦。虽然南北两畈一样施肥管理,但长势长相却相差巨大。调查时,南畈低河滩处稻茬麦苗长势好,苗高苗绿,北畈高河滩处稻茬田麦苗长势差,苗矮苗黄。 3.2 原因分析
一是对比发现南北两岸同为砂质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差,但主要差别是南岸地势低,墒情较足,北岸地势较高,墒情缺乏。二是在北岸地势高处河滩稻田调查发现,发黄麦苗均是老叶、小苗,扯起根系,下扎较深,但呈淡黄色,没有活力。分析认为是因缺水缺墒导致肥料供应不上造成。
3.3 田管对策
一是建议在北岸地势高处稻田筑堤开沟,提河水抗旱。二是在抗旱增墒的同时,施速效肥料尿素112.5 kg/hm2 复合肥150 kg/hm2作提苗促蘖保蘖肥。三是建议南北两岸田块均要增施有机渣肥,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和抗旱能力。
4 小麦生育进程,拔节期必然出现小苗生理性竞争死苗而发黄
4.1 基本情况
某农户听邻居说因上年秋播麦田底肥施得太少,最近麦苗拔节普遍发黄,所以要在拔节前后尽快追施复合肥[4]。该农户认为自家中稻收获后,墒情好,整地质量高,还选用了新品种,底肥施得也足,分蘖肥也追得及时,麦苗比邻居家长得好得多。2012年3月18日到田间发现麦苗发黄死掉。
4.2 原因分析
2户麦苗发黄原因不同。邻居家麦苗发黄是因为前期生长不好,到了拔节期更是缺肥缺营养,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而发黄;而某农户麦田拔节期发黄是因麦苗群体过大,估计总苗数超过了1 500万株/hm2,到了拔节期必然要出现生理性竞争死亡,小分蘖因没有独立根系,处于竞争劣势发黄死亡,是植株营养向大分蘖和主茎转移的结果。
4.3 田管对策
分析找准发黄原因,即是生长较旺小麦田块到拔节时期的正常生理死亡现象,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必效仿邻居而盲目补肥,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对于这类稻茬麦田应降低播种量,减少基本苗,靠低位优势分蘖成穗,控制群体不过大。
5 参考文献
[1] 石建红.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与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8(11):32-33.
[2] 崔英杰,班红卫,王智广.怎样诊治小麦缺肥性黄苗[J].河北农业科技,2008(4):20.
[3] 曹涤环,尹静.小麦叶片发黄原因及防治[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12):19.
[4] 朱衣成,李文仓.小麦苗期发黄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9):139.
关键词 稻茬麦;发黄;原因;田管对策;湖北孝感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0-0044-02
2011—2015年,笔者通过湖北省农技110热线电话、湖北电视台《垄上行》、孝感广播电台《魅力新农村》和孝感电视台《新闻频道》中种粮大户电话咨询求解等方式途径,了解到孝感市境内4块稻茬小麦田从播种到拔节期前出现麦苗发黄的现象,亲自到田头现场成功分析诊断,且通过现代主流传媒的扩大宣传,及时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受到好评。现将这4个不同稻茬小麦发黄田块的诊断过程、原因辨析和针对性后期田管技术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小麦生产的发展。
1 因选用不适宜品种和播期过早,造成冬前提早发育,导致冻害发黄
1.1 基本情况
孝南区朱湖农场协和村某农户稻田种植了经销商从河南省信阳市直接调回的小麦品种辉煌58,于2011年10月17日播种到收获中稻整地后的稻田,播量187.5 kg/hm2,底肥正常,播种时墒情好,出苗齐。播种后气温高,生长发育加快。到2012年1月18日,苗高超过30 cm,叶龄8.5叶,基部节间已圆硬,并开始伸长,田块多数老叶和部分功能叶以及低洼积水处的麦苗出现发黄现象。
1.2 原因分析
一是辉煌58品种引进到孝感市种植未经审定已属非法。该品种适宜黄河流域种植,不宜超过长江以北。当地最佳播期10月18日,按正常引种规律,在孝感的播种期最少应在10月18日之后,不应该在10月18日之前。二是从该户种植实际情况来看,孝感地区属长江流域以北的种植最南限,应适当推迟播期,不应提前。在孝感市种植的适宜播期应为10月25日以后才是科学和安全的,提前到10月17日播种明显偏早。三是播后至1月隆冬前期气温偏高,麦苗加快生长发育,基部节间圆硬拔节,抗寒性明显减弱,遇到1月陡降大风冰雪天气,气温剧降13 ℃,达-3 ℃,造成因冻害出现大面积叶片发黄,特别是老叶、低洼积水地段,甚至瘦小缺肥麦株的部分功能叶由于自身素质差,抵抗力弱,均出现了发黄现象。四是上年种植同一品种,也是这个播期,没有出现叶片发黄现象,收成也还不错[1]。但一年高产,不能代表所有年份高产稳产。特别是特殊灾害年份,不可能年年出现。
1.3 田管对策
一是镇压追肥促分蘖成穗。二是叶面喷肥,保功能叶促根系发育,增强抗寒力。三是喷施15%多效唑 甲哌鎓控旺转壮。
2 因前茬中稻田使用除草剂,残留过量,造成下茬春旱小麦田药害发黄
2.1 基本情况
孝感市农科院成功选育小麦新品种鄂麦27在安陆市烟店镇建立了集新品种展示、良种繁育与万亩高产创建三位一体的多功能高产示范基地。从2012年1月初开始,该基地内有4块麦田出现了心叶、功能叶发黄现象[2]。由于是开年后低温期发黄,大多认为是新品种种性原因不抗冻、麦圆蜘蛛危害、冬干缺肥等原因造成。孝感市农科院领导高度重视,专程取样送有关小麦专家鉴定为小麦冻害。由于心叶和功能叶受害发黄明显,与普通冻害应先从老叶发黄表现明显的常理不符,我们作为市农科院专家大院受聘专家小组成员,3月13日再次实地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取样、农户走访和基层农技人员、经销商座谈了解,综合分析认定为是前茬中稻过量施用除草剂残留影响小麦苗期生长受害造成。
2.2 原因分析
一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内只有4块田出现发黄,而其他相同播期相同品种田块没有发黄,可以排除和否定省有关小麦专家依送样本判定的冻害发黄原因和本市有关专家认定为品种种性不抗低温冻害、麦圆蜘蛛为害等发黄原因。二是心叶、功能叶发黄必定影响根系受害。现场从4块发黄麦田取样与邻近正常田块进行根系颜色对比发现,4块发黄麦田根系颜色淡黄发枯,没有白色和活力,还不能完全认定为除草剂药害,因为冬季长期干旱缺肥的田块或施肥过多烧根,也是有可能出现根系发枯导致小麦叶片发黄的情况。但可以断定,心叶、功能叶发黄肯定不正常,“有内伤”。三是通过走访农户,与基层农技人员、经销商座谈,了解前茬中稻田除草剂用量过大。按标准使用量,冬前麦田使用苯磺隆、吡嘧磺隆等除草剂除草,苯磺隆纯药用量15.0~22.5 g/hm2、吡嘧磺隆纯药用量45.0 g/hm2。即最多可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g/hm2 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50 g/hm2防除中稻田杂草。镇农技中心主任反映,该小麦基地的前茬为中稻,因高产创建召开过大田秧苗化学除草会议,当时有4户先到会场的农户“抢”到了10包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包)和30包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 g/包),认为是不要钱的“免费产品”,越多越好,均全部施到了自家的中稻田里,导致使用剂量超过4~10倍[3]。四是田间现场取样相邻典型受害田块,综合分析后认定是除草剂药害造成。田间调查表明,有一户因喷施操作多余药剂顺风“飘”到了相邻农户稻田,造成相邻稻田生长起来的麦苗受害与户主家麦苗一样发黄,出现了“同病相怜”的典型症状。
2.3 田管对策
一是叶面喷肥,补充心叶及功能叶营养。二是喷施碱性农药,如用1%石灰水750~1 125 kg/hm2进行灌水中和降解,减轻危害。三是气温升高和大量降雨后,小麦生长后期植株体壮大后逐步减轻危害损失。
3 因迟播干旱苗小,沙滩地河床,水肥供应不上,造成小麦生长缺乏营养老叶发黄甚至死苗
3.1 基本情况
某种粮大户已经连续2年承包了沿河大畈南北高低不同近13.3 hm2河滩改造地种植中稻后再种植小麦。虽然南北两畈一样施肥管理,但长势长相却相差巨大。调查时,南畈低河滩处稻茬麦苗长势好,苗高苗绿,北畈高河滩处稻茬田麦苗长势差,苗矮苗黄。 3.2 原因分析
一是对比发现南北两岸同为砂质土,保水保肥能力较差,但主要差别是南岸地势低,墒情较足,北岸地势较高,墒情缺乏。二是在北岸地势高处河滩稻田调查发现,发黄麦苗均是老叶、小苗,扯起根系,下扎较深,但呈淡黄色,没有活力。分析认为是因缺水缺墒导致肥料供应不上造成。
3.3 田管对策
一是建议在北岸地势高处稻田筑堤开沟,提河水抗旱。二是在抗旱增墒的同时,施速效肥料尿素112.5 kg/hm2 复合肥150 kg/hm2作提苗促蘖保蘖肥。三是建议南北两岸田块均要增施有机渣肥,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和抗旱能力。
4 小麦生育进程,拔节期必然出现小苗生理性竞争死苗而发黄
4.1 基本情况
某农户听邻居说因上年秋播麦田底肥施得太少,最近麦苗拔节普遍发黄,所以要在拔节前后尽快追施复合肥[4]。该农户认为自家中稻收获后,墒情好,整地质量高,还选用了新品种,底肥施得也足,分蘖肥也追得及时,麦苗比邻居家长得好得多。2012年3月18日到田间发现麦苗发黄死掉。
4.2 原因分析
2户麦苗发黄原因不同。邻居家麦苗发黄是因为前期生长不好,到了拔节期更是缺肥缺营养,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而发黄;而某农户麦田拔节期发黄是因麦苗群体过大,估计总苗数超过了1 500万株/hm2,到了拔节期必然要出现生理性竞争死亡,小分蘖因没有独立根系,处于竞争劣势发黄死亡,是植株营养向大分蘖和主茎转移的结果。
4.3 田管对策
分析找准发黄原因,即是生长较旺小麦田块到拔节时期的正常生理死亡现象,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必效仿邻居而盲目补肥,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对于这类稻茬麦田应降低播种量,减少基本苗,靠低位优势分蘖成穗,控制群体不过大。
5 参考文献
[1] 石建红.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与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8(11):32-33.
[2] 崔英杰,班红卫,王智广.怎样诊治小麦缺肥性黄苗[J].河北农业科技,2008(4):20.
[3] 曹涤环,尹静.小麦叶片发黄原因及防治[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12):19.
[4] 朱衣成,李文仓.小麦苗期发黄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