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电影作曲家高如星从武汉军区被借到北影厂创作电影《汾水长流》的音乐。他原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创作过《柳堡的故事》、《江山多娇》《回民支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20多部电影音乐。《九九艳阳天》是他24岁时写的电影插曲,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曲。
在北影厂的一次聚会上,高如星相识了电影演员王云霞。王云霞曾演过《洞箫横吹》、《粮食》、《红河激浪》等多部电影。他了解到王云霞是党员,可是她却不能参加党的会议,问其原因,王云霞说:“我参演了一部描写陕北革命斗争的影片《红河激浪》,受北影领导的指派,把《红河激浪》的剧本送给习仲勋副总理审查,从此以后就不让我参加任何活动了。后来才知道,是受‘利用小说进行反党’大案的牵连,习副总理被送进了监狱,我也失去了自由,变成‘内控’人员。”
燧石相撞时,会发出剧烈的声响和耀眼的火花。而心灵的相撞,却只有火花,没有声响。高如星出生在晋西北,是个放羊娃,14岁参加八路军。1951年,他写了处女作《藏胞歌唱解放军》,在全军文艺会演中获奖。1953年,他随总政歌舞团出访苏联。听了抒情歌曲《喀秋莎》、《山楂树》、《伏尔加船夫曲》等,又听了柴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大师的交响乐演奏会之后,他震惊了。回国后,他全身心地学习俄文,反复听苏联歌曲唱片。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不少战友提醒他,他不听。不久,他被留党察看,调离北京。高如星专注而深情地望着王云霞,轻声地对她耳语:“别怕,我也是被留党察看的‘内控’人员。”
从此,两人成为患难之交,彼此都认为对方是好人。高如星看到王云霞的母亲卧病在床,生活困难,就把《汾水长流》的全部稿酬送给王母。经过多方努力,他们的结婚申请被批准了。
那年春节,高如星已回武汉军区。王云霞要去武汉完婚,可是北影只批准她3天假。那时,从北京到武汉往返就需要3天。王云霞到达武汉和高如星相见,二人抱头痛哭。王云霞抑制不住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大声呼叫:“我送剧本给习仲勋副总理审查,犯了什么罪?”
高如星安慰她说:“总会弄清我们是无辜的。”然后他说:“我刚写完一部歌剧口《枪之歌》,其中有一段是我专为你写的,我唱给你听听:跟着我,跟着我!咱们夫妻双双过黄河,就像一对惊弓鸟,南山上再去搭新窝……”
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同志连看三遍《枪之歌k看第二、三遍时,闭眼专听音乐。他对《枪之歌》剧组负责人说:“你们回武汉不要拍电影了,找出钱买胶片,让珠影拍舞台艺术片,把全部歌曲都保留下来。”《枪之歌》被调到北京演出,同样受到热烈欢迎。罗瑞卿总参谋长看了演出后大声说:“好!歌好,又健康,又好听,是哪个作的曲?”告诉他是高如星。罗总长又问:“他来了没有?让我看看。”高如星赶紧从后排跑过来。罗总长握着高如星的手说“你很年轻嘛,谢谢你写了这么好听的歌。”罗总长很喜欢这部歌剧,破例请剧组吃了一顿饭,以示祝贺。
不久,“文革”风暴骤起,罗总长和陶铸同志都被打倒,他们对《枪之歌》的称赞,又增加了高如星一条新罪状。造反派昼夜车轮大战,严刑逼供,要高如星交待写《九九艳阳天》这首靡靡之音的罪恶目的。高如星拒不认罪。《九九艳阳天》是超越一般电影的插曲,已成为纯朴、真挚、缠绵爱情的象征。而且歌曲结构简单,通俗上口,电影放映过程犹如起了教唱作用,观众看完电影差不多就可以背唱下来。著名作家白桦说:“高如星小学文化,没进过音乐学院,也没有师从过任何名家,可是他懂合声,会配器,他写的歌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有些作曲家一生一世也没写出什么动听的旋律,还有些作曲家只会生吞活剥地使用民间音乐,毫无发展和创新。高如星却不同,他的旋律随时都能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
1972年,42岁的高如星在弥留之际,让妻子给他唱《跟着我吧》。妻子哽咽着唱不下去。临去时,他说:“云霞,帮我穿上军装,钉上帽徽、领章,将来让咱们的孩子看看,他的父亲不是坏人,是一位曾经南征北战、堂堂正正的解放军战士!”
在北影厂的一次聚会上,高如星相识了电影演员王云霞。王云霞曾演过《洞箫横吹》、《粮食》、《红河激浪》等多部电影。他了解到王云霞是党员,可是她却不能参加党的会议,问其原因,王云霞说:“我参演了一部描写陕北革命斗争的影片《红河激浪》,受北影领导的指派,把《红河激浪》的剧本送给习仲勋副总理审查,从此以后就不让我参加任何活动了。后来才知道,是受‘利用小说进行反党’大案的牵连,习副总理被送进了监狱,我也失去了自由,变成‘内控’人员。”
燧石相撞时,会发出剧烈的声响和耀眼的火花。而心灵的相撞,却只有火花,没有声响。高如星出生在晋西北,是个放羊娃,14岁参加八路军。1951年,他写了处女作《藏胞歌唱解放军》,在全军文艺会演中获奖。1953年,他随总政歌舞团出访苏联。听了抒情歌曲《喀秋莎》、《山楂树》、《伏尔加船夫曲》等,又听了柴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大师的交响乐演奏会之后,他震惊了。回国后,他全身心地学习俄文,反复听苏联歌曲唱片。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不少战友提醒他,他不听。不久,他被留党察看,调离北京。高如星专注而深情地望着王云霞,轻声地对她耳语:“别怕,我也是被留党察看的‘内控’人员。”
从此,两人成为患难之交,彼此都认为对方是好人。高如星看到王云霞的母亲卧病在床,生活困难,就把《汾水长流》的全部稿酬送给王母。经过多方努力,他们的结婚申请被批准了。
那年春节,高如星已回武汉军区。王云霞要去武汉完婚,可是北影只批准她3天假。那时,从北京到武汉往返就需要3天。王云霞到达武汉和高如星相见,二人抱头痛哭。王云霞抑制不住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大声呼叫:“我送剧本给习仲勋副总理审查,犯了什么罪?”
高如星安慰她说:“总会弄清我们是无辜的。”然后他说:“我刚写完一部歌剧口《枪之歌》,其中有一段是我专为你写的,我唱给你听听:跟着我,跟着我!咱们夫妻双双过黄河,就像一对惊弓鸟,南山上再去搭新窝……”
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同志连看三遍《枪之歌k看第二、三遍时,闭眼专听音乐。他对《枪之歌》剧组负责人说:“你们回武汉不要拍电影了,找出钱买胶片,让珠影拍舞台艺术片,把全部歌曲都保留下来。”《枪之歌》被调到北京演出,同样受到热烈欢迎。罗瑞卿总参谋长看了演出后大声说:“好!歌好,又健康,又好听,是哪个作的曲?”告诉他是高如星。罗总长又问:“他来了没有?让我看看。”高如星赶紧从后排跑过来。罗总长握着高如星的手说“你很年轻嘛,谢谢你写了这么好听的歌。”罗总长很喜欢这部歌剧,破例请剧组吃了一顿饭,以示祝贺。
不久,“文革”风暴骤起,罗总长和陶铸同志都被打倒,他们对《枪之歌》的称赞,又增加了高如星一条新罪状。造反派昼夜车轮大战,严刑逼供,要高如星交待写《九九艳阳天》这首靡靡之音的罪恶目的。高如星拒不认罪。《九九艳阳天》是超越一般电影的插曲,已成为纯朴、真挚、缠绵爱情的象征。而且歌曲结构简单,通俗上口,电影放映过程犹如起了教唱作用,观众看完电影差不多就可以背唱下来。著名作家白桦说:“高如星小学文化,没进过音乐学院,也没有师从过任何名家,可是他懂合声,会配器,他写的歌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有些作曲家一生一世也没写出什么动听的旋律,还有些作曲家只会生吞活剥地使用民间音乐,毫无发展和创新。高如星却不同,他的旋律随时都能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
1972年,42岁的高如星在弥留之际,让妻子给他唱《跟着我吧》。妻子哽咽着唱不下去。临去时,他说:“云霞,帮我穿上军装,钉上帽徽、领章,将来让咱们的孩子看看,他的父亲不是坏人,是一位曾经南征北战、堂堂正正的解放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