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太康县遭遇了干旱,全县人民在政府号召或自发的前提下进行抗旱,在这个过程中,全县的抗旱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及有些设施年久失修不能用等问题严重突出,导致抗旱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结合太康县实际情况,就太康县抗旱设施及管理办法谈几点看法。
一、抗旱能力存在的问题
1.农田灌溉体系不完善。太康县下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13390多万平方米,是河南省农业大县,所以农业产量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根据调查,太康县境内农田机井有一万多眼,但有一小部分机井的配电设施老化、损害或者被破坏,由于缺乏资金补充,所以这些机井不能及时配套、修理,给抗旱造成很大的障碍。
2.干旱时期水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由于水资源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所以遭受干旱的季节,水的供需关系十分紧张,水源不足,地下水缺乏,抽不出水。
3.抗旱设施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抗旱能力低,反映了工程本身硬件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管理以及体制问题。大部分地方抗旱还是采用漫灌的形式;由于农村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淡薄,平时水利设施及水资源浪费严重,以至于一些沟、河被填平或者没有水或者都是污水,不能用于农田灌溉,使得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调度不能落到实处。
4.抗旱设施的投入没有一定的保障制度。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家投入,地方财政拨款。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几乎零回报,所以,长久以来,导致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投入严重失调,水利基础设施缺乏保管和维修,时间长了,加上风吹雨淋,导致设备老化和损坏,以至于报废,出现“有人建没人管理”的现象。
二、如何提高抗旱能力
针对抗旱时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管理保障措施,注重投入,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输水、配置水和供应水的保障能力,形成比较完善的农田抗旱灌溉体系。并且加强建设后的管理。
1.多方面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干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水,所以,首先要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自然水、有效拦蓄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建设水生态系统的制度。通过建立机制、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参加水量分配、用水计量、用水监督,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
2.做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利用农田水利建设,及时对现有供水、灌溉设施进行维修,抗旱设施不足的地方,投入一定的资金打井,以提高抗旱能力。
3.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自觉地把“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变成每个人的实际行动。让每一个人认识到,节约用水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流失。
4.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要准确做出天气预报,旱情分析,做到早准备、早行动,保证抗旱工作顺利进行,并且根据当地气象情况,适时增加人工降雨,增加降雨量,缓解旱情。
5.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建立抗旱服务体系。要加强对抗旱服务组织的正规化、规范化建设。还要加强抗旱服务网络建设。组织开展抗旱服务,抓好抗旱设施的维修、保养,机具零配件以及抗旱物资储备检查工作,为及时展开抗旱救灾工作做好准备。
旱情不是年年有,但是我们的农田水利抗旱设施要做到有备无患。俗话说得好:“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提高农田抗旱能力,人防是关键,只有做好抗旱救灾准备,才能在有旱情时,做到保丰收促稳定。总之,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水利设施为农业服务的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出现的旱情问题。
一、抗旱能力存在的问题
1.农田灌溉体系不完善。太康县下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13390多万平方米,是河南省农业大县,所以农业产量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根据调查,太康县境内农田机井有一万多眼,但有一小部分机井的配电设施老化、损害或者被破坏,由于缺乏资金补充,所以这些机井不能及时配套、修理,给抗旱造成很大的障碍。
2.干旱时期水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由于水资源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所以遭受干旱的季节,水的供需关系十分紧张,水源不足,地下水缺乏,抽不出水。
3.抗旱设施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抗旱能力低,反映了工程本身硬件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管理以及体制问题。大部分地方抗旱还是采用漫灌的形式;由于农村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淡薄,平时水利设施及水资源浪费严重,以至于一些沟、河被填平或者没有水或者都是污水,不能用于农田灌溉,使得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调度不能落到实处。
4.抗旱设施的投入没有一定的保障制度。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家投入,地方财政拨款。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几乎零回报,所以,长久以来,导致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投入严重失调,水利基础设施缺乏保管和维修,时间长了,加上风吹雨淋,导致设备老化和损坏,以至于报废,出现“有人建没人管理”的现象。
二、如何提高抗旱能力
针对抗旱时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管理保障措施,注重投入,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水利工程的蓄水、输水、配置水和供应水的保障能力,形成比较完善的农田抗旱灌溉体系。并且加强建设后的管理。
1.多方面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干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水,所以,首先要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自然水、有效拦蓄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建设水生态系统的制度。通过建立机制、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参加水量分配、用水计量、用水监督,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
2.做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利用农田水利建设,及时对现有供水、灌溉设施进行维修,抗旱设施不足的地方,投入一定的资金打井,以提高抗旱能力。
3.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自觉地把“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变成每个人的实际行动。让每一个人认识到,节约用水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无效流失。
4.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要准确做出天气预报,旱情分析,做到早准备、早行动,保证抗旱工作顺利进行,并且根据当地气象情况,适时增加人工降雨,增加降雨量,缓解旱情。
5.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建立抗旱服务体系。要加强对抗旱服务组织的正规化、规范化建设。还要加强抗旱服务网络建设。组织开展抗旱服务,抓好抗旱设施的维修、保养,机具零配件以及抗旱物资储备检查工作,为及时展开抗旱救灾工作做好准备。
旱情不是年年有,但是我们的农田水利抗旱设施要做到有备无患。俗话说得好:“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提高农田抗旱能力,人防是关键,只有做好抗旱救灾准备,才能在有旱情时,做到保丰收促稳定。总之,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水利设施为农业服务的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出现的旱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