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武汉”1+8城市圈”中,孝感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心城市武汉最近,同时也具有很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引用经济引力公式,得出武汉城市圈内九个城市的作用强度,突出了孝感与武汉的经济作用强度最大,再进一步利用城市间GDP增长相关度来论证武汉对孝感的经济辐射作用。最后提出了孝感发展自身的对策,以期实现孝感经济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武汉“1+8城市圈”;区域经济辐射理论;孝武同城化
中图分类号:F29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123-0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探索和推进,中国城市圈发展迅猛,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进程中出现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圈,成为了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风向标。武汉城市圈作为连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与环渤海和西部经济区的中部节点,已经形成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圈,不仅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中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实现中部崛起战略不仅是与中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于中国国民经济腾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实现中部崛起已经是刻不容缓,而壮大武汉城市圈正是举足轻重的一步。武汉作为“1+8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发挥了关键的领导作用和经济辐射作用。
一、武汉“1+8城市圈”和孝感概况
1.所谓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八个周边城市。该区域土地面积5.18万km2,占湖北省国土面积(18.59万km2)的31.25%,人口占全省的50.5% [2],在2008年(6 684.92亿元)提供了全省59%的国内生产总值(11 330.3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60.5%,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59%,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省的66%,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经济中心区,因此把这九个城市定义为大武汉的核心层。孝感等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工业科教基础好,综合实力雄厚,具有很强的域内经济联系和域外关联带动效应。
图1武汉城市圈坐标图
武汉城市圈建设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武汉城市圈的雏形,最早出现在陈文科的《关于发展“大武汉集团城市”的建议》的这篇论文中[1];2002年6月的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武汉城市圈这一概念;在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湖北作为中国中部的中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起着领跑“中部崛起”的作用。此后,两大城市群通力合作,有望打造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环渤海城市群三大经济发展区之后的中国的第四个经济增长极。这无疑给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个历史机遇,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力地弥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塌陷,明确在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正确定位,从而必将提高整个中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
2.孝感的资源禀赋。(1)地理区位优势。孝感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因东汉孝子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现辖1区3市3县,总人口525万,国土面积8910 km2。孝感距离武汉市中心仅60公里,距天河机场仅32公里。境内有京广、汉渝、长荆三条铁路,107、316国道和京珠、孝襄高速公路贯穿全市,省道、市县区域干线纵横其间,公路密度居全省之冠。(2)资源状况。孝感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素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具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锰、重晶石、蛇纹石、芒硝、重稀土等24种,其中,膏、盐、磷被誉为孝感“三宝”。孝感市经过资源整合和打造,初步形成了“一泉”(汤池温泉)“两山”(双峰山、白兆山)“三湖”(观音湖、龙潭湖、刁汊湖)[3] 等风格各异的旅游景区。其中,双峰山、泉水寨等三个国营林场已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3)产业发展情况。孝感的农业基础较好,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刁莲、焦湖藕、太子米、银杏、板粟和乌柏等名特优农副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已先后建成了11个国家级商品粮、优质棉、“两高一优”示范区和名特水产品、畜禽、林果生产基地,培植了孝感麻糖米酒、安陆银杏、汉川水产、南大市场等十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孝感农业正在进一步向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全市的汽车机电、盐磷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医药、金属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在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1.77亿元,同比增长32.3%。初步形成汉川市金属制品产业集群、汉川市纺织产业集群、应城市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应城市盐化工产业集群、孝南区纸制品产业集群、安陆市粮机产业集群、云梦县包装产业集群、云梦县盐化工产业集群、孝感市开发区纺织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4]。
从表1中武汉城市圈中九个城市的产业布局来看,孝感市的三大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工业和第三产业并重,并且第三产业明显高于其他城市(除了中心城市武汉)。这说明,孝感市基本上渡过了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初级阶段,现在逐渐向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方向转型。
二、辐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武汉的辐射作用
1.利用经济引力模型来计算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间的经济作用强度。城市在空间上存在着相互作用,英国人口统计学家雷文茨坦(E.G.Ravenstein)将牛顿引力模型用于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经济引力模型 [5]。该模型将城市的经济能量看做是城市质量,城市的经济能量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经济规模,可以用城市总人口来反映;二是城市经济增量,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引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其公式为:
E=
其中,A和B为两个城市,E为该两城市间的经济引力,即相互作用强度,P为城市总人口,V为国内生产总值,r为城市之间的距离,K为能量折损系数。在交通、通讯等相关条件一定的情况下,K为常数,并可以用统计数据和数学方法求出。
假设K为1,则利用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由表2可以看出,武汉与城市圈中各市间相互作用中,孝感与武汉作用强度最大,它们之间的强度高达389.23亿元/万人.km2,这是因为孝感离武汉的距离最近,经济联系强度最大;武汉的核心作用力很强,在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与其他8个城市的作用强度中有5个都大于100亿元/万人.km2,即使最小的潜江也有32.35km2亿元/万人.km2,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圈的强度。
2.在得到以上孝感市和武汉市经济作用强度后,本文打算进一步获得中心城市武汉的经济辐射力。经济辐射力采用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GDP增长的相关度[6]来综合测量。在使用方法上,主要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选取武汉和孝感两个城市的历年GDP,并将样本数据以1998年为基准年转化为比例指数形式,便于更加直观简明地观察。
我们首先选择GDP作为一项重要的分析指标。尽管促进城市GDP增长的要素多种多样,但假定:在武汉城市圈内,武汉这个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将发挥巨大作用,以至其GDP的增长将不同程度拉动或减缓周边城市GDP的增长。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从而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利用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列出武汉市和孝感市的一元线性回归计算结果为:
从输出结果可得:Y=122.196+0.117X ;通过参数显著性检验。
回归结果表明:从1998—2008年间,孝感市的经济增长保持在斜率为0.117 、截距为122.296的上升路径上。即当武汉市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孝感市的GDP增长4.117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作为经济圈中心城市的武汉市,对周边地区是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的。按照我们回归的结果,当武汉市GDP每增长1%,孝感市的GDP增长4.117%。中心城市的增长,带动了周边城市以更高速度进行增长,这说明我们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假定是可以在GDP增长这一角度得到验证的。
三、孝感市利用武汉经济辐射作用来发展自己的基本思路
孝感市与武汉对接需要围绕城市圈的发展,发挥孝感同城化的先导作用,强化与武汉及圈内其他城市的分工协作,将孝感定位于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膏盐磷资源基地,重塑城市竞争力,促进孝感市与武汉市在经济、文化上的进一步融合。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孝武同城化的先导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发和建设大都市经济圈的前提和保障[7]。武汉与孝感现在已经拥有 107 国道、京珠高速和汉十高速公路,而硚孝高速作为武汉到孝感的快速通道,2012年建成通车后,届时武汉到孝感的车程只需20分钟。2009 年 3 月开工的汉孝城际铁路建成后,20 分钟意味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实现全面的融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将带来显著的“同城效应” [8],而这种同城效应和整合效应,也必将作用于孝感的振兴和武汉城市圈的崛起。
2.孝感市应该加强与武汉市的分工协作,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产业转移的密集承接平台。从产业结构来看,孝感市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为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其中,孝感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但缺乏明显的区域特色、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产品。从产业布局来看,孝武两市具有产业趋同的特点。武汉的工业领域几乎覆盖了武汉城市圈内所有二级城市主要产业,使得孝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不多,市场竞争力不足。“都市圈形成的动力在于中心城市、次中心和周边地区(城镇和农村)异质空间中” [9],通过对孝武同城化大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可以吸引外向型经济实体到孝感落户,进而引导孝感产业结构走向全球化的道路,实现产业差异性发展。
3.孝感市应该发挥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着眼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孝感城乡协调发展,呼应武汉城市圈总体发展要求,根据孝感的历史文化条件、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特点,发挥区位和资源两大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形成与武汉协作紧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10],从而提升孝感市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开放水平。首先,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进一步加强与武汉大都市旅游圈的对接,加大旅游产品促销力度。其次,继续做好中国膏盐磷资源储备、加工、配送基地,在原有的出口优势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最后,因地制宜,发挥孝感市各地的比较优势,坚持市场化、特色化。
参考文献:
[1]陈文科.关于发展“大武汉集团城市”的建议[J].要文摘报,2001,(5):16-19.
[2]赵伟.中心城市功能与武汉城市圈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00-305.
[3]赵丽艳.孝感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6):7-9.
[4]邹国浩.加大融入力度着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J].中国城市经济,2009,(2):20-23.
[5]许林,鲍宏礼.湖北黄冈与武汉城市圈对接的若干战略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262-263.
[6]牛华勇.中心城市对周边经济圈经济辐射力比较分析——基于北京和上海经济圈的案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29-31.
[7]高秀艳,王海波.大都市经济圈与同城化问题浅析[J].企业经济,2007,(8):90-91.
[8]秦尊文.武汉孝感同城化问题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3-17
[9]张建华,洪银兴.都市圈内的城乡一体化[J].经济学家,2007,(5):98-103.
[10]孝感市财政局.孝感市融入“武汉经济圈”的财政思考[J].湖北财税:理论版,2003,(9):28-30.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Xiaogan City When It Melts into Wuhan “1+8 Urban Cycle”
—Based on Regional Economic Radiation Theory
CHEN Mi,ZHAO Kai
(Northwest A&F University,Xianyang 712100,China)
Abstract:In Wuhan “1+8 urban cycle”,Xiaogan city is the closest one near to center city Wuhan;at the same time,Xiaogan has its advantageous resources and well-based industries.Strengths of interactions of nine cities in Wuhan “1+8 urban cycle” are measured by the economic gravity model,and it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Xiaogan and Wuhan has the biggest strength.Furthermore,it uses GDP growth rate between cities to evaluate Wuhan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economy of Xiaogan city.At last,the essay brings out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Xiaogan city so as to promote its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Wuhan “1+8 urban cycle”;regional economic radiation theory;city-intergration between Xiaogan and Wuhan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武汉“1+8城市圈”;区域经济辐射理论;孝武同城化
中图分类号:F29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123-0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探索和推进,中国城市圈发展迅猛,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进程中出现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圈,成为了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风向标。武汉城市圈作为连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与环渤海和西部经济区的中部节点,已经形成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圈,不仅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中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实现中部崛起战略不仅是与中部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于中国国民经济腾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实现中部崛起已经是刻不容缓,而壮大武汉城市圈正是举足轻重的一步。武汉作为“1+8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发挥了关键的领导作用和经济辐射作用。
一、武汉“1+8城市圈”和孝感概况
1.所谓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八个周边城市。该区域土地面积5.18万km2,占湖北省国土面积(18.59万km2)的31.25%,人口占全省的50.5% [2],在2008年(6 684.92亿元)提供了全省59%的国内生产总值(11 330.3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60.5%,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59%,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省的66%,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经济中心区,因此把这九个城市定义为大武汉的核心层。孝感等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工业科教基础好,综合实力雄厚,具有很强的域内经济联系和域外关联带动效应。
图1武汉城市圈坐标图
武汉城市圈建设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武汉城市圈的雏形,最早出现在陈文科的《关于发展“大武汉集团城市”的建议》的这篇论文中[1];2002年6月的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武汉城市圈这一概念;在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湖北作为中国中部的中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文化中心,起着领跑“中部崛起”的作用。此后,两大城市群通力合作,有望打造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环渤海城市群三大经济发展区之后的中国的第四个经济增长极。这无疑给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个历史机遇,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力地弥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塌陷,明确在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正确定位,从而必将提高整个中部地区的区域竞争力。
2.孝感的资源禀赋。(1)地理区位优势。孝感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因东汉孝子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现辖1区3市3县,总人口525万,国土面积8910 km2。孝感距离武汉市中心仅60公里,距天河机场仅32公里。境内有京广、汉渝、长荆三条铁路,107、316国道和京珠、孝襄高速公路贯穿全市,省道、市县区域干线纵横其间,公路密度居全省之冠。(2)资源状况。孝感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素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具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锰、重晶石、蛇纹石、芒硝、重稀土等24种,其中,膏、盐、磷被誉为孝感“三宝”。孝感市经过资源整合和打造,初步形成了“一泉”(汤池温泉)“两山”(双峰山、白兆山)“三湖”(观音湖、龙潭湖、刁汊湖)[3] 等风格各异的旅游景区。其中,双峰山、泉水寨等三个国营林场已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3)产业发展情况。孝感的农业基础较好,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刁莲、焦湖藕、太子米、银杏、板粟和乌柏等名特优农副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已先后建成了11个国家级商品粮、优质棉、“两高一优”示范区和名特水产品、畜禽、林果生产基地,培植了孝感麻糖米酒、安陆银杏、汉川水产、南大市场等十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孝感农业正在进一步向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全市的汽车机电、盐磷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医药、金属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在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1.77亿元,同比增长32.3%。初步形成汉川市金属制品产业集群、汉川市纺织产业集群、应城市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应城市盐化工产业集群、孝南区纸制品产业集群、安陆市粮机产业集群、云梦县包装产业集群、云梦县盐化工产业集群、孝感市开发区纺织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4]。
从表1中武汉城市圈中九个城市的产业布局来看,孝感市的三大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工业和第三产业并重,并且第三产业明显高于其他城市(除了中心城市武汉)。这说明,孝感市基本上渡过了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初级阶段,现在逐渐向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方向转型。
二、辐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武汉的辐射作用
1.利用经济引力模型来计算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间的经济作用强度。城市在空间上存在着相互作用,英国人口统计学家雷文茨坦(E.G.Ravenstein)将牛顿引力模型用于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经济引力模型 [5]。该模型将城市的经济能量看做是城市质量,城市的经济能量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经济规模,可以用城市总人口来反映;二是城市经济增量,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引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其公式为:
E=
其中,A和B为两个城市,E为该两城市间的经济引力,即相互作用强度,P为城市总人口,V为国内生产总值,r为城市之间的距离,K为能量折损系数。在交通、通讯等相关条件一定的情况下,K为常数,并可以用统计数据和数学方法求出。
假设K为1,则利用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由表2可以看出,武汉与城市圈中各市间相互作用中,孝感与武汉作用强度最大,它们之间的强度高达389.23亿元/万人.km2,这是因为孝感离武汉的距离最近,经济联系强度最大;武汉的核心作用力很强,在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与其他8个城市的作用强度中有5个都大于100亿元/万人.km2,即使最小的潜江也有32.35km2亿元/万人.km2,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圈的强度。
2.在得到以上孝感市和武汉市经济作用强度后,本文打算进一步获得中心城市武汉的经济辐射力。经济辐射力采用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GDP增长的相关度[6]来综合测量。在使用方法上,主要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选取武汉和孝感两个城市的历年GDP,并将样本数据以1998年为基准年转化为比例指数形式,便于更加直观简明地观察。
我们首先选择GDP作为一项重要的分析指标。尽管促进城市GDP增长的要素多种多样,但假定:在武汉城市圈内,武汉这个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将发挥巨大作用,以至其GDP的增长将不同程度拉动或减缓周边城市GDP的增长。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回归,并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从而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利用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列出武汉市和孝感市的一元线性回归计算结果为:
从输出结果可得:Y=122.196+0.117X ;通过参数显著性检验。
回归结果表明:从1998—2008年间,孝感市的经济增长保持在斜率为0.117 、截距为122.296的上升路径上。即当武汉市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孝感市的GDP增长4.117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作为经济圈中心城市的武汉市,对周边地区是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的。按照我们回归的结果,当武汉市GDP每增长1%,孝感市的GDP增长4.117%。中心城市的增长,带动了周边城市以更高速度进行增长,这说明我们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假定是可以在GDP增长这一角度得到验证的。
三、孝感市利用武汉经济辐射作用来发展自己的基本思路
孝感市与武汉对接需要围绕城市圈的发展,发挥孝感同城化的先导作用,强化与武汉及圈内其他城市的分工协作,将孝感定位于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膏盐磷资源基地,重塑城市竞争力,促进孝感市与武汉市在经济、文化上的进一步融合。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孝武同城化的先导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发和建设大都市经济圈的前提和保障[7]。武汉与孝感现在已经拥有 107 国道、京珠高速和汉十高速公路,而硚孝高速作为武汉到孝感的快速通道,2012年建成通车后,届时武汉到孝感的车程只需20分钟。2009 年 3 月开工的汉孝城际铁路建成后,20 分钟意味着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实现全面的融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将带来显著的“同城效应” [8],而这种同城效应和整合效应,也必将作用于孝感的振兴和武汉城市圈的崛起。
2.孝感市应该加强与武汉市的分工协作,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产业转移的密集承接平台。从产业结构来看,孝感市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为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其中,孝感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但缺乏明显的区域特色、高附加值的食品加工产品。从产业布局来看,孝武两市具有产业趋同的特点。武汉的工业领域几乎覆盖了武汉城市圈内所有二级城市主要产业,使得孝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不多,市场竞争力不足。“都市圈形成的动力在于中心城市、次中心和周边地区(城镇和农村)异质空间中” [9],通过对孝武同城化大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可以吸引外向型经济实体到孝感落户,进而引导孝感产业结构走向全球化的道路,实现产业差异性发展。
3.孝感市应该发挥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着眼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孝感城乡协调发展,呼应武汉城市圈总体发展要求,根据孝感的历史文化条件、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特点,发挥区位和资源两大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形成与武汉协作紧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 [10],从而提升孝感市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开放水平。首先,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进一步加强与武汉大都市旅游圈的对接,加大旅游产品促销力度。其次,继续做好中国膏盐磷资源储备、加工、配送基地,在原有的出口优势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最后,因地制宜,发挥孝感市各地的比较优势,坚持市场化、特色化。
参考文献:
[1]陈文科.关于发展“大武汉集团城市”的建议[J].要文摘报,2001,(5):16-19.
[2]赵伟.中心城市功能与武汉城市圈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00-305.
[3]赵丽艳.孝感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6):7-9.
[4]邹国浩.加大融入力度着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J].中国城市经济,2009,(2):20-23.
[5]许林,鲍宏礼.湖北黄冈与武汉城市圈对接的若干战略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262-263.
[6]牛华勇.中心城市对周边经济圈经济辐射力比较分析——基于北京和上海经济圈的案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29-31.
[7]高秀艳,王海波.大都市经济圈与同城化问题浅析[J].企业经济,2007,(8):90-91.
[8]秦尊文.武汉孝感同城化问题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3-17
[9]张建华,洪银兴.都市圈内的城乡一体化[J].经济学家,2007,(5):98-103.
[10]孝感市财政局.孝感市融入“武汉经济圈”的财政思考[J].湖北财税:理论版,2003,(9):28-30.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Xiaogan City When It Melts into Wuhan “1+8 Urban Cycle”
—Based on Regional Economic Radiation Theory
CHEN Mi,ZHAO Kai
(Northwest A&F University,Xianyang 712100,China)
Abstract:In Wuhan “1+8 urban cycle”,Xiaogan city is the closest one near to center city Wuhan;at the same time,Xiaogan has its advantageous resources and well-based industries.Strengths of interactions of nine cities in Wuhan “1+8 urban cycle” are measured by the economic gravity model,and it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Xiaogan and Wuhan has the biggest strength.Furthermore,it uses GDP growth rate between cities to evaluate Wuhan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economy of Xiaogan city.At last,the essay brings out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Xiaogan city so as to promote its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Wuhan “1+8 urban cycle”;regional economic radiation theory;city-intergration between Xiaogan and Wuhan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