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分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做出一些努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新教育 实施方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关注的是学生成绩是否能够提高,而较少考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和深入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获取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记录观察的结果,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与其他同学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师生一起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使观察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摩擦起电”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摩擦起电”的定义,而是为学生准备一些碎纸屑、尺子、橡胶棒等物品,直接用尺子、橡胶棒接触碎纸屑,没有现象出现,只有让学生将尺子、橡胶棒等在一块布条上来回摩擦,一分钟后让学生将摩擦后的尺子、橡胶棒靠近碎纸屑,让他们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会发现摩擦后的物品靠近能够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现象呢?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起电的原因。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得到的知识远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也有助于学生多留心生活,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进而使他们主动地思考和探索知识,形成创新性的思维。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
物理是一门严谨、科学的自然学科,这就决定了物理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它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但前提是,学生要在一個自由的、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他们才会敢于提出疑问,才能够发散思维。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融洽、平等的物理课堂,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教师高高在上,就能畅所欲言了。与此同时,物理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做出回应,即便是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看法,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而要抓住他们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引导、点拨,将其引向课堂教学的内容中,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而且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够更快、更容易、更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手进行物理小实验来获取知识。这些小实验的器材容易收集、内容丰富广泛,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单独完成,也可通过合作完成,而且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能积极思考、展开讨论,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热爱科学的精神,同时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的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并尽力诠释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实施创新教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物理教学在开展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娟.试析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成才之路. 2007,(05).
[2]靳英.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
[3]徐玉琴.物理实验中深入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12).
作者简介:钟美蓉,江西省龙南县第三中学,邮编:341700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新教育 实施方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关注的是学生成绩是否能够提高,而较少考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和深入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获取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记录观察的结果,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与其他同学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师生一起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使观察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摩擦起电”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摩擦起电”的定义,而是为学生准备一些碎纸屑、尺子、橡胶棒等物品,直接用尺子、橡胶棒接触碎纸屑,没有现象出现,只有让学生将尺子、橡胶棒等在一块布条上来回摩擦,一分钟后让学生将摩擦后的尺子、橡胶棒靠近碎纸屑,让他们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会发现摩擦后的物品靠近能够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现象呢?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起电的原因。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得到的知识远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也有助于学生多留心生活,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进而使他们主动地思考和探索知识,形成创新性的思维。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求异质疑
物理是一门严谨、科学的自然学科,这就决定了物理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它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实验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但前提是,学生要在一個自由的、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他们才会敢于提出疑问,才能够发散思维。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融洽、平等的物理课堂,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教师高高在上,就能畅所欲言了。与此同时,物理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做出回应,即便是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看法,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而要抓住他们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引导、点拨,将其引向课堂教学的内容中,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而且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够更快、更容易、更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手进行物理小实验来获取知识。这些小实验的器材容易收集、内容丰富广泛,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单独完成,也可通过合作完成,而且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能积极思考、展开讨论,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热爱科学的精神,同时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的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并尽力诠释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实施创新教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物理教学在开展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娟.试析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成才之路. 2007,(05).
[2]靳英.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
[3]徐玉琴.物理实验中深入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12).
作者简介:钟美蓉,江西省龙南县第三中学,邮编:34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