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视觉素养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和读图时代,视觉素养成为21世纪大众的基本素养。在“图像”信息时代,视觉素养日益成为教育者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直观地思考所呈现图像的能力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视觉素养培养
  
  对高中学生开展视觉素养培养是个紧迫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视觉素养的高低不仅体现学生个体的视觉文化水平,也是学生个体总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还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今后发展。培养高中生的视觉素养,进而提高全民的视觉素养,有助于国民充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向世界表达我们自己;将打破语言传播的局限性,扩大我们的竞争话语权,发扬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
  1968年,约翰·戴伯斯(JohnDebes)首次使用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这个术语,随后又提出视觉素养的概念,即“视觉素养指一个人通过看与此同时产生其他感觉,并将看与其他感觉经验整合起来的一类视觉能力。国外很多研究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他们在视觉素养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单独开设课程,一是融合于各个学科中。
  大陆地区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从国外引进视觉素养这个名词,而且对应的理论研究还很缺乏,但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却早已渗透其中。最明显的是高校的一些艺术类和设计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利用美术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等,融入对视觉信息的解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一、生物学理论
  视觉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中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发展。视觉素养训练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右脑,促进整个大脑思维。人类一出生,便有了视觉功能。人是在“看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认识周围事物的名称、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不同的用途。众所周知,右脑主要负责形象、经验、直观等认识,因而右脑“感觉”更强,“创造性思维"也更多是右脑的产物。视觉素养训练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之一,它包括了许多项内容,如视觉观察、视觉感受、视觉思维、视觉理解、视觉沟通与传达等。在教学中应用视觉形象,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学习的内容。视觉素养还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发展学生的视觉素养能激发并强化其他素养和技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视觉素养还能扩展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二、心理学理论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形”特别关注,认为“形”是经验中的一种组织结构,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它认为在人的知觉中天然地存在着一种“完形压强”,即当人们在知觉一个不规则、不完满的形状时,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这种内在紧张力会促进人的大脑紧张的活动,以填补“缺陷",使之成为完满的形状,从而达到内在平衡。因此“形”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是知觉能动活动的结果,它具有某种意义。阿恩海姆看来,重视对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科学地运用视觉思维及其意象的创新功能,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视觉素养的能力目标主要体现在对视觉素材的解读和信息的视觉表达和更高级的视觉思维。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视觉学习能力。
  1.培养记忆力。人的记忆力要比自己想像的好得多。很多人记忆力不好并不是天生愚笨,而是大脑的一半球没有像另一半球那样有机会得到锻炼而发展,只启动了大脑的一个半球去学记。一直延续下来的读、写、算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大脑右半球的锻炼明显不足,即近乎大脑记忆潜能的一半未被开发利用。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在18-25之间达到最高峰。应该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一阶段,提高记忆尤其是视觉记忆能力,既对学生的记忆力开发大有促进,也使得视觉素养培养的效果更进一步。
  2.培养观察力。视觉观察的培养不再是简单、笼统、模糊和杂乱的培养过程,而是要靠自己的感官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去感知,并且只有将感知与思维相结合,才是真正的观察。而这种观察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良好的观察力。一个观察力不够准确的人,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观察力培养中可以采用“边缘视觉法”。
  3.培养判断力。判断力是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的重要话题。也许是因为它太基础,几乎和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同时出现。判断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推断判定的能力。判断力不同于记忆力和观察力,它更强调综合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判断力,是运用已有的综合知识,通过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过程,分析概念、探究规律,对事物间关系或事件的走向趋势作出合理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实施视觉素养培养必须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在情感和理性上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建立良好的教学气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也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当一个人处在快乐、有兴趣的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有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参考文献】
  [1]张舒予等.视觉文化概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2).
  [2]袁文文.视觉素养培养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实践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赵慧臣.视觉素养培养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殷宝媛.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陈显骏.中小学教师视觉素养小本培训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6]徐菲菲.资源型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