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当从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大学生法律课程建设、法律素质培育活动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法治教育 完善
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首先,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近日召开的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应当说,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学生是毕业后参加国家建设的一只重要力量。大学生毕业后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如何,对国家建设及法治建设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国高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工作,相关课程设置也经历过改革变化。当前,我国社会全方位的改革不断深化,法治建设的需求和思路也在深入演化,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问题。
第三,目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有的发生在上学期间,有的发生在毕业之后,令人为之遗憾和痛心,不仅是受害者的伤痛,也是其个人、家庭的悲哀,也是社会的一种损失。从这一角度而言,同样急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二、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方式开展。按照教育部规定,高校开设有“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是,该课程的总学时大体在36左右,而不少高校在该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法律部分的教育内容安排相对较少,有的高校担任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也不具有法学教育背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其次,有的高校在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平台安排有法律类的课程,但是此类法律课程,是公共选修性质,学生可选可不选,不能使大多数学生受益。有的高校甚至连法律类公共选修课程开设也存在种种困难。
第三,一些高校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类公共选修课之外,较少安排大学生法治教育活动,并未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有的大学生在校四年里听不到几次有关法律的知识讲座。
三、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建议
针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应对解决。
1、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机制
不少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基本埋头学习、备战高考,没有很多时间与机会接受法律教育,大学四年时间较长,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机。高校的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制定学校通盘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规划,并采取相关措施贯彻落实,营造浓厚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氛围。
2、认真探究大学生法律必修课程的建设问题
首先,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探索大学生法律必修课程建设,究竟如何设置课程,怎样安排其内容体系、课时数量,以便更好发挥其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功效,应当收集、听取相关教师、作为受众的广大学生的意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法律必修课程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其次,应当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律必修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应当安排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教师担任大学生法律必修课程的授课任务,这样有利于避免教师授课“照本宣科”、“半生不熟”、“死板生硬”等现象,有利于增加法律必修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达到其开设的功效和目的。
3、适量开设大学生法律选修课程
目前,很多高校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在大学生培养计划中构建了自己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但是,也有一些高校,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忽略了法律素质教育课程,可供学生选择的法律选修课程较少。建议高校应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适量安排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可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将法律选修课程作为要式课程加以要求。譬如,一个大学生毕业时必须完成16个公共选修课程学分的话,则要求该16个学分中必须包括法律素质教育公选课程的学分,以此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
4、积极举办课外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活动
除开设一定法律课程外,高校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举办课外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活动。譬如,不定期举办一些法律知识讲座,邀请法院法庭走进学校,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指导学生社团编排一些法律类节目,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法律素质教育氛围,使大学生受到法治的强烈感染,培养法律意识、法律感情。
【关键词】大学生 法治教育 完善
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首先,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近日召开的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应当说,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学生是毕业后参加国家建设的一只重要力量。大学生毕业后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如何,对国家建设及法治建设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国高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工作,相关课程设置也经历过改革变化。当前,我国社会全方位的改革不断深化,法治建设的需求和思路也在深入演化,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问题。
第三,目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有的发生在上学期间,有的发生在毕业之后,令人为之遗憾和痛心,不仅是受害者的伤痛,也是其个人、家庭的悲哀,也是社会的一种损失。从这一角度而言,同样急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二、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方式开展。按照教育部规定,高校开设有“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是,该课程的总学时大体在36左右,而不少高校在该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法律部分的教育内容安排相对较少,有的高校担任该课程的授课教师也不具有法学教育背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其次,有的高校在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平台安排有法律类的课程,但是此类法律课程,是公共选修性质,学生可选可不选,不能使大多数学生受益。有的高校甚至连法律类公共选修课程开设也存在种种困难。
第三,一些高校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类公共选修课之外,较少安排大学生法治教育活动,并未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有的大学生在校四年里听不到几次有关法律的知识讲座。
三、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建议
针对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应对解决。
1、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机制
不少大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基本埋头学习、备战高考,没有很多时间与机会接受法律教育,大学四年时间较长,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机。高校的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制定学校通盘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规划,并采取相关措施贯彻落实,营造浓厚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氛围。
2、认真探究大学生法律必修课程的建设问题
首先,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探索大学生法律必修课程建设,究竟如何设置课程,怎样安排其内容体系、课时数量,以便更好发挥其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功效,应当收集、听取相关教师、作为受众的广大学生的意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法律必修课程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其次,应当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律必修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应当安排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教师担任大学生法律必修课程的授课任务,这样有利于避免教师授课“照本宣科”、“半生不熟”、“死板生硬”等现象,有利于增加法律必修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达到其开设的功效和目的。
3、适量开设大学生法律选修课程
目前,很多高校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在大学生培养计划中构建了自己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但是,也有一些高校,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忽略了法律素质教育课程,可供学生选择的法律选修课程较少。建议高校应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适量安排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可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将法律选修课程作为要式课程加以要求。譬如,一个大学生毕业时必须完成16个公共选修课程学分的话,则要求该16个学分中必须包括法律素质教育公选课程的学分,以此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
4、积极举办课外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活动
除开设一定法律课程外,高校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举办课外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活动。譬如,不定期举办一些法律知识讲座,邀请法院法庭走进学校,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指导学生社团编排一些法律类节目,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法律素质教育氛围,使大学生受到法治的强烈感染,培养法律意识、法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