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1年3月 -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结果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8 例心肌梗死患者中,治愈 59 例,好转 8 例,仅有 1 例死亡,总有效率为 98.5%,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闭死,使得血流中断,导致闭死冠状灌注区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氧、缺血而造成局部坏死。在临床上,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心前区针刺样疼痛、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悸、心率加快等,若对其治疗及护理不当.严重者将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现已成为临床治疗AMI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使用導管技术以疏通患者狭窄甚至闭死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而使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改善。而对行PCI术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同时也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1年3月 -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8 例为研究对象,男 39 例,女 29 例,年龄48~76 岁,平均(65.4±6.2)岁。
2护理方法
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患者来院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4 小时,每四小时测体温 1次,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测一次。每 24 小时做心电图一次,并进行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心率失常现象,如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传导阻滞。能早期对症治疗,有效控制严重心率失常的发生,为抢救争取时间
2.1.2 吸氧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吸氧3~5天,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面积的扩大,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重要的。
2.2 饮食与休息护理
安置病人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5~7天。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第1~3日绝对卧床休息,翻身、进食、洗漱、排便等均由护理人员帮助料理;第4~6日可在床上活动肢体,无合并症者可在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坐在床边或椅子上;第1~2周后开始在室内走动,逐步过渡到室外行走;第3~4周可试着上下楼梯或出院。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限制或缩小梗死范围,病情稳定后渐增活动量可促进心脏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心脏功能恢复,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便秘。给予低钠、低脂、低胆固醇、无刺激、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第1周给予流质饮食,第2周改为半流质,第3周可吃软食,1个月后恢复低热量、低胆固醇普通饮食,禁烟酒。
2.3心理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对待患者热情和蔼、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稳重,操作认真熟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掌握沟通技巧,善于听取患者主诉,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入院第1周是AMI的急性期,患者痛苦大,治疗检查多,病情多变,易发生并发症,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而且恐惧心理在急症患者中较为多见。此时只将病情向家属交待,并嘱家属注意向患者保密,只要注意配合医生护士治疗就能康复,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对疼痛剧烈者,在采取吗啡等止痛的同时,主动与患者谈心,有目的地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避免精神紧张,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
2.4疼痛的护理
起病后就地停止活动,绝对卧床,注意保暖,禁忌刺激性饮料和食物;24h内给予流质饮食,减轻胃扩张;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并告知患者和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5L/min,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2.5 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溶栓后的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溶栓过程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溶栓后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应询问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血倾向。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血点,紫斑,大小便颜色和呕吐物,意识和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一旦发生应停止使用并对症处理。
2.6保持大便通畅
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摄入;无糖尿病者每天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温开水同饮;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一般在患者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以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床边使用坐便器比床上使用便盆较为舒适,可允许患者床边使用坐便器,排便时应提供隐蔽条件,如屏风遮挡。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可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
2.7自我监测指导
嘱病人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告知病人当疼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情况时,应立即联系医院或急救站,警惕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
2.8康复指导
由于心梗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慢。而且以老年人偏多,因此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可给予缓泻剂口服,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排便时,嘱其避免用力或屏气,以免引起猝死。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常识,交给患者相应的健康常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防止复发和自我保健,使患者掌握疾病的规律,有利于配合治疗,防止或减少诱发因素及并发症,尽快恢复和促进健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3体会
通过对心梗患者的护理,我体会到,只有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睡眠,使用合适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棣华,高晓婷.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1.医学信息,2010,23(10):3598.
[2]郭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1004一1005.
[3]来艳君,胡平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05—1607.
[4]周凡.5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4):553,555.
[5]白娜.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护理探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19—120.
[6]辛玉杰.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79—80.
[7]吴春艳,吴志刚,余光勇.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阴.中国医药导刊,2叭3,15(4):713—714.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闭死,使得血流中断,导致闭死冠状灌注区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氧、缺血而造成局部坏死。在临床上,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心前区针刺样疼痛、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悸、心率加快等,若对其治疗及护理不当.严重者将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现已成为临床治疗AMI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使用導管技术以疏通患者狭窄甚至闭死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而使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改善。而对行PCI术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同时也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1年3月 -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8 例为研究对象,男 39 例,女 29 例,年龄48~76 岁,平均(65.4±6.2)岁。
2护理方法
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患者来院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4 小时,每四小时测体温 1次,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测一次。每 24 小时做心电图一次,并进行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心率失常现象,如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传导阻滞。能早期对症治疗,有效控制严重心率失常的发生,为抢救争取时间
2.1.2 吸氧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吸氧3~5天,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面积的扩大,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重要的。
2.2 饮食与休息护理
安置病人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5~7天。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第1~3日绝对卧床休息,翻身、进食、洗漱、排便等均由护理人员帮助料理;第4~6日可在床上活动肢体,无合并症者可在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坐在床边或椅子上;第1~2周后开始在室内走动,逐步过渡到室外行走;第3~4周可试着上下楼梯或出院。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限制或缩小梗死范围,病情稳定后渐增活动量可促进心脏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心脏功能恢复,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便秘。给予低钠、低脂、低胆固醇、无刺激、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第1周给予流质饮食,第2周改为半流质,第3周可吃软食,1个月后恢复低热量、低胆固醇普通饮食,禁烟酒。
2.3心理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对待患者热情和蔼、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稳重,操作认真熟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掌握沟通技巧,善于听取患者主诉,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入院第1周是AMI的急性期,患者痛苦大,治疗检查多,病情多变,易发生并发症,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而且恐惧心理在急症患者中较为多见。此时只将病情向家属交待,并嘱家属注意向患者保密,只要注意配合医生护士治疗就能康复,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对疼痛剧烈者,在采取吗啡等止痛的同时,主动与患者谈心,有目的地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避免精神紧张,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
2.4疼痛的护理
起病后就地停止活动,绝对卧床,注意保暖,禁忌刺激性饮料和食物;24h内给予流质饮食,减轻胃扩张;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并告知患者和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5L/min,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2.5 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溶栓后的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溶栓过程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溶栓后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应询问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血倾向。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血点,紫斑,大小便颜色和呕吐物,意识和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一旦发生应停止使用并对症处理。
2.6保持大便通畅
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摄入;无糖尿病者每天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温开水同饮;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一般在患者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以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床边使用坐便器比床上使用便盆较为舒适,可允许患者床边使用坐便器,排便时应提供隐蔽条件,如屏风遮挡。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可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
2.7自我监测指导
嘱病人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告知病人当疼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情况时,应立即联系医院或急救站,警惕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
2.8康复指导
由于心梗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慢。而且以老年人偏多,因此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可给予缓泻剂口服,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排便时,嘱其避免用力或屏气,以免引起猝死。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常识,交给患者相应的健康常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防止复发和自我保健,使患者掌握疾病的规律,有利于配合治疗,防止或减少诱发因素及并发症,尽快恢复和促进健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3体会
通过对心梗患者的护理,我体会到,只有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睡眠,使用合适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棣华,高晓婷.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1.医学信息,2010,23(10):3598.
[2]郭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1004一1005.
[3]来艳君,胡平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05—1607.
[4]周凡.5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4):553,555.
[5]白娜.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护理探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19—120.
[6]辛玉杰.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79—80.
[7]吴春艳,吴志刚,余光勇.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阴.中国医药导刊,2叭3,15(4):7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