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ngtou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1年3月 -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结果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8 例心肌梗死患者中,治愈 59 例,好转 8 例,仅有 1 例死亡,总有效率为 98.5%,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闭死,使得血流中断,导致闭死冠状灌注区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氧、缺血而造成局部坏死。在临床上,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心前区针刺样疼痛、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悸、心率加快等,若对其治疗及护理不当.严重者将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现已成为临床治疗AMI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使用導管技术以疏通患者狭窄甚至闭死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而使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改善。而对行PCI术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同时也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1年3月 -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8 例为研究对象,男 39 例,女 29 例,年龄48~76 岁,平均(65.4±6.2)岁。
  2护理方法
  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患者来院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4 小时,每四小时测体温 1次,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测一次。每 24 小时做心电图一次,并进行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心率失常现象,如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传导阻滞。能早期对症治疗,有效控制严重心率失常的发生,为抢救争取时间
  2.1.2 吸氧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吸氧3~5天,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面积的扩大,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重要的。
  2.2 饮食与休息护理
  安置病人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5~7天。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第1~3日绝对卧床休息,翻身、进食、洗漱、排便等均由护理人员帮助料理;第4~6日可在床上活动肢体,无合并症者可在床上坐起,逐渐过渡到坐在床边或椅子上;第1~2周后开始在室内走动,逐步过渡到室外行走;第3~4周可试着上下楼梯或出院。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向病人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限制或缩小梗死范围,病情稳定后渐增活动量可促进心脏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心脏功能恢复,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便秘。给予低钠、低脂、低胆固醇、无刺激、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第1周给予流质饮食,第2周改为半流质,第3周可吃软食,1个月后恢复低热量、低胆固醇普通饮食,禁烟酒。
  2.3心理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对待患者热情和蔼、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稳重,操作认真熟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掌握沟通技巧,善于听取患者主诉,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入院第1周是AMI的急性期,患者痛苦大,治疗检查多,病情多变,易发生并发症,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而且恐惧心理在急症患者中较为多见。此时只将病情向家属交待,并嘱家属注意向患者保密,只要注意配合医生护士治疗就能康复,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对疼痛剧烈者,在采取吗啡等止痛的同时,主动与患者谈心,有目的地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避免精神紧张,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
  2.4疼痛的护理
  起病后就地停止活动,绝对卧床,注意保暖,禁忌刺激性饮料和食物;24h内给予流质饮食,减轻胃扩张;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并告知患者和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5L/min,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
  2.5 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溶栓后的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溶栓过程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溶栓后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应询问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血倾向。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严密观察患者皮肤有无出血点,紫斑,大小便颜色和呕吐物,意识和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一旦发生应停止使用并对症处理。
  2.6保持大便通畅
  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摄入;无糖尿病者每天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温开水同饮;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一般在患者无腹泻的情况下常规应用缓泻剂,以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导致病情加重。床边使用坐便器比床上使用便盆较为舒适,可允许患者床边使用坐便器,排便时应提供隐蔽条件,如屏风遮挡。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可使用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
  2.7自我监测指导
  嘱病人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告知病人当疼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情况时,应立即联系医院或急救站,警惕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
  2.8康复指导
  由于心梗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慢。而且以老年人偏多,因此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可给予缓泻剂口服,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排便时,嘱其避免用力或屏气,以免引起猝死。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常识,交给患者相应的健康常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防止复发和自我保健,使患者掌握疾病的规律,有利于配合治疗,防止或减少诱发因素及并发症,尽快恢复和促进健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3体会
  通过对心梗患者的护理,我体会到,只有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睡眠,使用合适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棣华,高晓婷.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1.医学信息,2010,23(10):3598.
  [2]郭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1004一1005.
  [3]来艳君,胡平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05—1607.
  [4]周凡.5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4):553,555.
  [5]白娜.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护理探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19—120.
  [6]辛玉杰.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79—80.
  [7]吴春艳,吴志刚,余光勇.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阴.中国医药导刊,2叭3,15(4):713—71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 2013年3月至 2013 年12月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64例,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表现为焦虑、怀疑和侥幸、悲观和绝望、坦然和求生。结论 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为重点,全方位的个体化护理,可以减轻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向儿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儿童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向对照组提供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额外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儿和家长进行调查,将其对护理人员的投诉数目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护理人员的投诉数目分别为1例、8例,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满意度分别为96.0%和82.0%,两组结果差异显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其康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智力正常,思维清晰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Icu护理的水平,找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11一2013年lcu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找出护理记录及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责任心、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制观念得到加强,技术操作更为规范化、程序化。结论: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医疗纠纷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JCU;安全护理;对策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
期刊
摘要:通过对5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总结出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护理  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而致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增多,常伴随颅内压增高和脑室扩大。多年来认为手术治疗是最佳的选择,临床上目前以脑室——腹腔分流术为最常见。此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神经外科2012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与医生的密切配合,对病情认真细致的观察,针对各种症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治愈45例(占62.7%),好转7例(占10.4%),死亡18例(占26.9%)。[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呼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2例住院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呼吸音恢复至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至正常时间、胸片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心力衰竭发生
期刊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护理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时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为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本文对80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作一分析。呼吸的目的是排出二氧化碳,呼进新鲜氧气,保证气体交换过程正常进行。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严重损害,以至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现将对呼吸衰竭护理实践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眼科患者对于眼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眼科疾病和手术涉及到心灵的窗户,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失明。护理的好坏与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有很大的关系,了解眼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便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对策,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当前眼科护理的危险因素找到合适的防范措施,对于降低护理风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将根据当前常见的眼科危险因素提出几个防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对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护理。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106例,治愈率为84%,再出血15例,再出血率为15.3%,死亡5例,死亡率为16.67%,褥疮发生率为0。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加强病情观察并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