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而以沟通交流为主的对话式教学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这种教学方式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不仅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包括教师与课文内容的对话、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自我的交流。目前,对话型教学方式在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得到应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对话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生对话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要采取有效的互动式对话策略,还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对话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要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教师应当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对话氛围。
1.使学生拥有平等对话的权利
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的中心逐渐由教师转移向学生。在构建良好的课堂对话模式时,教师应当改变观念,放下教师的身份,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言论。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对话中来。
2.为学生创造自由对话的机会
教师在规划课堂时,最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话,不要随意限制学生的对话活动,应当努力创建自由、愉悦,以及民主的对话氛围。如在教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夜晚会想些什么,看到月亮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问题贴合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心里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3.开展趣味性活动
为了提升学生对课堂对话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话教学中来,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辩论赛、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
二、用评价引导学生表达,不惧“争辩”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于课文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但很少有学生愿意表达出来,要么是因为怕说错了引人耻笑,要么是怕自己的观点与老师不同,引起老师的反感。这样的局面既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对话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当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敢于表达,不惧与他人“争辩”。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运用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发言。在教授《雷雨》时,向学生提问:周朴园是否对鲁侍萍有感情?学生A认为没有感情,并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她认为,虽然周朴园会打听鲁侍萍的下落,还记得鲁侍萍的生日,但当鲁侍萍真正出现时,他却打算用钱来与鲁侍萍一刀两断,以免丑事败露。学生A说完后,笔者认为她不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说得有理有据,所以给予了正面的评价。之后,有些学生觉得A的观点过于绝对,于是笔者顺势请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B认为周朴园的感情不能说假,也不能说真,半真半假是比较合适的说法。而学生C则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还是有感情的,只是迫于无奈而放弃了。笔者设计的这个提问,其实并无绝对正确的答案,只是为了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表达过程,实际上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对话能力的过程。
三、设计适宜的话题,引导学生对话
对话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题的设置。优秀的话题设计不但能提升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1.话题的层次性
话题太浅显,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太深奥,又让学生无法理解。因此,話题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层次性。如在教授《逍遥游》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逍遥游就是指大鹏鸟南飞吗?学生否定后,再提出下面的话题:什么才是逍遥游?如何才能逍遥游?这样层层递进的话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发散思维,让他们更好地表达看法和观点。
2.话题的差异性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话题的选择上也要体现出差异性来。《一剪梅》和《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两首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设计的话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强调两首词的表现手法、所蕴含的感情,以及语言特色;第二个层次要求学生对词的内容和情感进行讨论;第三个层次的要求可以低一些,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更喜欢哪一首词,并说出理由。
3.话题要贴近生活
教师可以选用贴近生活的话题来进行对话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以及自然。《我与地坛》所阐述的是与生命有关的话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设置“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或“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这样的话题。这类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能引起学生的表达欲,对于对话教学的开展很有效果。
对话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思考与对话的能力。该方法的提出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大事件,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关的理论日益成熟,许多高中教师正在探索如何将这种教学方式付诸实践。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高中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行动研究 ”(编号2015JK11-L159)、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编号16272385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224400)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要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教师应当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对话氛围。
1.使学生拥有平等对话的权利
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的中心逐渐由教师转移向学生。在构建良好的课堂对话模式时,教师应当改变观念,放下教师的身份,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言论。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对话中来。
2.为学生创造自由对话的机会
教师在规划课堂时,最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话,不要随意限制学生的对话活动,应当努力创建自由、愉悦,以及民主的对话氛围。如在教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夜晚会想些什么,看到月亮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问题贴合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心里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3.开展趣味性活动
为了提升学生对课堂对话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话教学中来,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辩论赛、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
二、用评价引导学生表达,不惧“争辩”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于课文内容有着自己的理解,但很少有学生愿意表达出来,要么是因为怕说错了引人耻笑,要么是怕自己的观点与老师不同,引起老师的反感。这样的局面既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对话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当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敢于表达,不惧与他人“争辩”。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运用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发言。在教授《雷雨》时,向学生提问:周朴园是否对鲁侍萍有感情?学生A认为没有感情,并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她认为,虽然周朴园会打听鲁侍萍的下落,还记得鲁侍萍的生日,但当鲁侍萍真正出现时,他却打算用钱来与鲁侍萍一刀两断,以免丑事败露。学生A说完后,笔者认为她不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说得有理有据,所以给予了正面的评价。之后,有些学生觉得A的观点过于绝对,于是笔者顺势请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B认为周朴园的感情不能说假,也不能说真,半真半假是比较合适的说法。而学生C则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还是有感情的,只是迫于无奈而放弃了。笔者设计的这个提问,其实并无绝对正确的答案,只是为了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表达过程,实际上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对话能力的过程。
三、设计适宜的话题,引导学生对话
对话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话题的设置。优秀的话题设计不但能提升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1.话题的层次性
话题太浅显,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太深奥,又让学生无法理解。因此,話题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层次性。如在教授《逍遥游》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逍遥游就是指大鹏鸟南飞吗?学生否定后,再提出下面的话题:什么才是逍遥游?如何才能逍遥游?这样层层递进的话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发散思维,让他们更好地表达看法和观点。
2.话题的差异性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话题的选择上也要体现出差异性来。《一剪梅》和《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两首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设计的话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强调两首词的表现手法、所蕴含的感情,以及语言特色;第二个层次要求学生对词的内容和情感进行讨论;第三个层次的要求可以低一些,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更喜欢哪一首词,并说出理由。
3.话题要贴近生活
教师可以选用贴近生活的话题来进行对话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以及自然。《我与地坛》所阐述的是与生命有关的话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设置“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或“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这样的话题。这类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能引起学生的表达欲,对于对话教学的开展很有效果。
对话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思考与对话的能力。该方法的提出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大事件,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关的理论日益成熟,许多高中教师正在探索如何将这种教学方式付诸实践。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高中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行动研究 ”(编号2015JK11-L159)、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师生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编号16272385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2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