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
『 悦读推荐 』
引导,是一项能够有效调动一群人的积极性、促进高质量合作的能力,它已经成为当今经理人、团队领导、部门经理、教育培训工作者的一项核心能力。也是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团队决策力的重要方法。《引导》提供了团队引导的核心技能和过程工具,适用于组织内外部的引导者在工作场所、团队会议、甚至任何需要调动大家群策群力的场合。
作者:[美] 英格里德·本斯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定价:46.00元
【 名家点评 】
引导者必须专注于团队互动的过程,而这点对于习惯于只要“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近,我在帮助企业开展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惑——就是我的身份以及角色认知问题。我不希望他们叫我“老师”,也不希望客户把这种有关组织能力建设的服务称之为“培训”。因为我知道,传统的培训以及传统授课的教学方式,仅仅能够做到“知识的传递”,而无法形成组织能力的有效提升。直到我看到这本书——《引导——团队群策群力》,我马上意识到——“引导者”——就是我的角色!
在这本书看来,所谓“引导”就是要提高团队(或团体)的整体效率和能力。而“引导者”(Facilitator)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不参与内容的讨论,也不去评判和影响管理工作的结果。“引导者”聚焦在管理如何开得最有效,他(或她)不向参加者提供他个人的想法,而是向大家提供系统的、结构化的会谈和沟通过程以及工具;“引导者”不会去赞同某个观点,而是要确保每位参与者的心声能够被其他人听到;引导者不对管理工作结果作决策或者发号(或团体)的整施令,而是支持参与者厘清自己的努力目标并制定出自己相应的行动计划。
因此,在我看来,引导是一种领导力风格,而无须大权在握。“引导者”的工作就是促使他人承担责任(主动担当)。比如:你的下属来找你,说有个问题困扰他,你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和做法,而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他们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一步步引导他们交流和互动,同时鼓励他们找到答案。
在我看来,引导者的角色有点类似于裁判和教练,他不是上场的球员,他的工作就是观察大家的互动,而不是参与其中。引导者的工作就是控制过程,引发互动与总结。总之,引导者就是要促使参与者自己确定目标并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其实《引导》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还不是给了我一个所谓的“角色定位”,它还讲清了“引导者”对于组织能力建设的一种特殊的价值,而这种价值是传统企业的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师无法给予的。
在这本书看来,引导者对于团队而言,有以下贡献——
1、协助团队明确总体目标,并制定出具体细分目标;
2、协助团队成员厘清自己的需要,并制定行动计划去满足这些需要;
3、为团队提供决策流程,帮助团队节约时间,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4、确保团队的讨论高效,不偏离主题;
5、协助团队对讨论做准确记录;
6、帮助团队掌握会谈过程和工具,使大家协作更加高效。
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每位成员往往会对相同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这往往也是基于大家有不同的前提假设,引导者的作用就是让大家支持性角色。把各自的假设呈现出来,彼此核对,有利于达成共识。具体说来,引导者可以——
1、 支持团队成员评估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新的团队沟通技能;
2、 促进团队共识,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被考虑到;
3、 支持团队,管理好团队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能力;
4、 给团队提供必要的反馈,帮助团队做出适当的调整;
5、 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辅导团队解决冲突;帮助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
6、 帮助团队有效地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
7、 创造和维护一种积极、正向的氛围,促进团队成员之间更有力的协作,实现团队目标;
8、 引导大家分担责任,激发团队中每个人的领导力;
9、 培养团队成员的引导技能。
总之,引导者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高团队的合作效能。
也正是因此,引导者应拥有这样的信念——
引导者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就是说,集体的智慧要强于单个个体。引导者是团队中的催化剂,引发大家的积极投入和参与。
引导者必须坚定地相信:每个人都是聪明、智慧的,有能力且有意愿想把事情做好;集体可以比个人做出更好的决策;每个人的想法都有相同的价值,不论他们的职位高低;引导者相信人们对自己参与制定的计划更有承担的意愿;相信参加者会对所做出的决定承担责任;如果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流程,人们是能够解决彼此之间冲突和矛盾的;团队的互动过程,如果设计得合理,一定可以得到成果。
以往我们一提到领导,就会想到在会议桌边那个最重要的人,而引导者会把参加者放在第一位。在引导者眼里,参加者最重要,他们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做出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并为收获成果负责。引导者要做的就是为大家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合适的会谈方法和工具;从另一个角度讲,团队引导就是把责任从团队领导者那里分散到团队成员身上去,从管理层分散到员工层。
因此,我们可以把引导者看作管理“过程”的人,而参与者则是负责“内容”的人。
关注“过程”就是要有把握“过程”并让“过程”产生“价值”的方法和工具,而这恰恰是《引导》这本书的另一个价值所在。
其实在引导者的工具箱里,有大量结构化的过程性工具供大家使用。当你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和工具的时候,团队的总体效能就能够被提升。
作为一个团队引导者,需要掌握很多核心技能与方法,在这里方法主要是指过程性工具。比如,如何保持中立?如何给予和接收反馈?如何积极聆听?如何检测对方想法背后的假设?如何提问?如何收集大家的想法?如何复述?如何整合大家的观点?如何确保大家的讨论不偏离主题?如何归纳总结大家的想法?
总之,引导者必须专注于团队互动的过程,而这点对于习惯于只要“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结果”还是“过程”这两个方面上,而是在于我们的管理者如何看待企业?如果你仅仅把企业看成挣钱的工具,那么关注团队互动的过程的所谓“引导者”也不会有什么用武之地;但如果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成就自我、组织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修炼场,那么关注组织的成长与组织的能力建设就成了“必须的”,所谓“引导者”的价值也必定体现在这个“过程”中。
『 点评人简介 』
傅强:
智囊传媒总裁,《新智囊》杂志、《智囊悦读》杂志、中国管理传播网出品人和总编辑,传媒与管理咨询专家。2006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评为2005年具有影响力 中国管理咨询专家500名。机械工业出版社经管领域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特聘导师。
『 悦读推荐 』
引导,是一项能够有效调动一群人的积极性、促进高质量合作的能力,它已经成为当今经理人、团队领导、部门经理、教育培训工作者的一项核心能力。也是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团队决策力的重要方法。《引导》提供了团队引导的核心技能和过程工具,适用于组织内外部的引导者在工作场所、团队会议、甚至任何需要调动大家群策群力的场合。
作者:[美] 英格里德·本斯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定价:46.00元
【 名家点评 】
引导者必须专注于团队互动的过程,而这点对于习惯于只要“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近,我在帮助企业开展组织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惑——就是我的身份以及角色认知问题。我不希望他们叫我“老师”,也不希望客户把这种有关组织能力建设的服务称之为“培训”。因为我知道,传统的培训以及传统授课的教学方式,仅仅能够做到“知识的传递”,而无法形成组织能力的有效提升。直到我看到这本书——《引导——团队群策群力》,我马上意识到——“引导者”——就是我的角色!
在这本书看来,所谓“引导”就是要提高团队(或团体)的整体效率和能力。而“引导者”(Facilitator)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不参与内容的讨论,也不去评判和影响管理工作的结果。“引导者”聚焦在管理如何开得最有效,他(或她)不向参加者提供他个人的想法,而是向大家提供系统的、结构化的会谈和沟通过程以及工具;“引导者”不会去赞同某个观点,而是要确保每位参与者的心声能够被其他人听到;引导者不对管理工作结果作决策或者发号(或团体)的整施令,而是支持参与者厘清自己的努力目标并制定出自己相应的行动计划。
因此,在我看来,引导是一种领导力风格,而无须大权在握。“引导者”的工作就是促使他人承担责任(主动担当)。比如:你的下属来找你,说有个问题困扰他,你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和做法,而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他们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一步步引导他们交流和互动,同时鼓励他们找到答案。
在我看来,引导者的角色有点类似于裁判和教练,他不是上场的球员,他的工作就是观察大家的互动,而不是参与其中。引导者的工作就是控制过程,引发互动与总结。总之,引导者就是要促使参与者自己确定目标并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其实《引导》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还不是给了我一个所谓的“角色定位”,它还讲清了“引导者”对于组织能力建设的一种特殊的价值,而这种价值是传统企业的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师无法给予的。
在这本书看来,引导者对于团队而言,有以下贡献——
1、协助团队明确总体目标,并制定出具体细分目标;
2、协助团队成员厘清自己的需要,并制定行动计划去满足这些需要;
3、为团队提供决策流程,帮助团队节约时间,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4、确保团队的讨论高效,不偏离主题;
5、协助团队对讨论做准确记录;
6、帮助团队掌握会谈过程和工具,使大家协作更加高效。
在这一过程中,团队每位成员往往会对相同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这往往也是基于大家有不同的前提假设,引导者的作用就是让大家支持性角色。把各自的假设呈现出来,彼此核对,有利于达成共识。具体说来,引导者可以——
1、 支持团队成员评估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新的团队沟通技能;
2、 促进团队共识,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被考虑到;
3、 支持团队,管理好团队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能力;
4、 给团队提供必要的反馈,帮助团队做出适当的调整;
5、 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辅导团队解决冲突;帮助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
6、 帮助团队有效地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
7、 创造和维护一种积极、正向的氛围,促进团队成员之间更有力的协作,实现团队目标;
8、 引导大家分担责任,激发团队中每个人的领导力;
9、 培养团队成员的引导技能。
总之,引导者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高团队的合作效能。
也正是因此,引导者应拥有这样的信念——
引导者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就是说,集体的智慧要强于单个个体。引导者是团队中的催化剂,引发大家的积极投入和参与。
引导者必须坚定地相信:每个人都是聪明、智慧的,有能力且有意愿想把事情做好;集体可以比个人做出更好的决策;每个人的想法都有相同的价值,不论他们的职位高低;引导者相信人们对自己参与制定的计划更有承担的意愿;相信参加者会对所做出的决定承担责任;如果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流程,人们是能够解决彼此之间冲突和矛盾的;团队的互动过程,如果设计得合理,一定可以得到成果。
以往我们一提到领导,就会想到在会议桌边那个最重要的人,而引导者会把参加者放在第一位。在引导者眼里,参加者最重要,他们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做出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并为收获成果负责。引导者要做的就是为大家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合适的会谈方法和工具;从另一个角度讲,团队引导就是把责任从团队领导者那里分散到团队成员身上去,从管理层分散到员工层。
因此,我们可以把引导者看作管理“过程”的人,而参与者则是负责“内容”的人。
关注“过程”就是要有把握“过程”并让“过程”产生“价值”的方法和工具,而这恰恰是《引导》这本书的另一个价值所在。
其实在引导者的工具箱里,有大量结构化的过程性工具供大家使用。当你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和工具的时候,团队的总体效能就能够被提升。
作为一个团队引导者,需要掌握很多核心技能与方法,在这里方法主要是指过程性工具。比如,如何保持中立?如何给予和接收反馈?如何积极聆听?如何检测对方想法背后的假设?如何提问?如何收集大家的想法?如何复述?如何整合大家的观点?如何确保大家的讨论不偏离主题?如何归纳总结大家的想法?
总之,引导者必须专注于团队互动的过程,而这点对于习惯于只要“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结果”还是“过程”这两个方面上,而是在于我们的管理者如何看待企业?如果你仅仅把企业看成挣钱的工具,那么关注团队互动的过程的所谓“引导者”也不会有什么用武之地;但如果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成就自我、组织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修炼场,那么关注组织的成长与组织的能力建设就成了“必须的”,所谓“引导者”的价值也必定体现在这个“过程”中。
『 点评人简介 』
傅强:
智囊传媒总裁,《新智囊》杂志、《智囊悦读》杂志、中国管理传播网出品人和总编辑,传媒与管理咨询专家。2006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评为2005年具有影响力 中国管理咨询专家500名。机械工业出版社经管领域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特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