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与融合:中国近代特殊教育实践的制度化

来源 :教育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特殊教育从欧美移植到国内,面临着与中国国情进行调适和融合的问题。中国特殊教育实践始于19世纪30年代,也标志着其制度化、规范化和中国化的艰难发展历程由此开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中国特殊教育实践的制度化框架在20世纪中期已初步形成。在与国情的调适和融合方面,近代特殊教育微观实践层面的融合较之于宏观政策层面的调适过程更为缓慢,但也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有机融合。
其他文献
外国语学社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我党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外国语学校,实行外语教育和马列主义教育、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探索新型的半工半读的学习方
教育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是新时代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前提。梳理近代以来不同时代使命下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变迁,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当下的问题。
俞樾任河南学政期间,因科场命题“割裂经义”而遭御史曹登庸参劾,受到革职处罚。当代诸多文献认为,俞樾命拟的试题为“君夫人阳货欲”“王速出令反”与“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
元丰改制后宋代中央学官迁转可分为两个层级,正、录、谕、博士为一层级,此层级学官主要在学官内部迁转,并形成了固定的迁转模式。说明此层级学官经历教学实践历练,职业化强。
20世纪初,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乡村教育危机,美国教育专家和州政府提出了关闭乡村单间学校、建立合并学校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遭到乡民的质疑和抵制,原因是它与乡镇自治和乡村
西贝利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古典教育家。本文基于西贝利斯本人关于古典教育的论述,并结合相关学者关于西贝利斯古典教育思想的考察,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对其在古典教育方面的贡
叶圣陶之子叶至善向以编辑出版家、科普作家名世,而在中小学教材编写方面所取得的实绩鲜为人知。事实上,叶至善早年曾编写过《普益国语课本》、供台湾省使用的《国语教本》、
自1996年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打交道”以来,春秋已易二十五轮。有如诗圣杜工部《历历》诗所云:“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人教社教育编辑室的编辑人员对我学术研究的支
今年12月1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想起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心中总是感到十分亲切,并且充满感恩之情。我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有缘。1957年6月
吴玉章是中国新型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他在优化东西方“养成”育人思想基础上,创建的“思想自觉”治学理念、“养成自治”办学方法和“随时代前进”办学指针等,是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