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受到了技术进步与社会进步的挑战。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必须科学创新,积极拓展公益性服务新途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挑战;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4— 0072— 02
为应对新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这就对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面对新时期的社会变化,公共图书馆如何坚持和实现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值得认真思考。
一、公益性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根本属性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在接受图书馆的服务上是平等的。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及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单位属性决定了公益性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根本属性。
(一)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理论依据
“公共图书馆是根据国家法律建立的,是受地方税收与自愿捐赠支持的,是被当作公共信念管理的,每一位维护这个城市的市民都有平等地享有它的流通与服务的权利。”②这是1876年美国芝加哥图书馆馆长普勒为公共图书馆下的定义,这个定义被社会各界广泛地接受,并且在这个定义中所展现的“平等”原则,已经成为被大众和图书馆工作者普遍接受的公益服务准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1949年、1972年和1994年先后颁布了3个版本的《公共图书馆宣言》,虽然每次颁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与变动,但1949年版本就已提出的“必须立法保障平等免费对所有人服务”的精神和原则一直保持,并且在1972年版本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更明确表述“公共图书馆完全由公家经费支付,不许向读者收费”,1994年版本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在《拨款、立法和网络》部分中强调“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免费服务,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③。《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所坚持的公共图书馆公益性免费服务的条款成为各国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也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人人都有读书权利,社会有义务保证每个人都享有看书的机会。公共图书馆应该负责提供公益性服务。”④从《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教育的、文化的和传播信息的组织与机构,所有的费用都应该完全由国家支付和保障,而不可以向服务的对象收取直接费用。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福利设施,是一种公益性的公共事业。
(二)公益性服务是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宪法关于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事业的规定,国家投资兴办各级公共公共图书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场所、各项经费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属于财政拨款。这就决定了全额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公共图书馆体系的社会功能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而社会公众是公共图书馆平等的受益主体。
在我国,国家把公共图书馆从单位性质上定性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这种定性决定了公共图书馆不能作为营利机构,只能贯彻国家意图,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知识与信息的需求,从而提高公众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与为之服务的对象之间应该是无偿服务关系,履行职能的手段也必然是公益性的。
二、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务面临的挑战
社会进步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辟了新的服务空间,但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实现也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新技术变革的挑战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推动着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前进,例如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一卡通技术的应用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图书馆服务在时间、空间以及方式上的限制,为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更好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新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软件升级速度加快与硬件设备更新周期缩短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挑战。软件与硬件的更新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培训、维护等成本费用都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虽然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我国经济实力还没有达到优先发展与投资于文化事业的水平,因此,必然会给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图书馆带来两难的境地:自身实力与财政支付的费用难以紧跟技术的进步,但稍微的滞后,就有可能遭到服务对象的指责甚至抛弃。
(二)社会服务的挑战
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知识的重要性也体现的愈加充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公共图书馆的有限的服务场所、固定的服务时间和缺乏职业化的服务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公益性服务的实现,而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为观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知识获取途径,这样分化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特别是能够掌握新技术的年轻一代,从而缩减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辐射面。
科学技术的进步把人类带进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改变了公众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公众的阅读习惯。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通过实行双休日、增加公共假期等方式增加了公众的休闲时间,但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1999年的60.1%持续下降到2007年的34.7%,①这说明了阅读作为公众休闲方式的比重大幅度下滑,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在冲击着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
三、科学创新,积极拓展公益性服务新途径。
在新形势下,面对挑战,公共图书馆应积极的利用经济发展,国家对文化事业支持的有利契机,科学创新,用品牌服务、延伸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展公益性服务的新途径,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标。
(一)以品牌服务提升公益性服务的质量
打造自身品牌是当今企业界十分推崇的一种竞争行为,品牌蕴涵的无形价值已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的重要资源。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图书馆必须改变图书馆是带有国家福利性质的事业机构,它的服务具有公益性的传统观念,引进服务业的观念和做法,积极参与社会或市场竞争,打造自身的品牌服务。
所谓的品牌服务就是在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其他图书馆所没有的某一特色服务,而这种特色服务构成了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差别优势。品牌在当今时代意味着品位与身份的与众不同,所以品牌服务的优势在于能够具有身份识别的能力,作为文化形态象征性存在的图书馆一旦形成某种被公众心理认可的品牌,服务对象在走进图书馆接受服务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图书馆只要在资源、服务上形成特色,就有可能创出品牌吸引读者。如近几年天津图书馆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的拥有了自己相对固定的服务群体,并且在天津图书馆周围几所高校的师生中,获得一种认可:环境、服务与身份的潜意识象征。还有诸如:佛山市图书馆十年来的公益讲座,已经成为佛山市图书馆的知名品牌服务。这些形式各异的的公益性服务,就是是吸引读者的品牌特色服务,也是在传统服务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服务。
(二)以延伸服务扩展公益性服务的空间
延伸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公共图书馆面临着购书经费的短缺与书刊价格的持续上涨的困境,逐渐呈现“虚脱”的状态,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延伸服务也是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必然应对措施。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张了信息选择的范围与途径。打破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最大的文献集散地和资料收藏中心的优势地位,使之仅仅成为网络上的一个有效节点。面对这种挑战,只有开展延伸服务,公共图书馆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国家陆续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大大提升了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及服务能力,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与有效的途径。
延伸服务既是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也是公共图书馆人的一次新觉醒。把图书馆办在公众身边,让图书馆在社会公众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是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公共图书馆应该解放思想,推陈出新,围绕着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空间等方面大力开展延伸服务,积极探索延伸服务的新方法、新路子,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满足新形势下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以个性化服务丰富公益性服务的内涵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按照每个读者需求提供特定的服务,即图书馆在与读者交互过程中,根据读者提出的要求,主动向读者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具有针对性、方便性、高效性、智能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内容。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是针对不同的读者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二是按服务对象的特点来组织信息,创建个性化信息服务环境。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可以看出:用户的兴趣、习惯、学科特点是个性化服务的起点,先进的技术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手段,针对性、主动性是个性化服务的主要特点。图书馆要真正实践个性化服务,必须在理念方面实现根本性的改变:一是要树立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的全新服务理念,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二是打破传统服务模式,变传统的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例如,开展特色讲座、电子资源的检索、网上参考咨询等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对象的信息利用能力,丰富服务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②。这是党中央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新的形势下要团结挑战,科学创新,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长菊.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程小澜.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在传播先进文化中的新拓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03).
〔3〕常春秀.个性化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理念〔J〕.河北科技图苑,2007,(01).
〔4〕曲晓玮.守旧与创新——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3,(04).
〔5〕李淑英.图书馆服务创新浅议〔J〕.图书馆学刊,2006,(02).
〔责任编辑:李允光〕
注:
①叶志坚:《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福建日报》,2009年2月10日。
②周心慧:《对图书馆公益性与有偿服务的思考》,《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年第1期。
③赵 龙:《公共图书馆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0月下。
④周兴伟:《浅谈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务》,《中国教育创新》,2008年第8期。
①马惠娣、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②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求是》,2007年4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挑战;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4— 0072— 02
为应对新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这就对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面对新时期的社会变化,公共图书馆如何坚持和实现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值得认真思考。
一、公益性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根本属性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在接受图书馆的服务上是平等的。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及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单位属性决定了公益性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根本属性。
(一)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理论依据
“公共图书馆是根据国家法律建立的,是受地方税收与自愿捐赠支持的,是被当作公共信念管理的,每一位维护这个城市的市民都有平等地享有它的流通与服务的权利。”②这是1876年美国芝加哥图书馆馆长普勒为公共图书馆下的定义,这个定义被社会各界广泛地接受,并且在这个定义中所展现的“平等”原则,已经成为被大众和图书馆工作者普遍接受的公益服务准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1949年、1972年和1994年先后颁布了3个版本的《公共图书馆宣言》,虽然每次颁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与变动,但1949年版本就已提出的“必须立法保障平等免费对所有人服务”的精神和原则一直保持,并且在1972年版本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更明确表述“公共图书馆完全由公家经费支付,不许向读者收费”,1994年版本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在《拨款、立法和网络》部分中强调“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免费服务,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③。《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所坚持的公共图书馆公益性免费服务的条款成为各国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也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
“人人都有读书权利,社会有义务保证每个人都享有看书的机会。公共图书馆应该负责提供公益性服务。”④从《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教育的、文化的和传播信息的组织与机构,所有的费用都应该完全由国家支付和保障,而不可以向服务的对象收取直接费用。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福利设施,是一种公益性的公共事业。
(二)公益性服务是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宪法关于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事业的规定,国家投资兴办各级公共公共图书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场所、各项经费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属于财政拨款。这就决定了全额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公共图书馆体系的社会功能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而社会公众是公共图书馆平等的受益主体。
在我国,国家把公共图书馆从单位性质上定性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这种定性决定了公共图书馆不能作为营利机构,只能贯彻国家意图,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知识与信息的需求,从而提高公众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与为之服务的对象之间应该是无偿服务关系,履行职能的手段也必然是公益性的。
二、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务面临的挑战
社会进步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辟了新的服务空间,但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实现也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新技术变革的挑战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推动着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前进,例如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一卡通技术的应用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图书馆服务在时间、空间以及方式上的限制,为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更好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新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软件升级速度加快与硬件设备更新周期缩短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挑战。软件与硬件的更新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培训、维护等成本费用都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虽然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但我国经济实力还没有达到优先发展与投资于文化事业的水平,因此,必然会给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图书馆带来两难的境地:自身实力与财政支付的费用难以紧跟技术的进步,但稍微的滞后,就有可能遭到服务对象的指责甚至抛弃。
(二)社会服务的挑战
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知识的重要性也体现的愈加充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公共图书馆的有限的服务场所、固定的服务时间和缺乏职业化的服务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公益性服务的实现,而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为观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知识获取途径,这样分化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特别是能够掌握新技术的年轻一代,从而缩减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辐射面。
科学技术的进步把人类带进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改变了公众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公众的阅读习惯。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通过实行双休日、增加公共假期等方式增加了公众的休闲时间,但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1999年的60.1%持续下降到2007年的34.7%,①这说明了阅读作为公众休闲方式的比重大幅度下滑,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在冲击着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
三、科学创新,积极拓展公益性服务新途径。
在新形势下,面对挑战,公共图书馆应积极的利用经济发展,国家对文化事业支持的有利契机,科学创新,用品牌服务、延伸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展公益性服务的新途径,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标。
(一)以品牌服务提升公益性服务的质量
打造自身品牌是当今企业界十分推崇的一种竞争行为,品牌蕴涵的无形价值已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的重要资源。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图书馆必须改变图书馆是带有国家福利性质的事业机构,它的服务具有公益性的传统观念,引进服务业的观念和做法,积极参与社会或市场竞争,打造自身的品牌服务。
所谓的品牌服务就是在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其他图书馆所没有的某一特色服务,而这种特色服务构成了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差别优势。品牌在当今时代意味着品位与身份的与众不同,所以品牌服务的优势在于能够具有身份识别的能力,作为文化形态象征性存在的图书馆一旦形成某种被公众心理认可的品牌,服务对象在走进图书馆接受服务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图书馆只要在资源、服务上形成特色,就有可能创出品牌吸引读者。如近几年天津图书馆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的拥有了自己相对固定的服务群体,并且在天津图书馆周围几所高校的师生中,获得一种认可:环境、服务与身份的潜意识象征。还有诸如:佛山市图书馆十年来的公益讲座,已经成为佛山市图书馆的知名品牌服务。这些形式各异的的公益性服务,就是是吸引读者的品牌特色服务,也是在传统服务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服务。
(二)以延伸服务扩展公益性服务的空间
延伸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公共图书馆面临着购书经费的短缺与书刊价格的持续上涨的困境,逐渐呈现“虚脱”的状态,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延伸服务也是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必然应对措施。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张了信息选择的范围与途径。打破了公共图书馆作为最大的文献集散地和资料收藏中心的优势地位,使之仅仅成为网络上的一个有效节点。面对这种挑战,只有开展延伸服务,公共图书馆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国家陆续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大大提升了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及服务能力,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与有效的途径。
延伸服务既是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也是公共图书馆人的一次新觉醒。把图书馆办在公众身边,让图书馆在社会公众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是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公共图书馆应该解放思想,推陈出新,围绕着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空间等方面大力开展延伸服务,积极探索延伸服务的新方法、新路子,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满足新形势下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以个性化服务丰富公益性服务的内涵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按照每个读者需求提供特定的服务,即图书馆在与读者交互过程中,根据读者提出的要求,主动向读者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具有针对性、方便性、高效性、智能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内容。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是针对不同的读者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二是按服务对象的特点来组织信息,创建个性化信息服务环境。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可以看出:用户的兴趣、习惯、学科特点是个性化服务的起点,先进的技术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手段,针对性、主动性是个性化服务的主要特点。图书馆要真正实践个性化服务,必须在理念方面实现根本性的改变:一是要树立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的全新服务理念,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开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二是打破传统服务模式,变传统的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例如,开展特色讲座、电子资源的检索、网上参考咨询等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对象的信息利用能力,丰富服务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②。这是党中央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新的形势下要团结挑战,科学创新,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长菊.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程小澜.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在传播先进文化中的新拓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03).
〔3〕常春秀.个性化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理念〔J〕.河北科技图苑,2007,(01).
〔4〕曲晓玮.守旧与创新——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3,(04).
〔5〕李淑英.图书馆服务创新浅议〔J〕.图书馆学刊,2006,(02).
〔责任编辑:李允光〕
注:
①叶志坚:《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福建日报》,2009年2月10日。
②周心慧:《对图书馆公益性与有偿服务的思考》,《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年第1期。
③赵 龙:《公共图书馆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0月下。
④周兴伟:《浅谈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务》,《中国教育创新》,2008年第8期。
①马惠娣、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②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求是》,200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