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啶和阿司咪唑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中的双盲对比研究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氯雷他啶和阿司咪唑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引起中~重度瘙痒及皮损的效果和安全性。该研究采用随机、平行设组、双盲、多中心研究方法,6个中心110病人参加。物理性荨麻疹、遗传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或药物过敏的病人,以及在14天内服用皮质类固醇或72小时内用过抗组胺药(在4周内用过阿司咪唑)者不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就诊时的症状及持续的时间,并以此为基线,对其严重程度打分。

其他文献
曾有作者报道1例服特比萘芬后发生了Stevens-Johnson综合征。现报道2例患者口服特比萘芬后发生典型的多形红斑。
期刊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疾病,在人群中约占2%左右。在糜烂、萎缩型病人中可有烧灼或疼痛感,其病程较长,目前的治疗仍以皮质类固醇为主,作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比较了丙酸氯倍他索和丙酮缩去炎松软膏对其治疗的效果。
期刊
良性皮肤结节性多动脉炎(BCPAN)是一种少见病,主要累及皮肤、肌肉和关节的小血管和中等大小血管。该病呈良性、慢性和复发的过程,即使在长期随访中也无高血压或器官功能障碍的证据。文献中已报告100余例,但大多数为成人。有些作者怀疑是否存在此型血管炎。该文报告1980~1991年间所见到的10例10岁以下儿童BCPAN,以末梢坏疽和自动断离为其显著的临床特征,均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作者进行了前瞻性随访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中真菌是常见条件致病菌,其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粗球孢子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近来还报告一些不常见的致病真菌,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己酮可可碱有减低血液粘滞度、抗凝、促纤溶、扩血管、免疫抑制及抗纤维化的作用,近来已用于治疗皮肤脉管性疾病、血管炎、皮肤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皮肤肿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及代谢性皮肤病等,有较好疗效。
腱黄瘤和结节性黄瘤常合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而正常脂质的黄瘤病仅见于几种罕见的情况,但该文报告的1例并不符合已知的正常脂质黄瘤病的原因。患者女,20岁。主诉指、腕、肘和踝部周围多发性无痛性肿胀2年。
期刊
作者曾报告Benzoxazinorifamycin(KRM-1648)在治疗小鼠麻风菌感染的疗效比利福平(RFP)强的多。本研究中对KRM-1648与氨苯砜(DDS)、氯苯吩嗪(B663)合用在裸鼠中抗麻风菌感染的活性进行了评价。
期刊
Heath等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一个阴险的存活策略:当HIV结合到淋巴样组织生发中心的滤泡树突状细胞(FDCs)时,即使有中和抗体存在,仍具有对CD4+T细胞的高度感染性。
期刊
在瑞典于默奥地区的4个年龄组(19、21、23和25岁)女性队列人群中应用培养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流行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应用问卷对与沙眼衣原体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共调查611例女性,调查参加率为75%。
最近,对采用液氮治疗角化性皮损的一位皮肤科医师进行了一次调查,得知液氮治疗操作过程如下:从治疗柜中取出一个盛有液氮(LN2)的小罐,将一支顶端附有棉花的皮肤涂药器浸入液氮中,然后快速涂于皮损表面;用同一液氮和同一棉花涂药器反复涂抹几次,直至皮损冻死;将盖子盖好小罐,放回治疗柜中,让其内装液氮继续给后来的患者治疗使用。下午下班时,弃掉小罐内液氮并清洗小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