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关联点组合古诗教学r——以统编版语文高年级古诗教学为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走进古诗,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笔者尝试在古诗教学时,找准异同关联点、特殊关联点来组合古诗教学,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习惯,尽可能板块化教学,组合两首或两首以上课内的古诗进行教学,增加课堂学习密度;或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将课内外古诗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大量的古诗,了解更多优秀的诗作,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素养.
其他文献
班级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班级“软文化”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最能体现出一个班级的个性和整体学习的环境.学生浸润在优秀的班级文化中,自然而然会对学习产生渴望,生成深度学习.本文基于教学经验,具体分析班级“软文化”中的精神、制度、物质及团队四个方面的“文化”建设,为学生深度学习英语提供一方沃土.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是一节概念认识课,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和构建概念本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三次折一折的活动,理解分数的概念.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树立单元统整意识.在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为指引,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单元整合,将语文要素细化在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里.
负数来源于生活,同时具有构造特征.通过层层递进的三个板块,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受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在数轴模型中感受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有理数的有序性以及数的分类,在运算推理中感受负数能进行更多的运算、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对负数的本质认识,感受负数的价值,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深度教学是触及知识内核和走进思维深处的教学.针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页“认识面积”中的探究性问题“3×4,2×5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孰大孰小”,学生用重叠法比较一次,发现无法解决问题.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深度讨论,引发一场用升级版重叠法比较面积大小的“头脑风暴”.结果表明,我们不仅找到了“剪裁+两次重叠”与“画线+两次重叠”两种解决办法,还借助乘法分配律和图形操作关系式揭示了“多次重叠”背后的数学原理,进而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深化了对面积本质的理解,促使学生思维走向深处.
新冠疫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打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常态,疫情后的课堂教学若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编排顺序教学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本文基于实际问题,从单元整体学习的角度,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确定学生的实际学习起点,明晰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以核心问题引领进行单元重组的实践研究.
本文基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基于小组合作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进行了深度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它的有效组织和顺利开展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实践中发现,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组织和有效运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基于小组合作的深度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全面推进基于小组合作的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素养导向的教学本质上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这一领域的知识以外,还应有其独具的路径和视角、方法和思维策略、经历和体验,甚至是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等,以此不断完善学生的生命世界,丰富学生的学习人生,满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能力.唯有如此,学科教学才能将“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成为“通过知识获得的教育”.
预习与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共同构成完整的学习闭环.作为前置性学习,有效的预习对学生思维的生长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教师通过目标切实、训练扎实和要点准实的适性、适时、适域的预习指导,把学习的第一经验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学习走向能力的养成,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的预习指导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方面至关重要.
习作指导课,要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习写作,提升写作素养,备课时设计精准的习作指导方案,上课时实施精准的习作过程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习作指导课的效益,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