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出色,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我们的梦想。
关键词:阅读;氛围;兴趣;笔记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可是班级中一些孩子对阅读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毫无情趣,这使课外阅读成为教学的软肋。作为语文教师又身兼班主任的我,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一开始,大多数学生能很快进入阅读状态,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怎样才能引导孩子、诱惑孩子无所顾忌地拿起一本书?我冥思苦想,后来,我发现,其它学生看了课外书后经常爱把其中精彩的情节讲给这些不爱看书的同学听,而他们又听的非常入迷。看到这儿,我突然醒悟,这一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只是没有激发出来而已。于是,在有一段时间里,我会经常静静地拿着一本书坐在教室里,课间也不离开。大概两三天之后,终于有鱼儿上钩:老师,你在看什么书?这时,我便挑出书里最有趣的情节娓娓道来。讲到精彩处,煞是无奈地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学生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很想知道,央求我告诉他们,我不说,只告诉他,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作者是谁?你们自己去找。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就有学生找到了故事的结局并来与我交流。这时,我借着这个机会,叫查了书的同学把故事讲完,并且在班里高度赞扬那些同学。渐渐地,班上自觉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
班级的图书角就是孩子们梦开始的地方。这里的好书,还定期更换,以拓宽视野,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班上同学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阅读兴趣更浓,读书自觉性也更高。早上的七点半到七点五十,下午的两点半到三点之间,就是孩子们汲取知识和营养的时候,他们或趴在桌子上静静地看书,或是两三人一起在交流体会,或是在图书角挑选自己中意的书。经常上课铃响了,他们还依依不舍。当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我就开展各种活动来展示学生读书的成果。如:讲名人与书的故事,自己与书的故事,让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写读书体会,交流读书笔记,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书香气息中。
二、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同时它还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育专家吕淑湘说:“凡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因此,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是多么的重要。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诵读这些灿烂的篇章,品味这飞扬的文采。为此,我在刚一接班时,就重视对学生各种阅读兴趣的培养,从经典国学诵读开始,《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让学生从小受到了文化典籍的熏陶,传承文明,接继未来。每天早读前,我和孩子们一起诵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分男女生读,通过这多种形式的读,一学期下来,班上有许多孩子能滚瓜烂熟地背诵,国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然后我又向学生渗透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并举办诗词背诵比赛,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利用课余时间互背互学,“庭院深深深几许”,我愿意当好一名尽职合格的导游,带领孩子走进传统文化的家园,为自己的未来打下“精神的底子”。除了这些,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还适时介绍前后相关情节,并给孩子们推荐经典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到《伊索寓言》;《大禹治水》到司马迁的《史记》;《哪吒闹海》到《西游记》;《寓言二则》到《寓言故事》;《开天辟地》到《神话故事》、《三顾茅庐》到《三国演义》;《装满昆虫的衣袋》到法布尔的《昆虫记》,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小王子》,《一千零一夜》,《绿野仙踪》,《福尔摩斯探案集》,《三个火枪手》等等,孩子们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被其中超出书本的内容深深吸引,他们领略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爱上了阅读,并渐渐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现在几乎每学一篇课文,学生都能说出自己在阅读中收获到的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就上了台阶,知识面广了,眼界也拓宽了。
三、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强求字数。 一开始,学生觉得困难,无从下笔,我就在阅读课上引导他们,带领他们去阅读,有时我绘声绘色的读,大家静静地听,感悟,有时由学生来读,然后大家从这篇文章的任何一个角度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或单独发言,或小组交流,接着动笔写,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写下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日积月累,后来的阅读课就由他们自己安排。看着孩子们的读书笔记,我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这长期的锻炼中,许多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曾经有一个家长和我交谈时说:“ 我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许多,原来写一篇作文家长要引导半天,他们再东拼西凑,感到无话可写。但是现在不需要我们辅导,一篇文章稍一构思,一气呵成。”我笑而不言,因为我知道这是阅读的魅力,是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巨大收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像一盏,照亮了同学们前进的路。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出色,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我们的梦想。习近平主席说过:“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少年追梦,则国家興旺!”就让阅读成为孩子梦开始的地方,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成为托起中国梦的力量。
作者简介:朱曼(1973.2-),女,汉,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风轮小学。
关键词:阅读;氛围;兴趣;笔记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可是班级中一些孩子对阅读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毫无情趣,这使课外阅读成为教学的软肋。作为语文教师又身兼班主任的我,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一开始,大多数学生能很快进入阅读状态,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怎样才能引导孩子、诱惑孩子无所顾忌地拿起一本书?我冥思苦想,后来,我发现,其它学生看了课外书后经常爱把其中精彩的情节讲给这些不爱看书的同学听,而他们又听的非常入迷。看到这儿,我突然醒悟,这一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只是没有激发出来而已。于是,在有一段时间里,我会经常静静地拿着一本书坐在教室里,课间也不离开。大概两三天之后,终于有鱼儿上钩:老师,你在看什么书?这时,我便挑出书里最有趣的情节娓娓道来。讲到精彩处,煞是无奈地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学生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很想知道,央求我告诉他们,我不说,只告诉他,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作者是谁?你们自己去找。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就有学生找到了故事的结局并来与我交流。这时,我借着这个机会,叫查了书的同学把故事讲完,并且在班里高度赞扬那些同学。渐渐地,班上自觉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
班级的图书角就是孩子们梦开始的地方。这里的好书,还定期更换,以拓宽视野,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班上同学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阅读兴趣更浓,读书自觉性也更高。早上的七点半到七点五十,下午的两点半到三点之间,就是孩子们汲取知识和营养的时候,他们或趴在桌子上静静地看书,或是两三人一起在交流体会,或是在图书角挑选自己中意的书。经常上课铃响了,他们还依依不舍。当阅读成为了一种习惯,我就开展各种活动来展示学生读书的成果。如:讲名人与书的故事,自己与书的故事,让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写读书体会,交流读书笔记,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书香气息中。
二、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同时它还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育专家吕淑湘说:“凡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因此,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是多么的重要。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诵读这些灿烂的篇章,品味这飞扬的文采。为此,我在刚一接班时,就重视对学生各种阅读兴趣的培养,从经典国学诵读开始,《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让学生从小受到了文化典籍的熏陶,传承文明,接继未来。每天早读前,我和孩子们一起诵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分男女生读,通过这多种形式的读,一学期下来,班上有许多孩子能滚瓜烂熟地背诵,国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然后我又向学生渗透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并举办诗词背诵比赛,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利用课余时间互背互学,“庭院深深深几许”,我愿意当好一名尽职合格的导游,带领孩子走进传统文化的家园,为自己的未来打下“精神的底子”。除了这些,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还适时介绍前后相关情节,并给孩子们推荐经典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到《伊索寓言》;《大禹治水》到司马迁的《史记》;《哪吒闹海》到《西游记》;《寓言二则》到《寓言故事》;《开天辟地》到《神话故事》、《三顾茅庐》到《三国演义》;《装满昆虫的衣袋》到法布尔的《昆虫记》,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小王子》,《一千零一夜》,《绿野仙踪》,《福尔摩斯探案集》,《三个火枪手》等等,孩子们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被其中超出书本的内容深深吸引,他们领略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爱上了阅读,并渐渐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现在几乎每学一篇课文,学生都能说出自己在阅读中收获到的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就上了台阶,知识面广了,眼界也拓宽了。
三、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强求字数。 一开始,学生觉得困难,无从下笔,我就在阅读课上引导他们,带领他们去阅读,有时我绘声绘色的读,大家静静地听,感悟,有时由学生来读,然后大家从这篇文章的任何一个角度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或单独发言,或小组交流,接着动笔写,把自己的看法,想法写下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日积月累,后来的阅读课就由他们自己安排。看着孩子们的读书笔记,我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这长期的锻炼中,许多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曾经有一个家长和我交谈时说:“ 我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许多,原来写一篇作文家长要引导半天,他们再东拼西凑,感到无话可写。但是现在不需要我们辅导,一篇文章稍一构思,一气呵成。”我笑而不言,因为我知道这是阅读的魅力,是阅读带给孩子们的巨大收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像一盏,照亮了同学们前进的路。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出色,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我们的梦想。习近平主席说过:“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少年追梦,则国家興旺!”就让阅读成为孩子梦开始的地方,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成为托起中国梦的力量。
作者简介:朱曼(1973.2-),女,汉,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风轮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