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疗效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jh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3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30万U加生理盐水50 ml,微量泵泵入,持续1h,每8小时1次,连续使用7d.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84%,对照组存活率60%,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疗效显著,它是通过抑制促炎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等的释放,从而使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病情得到好转。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及达喜治疗老年性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伊托必利50 mg,口服,每日3次;达喜2片,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和内镜下的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及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35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次剖宫产263例,占75.1%;阴道分娩87例,占24.9%;手术过程中发现先兆子宫破裂12例,占3.4%.发生子宫破裂1例,占0.3%.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时如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应提供阴道试产机会,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目的 通过测定白细胞介素-5(IL-5)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法收集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CRSwNP)35例和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sNP)患者30例,另选择来自于门诊的体检健康者20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5和TNF-a的含量。结果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L-5和TNF
期刊
目的 分析外出务工人员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河南省胸科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外出务工人员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6例,女性多于男性;左侧支气管内膜结核25例,右侧6例,双侧5例.经积极正规抗结核治疗、雾化吸入和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均有好转.结论 外出务工人员因经济条件差,对本病认识不足,导致支气管结核病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延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3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二次手术相关资料,对二次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二次手术中甲状腺及周围组织中残癌率为41.1%(14/34),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7.1% (13/3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7%(6/38),二次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94.7%(36/38).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前诊断困难,存在
目的 探讨Bcl-2及P53在口腔扁平苔藓癌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以及预防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Bcl-2及P53在45例口腔扁平苔藓、4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同时取15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结果 Bcl-2在正常口腔黏膜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口腔扁平苔藓组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P53在正常口腔黏膜组中无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阳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也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宫外孕破裂出血,救治不及时易导致患者死亡.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腹部创伤较大,切口较长,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损伤,并且腹部瘢痕影响美观等原因难以接受.而腹腔镜行宫外孕手术创伤小、术后腹腔粘连少,不育并发症低,术后不留瘢痕等更受患者青睐.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32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
期刊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5例AL患儿及4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水平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AL患儿及正常儿童血清TGF-β含量.结果 AL患儿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正常儿
目的 探讨脑出血与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含量动态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探究其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脑出血患者130例、脑梗死患者1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0例,测定其发病24h和3d、1周、2周、3周时血浆溶血磷脂酸(LAP)的含量.以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发病24 h时,血浆LPA浓度排列顺序为:TIA组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的病理变化与细胞色素C(cytC)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32例在不同时段行血肿清除术的ICH患者,手术过程中取血肿周围脑组织为标本,采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细胞和cytC表达的变化.结果 ICH超早期组(<8 h)可见明显的TUNEL阳性细胞和cytC阳性细胞;早期组(8 ~48 h)二者均达到高峰;延期组(>48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