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今年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又继续锁定“三农”,而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产业化经营,抓住农业发展的战略机遇,立足丰富的土地资源,突出特色农业优势,逐步形成优势农业产业,达到强农业、富农民的目标,已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作为支农最前沿的基层金融机构,更应有所作为。本文以凤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困难及问题为例,以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路径。
凤县地处陕西秦岭南麓,人口11万,县域面积3187平方公里,有中国南北地域与气候“界碑之地”之称,盛产闻名的“凤椒”(“大红袍”花椒)、“凤党”(党参)及中药材等;又是全国四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改革开放多年来,县财政的85%、GDP的90%靠黄金、铅锌开发为主的矿业经济。可凤县的决策者却清醒地看到,矿产总有枯竭的一天,必须及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有利子孙后代的强农富民。果断依据县情,大胆摒弃传统农业模式,主攻花椒主导产业及蔬菜、果业、药材,发展生猪、林麝、大鲵养殖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使风县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县域特色经济产业化的转变。目前,全县花椒留存4400万株,年产值达1.4亿元左右,仅此一项就占农民收入的36%,相继荣获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AA级绿色食品认证”、“陕西名牌产品”等殊荣,风县还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凤县苹果被省果业管理局确定为全省100个生态示范果园之一。凤县优质苹果多次获省、市苹果质量优等奖,打入了俄罗斯、越南、缅甸等国外市场;风县还相继在全县形成8个蔬菜主产乡镇,20多个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120多名蔬菜销售专业经纪人,年种植蔬菜5.2万亩,产值达到1.5亿元,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凤县的林麝养殖规模居西北第一,全国第二;凤县还被列为国家秦艽规范化种植基地和省级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使凤县的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名符其实的强农富民产业。
金融支持有作为
在县域农业持色产业发展中,金融支持功不可没。人行凤县支行不仅发挥基层央行的“窗口指导”作用,先后建立了金融机构联席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络员等制度,拟订印发了《促进凤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信贷指引》等文件,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充分认识信货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把握信贷支持“一村一品”工程,支持全国优质花椒标准化基地建设,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特色养殖等,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及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龙头企业等,仅近5年间,就为所包村发展花椒等产业投入和协调资金5万余元,同时组建了信息调研队伍,跟踪调研产业发展,组织撰写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等50多篇调研性文章,分别被多家国家、省、市及行业媒体刊登和被党委、政府及部门和上级行采用,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年度对外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县农信社充分发挥支农主渠道作用,自始至终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属地农业产业化示范点和创建信用乡镇、村。尤为可贵的是不断创新思路和信贷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2007年后期,由于金融风暴影响,凤县部分中小企业欲转向投资花椒芽菜、生猪养殖等农业产业,却因铅、锌精粉大量积压缺乏资金,凤县农信社便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及评级授信活动,并在全省率先推出“存货抵押贷款”,先后为全县17户中小企业办理存货抵押贷款3810万元。“5.12”大地震后,又将优秀信用户小额信贷额度由原来的2万元提高到3万元,优良户由1.5万元提高到2万元,帮助农户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2010年,又率先推出“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此举受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关注。凤县农业支行专门成立了“三农个贷中心”,专司下乡开展惠农卡和小额农户贷款的发放工作。在风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花椒芽菜加工生产线之际,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到550万元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使企业当年就生产出花椒芽菜、花椒酱等系列产品。
凤县各金融机构还经常协调县涉农、科技等部门联系,对农户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深入村组调查摸底,对村民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资金需求进行造册登记,筛选授信,捕捉扶贫项目信息,采取向有关部门争取、多户联保和公务员担保等形式给予信贷支持;花椒、苹果、蔬菜、药材等收获季节,各金融机构便纷纷上门开展各种金融服务和赴包扶村帮助农户收获等等。人行凤县支行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年度“目标考核优秀单位”、“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年度“对外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县农信社多次被省信用联社评为先进单位、“经营目标考核特别贡献奖单位”等和受到宝鸡办事处多次表彰等。县农业支行先后被农总行授予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及省、市行的表彰奖励。金融机构分别受到全国总工会、行业及省、市、县的多项表彰。
困难及问题
凤县的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国际标准差距更大,主要困难和问题如下:
一是商业银行撤并网点、权力上收,支农信贷业务明显萎缩。作为山区县,凤县金融机构本来就少,近些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行县支行被撤消,工行、农行撤并了基层网点,并由原来以县级支行为核算单位变为以地市级分行为核算单位,贷款权限上收,公司法人客户贷款全部由分行审批,提高了准入门槛,基层支行,往往难以实现“吸收当地存款,发展当地经济”的愿望,致使支农信贷业务明显萎缩。如县农业支行“十一五”期间各项存款余额94500万元,较十五末增加32983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5400万元,较十五末增加17097万元;但各项贷款余额仅为30300万元,不及存款余额的三分之一。
二是农信社资金实力不足,难以独力担支农重任。尽管随着农信社体制由两级法人向一级法人过渡,同时,通过国家财政补贴、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扶持和1000万元央行票据的成功兑付,壮大了县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但由于受县域经济总量和同业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信社显然难以独力担当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重任。 三是农村金融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周期长,易受灾害影响,加之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信息不畅,市场反应滞后,农民自身经济实力较弱,不少农户很难提供金融机构合理要求的贷款抵押物品及农民自身素质、信用意识较差等等因素,制约着农村信贷规模的扩大,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是农业保险及担保中介机构发展滞后。近年来,凤县根据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在政府政策性农业保险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开展了花椒低温霜冻成本保险、为生猪养殖户兑现补贴和对养殖的母猪上保险等,但县级财力、试点的范围和种类仍显得小而有限。全县虽然先后建立了53个花椒、苹果、蔬菜和养殖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但其结构较为松散,制度仍待完善,难以担当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重任。
路径选择
以上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金融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主体任重而道远。
首先是提高基层金融机构的主动参与意识。县级金融机构工作在服务县域经济的最前沿,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践行者,也应是县域经济的直接参与者。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基层央行不仅应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而且应主动参与当地产业的调研、选项、示范点建设等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掌握掌“窗口指导”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当好属地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为上级央行出台政策提供可靠的参考。其它金融机构也唯有如此,才能有所作为。
其次是着力改变“一农支三农”的现状。上级农业银行应发挥其传统优势,为县支行放权,使其有一定比例的农业贷款额度,在加强风险防控机制的同时,建立鼓励支行创新支农方式、创新金融工具和经营手段,积极寻找和培育、支持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形成适度规模、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企业和项目,及依托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和市场的一系列机制。县工商支行也应积极拓展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渠道,如给予有信誉、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支持。邮政银行也应在拓展农业产业化服务上有所作为。
三是为农村金融机构搭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平台。近些年,随着国家不断出台的重点倾斜政策及新农村建设、山区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村布局与配置等发生很大变化,群众对支付结算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也更为迫切。欠发达地区在基础建设上虽然已有长足发展,但仍不能适应“三农”及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政府及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应分继续加大投入,拓宽支农信贷服务领域,积极开办代收代付、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
四是着力创新金融体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取消了县一级的放贷权和县邮政支行的建立,以及金融机制的滞后等因素,致使县域资金流向城市、流向非农业,经济落后地区的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改革开放以来,风县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民间沉淀了大量的资金,亟待创新金融机制,使这些资金回流到为“三农”和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池子”中来。
五是企盼出台更多鼓励探索和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保险制度及担保中介机构的政策。助推欠发达地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并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凤县地处陕西秦岭南麓,人口11万,县域面积3187平方公里,有中国南北地域与气候“界碑之地”之称,盛产闻名的“凤椒”(“大红袍”花椒)、“凤党”(党参)及中药材等;又是全国四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改革开放多年来,县财政的85%、GDP的90%靠黄金、铅锌开发为主的矿业经济。可凤县的决策者却清醒地看到,矿产总有枯竭的一天,必须及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有利子孙后代的强农富民。果断依据县情,大胆摒弃传统农业模式,主攻花椒主导产业及蔬菜、果业、药材,发展生猪、林麝、大鲵养殖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使风县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县域特色经济产业化的转变。目前,全县花椒留存4400万株,年产值达1.4亿元左右,仅此一项就占农民收入的36%,相继荣获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AA级绿色食品认证”、“陕西名牌产品”等殊荣,风县还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凤县苹果被省果业管理局确定为全省100个生态示范果园之一。凤县优质苹果多次获省、市苹果质量优等奖,打入了俄罗斯、越南、缅甸等国外市场;风县还相继在全县形成8个蔬菜主产乡镇,20多个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120多名蔬菜销售专业经纪人,年种植蔬菜5.2万亩,产值达到1.5亿元,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凤县的林麝养殖规模居西北第一,全国第二;凤县还被列为国家秦艽规范化种植基地和省级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使凤县的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名符其实的强农富民产业。
金融支持有作为
在县域农业持色产业发展中,金融支持功不可没。人行凤县支行不仅发挥基层央行的“窗口指导”作用,先后建立了金融机构联席会、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络员等制度,拟订印发了《促进凤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信贷指引》等文件,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充分认识信货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把握信贷支持“一村一品”工程,支持全国优质花椒标准化基地建设,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特色养殖等,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及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龙头企业等,仅近5年间,就为所包村发展花椒等产业投入和协调资金5万余元,同时组建了信息调研队伍,跟踪调研产业发展,组织撰写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等50多篇调研性文章,分别被多家国家、省、市及行业媒体刊登和被党委、政府及部门和上级行采用,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年度对外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县农信社充分发挥支农主渠道作用,自始至终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属地农业产业化示范点和创建信用乡镇、村。尤为可贵的是不断创新思路和信贷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2007年后期,由于金融风暴影响,凤县部分中小企业欲转向投资花椒芽菜、生猪养殖等农业产业,却因铅、锌精粉大量积压缺乏资金,凤县农信社便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及评级授信活动,并在全省率先推出“存货抵押贷款”,先后为全县17户中小企业办理存货抵押贷款3810万元。“5.12”大地震后,又将优秀信用户小额信贷额度由原来的2万元提高到3万元,优良户由1.5万元提高到2万元,帮助农户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2010年,又率先推出“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此举受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关注。凤县农业支行专门成立了“三农个贷中心”,专司下乡开展惠农卡和小额农户贷款的发放工作。在风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花椒芽菜加工生产线之际,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到550万元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使企业当年就生产出花椒芽菜、花椒酱等系列产品。
凤县各金融机构还经常协调县涉农、科技等部门联系,对农户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深入村组调查摸底,对村民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资金需求进行造册登记,筛选授信,捕捉扶贫项目信息,采取向有关部门争取、多户联保和公务员担保等形式给予信贷支持;花椒、苹果、蔬菜、药材等收获季节,各金融机构便纷纷上门开展各种金融服务和赴包扶村帮助农户收获等等。人行凤县支行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年度“目标考核优秀单位”、“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年度“对外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县农信社多次被省信用联社评为先进单位、“经营目标考核特别贡献奖单位”等和受到宝鸡办事处多次表彰等。县农业支行先后被农总行授予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及省、市行的表彰奖励。金融机构分别受到全国总工会、行业及省、市、县的多项表彰。
困难及问题
凤县的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国际标准差距更大,主要困难和问题如下:
一是商业银行撤并网点、权力上收,支农信贷业务明显萎缩。作为山区县,凤县金融机构本来就少,近些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行县支行被撤消,工行、农行撤并了基层网点,并由原来以县级支行为核算单位变为以地市级分行为核算单位,贷款权限上收,公司法人客户贷款全部由分行审批,提高了准入门槛,基层支行,往往难以实现“吸收当地存款,发展当地经济”的愿望,致使支农信贷业务明显萎缩。如县农业支行“十一五”期间各项存款余额94500万元,较十五末增加32983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5400万元,较十五末增加17097万元;但各项贷款余额仅为30300万元,不及存款余额的三分之一。
二是农信社资金实力不足,难以独力担支农重任。尽管随着农信社体制由两级法人向一级法人过渡,同时,通过国家财政补贴、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扶持和1000万元央行票据的成功兑付,壮大了县农信社支农资金实力。但由于受县域经济总量和同业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信社显然难以独力担当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重任。 三是农村金融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周期长,易受灾害影响,加之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信息不畅,市场反应滞后,农民自身经济实力较弱,不少农户很难提供金融机构合理要求的贷款抵押物品及农民自身素质、信用意识较差等等因素,制约着农村信贷规模的扩大,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是农业保险及担保中介机构发展滞后。近年来,凤县根据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在政府政策性农业保险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开展了花椒低温霜冻成本保险、为生猪养殖户兑现补贴和对养殖的母猪上保险等,但县级财力、试点的范围和种类仍显得小而有限。全县虽然先后建立了53个花椒、苹果、蔬菜和养殖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但其结构较为松散,制度仍待完善,难以担当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重任。
路径选择
以上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金融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主体任重而道远。
首先是提高基层金融机构的主动参与意识。县级金融机构工作在服务县域经济的最前沿,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践行者,也应是县域经济的直接参与者。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基层央行不仅应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而且应主动参与当地产业的调研、选项、示范点建设等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掌握掌“窗口指导”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当好属地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为上级央行出台政策提供可靠的参考。其它金融机构也唯有如此,才能有所作为。
其次是着力改变“一农支三农”的现状。上级农业银行应发挥其传统优势,为县支行放权,使其有一定比例的农业贷款额度,在加强风险防控机制的同时,建立鼓励支行创新支农方式、创新金融工具和经营手段,积极寻找和培育、支持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形成适度规模、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企业和项目,及依托农业产业化的基地和市场的一系列机制。县工商支行也应积极拓展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渠道,如给予有信誉、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支持。邮政银行也应在拓展农业产业化服务上有所作为。
三是为农村金融机构搭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平台。近些年,随着国家不断出台的重点倾斜政策及新农村建设、山区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村布局与配置等发生很大变化,群众对支付结算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也更为迫切。欠发达地区在基础建设上虽然已有长足发展,但仍不能适应“三农”及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政府及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应分继续加大投入,拓宽支农信贷服务领域,积极开办代收代付、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
四是着力创新金融体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取消了县一级的放贷权和县邮政支行的建立,以及金融机制的滞后等因素,致使县域资金流向城市、流向非农业,经济落后地区的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改革开放以来,风县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民间沉淀了大量的资金,亟待创新金融机制,使这些资金回流到为“三农”和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池子”中来。
五是企盼出台更多鼓励探索和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保险制度及担保中介机构的政策。助推欠发达地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并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