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新标准的实施与颁布,声乐教学的新教改也在积极完善地进行着。在这种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进行自然、优美的声乐演唱,真正成为适应社会所需求的应用型、多专型的艺术人才,这种新的声乐教学理念也就越来越被声乐教育者所认同。试图以新教改为背景,凭借多年声乐学习以及教学的经验,在这场如火如荼的新教改中也对声乐教学做了一些新思考。
[关 键 词] 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寓情于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2-0124-02
一、科学的教学发声方法是声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方法一直是很多艺术家所排斥的字眼,因为,他们会认为声乐演唱更注重的应该是情感。可是我们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方法,科学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所谓的教学方法就是师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声乐教学也就是根据正确的发声方法而实施进行的声乐技巧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运用方法,改善嗓音的歌唱状态,推动稳定歌唱的心理状态,唱出更多美妙动听的歌曲来打动听众。
那么,在新教改形势下,声乐教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科学的歌唱方法首先应该是以人体发声器官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利用科学正确的声乐发声方法进行声乐演唱。科学的发声方法有四个因素所组成:
歌唱的姿势和状态、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吐字。这四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声体。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无法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了。声乐演唱本身是一项复杂抽象的表演艺术,歌唱的发声器官统一受大脑所支配,共同协作,缺一不可。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就是声带在呼吸的作用下通过震动发出声音,然后通过腔体得到共鸣,使音量扩大,形成优美动听的歌声。很多学者会认为声乐演唱中的音色是天生的,是不可改变的,其实音色的变化主要是由共鸣腔体的不同调节而产生的,歌唱时由于不同情感的需求,在大脑支配下,共鸣腔体快速地进行精细的调整,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使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进行声音训练,就可导致声带的损坏,严重者更可能产生声带小结,从而失去歌唱能力,那又从何谈起实现歌唱的理想呢。反之,如果教师可以带动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来进行声音的训练,学生的歌唱就不会有不适应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就自然会变得积极主动,从而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科学的声乐教学发声方法应该在新教改的教学理念规定下进行艺术教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全民都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国际接轨促使了西洋唱法对我国声乐教育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今的声乐教育应该在西洋唱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族特色进行因材施教,使我国的声乐教育朝着国际化一流水平进行稳健发展。声乐教学的方法应该体现出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其声乐教学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者自身的嗓音特点,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展现出多种的演唱风格和演唱能力。这样,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才能早日迈向国际一流水平,才能不再是一味的模仿,而早日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声乐教育之路。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声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和谐、互尊互助的师生关系。它表现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在新教改形势下,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导学生,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而是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来引领帮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沉闷死板的教学课堂,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师生关系。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热情。
在声乐教学课堂上,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促进了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声乐本身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声乐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以一对一的小课为主或几个人的小组为辅,因此这种特殊的授课形式更容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声乐教学是一项抽象的艺术教学,因此,对学生的悟性要求很高,有很多学生都无法在课堂上及时领会技巧的要求,而这时就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安抚,多给予鼓励,使学生放松心态,消除紧张情绪,让整个歌唱技能处于放松状态,从而也就能比较轻松地完成技能的要求。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也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
而作为新教改时代的一名声乐教师,只有不断地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实践经验来丰富自己,钻研探索,才能在新教改中掉下队伍,才能更有资格成为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三、寓情于声是声乐演唱的最高目标
声乐艺术的含义,是从如何用自己的歌声来打动听众,打动自我来加以诠释。依据对声乐演唱的学习,总结出一个歌唱者如果经过多年的声乐学习仅仅是把节奏、音准进行了复制,而没有在声乐作品中更多地融入情感的话,那么充其量只能是一位技巧的复制者,而并非是声乐的实践表演者。所以很多声乐教育家都曾说过,歌唱时一定要“以情带声”“用心歌唱”。也只有这样的声乐演唱才能够更具魅力,更能真正感染听众。
在演唱歌曲时,要求歌唱者“发于内而形于外”,真正做到内外的和谐与统一。“内”即是歌唱者的内心涵养,“外”即歌唱者对各种声乐技巧的运用。因此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对声乐技巧的学习运用外,更注重的是个人修养、气质、内涵的培养。一个歌者的艺术修养是第一性,而声乐技巧则为第二性,只有这样的演唱才能更动人。由此可见,加强艺术修养对一个演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做到寓情于声,艺术修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内在情感的宣泄,而绝不能只摆弄声乐技巧,炫高音,往往在声音状态不理想时,用情带声是会有助于声音的美化。谁都知道听众是要与歌者有心与心交流的,而没有“寄情于声”是绝不会吸引听众的。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不但是歌词的演绎者,更应该是音乐的解释者、感情的传递者。当站在舞台上的那一瞬间,已经完全不是演唱技巧的炫扬,而更多的应该是感情的一种表露,艺术修养的展现。完成一首作品,从形式上来说,就是把音准、节奏、速度、强弱等因素结合具体内容逐字、句、段地加以艺术处理,然后通过自己对歌曲感情的诠释,赋予歌曲生命的活力,从而把歌曲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流露出来,感染听众,也使歌唱者与听众之间得到心与心的交流,成为完美的艺术享受。
综上所述,为适应新教改下的声乐教学发展,作为声乐教师,应采用启发、引导、演示、鼓励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积极的学习,敢于创新,培养专业合格的演唱者。本文对声乐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衷心希望能对新教改下的声乐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汝杰.论理论研究与表演实践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音乐生活,2014(8):82-83.
[2]石志宏,范浩杰.对声乐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5):195.
[3]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程宁敏.民族传统继承在声乐教学中的体现[J].中国音乐,2000(3):66-67.
[关 键 词] 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寓情于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2-0124-02
一、科学的教学发声方法是声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方法一直是很多艺术家所排斥的字眼,因为,他们会认为声乐演唱更注重的应该是情感。可是我们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方法,科学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所谓的教学方法就是师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声乐教学也就是根据正确的发声方法而实施进行的声乐技巧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运用方法,改善嗓音的歌唱状态,推动稳定歌唱的心理状态,唱出更多美妙动听的歌曲来打动听众。
那么,在新教改形势下,声乐教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科学的歌唱方法首先应该是以人体发声器官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利用科学正确的声乐发声方法进行声乐演唱。科学的发声方法有四个因素所组成:
歌唱的姿势和状态、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吐字。这四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声体。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无法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了。声乐演唱本身是一项复杂抽象的表演艺术,歌唱的发声器官统一受大脑所支配,共同协作,缺一不可。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就是声带在呼吸的作用下通过震动发出声音,然后通过腔体得到共鸣,使音量扩大,形成优美动听的歌声。很多学者会认为声乐演唱中的音色是天生的,是不可改变的,其实音色的变化主要是由共鸣腔体的不同调节而产生的,歌唱时由于不同情感的需求,在大脑支配下,共鸣腔体快速地进行精细的调整,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使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进行声音训练,就可导致声带的损坏,严重者更可能产生声带小结,从而失去歌唱能力,那又从何谈起实现歌唱的理想呢。反之,如果教师可以带动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来进行声音的训练,学生的歌唱就不会有不适应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就自然会变得积极主动,从而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科学的声乐教学发声方法应该在新教改的教学理念规定下进行艺术教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全民都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国际接轨促使了西洋唱法对我国声乐教育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今的声乐教育应该在西洋唱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族特色进行因材施教,使我国的声乐教育朝着国际化一流水平进行稳健发展。声乐教学的方法应该体现出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其声乐教学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者自身的嗓音特点,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展现出多种的演唱风格和演唱能力。这样,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才能早日迈向国际一流水平,才能不再是一味的模仿,而早日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声乐教育之路。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声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和谐、互尊互助的师生关系。它表现在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在新教改形势下,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导学生,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而是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来引领帮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沉闷死板的教学课堂,可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师生关系。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热情。
在声乐教学课堂上,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促进了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声乐本身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声乐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以一对一的小课为主或几个人的小组为辅,因此这种特殊的授课形式更容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声乐教学是一项抽象的艺术教学,因此,对学生的悟性要求很高,有很多学生都无法在课堂上及时领会技巧的要求,而这时就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安抚,多给予鼓励,使学生放松心态,消除紧张情绪,让整个歌唱技能处于放松状态,从而也就能比较轻松地完成技能的要求。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也就能比较顺利地进行。
而作为新教改时代的一名声乐教师,只有不断地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实践经验来丰富自己,钻研探索,才能在新教改中掉下队伍,才能更有资格成为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三、寓情于声是声乐演唱的最高目标
声乐艺术的含义,是从如何用自己的歌声来打动听众,打动自我来加以诠释。依据对声乐演唱的学习,总结出一个歌唱者如果经过多年的声乐学习仅仅是把节奏、音准进行了复制,而没有在声乐作品中更多地融入情感的话,那么充其量只能是一位技巧的复制者,而并非是声乐的实践表演者。所以很多声乐教育家都曾说过,歌唱时一定要“以情带声”“用心歌唱”。也只有这样的声乐演唱才能够更具魅力,更能真正感染听众。
在演唱歌曲时,要求歌唱者“发于内而形于外”,真正做到内外的和谐与统一。“内”即是歌唱者的内心涵养,“外”即歌唱者对各种声乐技巧的运用。因此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对声乐技巧的学习运用外,更注重的是个人修养、气质、内涵的培养。一个歌者的艺术修养是第一性,而声乐技巧则为第二性,只有这样的演唱才能更动人。由此可见,加强艺术修养对一个演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做到寓情于声,艺术修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内在情感的宣泄,而绝不能只摆弄声乐技巧,炫高音,往往在声音状态不理想时,用情带声是会有助于声音的美化。谁都知道听众是要与歌者有心与心交流的,而没有“寄情于声”是绝不会吸引听众的。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不但是歌词的演绎者,更应该是音乐的解释者、感情的传递者。当站在舞台上的那一瞬间,已经完全不是演唱技巧的炫扬,而更多的应该是感情的一种表露,艺术修养的展现。完成一首作品,从形式上来说,就是把音准、节奏、速度、强弱等因素结合具体内容逐字、句、段地加以艺术处理,然后通过自己对歌曲感情的诠释,赋予歌曲生命的活力,从而把歌曲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流露出来,感染听众,也使歌唱者与听众之间得到心与心的交流,成为完美的艺术享受。
综上所述,为适应新教改下的声乐教学发展,作为声乐教师,应采用启发、引导、演示、鼓励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积极的学习,敢于创新,培养专业合格的演唱者。本文对声乐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衷心希望能对新教改下的声乐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汝杰.论理论研究与表演实践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音乐生活,2014(8):82-83.
[2]石志宏,范浩杰.对声乐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5):195.
[3]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程宁敏.民族传统继承在声乐教学中的体现[J].中国音乐,200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