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重关注民间文化与园本课程的有机结合,阐释其具体应用方法、现存问题与注意事项,为此项工作的持续、高效展开而提供思路。
关键词:园本课程;民间文化;幼儿教育
园本课程资源是幼儿园特色的基础和保障,具有民間特色的课程资源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挖掘具有民间特色的教育资源,在环境创设及游戏中也融入了许多民间特色元素。这样的课程资源不仅更加丰富,而且更有利于幼儿的多元发展,也契合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融会贯通。
一、将民间文化纳入园本课程的重要性
1.汲取民间文化,促进幼儿对生活的有效感知。如:清明节到了,我们要求家长带着孩子参与踏青扫墓,祭拜祖先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家人悯怀先祖的亲情。端午节,父母在和孩子吃粽子之余,给孩子讲一讲屈原的故事。这些家庭活动不仅让大人小孩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文化,还大大融洽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增强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长辈的社会性情感。
2.培养幼儿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虽然相较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幼儿的年龄更小,认知能力不足,但是将民间文化有效融入园本课程,依然会使幼儿感受到中华璀璨的历史文明,从而拥有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3.提升幼儿理解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体力和智力飞速发展的关键期,将民间文化纳入幼儿园本课程体系能够使幼儿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提升其理解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等,使幼儿充分利用成长的“黄金时期”,提高成长速度。如在“迎新年”主题活动中,为了给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认识新年——迎接新年”两个环节入手,通过组织谈话、欣赏歌曲《新年好》和儿歌《新年到》来加深幼儿对新年的认识与了解;通过亲手布置活动环境进一步为迎接新年做准备。
二、适合被纳入园本课程的民间文化的特点
1.通俗直观的内容。幼儿的认知功能、逻辑思维能力等尚未发展成熟,不能理解过于繁杂、隐晦的文化内容,因此,在选择纳入园本课程的传统文化时,要挑选通俗直观的内容,方便幼儿接受和理解。
2.生动有趣的内容。幼儿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意志力相对薄弱。故而,生动有趣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关注,幼儿教师应该摒弃那些枯燥无味的文化内容,或者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来提高其趣味性,使之投合幼儿的喜好。
3.积极向上的内容。中国的民间文化是泥沙俱下的,其中不乏积极向上的内容,却也有消极负面的内容。幼儿教师在将民间文化纳入园本课程时,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一定要避免不良民间文化流入课堂,给幼儿带来负面影响。
三、将民间文化与幼儿园本课程有效融合的方法
1.举办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国传统节日众多,传统节日中涉及的风俗习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视对传统节日相关文化的宣传,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举办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既投合了幼儿的成长需求,也投合了全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需求。
我园在此方面仔细筹划、认真践行。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里,会制定专门的课程,用以介绍节日知识、营造氛围。比如:端午节当天,各班不但在教室内插有艾蒿、菖蒲等,在午餐中加入了“粽子”这一节日美食,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通过观看视频来展示“赛龙舟”活动,通过带领幼儿在美工区制作“彩线粽子”挂件引领孩子了解民间文化。
而在“元宵节”当天,一首《卖汤圆》的童谣在教师和幼儿的口中传唱,使整个园区都洋溢着节日快乐、祥和的氛围。
2.让民间游戏走进园区。游戏对于幼儿阶段的小朋友来说非常重要。幼儿通过游戏来建立合作或竞争关系,通过游戏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通过游戏来触摸人际关系的雏形。在幼儿游戏中加入部分民间游戏,是促进幼儿了解民间文化、感受和应用民间文化的必要途径。
我园在组织开展民间游戏时,主要选择这样几个类别:
其一是桌面游戏。此类游戏的特点是:安全系数高、益智,比如:象棋、民间故事阅读等。
其二是户外游戏。此类游戏趣味性高,儿童参与热情高,便于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集中展开,包括:跳大绳、跳皮筋、丢沙包、放风筝、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等。其中一些游戏,如跳皮筋、跳房子,在活动的同时会配有童谣和口令,使幼儿在游戏时实现肢体、头脑和口齿的全面发展。
其三是区域游戏。此类游戏与不同区域的功能相对应,学习目的明确,操作性强。像我园,就在小班社会性区域中开设了“农家小院”“妙音坊”等;在大班学习性区域中我们开设了“民间扇坊”“剪窗花”等。园区通过在每个活动区域加入相应的民间游戏,对幼儿成长形成长久的伴随,用浸润式的方法来影响幼儿。
其四是过渡性游戏。幼儿正处于好动的年纪,在排队上厕所、喝水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追逐打闹现象。我园针对这一现象,为幼儿制定过渡性游戏,比如:木头人游戏,朗诵《小囡小囡否要哭》等苏州童谣。
3.用民间艺术优化环境。民间文化中的民间艺术,最能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念。以民间艺术作品来布置教室以及园区环境能够对幼儿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使幼儿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民间文化形式,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我园在利用民间艺术优化环境方面,主要着力于公共区,如外门窗、墙面、走廊、楼梯间的空间布置以及教室内的布置,应用民间艺术作品,如图片、字画、手工挂件等陈设于环境中。
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要让幼儿能够对环境布置看得懂、感受得到、吸收得了。
4.以民间故事传扬美德。目前,幼儿所阅读的童话故事、绘本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西方国家,像《安徒生童话》就来自丹麦。虽然这些作品也是经过很多优秀的幼教工作者悉心筛选之后才被应用于幼儿园本课程中的,但是此类故事中所涉及的场景、文化等不具备本土特色,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差较远。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提到的“圣诞树”“梅子”“烤鹅”等都具有极强的西方特色,在幼儿的生活中并不多见,从而增加了幼儿理解难度。 四、将民间文化融合于园本课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园本课程物质上的投入持续加大。目前,幼教领域还没有统一的有关民间文化的教材和参考课程,一些幼儿园举办相关的活动课程完全依靠园内教师自主筛选和研发,导致各园课程水平参差不齐。而单从各园对相关园本课程的物质投入上,也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该领域发展速度过慢,效果不尽如人意。我园在探究民间文化的过程中,老师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学习、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的作用,用团队的力量为后面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特色课程创编的过程中,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筛选、分类和甄别,然后以主题内容为基本单位,经过反复实践、改编、总结,并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亲近生活、了解生活,进而了解本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风俗民情,让幼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起最初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精神。
2.加强师资力量,树立全新理念。之前,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民间文化与园本课程的结合理解不深、经验欠缺、能力不足,导致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课程开展成果的差强人意。根据这一情况,我园积极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理念,摸索课程建构的途径。
3.引导家长关注民间文化。一些幼儿家长对于民间文化与园本课程的结合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配合,他们认为:学习背诵童谣、玩民间游戏、制作民间手工艺品与孩子未来的考学关系不大,不用为此而耗费精力。另外一些家长虽然能够对民间文化走进幼儿课堂提供支持,但是却急功近利,希望幼儿借此来获得某项生存技能或特长,用以安身立命,而不能看到民间文化之精华在幼儿完善人格形成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針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开展民间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时,会积极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比如在重阳节活动中,我们邀请了爷爷奶奶与幼儿共同参与,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欢乐,感受到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爷爷奶奶们也对这样的活动非常认可。除此以外,我们还积极举行以节日为主题的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活动不仅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还增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民间文化已经逐渐与幼儿园本课程相融合,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用。但是未来,还是需要幼教系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发力,一起激发民间文化能量,才能更好促进幼儿教育高效、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园本课程;民间文化;幼儿教育
园本课程资源是幼儿园特色的基础和保障,具有民間特色的课程资源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挖掘具有民间特色的教育资源,在环境创设及游戏中也融入了许多民间特色元素。这样的课程资源不仅更加丰富,而且更有利于幼儿的多元发展,也契合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融会贯通。
一、将民间文化纳入园本课程的重要性
1.汲取民间文化,促进幼儿对生活的有效感知。如:清明节到了,我们要求家长带着孩子参与踏青扫墓,祭拜祖先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家人悯怀先祖的亲情。端午节,父母在和孩子吃粽子之余,给孩子讲一讲屈原的故事。这些家庭活动不仅让大人小孩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文化,还大大融洽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增强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长辈的社会性情感。
2.培养幼儿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虽然相较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幼儿的年龄更小,认知能力不足,但是将民间文化有效融入园本课程,依然会使幼儿感受到中华璀璨的历史文明,从而拥有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3.提升幼儿理解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体力和智力飞速发展的关键期,将民间文化纳入幼儿园本课程体系能够使幼儿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提升其理解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等,使幼儿充分利用成长的“黄金时期”,提高成长速度。如在“迎新年”主题活动中,为了给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认识新年——迎接新年”两个环节入手,通过组织谈话、欣赏歌曲《新年好》和儿歌《新年到》来加深幼儿对新年的认识与了解;通过亲手布置活动环境进一步为迎接新年做准备。
二、适合被纳入园本课程的民间文化的特点
1.通俗直观的内容。幼儿的认知功能、逻辑思维能力等尚未发展成熟,不能理解过于繁杂、隐晦的文化内容,因此,在选择纳入园本课程的传统文化时,要挑选通俗直观的内容,方便幼儿接受和理解。
2.生动有趣的内容。幼儿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意志力相对薄弱。故而,生动有趣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关注,幼儿教师应该摒弃那些枯燥无味的文化内容,或者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来提高其趣味性,使之投合幼儿的喜好。
3.积极向上的内容。中国的民间文化是泥沙俱下的,其中不乏积极向上的内容,却也有消极负面的内容。幼儿教师在将民间文化纳入园本课程时,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一定要避免不良民间文化流入课堂,给幼儿带来负面影响。
三、将民间文化与幼儿园本课程有效融合的方法
1.举办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国传统节日众多,传统节日中涉及的风俗习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视对传统节日相关文化的宣传,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举办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既投合了幼儿的成长需求,也投合了全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需求。
我园在此方面仔细筹划、认真践行。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里,会制定专门的课程,用以介绍节日知识、营造氛围。比如:端午节当天,各班不但在教室内插有艾蒿、菖蒲等,在午餐中加入了“粽子”这一节日美食,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通过观看视频来展示“赛龙舟”活动,通过带领幼儿在美工区制作“彩线粽子”挂件引领孩子了解民间文化。
而在“元宵节”当天,一首《卖汤圆》的童谣在教师和幼儿的口中传唱,使整个园区都洋溢着节日快乐、祥和的氛围。
2.让民间游戏走进园区。游戏对于幼儿阶段的小朋友来说非常重要。幼儿通过游戏来建立合作或竞争关系,通过游戏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通过游戏来触摸人际关系的雏形。在幼儿游戏中加入部分民间游戏,是促进幼儿了解民间文化、感受和应用民间文化的必要途径。
我园在组织开展民间游戏时,主要选择这样几个类别:
其一是桌面游戏。此类游戏的特点是:安全系数高、益智,比如:象棋、民间故事阅读等。
其二是户外游戏。此类游戏趣味性高,儿童参与热情高,便于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集中展开,包括:跳大绳、跳皮筋、丢沙包、放风筝、老鹰捉小鸡、跳房子等。其中一些游戏,如跳皮筋、跳房子,在活动的同时会配有童谣和口令,使幼儿在游戏时实现肢体、头脑和口齿的全面发展。
其三是区域游戏。此类游戏与不同区域的功能相对应,学习目的明确,操作性强。像我园,就在小班社会性区域中开设了“农家小院”“妙音坊”等;在大班学习性区域中我们开设了“民间扇坊”“剪窗花”等。园区通过在每个活动区域加入相应的民间游戏,对幼儿成长形成长久的伴随,用浸润式的方法来影响幼儿。
其四是过渡性游戏。幼儿正处于好动的年纪,在排队上厕所、喝水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追逐打闹现象。我园针对这一现象,为幼儿制定过渡性游戏,比如:木头人游戏,朗诵《小囡小囡否要哭》等苏州童谣。
3.用民间艺术优化环境。民间文化中的民间艺术,最能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念。以民间艺术作品来布置教室以及园区环境能够对幼儿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使幼儿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民间文化形式,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我园在利用民间艺术优化环境方面,主要着力于公共区,如外门窗、墙面、走廊、楼梯间的空间布置以及教室内的布置,应用民间艺术作品,如图片、字画、手工挂件等陈设于环境中。
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要让幼儿能够对环境布置看得懂、感受得到、吸收得了。
4.以民间故事传扬美德。目前,幼儿所阅读的童话故事、绘本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西方国家,像《安徒生童话》就来自丹麦。虽然这些作品也是经过很多优秀的幼教工作者悉心筛选之后才被应用于幼儿园本课程中的,但是此类故事中所涉及的场景、文化等不具备本土特色,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差较远。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提到的“圣诞树”“梅子”“烤鹅”等都具有极强的西方特色,在幼儿的生活中并不多见,从而增加了幼儿理解难度。 四、将民间文化融合于园本课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园本课程物质上的投入持续加大。目前,幼教领域还没有统一的有关民间文化的教材和参考课程,一些幼儿园举办相关的活动课程完全依靠园内教师自主筛选和研发,导致各园课程水平参差不齐。而单从各园对相关园本课程的物质投入上,也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该领域发展速度过慢,效果不尽如人意。我园在探究民间文化的过程中,老师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学习、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的作用,用团队的力量为后面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特色课程创编的过程中,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筛选、分类和甄别,然后以主题内容为基本单位,经过反复实践、改编、总结,并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亲近生活、了解生活,进而了解本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风俗民情,让幼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起最初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精神。
2.加强师资力量,树立全新理念。之前,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民间文化与园本课程的结合理解不深、经验欠缺、能力不足,导致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课程开展成果的差强人意。根据这一情况,我园积极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理念,摸索课程建构的途径。
3.引导家长关注民间文化。一些幼儿家长对于民间文化与园本课程的结合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配合,他们认为:学习背诵童谣、玩民间游戏、制作民间手工艺品与孩子未来的考学关系不大,不用为此而耗费精力。另外一些家长虽然能够对民间文化走进幼儿课堂提供支持,但是却急功近利,希望幼儿借此来获得某项生存技能或特长,用以安身立命,而不能看到民间文化之精华在幼儿完善人格形成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針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开展民间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时,会积极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比如在重阳节活动中,我们邀请了爷爷奶奶与幼儿共同参与,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欢乐,感受到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爷爷奶奶们也对这样的活动非常认可。除此以外,我们还积极举行以节日为主题的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活动不仅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还增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民间文化已经逐渐与幼儿园本课程相融合,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用。但是未来,还是需要幼教系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发力,一起激发民间文化能量,才能更好促进幼儿教育高效、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