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进入到了新的转型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虽然不能盲目夸大新常态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但也绝不能忽视新常态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因此,在城市规划当中应该继承优势,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合理的继承与改革,才能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为人民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并探索了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传承;变革
中图分类号:TH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6-0275-01
引言
新常态是我国政府2014年提出来的概念,即一种有计划性、有趋势性的转变,这是最适合我国社会国情,也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新的模式。新常态下的城市规划,必须在符合现今社会、经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才能够快速有效的将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等要素融入到规划工作中,为城市发展、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还要不断创新、集思广益,传承与改革有效结合才能够造好新常态下的城市规划。
1 城市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型社会,并且已经到达了中后期,这段时期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关键期,也就在这个时期,城市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呈现出了降速、转型和多元化三个特点。
第一,降速即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速,城市间分化将更加明显。这表明了我国总体步入了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增长速度趋于平缓,其实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城市规模整体基数增大,无疑放大了这种平缓的态势。由于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异,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同,城市之间会出现人口流动的现象,尤其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较为明显,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功能会慢慢退化,这也就是降速的特点和原因。
第二,转型即发展方式从数量增长为主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我国城市的总量十分庞大,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医疗、住房、养老等各方面的公共服务相差悬殊,还需要大量建设。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有着很大差距,这都需要长期发展进行弥补。同时由于城市结构发展不够平衡,尤其是房地产开发过热,导致了城市配套设施不足、房地产消耗能量过大,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转型需要因地制宜并且兼顾到每个地区,把新城市和老城市都带动起来,从而实现转型。
第三,多元化即发展动力从单纯依靠工业化转向更加多元和特色化。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市化已经进入到后期,其城市发展的动力将从工业化变成投资驱动,更多的是创新和财富的投资,城市化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程度都有所提高,人文和生态也都成为了核心的动力。由于我国的能源短缺,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工業化建设,在一些地区盲目的追求工业化,只会造成生态的破坏,因此进行多元化的建设,积极发展经济、旅游等创新行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2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分析
2.1 回归正常,与降速相适应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必须改变将发展过分依赖投资驱动的状态,发展动力应该回归于多元化,尤其是要依靠创新来实现城市的发展;同时要回归到为基层服务,改变之前重点建设一些高大上的形象工程的状态,多建立一些改善社区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将发展方式从生态破坏和资源超载,回归转向生态修复和资源承载适度的状态,注重保护环境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此同时,在设定城市规划目标、建设速度等各方面也要依据实际情况、遵循客观规律,避免出现像之前追求“大干快上”的现象。
2.2 回归本源,与转型相适应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流传载体,也是创新的孵化器和加速器,这就是城市的本源。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与增长过程必须符合城市发展本质,回归本源,避免城市发展异化。因此,在转型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一切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标,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要积极发展城市文明建设,将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提高文化的交流与多元化经济发展。另外,还要注重创新,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在城市规划中也要坚持创新,为人们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2.3 回归理性,与多元相适应
以前不顾客观实际、不顾环境污染,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严重违背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而且只能满足地方政府官员追求政绩的需求,并不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客观实际的发展观。实际工作当中要切实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地区的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建设方案。另外,由于制度建设和公共政治设计与城市规划实施、城市管理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也要重视城市的软环境建设。同时要分清主次,在保证生态安全以及公共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再进行其他方面的建设。
3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变革分析
3.1 体系方面的变革
以往城市规划是经济服务的工具,但随着从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向综合发展的转变,城市规划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不仅是对于城市的建设,还要对城市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这种制度上的变革,能够优化整体社会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将传统空间规划变成以人为本的规划,这也就是城市变革的必要性。另外,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完善城市规划的机制体系,还要利用法制化推进城市规划,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不断创新城市规划,合理的运用法制化扩大城市规划规模,将城市规划向新常态进程拉近,从而有效地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3.2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推动着其不断进行转型。许多行业的管理人员将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改革和创新的平台并获得了成功。互联网正在极大程度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各类行业的生产。新经济理念以移动互联网和体验消费为主要内容,这必将促进城市规划改革。因此,城市规划不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一方面要考虑到前一个时代的发展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具备当前时代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3.3 重视生活品质提升
在新常态下,为了在城市规划上做到最有效的改革创新,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导地位,充分展现人文关怀,不要把自己当做城市的领导者。应该本着服务人民的目标去制定计划,展示出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性。加大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便利。要真正解决人民的根本问题,做实事、干对事,真正的为人民考虑,一切都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人民群众需要的不是形象工程,必须把“以人为核心”的中心思想準确的融入到城市规划中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种新常态中,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是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的内容,面对新形势下的城市,包括理论、实践、技术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大胆的去创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抛弃以前的固定思维,通过不断地摸索、创新与实践,寻找出一种适应于我们城市的发展路线。
参考文献
[1] 杨保军,陈鹏.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J].城市规划,2015,11:9-15.
[2] 李刚.谈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1:258.
[3] 王叶姣.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J].智能城市,2016,12:214.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规划;传承;变革
中图分类号:TH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6-0275-01
引言
新常态是我国政府2014年提出来的概念,即一种有计划性、有趋势性的转变,这是最适合我国社会国情,也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新的模式。新常态下的城市规划,必须在符合现今社会、经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才能够快速有效的将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等要素融入到规划工作中,为城市发展、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还要不断创新、集思广益,传承与改革有效结合才能够造好新常态下的城市规划。
1 城市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型社会,并且已经到达了中后期,这段时期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关键期,也就在这个时期,城市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呈现出了降速、转型和多元化三个特点。
第一,降速即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速,城市间分化将更加明显。这表明了我国总体步入了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增长速度趋于平缓,其实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城市规模整体基数增大,无疑放大了这种平缓的态势。由于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异,对人们的吸引力不同,城市之间会出现人口流动的现象,尤其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较为明显,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功能会慢慢退化,这也就是降速的特点和原因。
第二,转型即发展方式从数量增长为主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主。我国城市的总量十分庞大,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医疗、住房、养老等各方面的公共服务相差悬殊,还需要大量建设。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有着很大差距,这都需要长期发展进行弥补。同时由于城市结构发展不够平衡,尤其是房地产开发过热,导致了城市配套设施不足、房地产消耗能量过大,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转型需要因地制宜并且兼顾到每个地区,把新城市和老城市都带动起来,从而实现转型。
第三,多元化即发展动力从单纯依靠工业化转向更加多元和特色化。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城市化已经进入到后期,其城市发展的动力将从工业化变成投资驱动,更多的是创新和财富的投资,城市化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程度都有所提高,人文和生态也都成为了核心的动力。由于我国的能源短缺,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工業化建设,在一些地区盲目的追求工业化,只会造成生态的破坏,因此进行多元化的建设,积极发展经济、旅游等创新行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2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分析
2.1 回归正常,与降速相适应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必须改变将发展过分依赖投资驱动的状态,发展动力应该回归于多元化,尤其是要依靠创新来实现城市的发展;同时要回归到为基层服务,改变之前重点建设一些高大上的形象工程的状态,多建立一些改善社区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将发展方式从生态破坏和资源超载,回归转向生态修复和资源承载适度的状态,注重保护环境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此同时,在设定城市规划目标、建设速度等各方面也要依据实际情况、遵循客观规律,避免出现像之前追求“大干快上”的现象。
2.2 回归本源,与转型相适应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流传载体,也是创新的孵化器和加速器,这就是城市的本源。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与增长过程必须符合城市发展本质,回归本源,避免城市发展异化。因此,在转型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一切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标,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要积极发展城市文明建设,将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提高文化的交流与多元化经济发展。另外,还要注重创新,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在城市规划中也要坚持创新,为人们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2.3 回归理性,与多元相适应
以前不顾客观实际、不顾环境污染,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严重违背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而且只能满足地方政府官员追求政绩的需求,并不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客观实际的发展观。实际工作当中要切实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地区的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建设方案。另外,由于制度建设和公共政治设计与城市规划实施、城市管理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也要重视城市的软环境建设。同时要分清主次,在保证生态安全以及公共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再进行其他方面的建设。
3 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变革分析
3.1 体系方面的变革
以往城市规划是经济服务的工具,但随着从以经济发展为重点向综合发展的转变,城市规划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不仅是对于城市的建设,还要对城市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这种制度上的变革,能够优化整体社会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将传统空间规划变成以人为本的规划,这也就是城市变革的必要性。另外,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完善城市规划的机制体系,还要利用法制化推进城市规划,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不断创新城市规划,合理的运用法制化扩大城市规划规模,将城市规划向新常态进程拉近,从而有效地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3.2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推动着其不断进行转型。许多行业的管理人员将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改革和创新的平台并获得了成功。互联网正在极大程度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各类行业的生产。新经济理念以移动互联网和体验消费为主要内容,这必将促进城市规划改革。因此,城市规划不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一方面要考虑到前一个时代的发展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具备当前时代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3.3 重视生活品质提升
在新常态下,为了在城市规划上做到最有效的改革创新,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导地位,充分展现人文关怀,不要把自己当做城市的领导者。应该本着服务人民的目标去制定计划,展示出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性。加大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便利。要真正解决人民的根本问题,做实事、干对事,真正的为人民考虑,一切都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人民群众需要的不是形象工程,必须把“以人为核心”的中心思想準确的融入到城市规划中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种新常态中,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是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的内容,面对新形势下的城市,包括理论、实践、技术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大胆的去创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抛弃以前的固定思维,通过不断地摸索、创新与实践,寻找出一种适应于我们城市的发展路线。
参考文献
[1] 杨保军,陈鹏.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J].城市规划,2015,11:9-15.
[2] 李刚.谈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1:258.
[3] 王叶姣.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传承与变革[J].智能城市,2016,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