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自首制度的缘起与发展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9206448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首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其在唐代发展到顶峰,《唐律疏议》对自首制度的规定详细而细致。宋元明清基本沿用唐代法律,自首制度的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变化。清末民初受西方法律思想影响,自首制度逐渐现代化。
  现代自首制度呈现出与古代不同的特点,其以西方现代法律制度为蓝本,集中体现了高超的立法技艺和普遍的人文关怀。唐代自首制度对我们现代的自首制度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借鉴意义,如自首方式的创新、“首露”原则的适用等。
  本文先从自首制度的缘起入手,以时间为轴,依次介绍秦汉以及魏晋南北朝的自首制度。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唐代自首制度的介绍,再依次介绍了宋元明清的自首制度。最后将现代自首制度与唐代自首制度对比,进而探讨唐代自首制度对我国现代自首制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首 《唐律疏议》 借鉴 发展
  一、自首制度的缘起与初步发展
  (一)自首制度的滥觞
  在西周时期,自首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已经明确存在。《尚书·康诰》中记载:“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犯罪人在犯罪后,将自己的罪行全部交代清楚,即使罪行较大,也不应该处死。
  在秦代,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记载:“把其段(假)以之,得及自出,当为盗不当?自出,以亡论。其得,坐藏(赃)为盗;盗罪轻于亡,以亡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秦代,“自出”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自首,犯罪以后投案自首的,减轻处罚。自首制度从西周的某一法律原则发展成为了秦代的成文法,无疑是自首制度的长足进步,但就其内涵而言,这时的自首制度仍然处于萌芽时期。
  (二)自首制度的初步发展
  汉承秦制,在原有基础上对自首制度进行了完善和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根据犯罪后果的不同对自首的法律后果进行区分。相对于秦代而言,在汉代自首是存在免除刑罚的可能。《汉书·衡山王传》中记载:“先自告,除其罪。”其意思是说,犯罪以后先“自告”的,免除其刑罚。这里的“自告”即是自首。但同时,汉代对自首免除刑罚有所限制,在共同犯罪中的首恶分子,不适用自首免除刑罚的规定。《汉书·刑法志》则又记载:“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意思就是说:杀人后自首的已经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不处以死刑,而是减免死刑处以其他劳役刑。显然,这是杀人造成死伤结果的自首,所以按律只能减轻,不能除其罪。很显然,汉代自首制度相对于秦代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不仅对自首制度做了相应的条件分类,更是规定共同犯罪中的首恶不能适用自首免刑,这也为《唐律疏议》中自首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文本参考。
  两汉已降,魏晋南北朝等后世王朝法律制度仍然以《九章律》为法律蓝本,自首制度也基本为之继承。自首制度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改变就是,“自首”一词取代“自告”、“自出”出现在法律条文中,现代意义上的“自首”一词由此诞生。《魏书》中有大量的自首减轻处罚的案例。北魏复古,“自首”一词一度又称之为“自告”。魏晋南北朝时期,自首制度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二、唐代的自首制度
  (一)唐律对自首制度的规定
  1.自首的原则
  《唐律疏议·名例篇》规定:“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免其罪”。唐律在总则中对自首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即成立自首首先需要犯罪“未发”,所谓的“未发”是指犯罪没有被官府察觉,如果犯罪一旦被人告发,或者官府已经着手审理,都不能认定为犯罪“未发”。
  对于“已发”之罪自首如何处理,唐律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唐律疏议·名例篇》规定:“诸犯罪共亡,轻罪能捕重罪首﹙律注:重者应死,杀而首者,亦同﹚,及轻重等,获半以上首者,皆除其罪。”即指在犯罪被发现后进行逃亡的共同犯罪的共犯,如果犯罪较轻的共犯能够抓获犯罪较重的人自首归案,或者虽然共犯犯罪情节相同,但能抓获一半以上的人自首归案,都能适用自首免罪的规定。
  同时,《唐律疏议·名例篇》规定:“即自首不实及不尽者,以不实不尽之罪罪之,至死者,听减一等。”自首不实是指,犯罪人犯重罪却以轻罪自首,这时仍然以重罪定罪处刑、自首不尽是指,犯罪人对犯罪所得、犯罪情节、犯罪人等情况交代不完全。因此,自首需向官府如实全部交代,不得有所隐瞒,这样才能适用自首免罪的规定。
  另外,唐律规定,自首需愿意接受惩罚,才能适用自首免罪的规定。
  2.自首的主体
  唐律规定,成立自首的方式可以有“亲首”、“代首”、“为首”和“相告言”四种。“亲首”是指犯罪人亲自向官府投案自首,交代所犯罪行,这是自首的主要方式。“代首”是指犯罪人委托他人代为向官府投案自首,这里的他人可以是任何人,无论亲疏远近皆可。“为首”可以理解为为之首,强调犯罪人的被动而为之人的主动,这里的为之人在唐代法律中有明确规定,指“同居及大功以上亲等”、“小功亲和缌麻亲”,以及主应为主人隐瞒罪行奴仆。这即是儒家传统中的“亲亲得相隐”原则在法律条文中的具体体现。“相告言”的意思和“为首”类似,只是这里指的是向官府告发犯罪人,其主体和“为首”的主体一致。同时唐律还规定,罪犯遣人代首或者知道亲属代首及告发,在官府追传而不亲自到案的,不得自首免罪。
  3.自首的对象
  通常情况下,犯罪人都是像官府自首。唐律规定:“诸犯罪欲陈首者,皆经所在官司申碟,军府之官不得辄受。其谋叛以上及盗者,听受,即送随近官司。”即犯罪人通常情况下应该向犯人所在地的官府自首,军衙不得接受。但是如果是谋反、叛乱以及盗窃罪名,则军衙可以接受犯罪人的自首,但仍然需要将案件移送附近的官府审理。
  特殊情况下,犯罪人也可以向受害人自首,在唐律中,这一制度被称为“首露”。即对于犯盗窃、诈骗罪的犯罪人主动向被害人交还财物,也以自首论处。而对于“首露”的动机如何,法律在所不论。唐律中,对以下情况也以自首论处。《唐律疏议·名例篇》规定:“即亡叛者虽不自首,能还归本所者,亦同。”即犯逃亡罪以及叛逃罪的罪犯,如果返回原籍地,即使不能向官府自首,也以自首減二等。   4.不适用自首制度的特殊情况
  在唐代,并不是所有罪名都能适用自首免罪的规定,《唐律疏议·名例篇》规定“其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即事发逃亡,若越度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例。”
  三、宋到民国我国自首制度的变化发展
  (一)宋元明清时期自首制度的发展
  唐代法律制度以完备而著称,其法律条文基本为后世所沿袭,自首制度在唐朝以后也没有根本性的发展变化。
  1.宋代自首制度
  宋代自首制度相对唐代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将人身伤害案件列入自首范围之内。熙宁二年庚子又诏定:“今后谋杀人自首,并奏听敕裁。”同年甲寅再诏:“自今后谋杀人已死自首,及案问欲举,并以去年七月诏书从事。”此次诏定又将自首的适用范围扩展到谋杀已死。此外,宋律还将“犯罪已发”案件纳入自首范围之内,这些变化无疑使自首制度的规定更加完善。
  2.明代自首制度
  明代关于自首制度的规定基本承袭唐律,只对个别文字表述及论述结构做了些许改变,总体上稳中有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明中后期科技的进步,加上诸如徐光启、利玛窦等人的研究贡献,明朝统治者对天象和王朝命运之间的关系认识进一步加深,不再将“私习天文”罪列为不能适用自首制度的罪名。
  3.清代自首制度
  清代自首也叫投首,其可以分为准省之事、不准省之事、不经官自首及盗捕同伴自首之事。在准省之事上,增加“闻拿投首”的规定。“闻拿投首”并未出现在《大清律》中,但其在司法实践中却得到了大量的适用,其是指犯罪人听说官府追捕的消息后,主动投案自首,这时候应该减等处理。这一制度和现在的自首制度极其类似,相对于唐律而言,无疑是重大进步。其次,清代自首,无论与现代自首相比还是与前朝相比,都具有落后、残酷的一面。与前朝相比,尤其与唐代相比,清代自首条例增多,内容庞杂繁琐,律例相互矛盾,且日见严酷。
  (二)清末、民国时期我国自首制度的变迁
  1.清末自首制度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不仅轰开了中国国门,客观上也为中国带来了西方近代法律制度。西方列强在取得治外法权后,便以各种形式干预中国司法,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沈家本主持编撰了《大清现行刑律》,但其只是在局部和形式上对《大清律例》进行修改,无论在表现形式、法典结构以及具体内容上都仍是一部传统性质的法典,对自首制度也没有新规定。
  《大清新刑律》是清政府于1911年公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宥于时局,其并没有真正的付诸实行,但它使自首制度的概念、条
  件更为概括、明确化,同时规定了预备犯、阴谋犯的自首。
  2.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自首制度的变化
  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暂行新刑律》,把自首制度单独作为一章以突出其地位,可见立法者对其尤为重视。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刑法》关于自首的规定归结为一条,对于尚未被发现而自首的犯罪人可以减轻他的处罚,有特别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可见,此时的自首从宽处罚仅仅是一般规定,还是存在不适用从宽处理的情形的。
  四、现代我国自首制度及其特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
  (一)将自首分为特别自首和一般自首
  一般自首类似于古代意义上的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特别自首也称为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二)区分自首与坦白
  现行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即使不具有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的情节,如果能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以坦白论处,可以从轻处罚。
  (三)对自首的罪名并没有禁止性规定
  现行刑法规定,包括过失犯罪在内的所有犯罪,只要犯罪人真诚悔悟,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都可以适用自首制度,不受所犯罪名的限制。
  (四)共同犯罪自首的认定
  对于共同犯罪人而言,其成立自首的条件与其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相同,即其应当如实供述自己了解的所有犯罪情节,才能成立自首。
  五、唐代自首制度对现代我国自首制度的借鑒
  (一)完善自首的方式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自首一般由犯罪分子本人向司法机关交代罪行,只有在他也被打成重伤需要治疗无法亲自去自首和为消除犯罪后果而委托别人代为自首这两种情况例外。但在唐律中,自首的方式却比这更宽泛。其自首方式包括“亲首”、“代首”、“为首”和“相告言”四种。“为首”和“相告言”两种方式主要是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其体现的法律思想与我们现在并不相符,我们现在强调的自首一定是需要犯罪嫌疑人真诚悔悟,其必须要有自首的主观意愿,而在“为首”和“相告言”中,更多体现的是亲属对其行为的监督。但“代首”制度中体现出来的原则却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犯罪分子可以委托亲属代为投案,只要有证据证明确实出于其主观意愿,这样既能使犯罪分子获得自首从宽的处罚;又能降低司法成本,有利于提高侦破案件的效率;还能很好的兼顾法与情二者的关系。
  (二) 对自首者刑事责任的不同区分
  唐代法律按照犯罪“未发”或者“已发”将自首的后果进行了明确区分,如果是“未发”自首,犯罪人可以免除刑罚。如果是“已发”自首,犯罪人可以减轻处罚。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像唐代那样对自首的犯罪人完全免除刑罚,因为现代刑法不仅强调客观实害结果,也着力打击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但其中体现的司法原则却值得我们借鉴,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接近走投无路时的投案自首和过失犯罪以后积极救助被害人的投案自首,其主观恶性肯定是不相同的,如果将两者进行等同,无疑不能很好地贯彻罪刑法定的原则,也难以体现司法公正。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此有所区分。但要注意,防止打击过重,使自首和不自首的处罚接近,这样很容易逼迫犯罪分子走向对立面。   (三)唐代“首露”制度的借鉴学习
  特殊情况下,犯罪人也可以向受害人自首,在唐律中,这一制度被称为“首露”。即对于犯盗窃、诈骗罪的犯罪人主动向被害人交还财物,也以自首论处。而对于“首露”的动机如何,法律在所不论。对于盗窃、诈骗等财产犯罪而言,其侵害的主要是受害人的财产权益,如果犯罪分子能主动向受害人返还赃物,那么其造成的危害后果并不大,这时候如果对犯罪分子打击过重,无疑不符合刑法原则。因此,对于轻微财产犯罪案件,我们可以试图引用“首露”制度,这样不仅可以鼓励犯罪人改造自新,尽早回归社会,也能促进受害人财产更快追回。
  结 语
  我们研究自首制度,更多的是希望其能为我国现代的自首制度而服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在研究自首制度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研究自首制度时,我们要切记不能站在时代的高点去俯视我国古代的自首制度,其存在和发展必然有其历史和时代的原因,我们应该透过时代,以一双智慧的眼睛,挖掘其中的有益成分。单纯的批评并不能使我们进步,其带来的往往是狭隘和无知。
  本文从西周开始,对我国刑法中的自首制度做了一个全面梳理,着重论述了唐律中的自首制度,通过和现代自首制度做对比,探讨唐律自首制度对我国现代自首制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斌、韩俊雯.中国古代自首制度简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4:112—117.
  [2] 陈觉为.论古代刑法中的自首制度[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4:16—19.
  [3] 付传军.我国古代刑法中的自首制度初探[J].中州大学学报,2014,6:33—36.
  [4] 教育部考试中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03—404.
  [6] 后晋刘熙.《旧唐书··王彦威列传第一百七》.
  [7] 李泉钦.论清代自首制度,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9.
  [8] 李中和、金伟.中国古代自首制度考析[J].西部法学评论,2010,6:18—22.
  [9] 李中和.試论<唐律疏议>自首制度[J]天中学刊2008,6:105—108.
  [10] 庞婧.论自首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42—44.
  [11] 沈颖.浅忆唐代的自首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7:76.
  [12] 张效敏.唐代自首制度与我国现行刑法自首制度比较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13] 赵克军..试论中国古代自首制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2:23-24.
  作者简介:雷天明(1995),男,汉族,江西,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方向:法律硕士。
其他文献
【摘 要】 民法建设法治社会的几个基础环节,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门法律。民法的理念体现了民法的价值追求及其最核心的内容。民法的理念与民法的四个基本原则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民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民法的基本理念,是基本理念的载体。民法理念与民法的四个基本原则都是为了维护和保障人民的私权利。  【关键词】 民法理念 基本原则 私权利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新的市场特性对传统的反垄断法相关市场界定的方法提出挑战。所以要对以往的相关市场界定方法进行改进,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产业特性的研究,提出了互联网产业相关市场界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相关市场界定 案例研究 SSNIP  一、互联网产业相关市场界定遇到的挑战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互联网产业的规模逐渐壮大。互联网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期刊
【摘 要】 如今房地产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它的发展有目共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行业一路势如破竹的抢占了中国大半个市场,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然而,房地产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示了它的不足,诸如房地产的布局不合理、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房地产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激烈等。本文从房地产经济的现状来分析,并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应用新的制度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新的制度模式给房地产
期刊
一、研究背景  自2012年8月18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数百家媒体与公司机构涌入,从此开辟成为除微博企业认证号外的另一大互联网营销阵地。微信公众平台凭借其用户的真实性、粉丝的可控性以及各种受运营者喜爱的功能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在线教育的兴起也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教育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英语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  二、研究意义  我们的课题就围绕英语微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乡镇产业化建设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了乡镇产业化建设的对策和路径。  【关键词】 乡镇产业化 问题 对策  一、乡镇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第一,缺乏长效性和战略性。乡镇产业化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规律,这些共性规律在客观上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但是,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经济体制、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我国乡镇产业化发展和西方农业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差
期刊
【摘 要】 2017年以来,楼市泡沫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也有一系列政策出台,例如限购、限贷、限价等,而2017年7月广州率先提出的“租售同权”又一次引发了大量的关注。租售同权的提出和落实可以抑制房价的上涨,给承租人的权利带来保障和扩展,可以改变人们不愿租房的生活方式。但光有租售同权的政策是不够的,应当配合其他政策一起使得公共服务的分配更加均衡。  【关键词】 租售同权 承租人 公共服务  一、引
期刊
近年来,宗教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游客对宗教文化旅游项目、内容和载体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本调研组针对湖南省常德市宗教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认证思考,形成了具体的调研报告,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发展的現状  1.常德市宗教现状及发展情况。主要有三个类别的文化资源。一是核心宗教文化资源。桃花源被誉为道教“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桃川万寿宫有“华夏第二宫”之称;药山寺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在商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商贸英语作为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工具,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在国际贸易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也有利于国际贸易谈判的开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论述了商贸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商贸英语 国际贸易 重要性  引 言  目前,国际贸易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商贸英语在国际贸易发展中
期刊
【摘 要】 以大众点评和马蜂窝网站上对开封鼓楼夜市点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相关评论进行词频、情感分析,来研究旅游者对鼓楼夜市旅游形象的感知情况和情感倾向。研究发现鼓楼夜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游客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夜市的旅游市场环境存在一定的不足,建议开封鼓楼夜市从市场营销推广、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和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三个方面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键词】 开封鼓楼夜市 形象感知
期刊
【摘 要】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支撑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营管理水平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规划不足、人才流失严重、融资担保困难等问题。本文针对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