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音乐课堂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该如何设置情境,让学生迅速体验特定的艺术氛围与状态呢?本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方法。
关键词: 音乐课情境;角色;视频;表演;语言;道具
中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音乐的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设置,创设典型场景。感染学生体验特定的艺术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共鸣,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氛围和状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唱歌曲时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造音乐情境,使学生们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 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准确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从而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将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一、教师与学生分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上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音乐课上可以运用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将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扮演为课堂中的某个预设的角色。而根据所教的歌曲的内容,将学生与老师化身为歌曲内容的主角,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情境,将歌曲的欣赏与人物角色贯穿,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初中歌曲《足球梦》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扮演“裁判”角色,另外将四组的学生分成2个队,一个为足球A队,另一个为足球B队,在”赛场”上,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设定教学问题或者将有关歌曲欣赏中的教学环节如“演唱歌曲”“节奏练习”“创造与表演”等引入赛场,并且根据该队员的表现。让“裁判老师“为球队的队员评分,在课堂中,当B队处于优势的时候,A队球员则高呼“A队加油!A队加油!”等,营造“足球赛场”的氛围,课堂气氛高涨,学生主动而热情地投入到课堂中,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的帮助。又如在学习歌曲《独特的民族风》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新疆、西藏、蒙古等少数民歌的民歌,教师可以用“导游“的身份,学生用“旅客“的身份参与课堂,在美丽的旅途中经过了三个风格独特的地区,“导游老师”将各地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民歌与舞蹈融入旅途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体验了音乐风格特点。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引用生活中的特殊角色去体验音乐音乐课堂,将现场进行模拟与再现,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也体现了审美的教学过程。
二、充分引入多媒体视频,体验情境
在中学的歌曲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是言语所替代不了的,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一节音乐课,上课铃声一响,学生要从语数英等其他科目中的情境中走出来,迅速转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此刻要引发学生的悲愤或者激愤的情绪共鸣,言语的导入似乎略显苍白。因此,利用多媒体中视频的引入则对课堂情境的设置很有帮助。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歌曲的时候,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则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我首先引入了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影片《南京!南京》5分钟预告片,影片中“浓烟滚滚,血流遍地,尸体成堆,撕心裂肺……这些惨绝人寰的场景的再现,瞬间激发全体学生的悲愤,这时候,教师再欣赏大合唱的歌曲,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各个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义愤填膺,内心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更能充满感情地唱出了《保卫黄河》那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电影和音乐的结合瞬间爆发了学生心中激昂澎湃的民族感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创作表演,体验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课堂表现,创作出适合本课堂发展的音乐剧情,巩固学生的认识,拓展學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情景再现,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乐理知识。例如,在教学《鼓乐铿锵》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与体会节奏与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我让学生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提示学生表现剧情《英雄》——1:一个四面受敌的英雄战士仍然奋勇杀敌的情景2:寡不敌众,英雄不幸胸口中弹,卧倒在地仍然奋勇前行的情景3:顽强地挺立在战火中,将手榴弹引燃爆炸,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表演,不禁感受到了英雄战士的伟大崇高形象,更在情境中体验节奏与音乐形象的关系。这样就将情、景、乐交融在一起了。通过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更快地发展。
四、巧用语言,体验情境
音乐教师的语言在音乐课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音乐教师更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轻重快慢等的语言特点,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这也便是与音乐审美注意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即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恳切、渴望的情绪。比如在欣赏《长江之歌》中,配乐诗歌朗诵一段激情澎湃的长江颂,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迅速的融入到歌曲的氛围之中去,生动的画面,激情的音乐,深情的朗诵,三者组合在一起,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体验了长江之美。再比如在教学民歌中《刨洋芋》中,让学生感受山西地方方言,体会其中的“妙不妙”“撅头”“刨”等地方方言的魅力,并让学生一起体验演唱,使学生在演唱歌曲中显得风趣、诙谐、别具情趣,生动地展示出了刨洋芋的动作、神态。表现了农民看到自己丰硕的劳动果实时,那种满腔喜悦和自豪心情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民歌与地方方言的精湛,使得学生更加喜爱民歌的“乡土风味”!
五、巧用道具,体验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使用道具的辅助,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为深刻的体验,比如,在《现代京剧》一课中,教师可以使用京剧的武场伴奏三大件即:单皮鼓、大锣、小锣,与学生合作模仿一段京剧锣鼓经,也可以使用五颜六色的脸谱,或者是戏服、头饰等等来体验与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巧妙运用教学道具,进行创作表演等,提高音乐课的审美价值,促进音乐课的艺术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总之,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想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可以通过音乐情境的设置来辅助学生迅速感知音乐、认识音乐,从而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身发展,点燃学生的智慧,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音乐美好的情境中,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音乐课堂产生更佳的审美效应。
参考文献
《论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教学》张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 2007 第1期
《精心创设情境 快乐学习音乐》卞琦《儿童音乐》2009年第1期
《音乐课堂上巧设情境之美》方瑛《新课程学习》2010年08期
关键词: 音乐课情境;角色;视频;表演;语言;道具
中学音乐的情境教学是指对音乐的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可以通过对环境的设置,创设典型场景。感染学生体验特定的艺术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共鸣,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氛围和状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唱歌曲时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造音乐情境,使学生们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 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准确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从而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将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一、教师与学生分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角色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上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在音乐课上可以运用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将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扮演为课堂中的某个预设的角色。而根据所教的歌曲的内容,将学生与老师化身为歌曲内容的主角,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情境,将歌曲的欣赏与人物角色贯穿,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初中歌曲《足球梦》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扮演“裁判”角色,另外将四组的学生分成2个队,一个为足球A队,另一个为足球B队,在”赛场”上,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设定教学问题或者将有关歌曲欣赏中的教学环节如“演唱歌曲”“节奏练习”“创造与表演”等引入赛场,并且根据该队员的表现。让“裁判老师“为球队的队员评分,在课堂中,当B队处于优势的时候,A队球员则高呼“A队加油!A队加油!”等,营造“足球赛场”的氛围,课堂气氛高涨,学生主动而热情地投入到课堂中,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的帮助。又如在学习歌曲《独特的民族风》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新疆、西藏、蒙古等少数民歌的民歌,教师可以用“导游“的身份,学生用“旅客“的身份参与课堂,在美丽的旅途中经过了三个风格独特的地区,“导游老师”将各地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民歌与舞蹈融入旅途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体验了音乐风格特点。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引用生活中的特殊角色去体验音乐音乐课堂,将现场进行模拟与再现,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也体现了审美的教学过程。
二、充分引入多媒体视频,体验情境
在中学的歌曲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是言语所替代不了的,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一节音乐课,上课铃声一响,学生要从语数英等其他科目中的情境中走出来,迅速转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此刻要引发学生的悲愤或者激愤的情绪共鸣,言语的导入似乎略显苍白。因此,利用多媒体中视频的引入则对课堂情境的设置很有帮助。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歌曲的时候,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则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我首先引入了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影片《南京!南京》5分钟预告片,影片中“浓烟滚滚,血流遍地,尸体成堆,撕心裂肺……这些惨绝人寰的场景的再现,瞬间激发全体学生的悲愤,这时候,教师再欣赏大合唱的歌曲,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各个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义愤填膺,内心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更能充满感情地唱出了《保卫黄河》那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电影和音乐的结合瞬间爆发了学生心中激昂澎湃的民族感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创作表演,体验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课堂表现,创作出适合本课堂发展的音乐剧情,巩固学生的认识,拓展學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情景再现,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乐理知识。例如,在教学《鼓乐铿锵》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与体会节奏与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我让学生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提示学生表现剧情《英雄》——1:一个四面受敌的英雄战士仍然奋勇杀敌的情景2:寡不敌众,英雄不幸胸口中弹,卧倒在地仍然奋勇前行的情景3:顽强地挺立在战火中,将手榴弹引燃爆炸,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表演,不禁感受到了英雄战士的伟大崇高形象,更在情境中体验节奏与音乐形象的关系。这样就将情、景、乐交融在一起了。通过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更快地发展。
四、巧用语言,体验情境
音乐教师的语言在音乐课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位音乐教师更要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轻重快慢等的语言特点,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这也便是与音乐审美注意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即一种对音乐学习期待的,企盼、恳切、渴望的情绪。比如在欣赏《长江之歌》中,配乐诗歌朗诵一段激情澎湃的长江颂,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迅速的融入到歌曲的氛围之中去,生动的画面,激情的音乐,深情的朗诵,三者组合在一起,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体验了长江之美。再比如在教学民歌中《刨洋芋》中,让学生感受山西地方方言,体会其中的“妙不妙”“撅头”“刨”等地方方言的魅力,并让学生一起体验演唱,使学生在演唱歌曲中显得风趣、诙谐、别具情趣,生动地展示出了刨洋芋的动作、神态。表现了农民看到自己丰硕的劳动果实时,那种满腔喜悦和自豪心情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民歌与地方方言的精湛,使得学生更加喜爱民歌的“乡土风味”!
五、巧用道具,体验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使用道具的辅助,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为深刻的体验,比如,在《现代京剧》一课中,教师可以使用京剧的武场伴奏三大件即:单皮鼓、大锣、小锣,与学生合作模仿一段京剧锣鼓经,也可以使用五颜六色的脸谱,或者是戏服、头饰等等来体验与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巧妙运用教学道具,进行创作表演等,提高音乐课的审美价值,促进音乐课的艺术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总之,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想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可以通过音乐情境的设置来辅助学生迅速感知音乐、认识音乐,从而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身发展,点燃学生的智慧,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音乐美好的情境中,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的音乐课堂产生更佳的审美效应。
参考文献
《论音乐教育中的情境教学》张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 2007 第1期
《精心创设情境 快乐学习音乐》卞琦《儿童音乐》2009年第1期
《音乐课堂上巧设情境之美》方瑛《新课程学习》201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