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00b通过靶向PROM1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iR–200b靶向调控PROM1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miR–200b抑瘤的分子机制。

方法

构建PROM1 3′端非翻译区(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报告检测miR–200b对PROM1 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将miR–200b模拟物转染胶质瘤U87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RO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将PROM1 siRNA转染U87细胞,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PROM1下调对U8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显示,miR–200b能特异性地与PROM1 3′UTR结合,抑制其荧光素酶活性,其荧光素酶活性强度下降了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表达miR–200b的U87细胞中PRO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转染miR–200b组和对照组中PROM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4±0.05和0.9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干扰PROM1表达能抑制U87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转染PROM1 siRNA组和对照组中穿膜细胞数分别为(85±9)个和(155±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R–200b可通过靶向调控PROM1的表达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肌抑素myostatin基因mRNA在肌无力患者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2006年3月1日至6月30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开放性骨骼肌活体组织检查病例共75例,经过肌电图、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神经肌肉疾病者9例,多发性肌炎21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5例,神经源性肌萎缩5例,慢性肌纤维损害4例,线粒体肌病4例,脂质贮积症4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4例,成人肌营养不良
2015年4月13日至16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亚洲最大的春季电子产品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办,2015年香港国际资讯科技博览会也同期举行。这两项展览共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及地区、超过3,300家公司参展。展会不仅是最新电子产品、创新技术及资讯科技方案的展示舞台,同时也为科技企业各方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通畅的沟通渠道。作为亚洲电子产品的风向标,展会中所展示的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可能成为引领下一个颠
期刊
目的测量老年人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 WML)者WML区域及病灶周围表现正常的白质(normal appearing white matter, NAWM)区域的脑血流量,探讨NAWM区域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下降与WML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Fazekas量表,根据MRI显示的WML严重程度将56名6
目的探讨CCL20–CCR6–Th17轴在肝细胞癌血管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测定人肝细胞系L–02、肝细胞癌细胞系Hep3B、Huh7和HepG2中CCL20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CCL20蛋白的分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肝细胞癌细胞系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趋化作用。采用ELISA定量检测93例肝细胞癌患者(转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23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分为支架组(64例)和对照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支架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腔静脉梗阻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2.0%和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为
目的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检查,成像序列包括常规T1WI、T2WI脂肪抑制、FLASH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检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结果14例胆管内乳头状肿瘤中,病变区域位于肝左叶者7例,左、右叶均受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对UGT1A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并记录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疗效,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58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UGT1A1*28野生型45例(77.6%),UGT1A1*93野生型40例(69.0
目的探讨Jaridonin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DNA损伤。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谷胱甘肽(GS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还原性GSH水平。采用氧化还原敏感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和二氢乙锭染色,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内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O2.–)水平。结果20、40 μmol/L Jarido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