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及影响探究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taiha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传播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AI)的应用提高了数据新闻的生产速度,满足了用户私人订制的需求,但也存在信息茧房作用增强、信息泄露、内容浅显化的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闻传播 应用 影响
  2017年11月30日,麦肯锡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称,到2030年,全球多达8亿个工作岗位将会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这相当于当今全球劳动力的五分之一。该报告涵盖了46个国家和800多个职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将受到影响。如今,人工智能也逐渐深入到新闻领域,北京师范大学张洪忠教授认为,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这四个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人工智能的概念
  1946年,美国军方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并用“人工智能”这一词去描述计算机的核心价值。1956年,斯坦福大学麦卡锡教授与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10多位青年学者在美国达特茅斯大学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一术语,其定义为:“使一部机器的反应方式像一个人在行动时所依据的智能。因此,达特茅斯会议被视为是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诞生的标志。后来,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给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是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从人工智能所實现的功能来定义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Winston教授则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的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洪忠将其定义为:基于大数据、算法和云计算三项技术基础,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和方法的新技术,是制造智能机器、可学习计算程序和需要人类智慧解决问题的科学和工程。
  2.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应用
  (1)VR、AR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VR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简称,是一种通过构建交叉式三维动态模拟环境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的新兴技术。随着VR电视、头盔、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发展,VR技术也逐渐深入到新闻领域,应用于新闻纪录片、新闻专题甚至是新闻直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视听规则和时空关系,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融为一体,为受众提供亲临其境的体验。例如,《纽约时报》在2015年成功拍摄的第一部VR纪录片《流离失所》(The Displaced),展现了被战争摧残的三个难民儿童的悲惨生活。2017年9月,澎湃新闻推出的《中国,你来写》H5产品,用户点开H5,“中国”二字就会跃入眼帘,同时也会自动生成一幅水墨画卷,描述了中国5年以来的成就。
  (2)机器人写稿
  机器人写稿,是指以庞大的高质量数据库和原有的写作模板为基础,通过运用算法自动生产新闻,主要应用于数据新闻领域,例如财经、体育、交通等。早在2010年,Narrative Science公司便已开发出一款名为Quill的机器自动新闻写作软件,它不仅能自拟新闻标题,还能写新闻报道。2015年1月,美联社利用机器新闻记者发布题为《苹果第一季度营收超华尔街预测》的报道,该报道仅在苹果公司发布第一季度财报后数分钟后。而国内,腾讯财经、新华社、第一财经、今日头条也进行了开发并应用。2015 年 9 月,腾讯财经一篇名为《8月 CPI 同比上涨 2.0%创 12 月新高》的新闻稿注释道:“本文来源:Dreamwriter,腾讯财经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新华社在2015年11月率先在中央级媒体中使用“快笔小新”编写新闻。该机器新闻写作程序能够快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完成稿件成文,生产速度十分快。第一财经的“DT 稿王”将功能定位为“从数据分析到内容决策的系统服务”。2016 年里约热内卢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Xiaomingbot不但可以针对数据库中表格数据和知识库生成自然语言的比赛结果报道,还能利用体育比赛文字直播精炼合成比赛过程的总结报道。
  3.人工智能对新闻领域产生的正负效应
  人工智能对于媒体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其正面影响主要在于:
  首先,生产数据新闻的速度十分快,而且分析准确。在写稿时,机器人先从海量数据库中找出符合新闻主题需要的原始数据信息,通过一系列结构化处理、清洗,把数据信息重新排列组合,形成高质量的结构化数据,最后套用设定好的固定新闻模板将文本呈现出来。例如,今日头条的 Xiaomingbot在里约奥运会时总共生成约 500 篇的赛事资讯和简讯,平均每天生成 30-40 篇稿件,报道速度最快时为 2 秒/篇,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传媒人大量从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
  其次,满足用户信息的私人定制。机器人能通过追踪个人的网络注册、行为痕迹的记录等获取个人特征信息(包括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情感等)、用户网络环境、用户社交特征等相关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输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内容,从而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年龄段的受众群体。例如,最早做个性化推荐新闻的今日头条会利用算法综合实现对用户偏好和个性需要的挖掘。也就是说,个体客户端所呈现的信息是不同的。
  但是,人工智能在满足用户私人定制的同时,也存在增强信息茧房效应的问题。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说: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东西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束缚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人工智能的环境下,写稿机器人以受众需求为导向,而受众犹如“魔弹论”中的靶子,只能被动地接收并接受。在信息茧房效应下,不同社群之间的沟通难度逐渐加大。
  其次,信息泄露问题。媒体之所以能利用人工智能向不同的个体推荐不同的内容,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个人的相关信息,这就增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算法机制环境下,不同个体收到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这些信息是极具个人特征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客户端就可以推断某个个体的兴趣、爱好、情感等,加大了个人隐私被曝光的可能性。
  最后,内容浅显化。碎片化阅读时代,信息是无限爆炸的,而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浏览量,有些媒体不惜“依靠标题抓眼球”。一旦某用户被其吸引并浏览,其行为就被记录下来,在算法的作用下,该用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在数据新闻发展的同时,
  我们不能放弃对新闻事实做质性分析和文字描述的工作,毕竟文字记录才具有表达丰富性和叙事故事性的特征,更能体现新闻产品的人文关怀和新闻活动的本质。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领域会受到巨大的挑战。但是,人工时代不应当是一个机器统治人的时代,而是人用机器拓展人的能力的时代。我们要认清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方面的影响,从而促进新闻领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尼克.人工智能简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1.
  【2】N.J.尼尔逊, 石中一. 人工智能原理[M]. 科学出版社, 1983.
  【3】Patrick Henry Winston. 人工智能[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4】张洪忠, 石韦颖, 刘力铭. 如何从技术逻辑认识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J]. 新闻界, 2018(2).
  【5】牛帅. 会写新闻的机器人[J]. 世界知识, 2014(9):11-11.
  【6】桑斯坦. 信息乌托邦[M]. 法律出版社, 2008.
  【7】喻国明, 刘界儒, 李阳. 数据新闻现存的问题与解决之道——兼论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J]. 新闻爱好者, 2017(6):4-7.
  作者简介:喜罕娇(1993—),女,汉族,籍贯为河南省平顶山市。研究生,同济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信息,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对时间的理解也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常常因为时间观念不同而产生交际障碍,这主要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本文主要是从东西方时间观念差异的体现、时间观差异的原因分析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减少东西方文化交际障碍的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时间观差异 文化 策略  一、引言  当人们谈到交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语言的交际。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我国农村的国民经济水平更是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人们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相应的保护拯救措施也随之而来。为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了探究我国农村在综合整治后的生态环境情况,本文将以小岗村为例,通过对小岗村实地情况的调查分析,并结合从凤阳县环保局得
期刊
【摘要】:科学知识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后成为真理,而真理是一个“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的主体本是多样统一的,而主体离不开群己关系。通过理论上的一致百虑和实践上的同归殊途的反复,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再上升到具体。从而使人类的认识能在相对中把握绝对,从有限中揭示无限。“一致而百虑”使得理论有生命力,使理论工作成为有创造性的劳动。  【关键词】:群体意识 个
期刊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国舆论界曾泛起了一股以“妇女回家”为主题的论争。此次论争在当时客观上起到了促使更多人思考妇女问题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70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关于“妇女回家”的现象及问题。本文试图以30年代的那场关于“妇女回家”问题论争的回顾为契机,对现代社会女性的归宿与地位问题进行再思考,这对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塑造新时代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妇女回家 思考
期刊
【摘要】:归纳推理,是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但不确保结论的推理过程: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的有限观察的规律。它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关键词】:归纳推理 局限性  归纳推理: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
期刊
一、概述  藏族的丧葬习俗种类多样,而天葬是在藏民之中普遍实行的一种葬俗。这种独特丧葬形式的起源、演化以及社会功能早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而成为藏文化研究者们长期探索的课题。目前,学术界有关天葬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但对于天葬仪式中“碎尸”这一必不可少环节的执行者——天葬师的研究却非常有限。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葬师在西藏社会的身份:比如《天葬漫谈》的作者丹珠昂奔认为天葬师在藏族是受人尊敬,不被
期刊
【摘要】:硫磺回收装置作为炼化企业环境治理、污染减排的重要装置之一,它的平稳操作及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炼化企业的安全、环保及经济效益。文章主要阐述了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的腐蚀现状,分析不同类型的腐蚀对设备的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通过材质升级、严控工艺指标、做好腐蚀检测工作等措施,确保硫磺回收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  【关键词】:硫磺回收 腐蚀评价 防护措施  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联合装置含两套350
期刊
【摘要】:《东亚联盟》创刊于侵华战争时期,是东亚联盟协会的机关志,是宣传东亚联盟论的主要阵地。因其是侵华战争时期的产物,具有更多的政治性和侵略性,在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以《东亚联盟》杂志中刊行的文章为依托,分析日本政治家对“满洲国”的认识,从而探寻出日本政治家企图用何种手段和方式美化其侵略思想,以期在战争时期形成与“满洲国”相互制约,相互结合的政治局面。  
期刊
【摘要】:绑架行为在其实施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的特征,可以将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掳掠人质、控制人质、勒索赎金、处置人质四个阶段。收集近年来80个绑架案件,设置“情节较轻”和“一般情节”作为对照,构建一种全新的思考路径——从以上四个阶段对绑架罪“情节较轻”进行阶段性的认定分析,得出结论,“情节较轻”的绑架罪有以下特征:绑匪使用较轻的、非暴力手段对人质进行掳掠并且控制;所欲勒索的赎金以及勒索到的
期刊
【摘要】:1920年7月日本在大连创办了满蒙文化协会。同一天中国爱国文化团体中华青年会也宣告成立。中、日的两个文化机构在1920年代的大连频繁互动往来,作为青年会会长的傅立鱼也曾任职满协;进入三十年代后伴随着中日矛盾日趋尖锐,满协更名中日文化协会,成为日本文化侵略与宣传的机构,而青年会则在大连被迫解体。观察1920年代围绕这两个机构展开的中日文化交流与活动,一方面日本在此设立文化机构体现了掩盖殖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