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景道缘起于美国,指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名胜区、历史古迹及相邻城市的开敞空间纽带,具有交通运输和景观欣赏双重功能的通道。而在我国道路两旁的绿化往往被当做道路绿化带和人行与车型的隔离带处理。本文以上海崇明宝岛路风景道设计为例,研究当前我国风景道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试探如何打造集生态功能、交通功能、休闲功能和商业功能等于一体的公共开放绿化空间。
关键字:风景道、生态廊道、生态型景观绿地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美国风景道的定义和特点
风景道缘起于美国,美国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德希望它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道路通行体验,它有几大功能特点:
1、交通游览:风景道最基本的功能为交通功能,它连接城市中各大景观点,他们可以是公园、景点、湖景、遗迹、商业等,通行体验犹如置身园林。
2、保护及展示生态环境:风景道更加强调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
3、展示地域人文历史:风景道的沿途可以展示当地的历史、人文以及一切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风情等。
二、美国风景道的经验和优势
美国的风景道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几大经验:
1、规范发展和政策支持:在规范的制定上有专门的文件对风景道的级别、标准、提名工作都作了详细说明,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2、规划格局的研究:从规划层面入手,对城市绿道规划有前瞻性完整性的构思,最终形成多层次的绿道网络。
3、内在品质特征的完善:将更多的不同的景观元素纳入规划的空间,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这个公共空间。
4、公众喜好程度的了解:向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市民发放调查问卷,以此了解不同人群对于景观空间的不同需求。
三、中國风景道设计的差距和实际问题
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多旅游资源呈线性分布,先行的开发理念造成景区、景点各自为政,没有发挥其整体效益。以下罗列了几项导致当前风景道发展不良的病因:
1、城市绿地规划没有以生态优先为指导,更多的是以地块划分等客观因素,导致各个绿地间的纽带空间没有系统地纳入系统性的规划中去。
2、绿地长期处于高人工干预状态,建设的绿地却大多是以美观、便于管理而将绿地围起来,而忽略了开放空间的公众性和通达性,导致开放空间有限。
3、各个管辖各自为政,各地块的权责范围缺乏灵活,地块与地块间的纽带空间权责不明确,久而久之成为“城市荒地”。
四、在中国的定义和应对策略
在我国风景道的定义:在保证交通运输的前提下,同时具有连接城市各大公园景点、自然名胜、历史保护区以及城市各大功能区的纽带空间,注重线形协调性、通行舒适性、自然文化性和生态保护功能。因此我们的对策是:
1、规划入手完善城市绿道系统:将绿地之间的纽带空间也纳入规划范围中去。在立项初期能合理地解决权责范围等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功能完善周边地块功能:将更多的功能融入到风景道中,包括生态功能、交通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商业功能等 。
3、建立生态网络提升内在品质:熟悉当地的各种生态系统,选择能彼此相互依存的动植物搭配,才能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生态网络。
4、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宣扬自身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一个独有特色的集生态、文化、历史特色与一体的旅游产品。
五、崇明风景道设计案例研究
1、项目概述
崇明宝岛路绿地位于崇明新城中心的最东侧,北接陈海公路直通东海大桥,南接滨湖景观区与南门码头,是人们进入崇明新城的第一印象。规划力求将宝岛路绿地打造成推广绿色崇明,展现崇明特有的自然化、新城化的生态城市的门户景观。
作为崇明新城中心区最大的带状公园绿地,规划宝岛路东西两侧绿带各宽75米,承担着连接崇明旅游区、提升周边地块土地价值等重要功能,并满足各种功能各类人群的需求,形成了以生态林为主,城市功能结构型的绿色涵养空间。
2、设计理念
作为上海市最大的生态岛屿—崇明岛的自然价值与旅游价值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宝岛路绿的设计必须包含城市生活、休闲旅游、自然生态、社区参与为一体,构建多功能、多元素相互串联的公园化线性生态廊道。通过对整条线性廊道的生态化,公园化的设计,完善城市中的居住、活动、出行、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功能。
宝岛路绿带有三大设计原则:
1)生态低碳-----体现自然生态风貌,优化生活环境;
2)多功能化------服务周边地块,拓展旅游业;
3)人文宣传------展现崇明新城人文风貌,打造崇明特有地方文化。
3、设计要素特色及方法
宝岛路风景道作为崇明新城中心区最大的带状公园绿地,应满足各种功能、各类人群的需求。地块承担着提升周边地块土地价值的重要功能,因此设计中要充分协调与周边关系,合理安排绿地内部功能布局,使之与相邻地块完美匹配。设计的几大特色:
1)清晰合理的交通系统:分流人行与车行,兼顾场内的停车需要;将市政人行道路纳入公园步行系统中;公园有环通的自行车游园道,为实现“生态出行”提供了条件。
2)富有特色的建筑系统:将各种功能、不同形态的建筑设置在生态公园内,吸引人流聚集,同时提升地块价值,包括咖啡简餐厅、饮茶品茶室、高级餐厅、儿童艺术中心、摄影师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及画廊和老年活动中心等。
3)体验丰富的活动空间:将不同功能的设施融入到景观中去,并根据周边建筑的功能决定地块活动空间的使用功能。包括老年活动场地、儿童活动场地、室外餐饮空间、画廊及工作室建筑前区活动空间等。儿童乐园场地设计充分考虑到功能与场地结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设计体验设施,形成一个体验式的儿童乐园。
4)生态环保的公园材料:铺地材料上使用碎石、木栈道、透水混凝土等可呼吸材料,严格控制硬质地面所占比例。材料选用上考虑耐久性、防滑性,并采用面材区分出不同的使用区域。
5)四季变换的植物造景:通过不同景观植物主题,打造四季不同、变换多样的绿化植物景观,给人不同的植物空间体验;道路绿化带使用枝形开展的落叶乔木法国梧桐为主要行道树,形成整齐雄伟震撼的的金色大道景观;在竖向上形成最大3.5米的起伏高差,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致;
8)自然生态的湿地水景:改变原有河道形状,形成蜿蜒曲折的自然生态河道景观,同时在河岸种植上使用生态野趣的湿地景观造景,使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能欣赏到丰富的景观。
9)当地文化的雕塑展示:从崇明新城规划指导思想中挖掘文化主题,并从崇明历史文化中寻找特有的元素,打造有内涵的野趣休闲环境,形成有崇明新城特色文化的主题文化系统。
4、如何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1)建筑的控制与规划
合理的建筑功能定位和布局有助于完善整个地块的复合功能。将生态餐饮建筑、景观工作室、儿童游乐体验基地、老年人活动中心分别分布于整条生态绿地中使之与整个地区的功能和价值完美的结合。公园引入 “以园养园”的理念,将在公园里设置不同功能的建筑,其经营的收入作为公园的维护费用,缓解了“造园容易护园难”的问题。
2)道路的梳理和纳入
在设计过程中将市政人行道路纳入公园步行系统中,使人们能在公园里从一个绿地到达另一个绿地中去,同时能欣赏到沿途的绿化和风景。同时公园有环通的自行车游园道,在铺地材质上区分以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道路等级的明晰也鼓励了更多人走入这片区域内,也为周边地块的联动性创造了条件。
3)功能的拓展和延续
在对周边地块做充分的调研工作,实地考察以了解周边地块的功能,以及周边地块缺失的功能后,根据周边建筑的功能决定园区区块的使用功能。
4)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通过选用展示当地文化的雕塑来突显崇明特有的文化特征,不仅给初来游玩的旅客一个介绍崇明当地文化的生动体验。
六、结语
城市风景道的设计需要从规划阶段介入,使城市绿化系统成为网络装的绿道系统,在划分各个区域的权责时,要明确绿地与绿地件纽带空间的责任人,并在设计中考虑到打造生态功能、交通功能、社会文化功能和经济产业功能基于一体的公共开放绿化空间。
参考文献:《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刘颂 刘滨谊 - 《中国园林》- 2010
《美国风景道研究:理论与实践》张淑萍 -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基于公园道理念的小城镇景观体系规划――以北京大兴区魏善庄镇景观体系规划为例》王淑芬 韩怀清 任杰 戴俭 - 《规划师》- 2011
《国外风景道的理论与实践》余青 樊欣 刘志敏 胡晓冉 任静 杜鑫坤 - 《旅游学刊》- 2006
关键字:风景道、生态廊道、生态型景观绿地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美国风景道的定义和特点
风景道缘起于美国,美国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德希望它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道路通行体验,它有几大功能特点:
1、交通游览:风景道最基本的功能为交通功能,它连接城市中各大景观点,他们可以是公园、景点、湖景、遗迹、商业等,通行体验犹如置身园林。
2、保护及展示生态环境:风景道更加强调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
3、展示地域人文历史:风景道的沿途可以展示当地的历史、人文以及一切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风情等。
二、美国风景道的经验和优势
美国的风景道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几大经验:
1、规范发展和政策支持:在规范的制定上有专门的文件对风景道的级别、标准、提名工作都作了详细说明,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2、规划格局的研究:从规划层面入手,对城市绿道规划有前瞻性完整性的构思,最终形成多层次的绿道网络。
3、内在品质特征的完善:将更多的不同的景观元素纳入规划的空间,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这个公共空间。
4、公众喜好程度的了解:向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市民发放调查问卷,以此了解不同人群对于景观空间的不同需求。
三、中國风景道设计的差距和实际问题
我国的城市绿地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多旅游资源呈线性分布,先行的开发理念造成景区、景点各自为政,没有发挥其整体效益。以下罗列了几项导致当前风景道发展不良的病因:
1、城市绿地规划没有以生态优先为指导,更多的是以地块划分等客观因素,导致各个绿地间的纽带空间没有系统地纳入系统性的规划中去。
2、绿地长期处于高人工干预状态,建设的绿地却大多是以美观、便于管理而将绿地围起来,而忽略了开放空间的公众性和通达性,导致开放空间有限。
3、各个管辖各自为政,各地块的权责范围缺乏灵活,地块与地块间的纽带空间权责不明确,久而久之成为“城市荒地”。
四、在中国的定义和应对策略
在我国风景道的定义:在保证交通运输的前提下,同时具有连接城市各大公园景点、自然名胜、历史保护区以及城市各大功能区的纽带空间,注重线形协调性、通行舒适性、自然文化性和生态保护功能。因此我们的对策是:
1、规划入手完善城市绿道系统:将绿地之间的纽带空间也纳入规划范围中去。在立项初期能合理地解决权责范围等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功能完善周边地块功能:将更多的功能融入到风景道中,包括生态功能、交通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商业功能等 。
3、建立生态网络提升内在品质:熟悉当地的各种生态系统,选择能彼此相互依存的动植物搭配,才能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生态网络。
4、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宣扬自身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一个独有特色的集生态、文化、历史特色与一体的旅游产品。
五、崇明风景道设计案例研究
1、项目概述
崇明宝岛路绿地位于崇明新城中心的最东侧,北接陈海公路直通东海大桥,南接滨湖景观区与南门码头,是人们进入崇明新城的第一印象。规划力求将宝岛路绿地打造成推广绿色崇明,展现崇明特有的自然化、新城化的生态城市的门户景观。
作为崇明新城中心区最大的带状公园绿地,规划宝岛路东西两侧绿带各宽75米,承担着连接崇明旅游区、提升周边地块土地价值等重要功能,并满足各种功能各类人群的需求,形成了以生态林为主,城市功能结构型的绿色涵养空间。
2、设计理念
作为上海市最大的生态岛屿—崇明岛的自然价值与旅游价值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宝岛路绿的设计必须包含城市生活、休闲旅游、自然生态、社区参与为一体,构建多功能、多元素相互串联的公园化线性生态廊道。通过对整条线性廊道的生态化,公园化的设计,完善城市中的居住、活动、出行、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功能。
宝岛路绿带有三大设计原则:
1)生态低碳-----体现自然生态风貌,优化生活环境;
2)多功能化------服务周边地块,拓展旅游业;
3)人文宣传------展现崇明新城人文风貌,打造崇明特有地方文化。
3、设计要素特色及方法
宝岛路风景道作为崇明新城中心区最大的带状公园绿地,应满足各种功能、各类人群的需求。地块承担着提升周边地块土地价值的重要功能,因此设计中要充分协调与周边关系,合理安排绿地内部功能布局,使之与相邻地块完美匹配。设计的几大特色:
1)清晰合理的交通系统:分流人行与车行,兼顾场内的停车需要;将市政人行道路纳入公园步行系统中;公园有环通的自行车游园道,为实现“生态出行”提供了条件。
2)富有特色的建筑系统:将各种功能、不同形态的建筑设置在生态公园内,吸引人流聚集,同时提升地块价值,包括咖啡简餐厅、饮茶品茶室、高级餐厅、儿童艺术中心、摄影师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及画廊和老年活动中心等。
3)体验丰富的活动空间:将不同功能的设施融入到景观中去,并根据周边建筑的功能决定地块活动空间的使用功能。包括老年活动场地、儿童活动场地、室外餐饮空间、画廊及工作室建筑前区活动空间等。儿童乐园场地设计充分考虑到功能与场地结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设计体验设施,形成一个体验式的儿童乐园。
4)生态环保的公园材料:铺地材料上使用碎石、木栈道、透水混凝土等可呼吸材料,严格控制硬质地面所占比例。材料选用上考虑耐久性、防滑性,并采用面材区分出不同的使用区域。
5)四季变换的植物造景:通过不同景观植物主题,打造四季不同、变换多样的绿化植物景观,给人不同的植物空间体验;道路绿化带使用枝形开展的落叶乔木法国梧桐为主要行道树,形成整齐雄伟震撼的的金色大道景观;在竖向上形成最大3.5米的起伏高差,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致;
8)自然生态的湿地水景:改变原有河道形状,形成蜿蜒曲折的自然生态河道景观,同时在河岸种植上使用生态野趣的湿地景观造景,使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能欣赏到丰富的景观。
9)当地文化的雕塑展示:从崇明新城规划指导思想中挖掘文化主题,并从崇明历史文化中寻找特有的元素,打造有内涵的野趣休闲环境,形成有崇明新城特色文化的主题文化系统。
4、如何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1)建筑的控制与规划
合理的建筑功能定位和布局有助于完善整个地块的复合功能。将生态餐饮建筑、景观工作室、儿童游乐体验基地、老年人活动中心分别分布于整条生态绿地中使之与整个地区的功能和价值完美的结合。公园引入 “以园养园”的理念,将在公园里设置不同功能的建筑,其经营的收入作为公园的维护费用,缓解了“造园容易护园难”的问题。
2)道路的梳理和纳入
在设计过程中将市政人行道路纳入公园步行系统中,使人们能在公园里从一个绿地到达另一个绿地中去,同时能欣赏到沿途的绿化和风景。同时公园有环通的自行车游园道,在铺地材质上区分以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道路等级的明晰也鼓励了更多人走入这片区域内,也为周边地块的联动性创造了条件。
3)功能的拓展和延续
在对周边地块做充分的调研工作,实地考察以了解周边地块的功能,以及周边地块缺失的功能后,根据周边建筑的功能决定园区区块的使用功能。
4)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通过选用展示当地文化的雕塑来突显崇明特有的文化特征,不仅给初来游玩的旅客一个介绍崇明当地文化的生动体验。
六、结语
城市风景道的设计需要从规划阶段介入,使城市绿化系统成为网络装的绿道系统,在划分各个区域的权责时,要明确绿地与绿地件纽带空间的责任人,并在设计中考虑到打造生态功能、交通功能、社会文化功能和经济产业功能基于一体的公共开放绿化空间。
参考文献:《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刘颂 刘滨谊 - 《中国园林》- 2010
《美国风景道研究:理论与实践》张淑萍 - 《世界地理研究》- 2010
《基于公园道理念的小城镇景观体系规划――以北京大兴区魏善庄镇景观体系规划为例》王淑芬 韩怀清 任杰 戴俭 - 《规划师》- 2011
《国外风景道的理论与实践》余青 樊欣 刘志敏 胡晓冉 任静 杜鑫坤 - 《旅游学刊》-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