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民族文化修复角度出发,以南宁市民族大道北侧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以期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方面为提升环境品质和传承发展地域民族文化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民族文化特色;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民族特色城市景观设计语言的构建研究”(2018KY0350)研究成果。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和举办各种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也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认为,公园就像是艺术品,在岁月的洗礼下文化底蕴日益沉积,它是城市发展的一段历史。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公园景观建设集中体现了城市的政治经济水平、文化繁荣程度和城市的精神气质。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国内各城市的公园建设大同小异,缺少地域特色和城市文明的独特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城市公园的建设、更新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何对民族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是本文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民族文化修复角度出发,以南宁市民族大道北侧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以期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方面为提升环境品质和传承发展地域民族文化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参考。
一、项目背景与设计策略
项目基地位于广西南宁,民族大道东端北侧,民族大道与枫林路交汇处。基地所在的南宁市,简称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别称绿城。南宁不仅是广西首府,而且是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南出海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地,是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城市。基地所在的民族大道东端正是连接由北方进邕的路上枢纽,影响进邕人员对南宁的第一印象。项目基地周边是各个企业驻邕的总部基地和高端商品住宅区,交通发达。
南宁市民族大道北侧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将该公园设计定位为南宁对外展示的“城市名片”,使之成为民族大道入口的重要节点。项目在尊重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保留原有山体地形,将广西的山水文化、竹文化、壮锦文化、铜鼓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营造自然生态、充满民族特色和活力的主题性公园。公园的设计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周边市政道路、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片区品质。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一)空间互溶策略
道路以导游角色引导游人穿越空间。由于基地内部有两条市政干道横穿而过,将基地割裂成3个不同大小的地块,因此基地景观设计中的空间互溶连接是该设计的重点之一。宽阔的基地内部主干道和市政道路上方的架高景观道将3个被割裂的空间重新连接起来,多层次的休闲廊道的设计不仅延长了景观轴线,增加了景观节点,还丰富了空间层次(图1)。
(二)以壮族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策略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区内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以壮族人数最多。作为南宁市门户的第一张“城市名片”,项目将突出南宁市以壮族为主、多民族融合的城市特征,借助符号学理论将无形的民族文化物化成有机形态,并融入到有形的公园景观空间,即将民族大道北侧山体公园建设成城市的形象展示厅、市民休闲娱乐的多功能厅、多元文化的融合器。
二、基地现状与设计内容
(一)基地现状
基地建设范围长1100米,宽160~316米,平均宽度220米,长宽比为7:1,整体呈狭长分布。青枫立交和规划道路将基地分为3个地块,从西至东红线面积分别为13.06公顷、3.35公顷、4.50公顷,总面积为20.91公顷。基地附近共有4个公交站点、2个地铁站,交通便捷。琅东客运站位于基地东南部,与基地仅一路(民族大道)之隔。项目主要使用人群是南宁市民,还有旅游人群。地形上,基地整体东高西低,东边山体坡度较大,西边主要是平地,基地内部存在较大面积回填土,土壤略带酸性,植被覆盖率低,桉树居多,基地最高处种有大量的榕树。基地边坡所占面积较大,对景观效果有较大影响。
(二)设计内容
根据项目设计定位和基地现状情况,本项目确定了“民族、生态、运动”的设计理念和“一带三点”的景观结构,一带是指贯串基地主次节点的高架景观步行道,三点是入口展示广场、民歌广场区和运动游乐广场三个主要节点。入口展示广场以民族艺术图案花坛为主要观赏点,展示广西世居少数民族艺术,营造热烈欢快的入口景观。道路设计方面,項目组从广西“八桂大地”的别称中获取灵感,提取桂树和榕树的形态特征,以流畅的有机形态组织基地内部道路。根据山地的地形特点,道路规划2条主园路和3条次园路和若干条步行小道,形成平面布局上蜿蜒曲折、立面上高低起伏的路网格局。通过多层次的道路设计把各功能区域连接起来,以丰富的空间序列延伸景观轴线、增加游览趣味。植物配置设计上首先考虑“生态、乡土”的设计定位,以“四季常绿、繁花似锦、瓜果飘香”为主题,选用扁桃、芒果、菠萝蜜树、凤凰木、红花羊蹄甲等本土乔木和夹竹桃、金花茶、朱槿花、小叶紫薇等乡土灌木,以及爬山虎、常春藤、绿萝、紫藤花、牵牛花、凌霄花等藤本植物,通过果树+花卉、花树+草本、常绿+色叶的组合方式,使植物景观的层次更加丰富,绚丽多彩。
三、设计特色
(一)高架景观步行道的设计
高架景观步行道不仅可以将被市政道路割裂的3个地块联系起来,使基地地形完整,而且抬高了景观视线,使景观轴线具有二重性,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空间。串连各节点的高架步行道采用钢化玻璃等透明材质,弱化步行道的存在感,突出人在景区游走的感受,体现“生态、自然”的设计理念(图2)。
(二)特色大门造型和景墙小品
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大门造型体现了广西山水特色和少数民族建筑特色,从入口处强调了设计定位中的“民族”特色(图3)。根据“民族、生态、运动”的设计理念,和以壮族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策略,景墙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广西多元的民族文化进行抽象符号化,再以火红的颜色体现生命活力和运动不息的设计定位(图4)。
四、结语
南宁市民族大道北侧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把城市公共空间还给市民,通过山体地形的利用,将民族文化与城市特性叠加起来,使城市形象更突出,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燕,温世臣,唐健武.地域文化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语言研究[J].城市建筑,2019(6).
作者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民族文化特色;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民族特色城市景观设计语言的构建研究”(2018KY0350)研究成果。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休闲游憩和举办各种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也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认为,公园就像是艺术品,在岁月的洗礼下文化底蕴日益沉积,它是城市发展的一段历史。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公园景观建设集中体现了城市的政治经济水平、文化繁荣程度和城市的精神气质。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国内各城市的公园建设大同小异,缺少地域特色和城市文明的独特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城市公园的建设、更新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何对民族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是本文关注的问题。文章从民族文化修复角度出发,以南宁市民族大道北侧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以期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方面为提升环境品质和传承发展地域民族文化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参考。
一、项目背景与设计策略
项目基地位于广西南宁,民族大道东端北侧,民族大道与枫林路交汇处。基地所在的南宁市,简称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别称绿城。南宁不仅是广西首府,而且是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南出海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永久举办地,是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城市。基地所在的民族大道东端正是连接由北方进邕的路上枢纽,影响进邕人员对南宁的第一印象。项目基地周边是各个企业驻邕的总部基地和高端商品住宅区,交通发达。
南宁市民族大道北侧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将该公园设计定位为南宁对外展示的“城市名片”,使之成为民族大道入口的重要节点。项目在尊重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保留原有山体地形,将广西的山水文化、竹文化、壮锦文化、铜鼓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营造自然生态、充满民族特色和活力的主题性公园。公园的设计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周边市政道路、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片区品质。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一)空间互溶策略
道路以导游角色引导游人穿越空间。由于基地内部有两条市政干道横穿而过,将基地割裂成3个不同大小的地块,因此基地景观设计中的空间互溶连接是该设计的重点之一。宽阔的基地内部主干道和市政道路上方的架高景观道将3个被割裂的空间重新连接起来,多层次的休闲廊道的设计不仅延长了景观轴线,增加了景观节点,还丰富了空间层次(图1)。
(二)以壮族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策略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区内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以壮族人数最多。作为南宁市门户的第一张“城市名片”,项目将突出南宁市以壮族为主、多民族融合的城市特征,借助符号学理论将无形的民族文化物化成有机形态,并融入到有形的公园景观空间,即将民族大道北侧山体公园建设成城市的形象展示厅、市民休闲娱乐的多功能厅、多元文化的融合器。
二、基地现状与设计内容
(一)基地现状
基地建设范围长1100米,宽160~316米,平均宽度220米,长宽比为7:1,整体呈狭长分布。青枫立交和规划道路将基地分为3个地块,从西至东红线面积分别为13.06公顷、3.35公顷、4.50公顷,总面积为20.91公顷。基地附近共有4个公交站点、2个地铁站,交通便捷。琅东客运站位于基地东南部,与基地仅一路(民族大道)之隔。项目主要使用人群是南宁市民,还有旅游人群。地形上,基地整体东高西低,东边山体坡度较大,西边主要是平地,基地内部存在较大面积回填土,土壤略带酸性,植被覆盖率低,桉树居多,基地最高处种有大量的榕树。基地边坡所占面积较大,对景观效果有较大影响。
(二)设计内容
根据项目设计定位和基地现状情况,本项目确定了“民族、生态、运动”的设计理念和“一带三点”的景观结构,一带是指贯串基地主次节点的高架景观步行道,三点是入口展示广场、民歌广场区和运动游乐广场三个主要节点。入口展示广场以民族艺术图案花坛为主要观赏点,展示广西世居少数民族艺术,营造热烈欢快的入口景观。道路设计方面,項目组从广西“八桂大地”的别称中获取灵感,提取桂树和榕树的形态特征,以流畅的有机形态组织基地内部道路。根据山地的地形特点,道路规划2条主园路和3条次园路和若干条步行小道,形成平面布局上蜿蜒曲折、立面上高低起伏的路网格局。通过多层次的道路设计把各功能区域连接起来,以丰富的空间序列延伸景观轴线、增加游览趣味。植物配置设计上首先考虑“生态、乡土”的设计定位,以“四季常绿、繁花似锦、瓜果飘香”为主题,选用扁桃、芒果、菠萝蜜树、凤凰木、红花羊蹄甲等本土乔木和夹竹桃、金花茶、朱槿花、小叶紫薇等乡土灌木,以及爬山虎、常春藤、绿萝、紫藤花、牵牛花、凌霄花等藤本植物,通过果树+花卉、花树+草本、常绿+色叶的组合方式,使植物景观的层次更加丰富,绚丽多彩。
三、设计特色
(一)高架景观步行道的设计
高架景观步行道不仅可以将被市政道路割裂的3个地块联系起来,使基地地形完整,而且抬高了景观视线,使景观轴线具有二重性,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空间。串连各节点的高架步行道采用钢化玻璃等透明材质,弱化步行道的存在感,突出人在景区游走的感受,体现“生态、自然”的设计理念(图2)。
(二)特色大门造型和景墙小品
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大门造型体现了广西山水特色和少数民族建筑特色,从入口处强调了设计定位中的“民族”特色(图3)。根据“民族、生态、运动”的设计理念,和以壮族为主的多元民族文化策略,景墙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广西多元的民族文化进行抽象符号化,再以火红的颜色体现生命活力和运动不息的设计定位(图4)。
四、结语
南宁市民族大道北侧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把城市公共空间还给市民,通过山体地形的利用,将民族文化与城市特性叠加起来,使城市形象更突出,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燕,温世臣,唐健武.地域文化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语言研究[J].城市建筑,2019(6).
作者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