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由于新技术革命等的深刻影响,高校图书馆面临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实现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的思路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人本管理;要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要实现以藏为中心向以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转变;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要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对策
一、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基本思路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图书馆工作者(师生)对知识的需求而存在,因图书馆人(馆员)工作而发展。可以说,“人”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引入人本管理思想,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核心。即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本管理,二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
(二)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
网络文化的发展,促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信息村”。一体化管理思维,使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而是信息服务业的一部分,使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通过运用“超链接思维”,可使其随着环境变化或发展的需要不断有新的整合或重构,使图书馆的管理建立在一个大的系统内,做到资源共享。
(三)实现以藏为中心向以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转变
传统的图书馆概念脱胎于藏书楼,而在藏书楼的时代社会文化相对落后,图书出版受到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制约,藏书数量被作为评价图书馆的惟一标准,并且长期沿用。当今时代,印刷品已不再是图书馆收藏的单一信息载体。在高新技术的影响下,其收藏内容及载体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图书馆管理观念要由以藏为主向以开发利用为主转变,其重心由馆藏建设向综合开发转变,并利用馆藏及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深层的和全方位的服务。
(四)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就是馆员。优秀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管理过程的第一能动要素。其实际作用的发挥与否将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人力资源应该成为管理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可变要素。
(五)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
重新塑造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模式。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管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分工明确,虽然便于管理,但不利于信息有效和连续的传递。因此,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的角度,要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打破原职能部门的分工界线,充分考虑知识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连续性及有效性,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作业,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二、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使之规范化和程序化
对图书馆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图书馆员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例如,着装统一,规范配带统一的上岗证,图书馆馆员面带微笑的服务,规范化的语言;馆员的行动举止文明、亲切、自然,都能充分地体现这所图书馆馆员的良好素质。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图书馆的激励机制是指图书馆管理者引导其馆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使图书馆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强图书馆目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目标而高效率地工作;激发起图书馆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自觉性,从而增强图书馆队伍的生机!活力,最终有效地完成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图书馆的激励机制主要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激励标准,激励手段和激励过程。激励的手段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物质资源作为激励手段,具体表现为工资.奖金.福利等形式;另一类属精神激励,以精神资源作为激励手段,给予员工某种象征意义的评价,具体方式为表扬.表彰.荣誉.晋升.肯定.关怀.信任.尊重.理解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表明,将这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将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建立图书馆员的定期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是对知识管理者的管理,作为知识的管理者,现代高校图书馆对馆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高的要求,管理知识的人应该具有更多的知识,而知识时时更新,因而必须终身学习,成为知识型馆员。为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是如何培养人的管理,即以人为本,鼓励馆员不断学习,促使馆员全面提高素质,培养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竞争观和效益观,使他们成为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馆员。
(四)创新构建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方式
创造性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要真正做到读者满意,就必须构建能充分满足高校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这个服务模式的组成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读者需求调查分析和信息反馈系统,二是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系统。 服务管理手段现代化。抛弃陈旧落后的手工管理服务方式,利用馆藏的现实资源,在做好传统借阅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好咨询服务.书宣传等活动。
(五)实现管理手段的技术革新
当信息资源数字化后,它所具有高密度存储高速度处理与远距离传递的特征。在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情况下,图书馆的馆藏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使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原来的现实馆藏发展为现实馆藏和网络虚拟馆藏共存。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必备条件,必须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技术革新和现代化。为此,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时期技术革命的发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21世纪图书馆:发展与变革[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王琼林等.现代化图书馆队伍建设方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对策
一、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基本思路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图书馆工作者(师生)对知识的需求而存在,因图书馆人(馆员)工作而发展。可以说,“人”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引入人本管理思想,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核心。即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本管理,二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
(二)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
网络文化的发展,促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信息村”。一体化管理思维,使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而是信息服务业的一部分,使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通过运用“超链接思维”,可使其随着环境变化或发展的需要不断有新的整合或重构,使图书馆的管理建立在一个大的系统内,做到资源共享。
(三)实现以藏为中心向以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转变
传统的图书馆概念脱胎于藏书楼,而在藏书楼的时代社会文化相对落后,图书出版受到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制约,藏书数量被作为评价图书馆的惟一标准,并且长期沿用。当今时代,印刷品已不再是图书馆收藏的单一信息载体。在高新技术的影响下,其收藏内容及载体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图书馆管理观念要由以藏为主向以开发利用为主转变,其重心由馆藏建设向综合开发转变,并利用馆藏及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深层的和全方位的服务。
(四)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就是馆员。优秀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管理过程的第一能动要素。其实际作用的发挥与否将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人力资源应该成为管理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可变要素。
(五)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
重新塑造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模式。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管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分工明确,虽然便于管理,但不利于信息有效和连续的传递。因此,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的角度,要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打破原职能部门的分工界线,充分考虑知识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连续性及有效性,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作业,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二、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使之规范化和程序化
对图书馆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图书馆员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例如,着装统一,规范配带统一的上岗证,图书馆馆员面带微笑的服务,规范化的语言;馆员的行动举止文明、亲切、自然,都能充分地体现这所图书馆馆员的良好素质。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图书馆的激励机制是指图书馆管理者引导其馆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使图书馆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强图书馆目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目标而高效率地工作;激发起图书馆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自觉性,从而增强图书馆队伍的生机!活力,最终有效地完成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图书馆的激励机制主要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激励标准,激励手段和激励过程。激励的手段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物质资源作为激励手段,具体表现为工资.奖金.福利等形式;另一类属精神激励,以精神资源作为激励手段,给予员工某种象征意义的评价,具体方式为表扬.表彰.荣誉.晋升.肯定.关怀.信任.尊重.理解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表明,将这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将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建立图书馆员的定期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是对知识管理者的管理,作为知识的管理者,现代高校图书馆对馆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高的要求,管理知识的人应该具有更多的知识,而知识时时更新,因而必须终身学习,成为知识型馆员。为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是如何培养人的管理,即以人为本,鼓励馆员不断学习,促使馆员全面提高素质,培养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竞争观和效益观,使他们成为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馆员。
(四)创新构建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方式
创造性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要真正做到读者满意,就必须构建能充分满足高校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这个服务模式的组成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读者需求调查分析和信息反馈系统,二是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系统。 服务管理手段现代化。抛弃陈旧落后的手工管理服务方式,利用馆藏的现实资源,在做好传统借阅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好咨询服务.书宣传等活动。
(五)实现管理手段的技术革新
当信息资源数字化后,它所具有高密度存储高速度处理与远距离传递的特征。在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情况下,图书馆的馆藏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使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原来的现实馆藏发展为现实馆藏和网络虚拟馆藏共存。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必备条件,必须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技术革新和现代化。为此,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时期技术革命的发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21世纪图书馆:发展与变革[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王琼林等.现代化图书馆队伍建设方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