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严谨性,且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较为困难。如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乐观,学生兴趣较低,加上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不适合学生等,导致一些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本文立足化学教学现状,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对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0-0050-02
引 言
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偏差、化学学科本身难度较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等,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从短期来看,教师若不及时改善,便会影响学生的化学成绩;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化学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应找出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优化教学流程及每个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低,参与积极性不高
高中化学学习难度较大,知识点具有很强的严谨性,且这种严谨性体现在化学定律、公式、概念等方面,加之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导致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吃力。这些因素导致很多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状态消沉、兴趣低下[1]。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甚至全班沉默。课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只有教师倾囊相授、学生积极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学生参与积极性低、师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互动,信息传递呈现单向性,整体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学生主体性未突出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所采取的手段,这将直接影响教学实效。在当前的化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授课时仍然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化学知识直接“喂”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课堂上,化学教师虽然分析了大量知识,但真正被学生消化的并不多。很多学生虽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了知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难以灵活、有效地运用知识解答问题[2]。
(三)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益低
理论联系实际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加上化学课时有限、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原因,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换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实践教学,而学生采取“听”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化学实验,部分教师通过口述的方式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的方式呈现实验步骤,让学生“看”实验和“记”实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奠定高效教学的基础
让学生胸有成竹地听课,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因跟不上教师脚步而产生听课吃力、学习兴趣低的状况。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做好听课准备。这也意味着,学生在课前必须进行有效预习。然而,高中生虽然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对“如何预习”这一问题并未得出满意的答案。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仅浏览一遍化学课本的内容,还有的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方程式、定律和概念等,这样的预习均是低效的。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如何预习”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布置前置性作业、准备学案等方式,為学生提供跨时空的课前预习指导,为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听课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解“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前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录制视频,通过视频给学生讲解铁、铝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制法,以及铁、铝、纳等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作任务单,由易到难地设计相关习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将这节课的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如“纳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等,为每个专题配上一个几分钟的微视频和一份任务单。接着,教师将这些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这些资料提前预习。有了这些资料的辅助,学生课前进行了有方向、有指导、有目标的预习,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积极配合教师,从而构建了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从当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气氛沉闷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有些学生存在抵触心理,不喜欢化学学科;有些学生对化学学习存在畏惧心理,也畏惧化学教师。教师若不能及时消除学生的这些负面心理和情绪,就很难让学生做到全身心投入学习中,课堂教学也很难取得满意效果。所以,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畏惧心理和抵触心理等各种不良心理,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图片,营造绘声绘色、声像俱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心放松、专心致志地听课,从而为开展高效的化学教学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西气东输”的视频。“西气东输”是我国一项巨大的工程,即通过管道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运输到长江三角洲,最终到达上海的工程。结合这个视频,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西气东输’是一项巨大工程,耗费的物力、财力、人力不计其数。你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在视频的影响和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不仅不再抵触接下来的学习,还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积极、主动,教师教起来也会轻松、高效。 (三)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决定的。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第一,生本化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将学习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而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第二,趣味化处理。顾名思义,教师采取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第三,多元化处理。若教师长期采取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会产生疲劳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教师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讲解“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课时,教师先采取生活化教学法,以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食盐为切入点,与学生探讨食盐的成分,并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食盐。在学生给出“食盐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且生活中主要通过海水晒盐的方式获得食盐”这样的答案后,教师再引入主题——氯元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将教材中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生活化元素的引进能让化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此外,在指导学生探索氯气的物理性质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则材料:“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联军与德军在比利时交战……黄绿色气体从空中降落下来,紧接着,战壕中士兵的咳嗽声响成一片,双眼受到强烈刺激,很多士兵因此双目失明,数百名英法战士窒息死亡。”然后,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结合这则材料总结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氯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毒、是黄绿色气体等结论。教师采取上述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化学课堂教学,展开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四)强化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还要重视并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同时借助实践操作真正理解化学理论知识,从而做到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探究,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化学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等猜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给出“溶液浓度”“溶液的量”“温度”等各种答案后,教师再让学生展开化学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测控制好因变量,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动手操作的魅力,还能够深刻记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结 语
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首先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然后根据影响因素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寻这些影响因素的正面或负面作用,并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例如,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应深入研究自己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再思考相应的解决措施。除了本文中分享的几点做法,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不断深入探索、优化教学流程,从而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周业虹.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47-51.
刘红利.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03):217-218.
作者简介:岳泰(1980.3—),男,甘肃白银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获白银市优质课竞赛二等奖。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0-0050-02
引 言
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偏差、化学学科本身难度较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等,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从短期来看,教师若不及时改善,便会影响学生的化学成绩;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化学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应找出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优化教学流程及每个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低,参与积极性不高
高中化学学习难度较大,知识点具有很强的严谨性,且这种严谨性体现在化学定律、公式、概念等方面,加之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导致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吃力。这些因素导致很多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状态消沉、兴趣低下[1]。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甚至全班沉默。课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只有教师倾囊相授、学生积极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学生参与积极性低、师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互动,信息传递呈现单向性,整体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学生主体性未突出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所采取的手段,这将直接影响教学实效。在当前的化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授课时仍然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化学知识直接“喂”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课堂上,化学教师虽然分析了大量知识,但真正被学生消化的并不多。很多学生虽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了知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难以灵活、有效地运用知识解答问题[2]。
(三)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益低
理论联系实际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然而,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加上化学课时有限、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原因,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换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实践教学,而学生采取“听”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化学实验,部分教师通过口述的方式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的方式呈现实验步骤,让学生“看”实验和“记”实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奠定高效教学的基础
让学生胸有成竹地听课,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因跟不上教师脚步而产生听课吃力、学习兴趣低的状况。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做好听课准备。这也意味着,学生在课前必须进行有效预习。然而,高中生虽然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对“如何预习”这一问题并未得出满意的答案。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仅浏览一遍化学课本的内容,还有的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方程式、定律和概念等,这样的预习均是低效的。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如何预习”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布置前置性作业、准备学案等方式,為学生提供跨时空的课前预习指导,为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听课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解“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前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录制视频,通过视频给学生讲解铁、铝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制法,以及铁、铝、纳等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与用途。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作任务单,由易到难地设计相关习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将这节课的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如“纳及其化合物”“铝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等,为每个专题配上一个几分钟的微视频和一份任务单。接着,教师将这些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这些资料提前预习。有了这些资料的辅助,学生课前进行了有方向、有指导、有目标的预习,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积极配合教师,从而构建了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从当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气氛沉闷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有些学生存在抵触心理,不喜欢化学学科;有些学生对化学学习存在畏惧心理,也畏惧化学教师。教师若不能及时消除学生的这些负面心理和情绪,就很难让学生做到全身心投入学习中,课堂教学也很难取得满意效果。所以,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畏惧心理和抵触心理等各种不良心理,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图片,营造绘声绘色、声像俱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心放松、专心致志地听课,从而为开展高效的化学教学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西气东输”的视频。“西气东输”是我国一项巨大的工程,即通过管道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运输到长江三角洲,最终到达上海的工程。结合这个视频,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西气东输’是一项巨大工程,耗费的物力、财力、人力不计其数。你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在视频的影响和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不仅不再抵触接下来的学习,还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积极、主动,教师教起来也会轻松、高效。 (三)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决定的。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第一,生本化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将学习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而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第二,趣味化处理。顾名思义,教师采取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第三,多元化处理。若教师长期采取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会产生疲劳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教师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讲解“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课时,教师先采取生活化教学法,以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食盐为切入点,与学生探讨食盐的成分,并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食盐。在学生给出“食盐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且生活中主要通过海水晒盐的方式获得食盐”这样的答案后,教师再引入主题——氯元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将教材中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生活化元素的引进能让化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此外,在指导学生探索氯气的物理性质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则材料:“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联军与德军在比利时交战……黄绿色气体从空中降落下来,紧接着,战壕中士兵的咳嗽声响成一片,双眼受到强烈刺激,很多士兵因此双目失明,数百名英法战士窒息死亡。”然后,教师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结合这则材料总结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氯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毒、是黄绿色气体等结论。教师采取上述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化学课堂教学,展开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四)强化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还要重视并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同时借助实践操作真正理解化学理论知识,从而做到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探究,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化学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等猜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给出“溶液浓度”“溶液的量”“温度”等各种答案后,教师再让学生展开化学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测控制好因变量,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动手操作的魅力,还能够深刻记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结 语
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教师首先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然后根据影响因素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寻这些影响因素的正面或负面作用,并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例如,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应深入研究自己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再思考相应的解决措施。除了本文中分享的几点做法,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不断深入探索、优化教学流程,从而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周业虹.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国考试,2017(02):47-51.
刘红利.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03):217-218.
作者简介:岳泰(1980.3—),男,甘肃白银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获白银市优质课竞赛二等奖。